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9468发布日期:2018-09-21 20:19阅读:1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顶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



背景技术:

吸顶灯是灯具的一种,顾名思义是由于灯具上方较平,安装时底部完全贴在屋顶上所以称之为吸顶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灯具的智能化控制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LED吸顶灯采用机械开关控制开通和关断,容易造成额外的能耗并无谓减损LED灯管的使用寿命,并且灯具亮度、颜色单一,控制灯具的开启与关闭也较为单一,因此,现有的LED吸顶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现有技术无法远距离控制设备,长时间使用易发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以解决无法远距离控制设备,长时间使用易发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包括灯座和灯源,护架和套管换热器,所述护架下方设有灯座并且与灯座转动连接,所述灯座内侧中端设有套管换热器并且与套管换热器进行焊接,所述套管换热器内侧设有灯源,所述护架背部由连接基板、主体和连接头组成,所述连接基板内侧设有主体并且与主体进行铆接,所述主体中端部设有连接头并且与连接头进行焊接,所述连接基板与灯座相连接,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压力传感器、记忆模块、报警模块、电热传感器、红外接收器和微控制器组成,所述套管换热器由进气管、第一套管、第一法兰、第一连接管、第一折流板、第二套管、第二折流管、第三套管、第二法兰和出气管组成,所述进气管右方设有第一套管并且与第一套管进行焊接,所述第一套管左上方设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套管右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管并且与第一连接管进行铆接,所述第一套管右侧通过第一折流板与第二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左侧通过第二折流管与第三套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套管右下方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三套管右侧设有出气管,所述第一套管与灯源相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压力传感器、记忆模块、报警模块、电热传感器和红外接收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微控制器与稳压电源电连接,所述套管换热器与灯源电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智能手机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护架的直径为八十厘米,高度为十厘米,能够大面积的照射。

优选的,所述护架可通过旋转与灯座分离,方便使用者更换清洁灯源。

优选的,所述灯座内壁设有一块减震海绵,能够防止灰尘的进入。

优选的,所述套管换热器均设置有三条,且中端套管换热器最长,能够将各个灯源进行隔开。

优选的,所述灯源均设置有十一个,能够增加室内的亮度。

优选的,所述灯源两端颜色不相同,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照明。

优选的,所述灯座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

优选的,所述信号发生器采用HOS-223型号。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QL2296型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信号发生器,使用者使用智能手机与信号发生器进行对接,令手机能够直接控制微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各个灯源的开启与关闭,达到远距离控制灯源的效果,解决了无法远距离控制设备的问题,通过设置了套管换热器,能够将各个灯源的热能通过进气管进行吸收至各个套管,并且将热能通过出气管传输到灯座处的海绵进行降温,延长使用寿命,达到散热的效果,解决了长时间使用易发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管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护架-1、灯座-2、套管换热器-3、灯源-4、连接基板-101、主体-102、连接头-103、稳压电源-1021、信号发生器-1022、压力传感器-1023、记忆模块-1024、报警模块-1025、电热传感器-1026、红外接收器-1027、微控制器-1028、进气管-301、第一套管-302、第一法兰-303、第一连接管-304、第一折流板-305、第二套管-306、第二折流管-307、第三套管-308、第二法兰-309、出气管-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监控吸顶灯,包括灯座2和灯源4,护架1和套管换热器3,护架1下方设有灯座2并且与灯座2转动连接,灯座2内侧中端设有套管换热器3并且与套管换热器3进行焊接,套管换热器3内侧设有灯源4,护架1背部由连接基板101、主体102和连接头103组成,连接基板101内侧设有主体102并且与主体102进行铆接,主体102中端部设有连接头103并且与连接头103进行焊接,连接基板101与灯座2相连接,主体102内部设有稳压电源1021、信号发生器1022、压力传感器1023、记忆模块1024、报警模块1025、电热传感器1026、红外接收器1027和微控制器1028组成,套管换热器3由进气管301、第一套管302、第一法兰303、第一连接管304、第一折流板305、第二套管306、第二折流管307、第三套管308、第二法兰309和出气管310组成,进气管301右方设有第一套管302并且与第一套管302进行焊接,第一套管302左上方设有第一法兰303,第一套管302右下方设有第一连接管304并且与第一连接管304进行铆接,第一套管302右侧通过第一折流板305与第二套管306转动连接,第二套管306左侧通过第二折流管307与第三套管308转动连接,第三套管308右下方设有第二法兰309,第三套管308右侧设有出气管310,第一套管302与灯源4相连接,信号发生器1022、压力传感器1023、记忆模块1024、报警模块1025、电热传感器1026和红外接收器1027与微控制器1028电连接,微控制器1028与稳压电源1021电连接,套管换热器3与灯源4电连接,信号发生器1022与智能手机无线连接。

其中,护架1的直径为八十厘米,高度为十厘米

其中,护架1可通过旋转与灯座2分离。

其中,灯座2内壁设有一块减震海绵。

其中,套管换热器3均设置有三条,且中端套管换热器3最长。

其中,灯源4均设置有十一个。

其中,灯源4两端颜色不相同。

其中,灯座2采用不锈钢材质,不易生锈。

其中,信号发生器1022采用HOS-223型号。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采用QL2296型号。

本专利所述的信号发生器1022是一种能提供各种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电信号的设备,套管换热器3是一种交换热能的设备,令两种不同介质可在管内逆向流动以达到换热的目的。

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需要将连接头103与供电电源进行连接,令稳压电源1021能够得到足够的电能,将护架1和灯座2进行连接,然后使用者使用智能手机与信号发生器1022进行对接,通过智能手机控制灯源4的开启,当使用者需要调整灯光颜色时候,使用者通过智能手机控制上下两排排的灯源4的开启,能够亮起与中间的灯源4不同的颜色,当灯源4的温度过高的时候,会通过电热传感器1026进行检查,温度过高时候能够套管换热器3开启,进行换热,在通过报警模块1025提示使用者,当使用者需要更换灯源4时,转动灯座2时候,会通过压力传感器1023关闭稳压电源1021保护使用者,最后,不使用的时候,通过智能手机将灯源进行关闭,护架1是设备的外接框架,能够保护设备不会受到外界物品的侵害,灯座2内置有换热海绵,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保持设备的照明,同时为灯源4进行降温,套管换热器3能够将各个灯源4的热能通过进气管301进行吸收至各个套管,并且将热能通过出气管310传输到灯座2处的海绵进行降温,延长使用寿命,达到散热的效果,解决了长时间使用易发热的问题,灯源4设置有是一个上下两端的灯源4与中端的灯源颜色不同,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进行照明,连接基板101是与墙面进行对接的部件,主体102内置有多个通电部件,是设备的核心区域,连接头103是与外接电源进行连接的区域,信号发生器1022使用者使用智能手机与信号发生器1022进行对接,令手机能够直接控制微控制器1028,通过微控制器1028控制各个灯源4的开启与关闭,达到远距离控制灯源4的效果,解决了无法远距离控制设备的问题,压力传感器1023能够在使用者转动灯座2的时候,将稳压电源1021进行关闭,记忆模块1024能够将设备最后一次亮起的亮度进行存储,重复无需重复调节,报警模块1025能够与电热传感器1026配合,在温度过高时提示使用者,微控制器1028是用于控制设备的其余通电部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