红外光线扩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4620发布日期:2018-09-18 21:0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光线扩散罩,适用于执法记录仪和工作记录仪。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执法记录仪或者工作记录仪在夜间使用时都是靠开启红来补充光线,而达到一定的夜视距离和可视面积。因为执法记录仪或者工作记录仪使用必须防水和防尘,所以在距离壳体表面一定的距离下一般设有一层透明的防水或防尘的玻璃或者亚克力镜片,这样就导致红外灯开启时,光线的使用率大大下降,红外灯光无法按照本身设计时的照射角度来发挥而达到应有的可视面积,在使用时,监控机器上只能看到一个外周暗、中间亮的圆形可视面积。传统红外灯提高光线的使用率的方法一般采用内弧或者外弧导光来折射光线,并通过增加安装固定点安装在红外灯上,降低了生产效率,或增加一个玻璃制的透镜安装在红外灯上,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低成本、安装简单、光线扩散广、可增大夜视可视面积的红外光线扩散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光线扩散罩,包括仪器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仪器主体内的红外灯,所述红外灯外罩设有至少一个扩散罩,所述扩散罩包括罩体和罩盖,所述罩体上具有反射面,所述罩盖上具有直射面,所述反射面环设在所述红外灯的周围,所述直射面设于所述红外灯的前端,所述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线从所述反射面入射并被反射到所述直射面,从所述所述直射面射出。

进一步地,所述罩盖的上下面均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罩为透明的塑料PC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入射到直射面的光线角度范围0°~45°,所述入射到反射面的光线角度范围为45°~90°。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罩中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红外灯。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为圆环状,其圆环边缘具有至少两个缺口,所述罩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红外灯的直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光学反射原理,在不额外增加红外灯功率或者组装结构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用低成本和简单安装的方式,提升了红外灯实际发射的光线,增加了夜视可视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红外光线扩散罩,包括仪器主体1和设置在仪器主体内的红外灯2,红外灯2外罩设有至少一个扩散罩3,扩散罩3包括罩体31和罩盖32,罩体31上具有反射面4,罩盖32上具有直射面5,反射面4环设在红外灯2的周围,直射面5设于红外灯2的前端,红外灯2发出的红外光线21从反射面4入射并被反射到直射面5,从直射面5射出。扩散罩3为透明的塑料PC材料。扩散罩3中设有至少一个红外灯2,本实施例中,一个扩散罩3中设有一个红外灯2,罩盖32的上下面均为平面。

具体的,入射到直射面5的光线角度范围0°~45°,入射到反射面4的光线角度范围为45°~90°。罩体31为圆环状,其圆环边缘具有至少两个缺口6,罩体31的直径小于红外灯2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圆环边缘具有三个缺口6。

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通过塑胶模具注塑,可以批量生产,成本低,而且无需改变原有的安装方式,在所有部件安装完成后,再从外部将红外扩散罩装入,直接罩设在红外灯上面,最后再装防水防尘的亚克力外壳。

使用时,当红外开启时,其射出去的光线碰到扩散罩后会发生光学折射,折射的光线折射到直射面,然后射出仪器壳体,扩大可视范围。无扩散罩时,光线碰到壳体会折射成散光,而这些散光无法有效的利用,形成四周暗、中间亮的画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只要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附图内容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