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灯带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7579发布日期:2019-03-27 11:3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灯带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灯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灯带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一种由电光源(小的钨丝灯珠或LED光源)和柔性塑胶或硅胶经特殊工艺制成的柔性线性灯带已有近三十年的生产和应用历史。这种灯带由于其柔软可塑、可剪裁、配上合适的配件,可以方便的使用和造型,使该类灯饰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城市亮化照明、商业照明中。市售的灯带长度比较长,普遍按用户所需总长被裁剪出售。使用时,用户往往需要进一步将灯带裁剪成多段,或将多段灯带串连在一起,并借助于连接端子进行装配。

目前的灯带连接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377132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刺针结构的条形灯接头装置,其灯带电路连接处,通过设置上盖和下盖进行盖合压紧而固定,其连接结构复杂,影响灯带的整体造型,尤其是以中间接方式实施时,还影响灯带的整体发光效果,而且当固定处松动时,难以再二次夹紧固定,防水需借助防水圈,且防水效果差。

再如公告号为CN20442089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低压灯带插接装置,其灯带电路连接处借助于连接片,连接片一端固定在灯带上,另一端与插头扣接,扣好后通过滑套套住,该连接结构同样存在上述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洁的柔性灯带连接结构,其不需要借助于外套式结构,并能够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灯带整体的造型和发光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柔性灯带连接结构,包括灯带,所述灯带包括壳体、容置腔和灯珠,所述壳体由弹性材料制成,还包括插针、封块和拉拔件,所述壳体的端面处设有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孔,其中,

所述插针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固设有倒钩式棘刺,所述棘刺刺入所述壳体;

所述封块垫设于所述拉拔件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间,所述拉拔件通过与所述第二端部连接,而拉拔所述第一端部,进而通过所述棘刺使所述封块盖封所述壳体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拉拔件包括螺丝,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设有沿所述插针长度方向延伸的螺孔,所述螺丝通过旋入所述螺孔,而使所述封块盖封所述壳体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拉拔件包括楔子,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一卡凸,所述封块贯设有通孔,所述插针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楔子楔入所述第一卡凸和所述封块之间,而使所述封块盖封所述壳体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端部还包括第二卡凸,所述第一、第二卡凸朝所述第一端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卡凸穿出所述通孔,所述楔子楔入所述第一卡凸和所述封块之间,并使所述第一卡凸与所述封块卡定。

优选的,还包括封头,所述封头与所述封块固接,并伸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封头通过其侧面与所述容置腔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还包括导电的插接舌和电源线,所述插接舌固设于所述封块,两所述插接舌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置腔,并与所述灯珠的电路对应插接,两所述插接舌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线的一端对应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导电的插接舌和封盖,所述灯带包括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所述封块位于所述第一灯带和所述第二灯带之间,所述插接舌固设于所述封块,两所述插接舌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灯带的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一灯带的灯珠的电路对应插接,两所述插接舌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灯带的容置腔,并与所述第二灯带的灯珠的电路对应插接,所述封块的外表面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贯设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卡凸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楔子与所述封盖为一体结构,并位于所述封盖的底部,所述封盖盖封所述凹槽的槽口,并使所述楔子楔入所述第一卡凸和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底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顶抵所述第一卡凸。

优选的,所述封块的端面顶抵所述壳体的端面,并与所述壳体的端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封块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均具有沉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壳体的弹性,一定的挤压而达到密封效果,结构简洁、可靠,一方面不需要借助于外套式结构及防水圈,也不需要打胶,即可起到密封防水的效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灯带整体的造型和发光效果更好,弯曲造型也更方便、美观,并利于连接处的二次甚至多次紧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前接端子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中间接端子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尾接端子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组装状态时中间接端子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灯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如下,前接端子1,第一封块11,中间接端子2,封盖211,第二封块212,凹槽2121,楔子2111,尾接端子3,第三封块31,灯带4,第一灯带41,第二灯带42,壳体401,容置腔402,固定孔403,棘刺501,第一插针51,第二插针52,第三插针53,第一卡凸523,第二卡凸522,凸柱头531,第一封头61,第二封头62,插接舌71,柔性灯带支架7,螺丝8,通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作为一种示例,本实施例的柔性灯带连接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前接连接结构、中间接连接结构和尾接连接结构,柔性灯带包括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具体地,柔性灯带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401、容置腔402和灯珠,壳体401由弹性材料制成,壳体401的端面处设有沿壳体401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孔403,本实施例优选以两固定孔403设于壳体401相对的两侧部处方式实施,应当理解的是,固定孔403也可以单个或多个方式实施。

本实施例的前接连接结构,一并参考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其前接端子1包括第一封块11、第一插针51、第一封头61、导电的插接舌71、螺丝8和电源线。

其中,在第一封块11上,对应固定孔403的位置设有通孔9,对应容置腔402的腔口处设置第一封头61,对应第一灯带41的灯珠的电路插接处固定设置两插接舌71;两插接舌71位于第一封块11内的端部与电源线的一端对应连接,电源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驱动电源,电源线的出线方向可与沿灯带方向相同或为与灯带呈夹角的方向,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插针51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固设有倒钩式棘刺501,第二端部的端面设有沿第一插针51长度方向延伸的螺孔。

装配时,将两第一插针51插入固定孔403,优选完全插入固定孔403,此时棘刺501刺入壳体401,再将第一封块11设于壳体401的端面处,并使第一封头61伸入容置腔402(具体可参考图6所示第一封头61的位置),并使其通过其侧面与容置腔402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两通孔9分别对准两固定孔403,然后将螺丝8于通孔9的外端插入并旋进第一插针51的螺孔,当螺丝8的帽头端与第一封块11的外端面顶抵,由于第一插针51的位置被棘刺501限制而难以拉出及转动,因此迫使第一封块11的内端面向第一灯带41的端面抵靠,继续旋进螺丝8,而使第一封块11盖封壳体401的端部。

该前接连接结构一方面不需要借助外套式封装的结构,即可起到稳固的连接效果,即使当连接处松动时,也只需继续旋进螺丝8即可二次甚至多次进一步固定,非常方便;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借助防水垫圈,即可实现密封防水的效果。

第一封头61的设置,一方面利于保持壳体401端部的形状,进而利于确保连接处拉拔时的紧固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利于连接处的密封,还提高了其内部的防水效果。

本实施例的中间接连接结构,一并参考图1、图3和图5~图7所示,其中间接端子2包括封盖211、楔子2111、第二封块212、第一封头61、第二插针52和导电的插接舌71。

其中,第二封块212位于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之间,第二封块212的外表面设有凹槽2121,凹槽2121相对的侧壁对应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固定孔403的位置贯设有通孔9;在第二封块212的两端面上,对应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容置腔402的腔口处还均固设第一封头61,对应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灯珠的电路插接处还均固定设置插接舌71;两插接舌71的中部位于第二封块212内,两插接舌71的两端分别用于将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灯珠的电路串连在一起。第二插针52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固设有倒钩式棘刺501,第二端部包括朝第一端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卡凸523和第二卡凸522。楔子2111与封盖为211一体结构,并位于封盖211的底部。

装配时,可预先将第二插针52插入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固定孔403内,并在外部预留一段,再将第二封块212设在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之间,使得两第一封头61分别伸入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容置腔402内、两插接舌71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容置腔402内并插接串连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灯珠的电路、通孔9和固定孔403对准并使第一卡凸523伸入凹槽2121,然后在将封盖211盖封凹槽2121的槽口时,将楔子2111的两脚卡在第一卡凸523和凹槽2121的侧壁之间,由于第二插针52的位置被倒钩式棘刺501限制而难以拉出及转动,因此迫使第二封块212的端面向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端面抵靠,继续压入封盖211楔入楔子2111,楔子2111的斜度结构使得使第二封块212压紧盖封第一灯带41和第二灯带42的壳体401的端部。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凹槽2121的内底面设有凸台,凸台用于顶抵第一卡凸523,以进一步固定第二插针52相对第二封块212的位置。

该中间接连接结构同样不需要借助外套式封装的结构,即可起到稳固的连接效果,即使当连接处松动时,也只需继续压入封盖211即可二次甚至多次进一步固定,非常方便;另一方面同样也不需要借助防水垫圈,即可实现密封防水的效果。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二卡凸522与第二封块212的端面顶抵时,第二卡凸522利于第二插针52相对第二封块212的进一步固定,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插针52也可不设置第二卡凸522,仅以楔子2111将第一卡凸523和第二封块212卡定的方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接端子2还可包括电源线,该电源线的一端固设于第二封块212内,并与两插接舌71对应连接,该电源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驱动电源,该结构可使灯带无限连接。

本实施例的尾接连接结构,一并参考图1、图4和图7所示,其尾接端子3包括第三封块31、第一插针51和螺丝8,尾接端子3同样通过旋入螺丝8至第一插针51的螺孔,而使第三封块31盖封壳体401的端部,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前接端子1方式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装配时,上述第一封块11、第二封块212和第三封块31的端面优选顶抵壳体401的端面,并与壳体401的端面相匹配。该结构一个是密封效果更好,再一个是使灯带的整体造型及发光效果更好,结构更趋一体,更利于实现通过如图10所示的柔性灯带支架7进行安装、固定及造型,具体地,如图10所示,柔性灯带支架7包括金属条和容置槽,金属条可弯折造型,容置槽用于容置柔性的灯带4,且容置槽由金属条沿柔性的灯带4延伸方向弯折造型而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包括上述前接、中间接和尾接连接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与现有连接方案组合的方式实施。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二,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其柔性灯带连接结构只包括由灯带与前接端子1和尾接端子3连接的结构。

上述第一插针51、通孔9及第一封头61还可作实施例三所示变换方式实施,一并参考图9所示,上述通孔9变换为两端均具有沉头结构,该结构利于螺丝8及第一插针51的固定,相应的,上述第一插针51可变换为第三插针53方式实施,第三插针53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的外表面固设有倒钩式棘刺501,第二端部包括凸柱头531,凸柱头531的端面设有螺孔,凸柱头531可被容置于上述沉头结构处,进一步利于第一插针51的固定;上述的第一封头61和插接舌71变换为第二封头62的方式实施,第二封头62呈几字形,并与容置腔402的形状相嵌套匹配,该结构的定形及密封效果更好。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