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821发布日期:2019-02-12 21:5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路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灯结构简单,功能性单一,照明时间固定,容易造成电力的浪费,同时,由于路灯设于室外,遭遇暴雪天气时,积雪长时间的堆积,容易将路灯压断,以上问题目前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包括路灯杆和上挑梁,所述上挑梁设置于路灯杆一侧顶端,所述路灯杆内腔顶部设置有单片机、高清摄像机、智能控制器、低压模块组、高压模块组和加热器,所述高清摄像机设置于单片机两侧,所述高清摄像机一侧设置有透明保护罩,所述透明保护罩贯穿路灯杆一侧壁,且延伸至路灯杆外壁一侧,所述路灯杆和透明保护罩一体化设置,所述上挑梁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贯穿路灯杆顶部,且延伸至路灯杆外壁一侧,所述连接柱与路灯杆一体化设置,所述上挑梁内壁固定设置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内壁固定设置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上挑梁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底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距离路灯杆底部垂直高度设置为4.5m~6.5m之间。

优选的,所述上挑梁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环绕套设于连接柱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底端设置有环境采集传感器组,所述环境采集传感器组固定设置于路灯杆一侧顶端。

优选的,所述环境采集传感器组包括雨雪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路灯杆内腔顶部设置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连接端设置有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与无线接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与低压模块组或高压模块组以并联的方式与智能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加热丝与加热器电连接,所述高清摄像机、智能控制器、加热器、压力传感器和环境采集传感器组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清摄像机与路灯杆底端的垂直距离设置为0.5m~2m之间,所述隔热层设置为石棉隔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高清摄像机和光线传感器采集附近环境信息,然后根据单片机分析出的数据,将照明灯与低压模块组或高压模块组接通,实现对无线接收器亮度的自动调节,避免了照明灯一直处于全工状态,或者一直处于昏暗状态,从而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

2、通过雨雪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有利于使加热器和加热丝接通,并且通过加热丝发出的热量使上挑梁外壁上堆积的雨雪进行融化,避免了上挑梁受雨雪重力的影响而折断,不仅缩短了路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

3、行人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与无线接收器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单片机调控照明灯和加热器进行工作,把自动化和人工操作化结为一体,使路灯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路灯杆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挑梁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灯杆、2上挑梁、3单片机、4高清摄像机、5智能控制器、6低压模块组、7高压模块组、8加热器、9透明保护罩、10连接柱、11加热丝、12隔热层、13隔板、14照明灯、15压力传感器、16环境采集传感器组、17无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路灯,包括路灯杆1和上挑梁2,所述上挑梁2设置于路灯杆1一侧顶端,所述路灯杆1内腔顶部设置有单片机3、高清摄像机4、智能控制器5、低压模块组6、高压模块组7和加热器8,所述高清摄像机4设置于单片机3两侧,所述高清摄像机4一侧设置有透明保护罩9,所述透明保护罩9贯穿路灯杆1一侧壁,且延伸至路灯杆1外壁一侧,所述路灯杆1和透明保护罩9一体化设置,所述上挑梁2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一端贯穿路灯杆1顶部,且延伸至路灯杆1外壁一侧,所述连接柱10与路灯杆1一体化设置,所述上挑梁2内壁固定设置有加热丝11,所述加热丝11内壁固定设置有隔热层12。

所述上挑梁2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隔板13,有利于对照明灯14进行保护,避免雨雪直接作用于照明灯14上,所述隔板13底部固定设置有照明灯14,所述照明灯14距离路灯杆1底部垂直高度设置为4.5m~6.5m之间,避免了照明灯14安装位置过低,容易对行人和车辆造成损害,所述上挑梁2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力传感器15型号设置为PT124G-121,所述压力传感器15环绕套设于连接柱10上,所述压力传感器15底端设置有环境采集传感器组16,所述环境采集传感器组16固定设置于路灯杆1一侧顶端,所述环境采集传感器组16包括雨雪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所述雨雪传感器型号设置为SL-YX,所述光线传感器型号设置为NACS83491,所述路灯杆1内腔顶部设置有无线接收器17,所述无线接收器17与单片机3电连接,所述无线接收器17连接端设置有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与无线接收器17连接,所述照明灯14与低压模块组6或高压模块组7以并联的方式与智能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加热丝11与加热器8电连接,所述高清摄像机4、智能控制器5、加热器8、压力传感器15和环境采集传感器组16均与单片机3电连接,所述高清摄像机4与路灯杆1底端的垂直距离设置为0.5m~2m之间,根据人体身高和车辆高度,便于采集到数据,所述隔热层12设置为石棉隔热板避免加热丝11发出的热量对上挑梁2内腔中的导线造成损坏。

实施例1:光线传感器采集附近所处环境光线强度数据,同时高清摄像机4采集路灯附近车辆和行人数据,并且传输给单片机3,经过单片机3分析后,单片机3通过智能控制器5控制照明灯14接通低压模块组6或高压模块组7,实现对照明灯14亮度的自动调节,避免了照明灯14一直处于全工状态,达到节约用电。

实施例2:雨雪传感器采集附近所处环境雨雪情况,并且传输给单片机3,经单片机3分析后,判断是雨雪天气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15开始工作,当上挑梁2上堆积一定量的积雪时,由于重力的影响,会使上挑梁2向下压,此时压力传感器15采集上挑梁2所受到的压力,当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加热器8接通加热丝11进行工作,加热丝11发出的热量使上挑梁2外壁上堆积的积雪进行融化,避免了上挑梁2受积雪重力的影响而折断,不仅缩短了路灯的使用寿命,而且还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施例3:根据具体环境,行人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与无线接收器17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单片机3调控照明灯14和加热器8进行工作,把自动化和人工操作化结为一体,使路灯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