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灯臂转轴装置和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7681发布日期:2018-11-30 19:2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灯的灯臂转轴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调整台灯灯臂高度的转轴装置以及台灯。



背景技术:

台灯通常需要调整高度和角度,因此灯臂上通常会设置转轴用于调整高度的结构。如一种灯臂转轴结构,包括塑料支架、金属杆灯臂和扭簧结构,其中扭簧与灯臂偏心设置,依靠螺栓固定金属灯臂,并挤压塑胶支架和摩擦片,一起产生旋转阻尼。其不足之处在于,采用塑料支架,整体刚性太弱,阻尼一致性较差;而且,因为扭簧与灯臂旋转中心偏心设置,削弱了扭簧的作用,扭力利用率低;同时灯臂上扭簧固定点相对灯臂存在直线运动,存在摩擦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台灯灯臂转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强度不足,稳定性差以及噪音问题,从而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解决方案:

一种台灯灯臂转轴装置,包括灯臂、支架、摩擦片和扭簧;所述灯臂由第一灯臂和第二灯臂组成,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第一灯臂和第二灯臂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支架和下支架,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双连杆式转轴结构;所述第一灯臂为主动臂,其下端作为主动轴的转动轴与所述下支架之间设有提供旋转阻尼力的摩擦片。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灯臂和下支架连接,其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一灯臂的下端的转动轴为同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支架的圆孔内,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灯臂的下端的圆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臂和第二灯臂的转动轴均设有自润滑轴套,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灯臂的第一自润滑轴套与所述下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由前板和后板连接而成,所述扭簧置于所述前板的外侧,所述前板的内侧设有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第三销轴,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灯臂、第二灯臂和后板;其中,所述第一销轴作为所述第一灯臂的转动轴,所述第二销轴作为第二灯臂的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灯臂的下端插入所述第一自润滑轴套内,所述前板的第一销轴依次穿过摩擦片、第一自润滑轴套、第一灯臂的固定孔和摩擦片,所述前板和后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为金属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自润滑轴套为POM塑料。

基于上述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灯,包括灯头、灯臂和灯座,其中,所述灯臂上设有如上所述的灯臂转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台灯上,由双连杆灯臂、扭簧、金属支架和摩擦片等部件组成了一个双连杆式的转轴结构,并依靠内部摩擦片提供旋转阻尼力。该双连杆灯臂结构在运动时,能始终维持着平行四边形形状,运动突变性低,运动平滑过渡,稳定可靠。

2、扭簧旋转中心与双连杆灯臂旋转中心采用同心设计,可减小扭簧的应力突变,并最大程度地利用扭簧的扭力;同时也可减小因扭簧扭力不均造成的应力疲劳,提高产品寿命。根据灯头位置不同,扭簧介入的力也不同,从而能很好地抵消因灯头重量产生的力度,进而达到用户操作体验时保持灯臂上下旋转时手感的一致性。

3、扭簧两端的固定点,均使用了圆孔精定位。扭簧工作时,与双连杆灯臂间摩擦属于滚动摩擦,摩擦噪音极小,且提供的扭力平稳可靠,可有效保持双连杆灯臂运动平稳性。

4、旋转扭力均衡:将双连杆灯臂和摩擦片一起固定在支架上,通过摩擦片的摩擦力,给双连杆灯臂提供足够的扭力;同时利用扭簧的反弹性能,操作双连杆灯臂时会更加轻便。

5、采用金属支架固定双连杆灯臂,使得产品强度有保障。

附图说明

参照实施例可以更好的理解下面的示意图,这是说明性的,并没有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制。具体说来,附图中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提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

图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台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扭簧的两端未插入第一灯臂和下支架的圆孔内;

图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灯臂转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扭簧的两端未插入第一灯臂和下支架的圆孔内;

图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灯臂下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扭簧的两端未插入第一灯臂和下支架的圆孔内;

图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第一灯臂的转动结构的局剖图;

图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灯臂转轴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中未示出上支架的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示例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灯,包括灯头1、灯臂2和灯座3,其中,灯臂设有转轴装置,以用于调整台灯的高度。灯臂2与支架、摩擦片4、扭簧5共同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双连杆式转轴结构。灯臂2为双连杆灯臂,支架包括上支架6和下支架7。

灯臂2由第一灯臂21和第二灯臂22组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灯臂为主动臂,第二灯臂22与第一灯臂21平行设置,并在第一灯臂21的带动下一起旋转。其中,第一灯臂21和第二灯臂22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孔211、221,分别固定于上支架6和下支架7,参见图2中连接处的箭头指向了四个连接点,分别为X1、X2、X3、X4,第一灯臂21的固定孔211下端设有一个圆孔212,用于定位扭簧5的一端,即定位点Y1。

上支架6、下支架7均由前板61、71和后板62、72连接而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上支架6用于固定灯臂2的上端,下支架7用于固定灯臂2的下端。其中,前板61、71的内侧均设有第一销轴611、711,第二销轴612、712和第三销轴613,713,分别用于连接第一灯臂21、第二灯臂22和后板62、72。

扭簧5置于下支架前板71的外侧,其旋转中心与第一灯臂21的下端的转动轴(第一销轴711)为同心设置,参见图3的同心位置A。扭簧5与第一灯臂21同心设计,可平稳旋转,不会对扭簧5产生大小不一的冲击力。扭簧5优选采用琴钢线材质,可提高使用寿命,对于整体转轴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有保障。扭簧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灯臂21和下支架7连接,一端连接于下支架的固定圆孔714(定位点Y2)内,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灯臂的下端的圆孔212(定位点Y1)内。

第一灯臂21和第二灯臂22的转动轴(第一销轴711、611,第二销轴712、612)均设有自润滑轴套81、82、83、84,优选POM塑料(聚甲醛树脂,具有耐磨性和自润滑性)。其中,第一销轴711的自润滑轴套81为三通管结构。摩擦片4提供旋转阻尼力,设置在第一灯臂的自润滑轴套81与下支架7的前板71和后板72之间。具体地,第一灯臂21的下端插入自润滑轴套81内,前板的第一销轴711依次穿过摩擦片4、自润滑轴套81、第一灯臂21的固定孔211和摩擦片4,与后板72连接固定。

上述示例中的扭簧5与灯臂2采用同心轴设计,以及金属支架和平行四边形式的双金属灯臂的耐用结构,使该灯臂的双连杆式转轴结构,具有高强度、高寿命、高稳定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