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3294发布日期:2019-01-13 17:1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透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透镜产品繁多,但光光线成像效果比较单一,技术不够成熟,难以满足日益高追求的消费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透镜装置一般只有一个透镜,通过变换透镜腔中光源的颜色,以及透镜本身的形状、花纹实现光线效果,但效果过于单一、生硬,缺乏层次感。2、一般的透镜安装在舞台灯上,透镜的底部支架与舞台灯安装槽之间紧合不太牢固,容易造成摇晃不稳定,存在容易脱出的安全隐患以及不能正常运行。3、一般的透镜装置附近并没有设置散热装置,对于长时间的设备运行容易因温度过高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光线成像效果饱满、充实的新型透镜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圆环、透镜、进光面、出光面、安装底座、散热孔;所述的圆环上圆周均布有7个透镜,透镜的底面为进光面,透镜的顶面为出光面,并呈扇形形状,且出光面与圆环的表面齐平;所述的圆环的中心设置有散热孔;所述的透镜的底部分别固定有安装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环采用亚克力材料模具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的7个透镜的光源为彩虹的7色光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孔为圆形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根据透镜的原理,单独一个透镜通过内部的光源所放射出来的光线及光成像容易产生光暗反差,而7个透镜并以圆环方式连接起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光暗反差效果,使光成像更加饱满、充实;通过外部终端设备可设置7个不同的颜色分别从7个透镜放射出光线,实现颜色千变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此外,每一个所述的透镜的出光面均为扇形,目的在于让每一个透镜的光线进行重叠,使出光面射出的光线交错以避免光线聚集形成曝光点,能有效提高光照的均匀度,减少炫光值,降低光污染;由于底座均匀分布于整个透镜装置的底部,因此在安装透镜装置时更容易平衡固定安装;当舞台灯在工作当中进行旋转、摇摆,可带动周边的空气通过圆形散热孔进入内部实现空气循环降温,能大大降低由于舞台灯长时间运行引起的透镜温度过高导致损坏及次生的安全隐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透镜装置,使光线成像效果饱满、充实,并且具有易于安装不易脱落、通过合理自然散热使设备能长时间运行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圆环1、透镜2、进光面3、出光面4、安装底座5、散热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圆环1、透镜2、进光面3、出光面4、安装底座5、散热孔6;所述的圆环1采用亚克力材料模具加工,圆环1上圆周均布有7个透镜2,7个透镜并以圆环方式连接起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光暗反差效果,使光成像更加饱满、充实,7个透镜的光源为彩虹的7色光源,通过外部终端设备可设置7个不同的颜色分别从7个透镜放射出光线,实现颜色千变万化,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所述的透镜2的底面为进光面3,透镜2的顶面为出光面4,并呈扇形形状,扇形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透镜的光线进行重叠,使出光面射出的光线交错以避免光线聚集形成曝光点,能有效提高光照的均匀度,减少炫光值,降低光污染,且出光面4与圆环1的表面齐平。

所述的圆环1的中心设置有散热孔6,当舞台灯在工作当中进行旋转、摇摆,可带动周边的空气通过圆形散热孔进入内部实现空气循环降温,能大大降低由于舞台灯长时间运行引起的透镜温度过高导致损坏及次生的安全隐患。

所述的透镜2的底部分别固定有安装底座5,由于底座均匀分布于整个透镜装置的底部,因此在安装透镜装置时更容易平衡固定安装,此外,舞台灯装置工作期间需要不断摇摆及转动,为防止透镜的脱落,采用卡扣方式把透镜装置牢牢固定在舞台灯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新型透镜装置,使光线成像效果饱满、充实,并且具有易于安装不易脱落、通过合理自然散热使设备能长时间运行的优点,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