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鹅卵石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4735发布日期:2019-05-31 21:34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鹅卵石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鹅卵石灯。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不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的环境要求也相应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于照明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亮化”升级到“美起来”,景观照明能够形成一个城市独有的特色及风格。传统的公共景观照明灯具一般只有照明作用,灯具不够美观漂亮,而且灯具的装饰风格一般比较局限,无法根据实际场地的情况来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鹅卵石灯,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而且还能够随意组合拼接,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拼接成不同的照明装饰风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鹅卵石灯,包括组合形成鹅卵石外壳的上半椭圆壳体和下半椭圆壳体,所述鹅卵石外壳内部设置有带有集成控制电路的PCB板,所述下半椭圆壳体的壳体边缘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围边,所述PCB板放置在所述围边内部,所述鹅卵石外壳还设置有连通至其内部的进出线孔。

进一步,所述进出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围边上的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上半椭圆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线孔和出线孔相对应的进线口和出线口。

进一步,所述下半椭圆壳体的壳体边缘还设置有快接卡扣,所述上半椭圆壳体的壳体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快接卡扣匹配的快接卡孔。采用快接卡扣和快接卡孔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实现鹅卵石灯的安装,无需螺丝等其他配件,一方面需要生产的配件较少,另一方面便于安装。

进一步,所述围边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PCB板的定位柱,所述PCB板设置有穿过所述定位柱的定位孔。在围边内部设置定位柱,在PCB板上设置定位孔,安装时,将PCB板的定位孔对准定位柱,即可快速准确地将PCB板安装到围边内部。

进一步,所述上半椭圆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PCB板的压合部,所述压合部对准所述PCB板的四周。具体地,上半椭圆壳体扣合在下半椭圆壳体上时,压合部压紧PCB板的四周,能够避免PCB板在搬运或者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照明效果和产品质量。

进一步,所述集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LED发光电路,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和LED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LED发光电路。具体地,电源从电源输入端接入,一方面直接连接至LED发光电路为其供电,另一方面连接至电源电路,电源电路再连接至控制电路为其提供控制电源,控制电路再连接至LED发光电路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LED发光电路的亮灯情况。

进一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稳压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电源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阻还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从电源输入端接入的直流电源,首先通过第一电容进行第一次滤波,然后经过稳压二极管,获得较为稳定的输出电压,最后经过由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组成的RC滤波电路进行第二次滤波,给控制电路提供电压稳定和没有干扰的控制电源。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LED驱动控制芯片,所述LED驱动控制芯片包括控制电源端、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LED发光电路。控制电路从控制电源端获得电压稳定和没有干扰的控制电源,从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再从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给LED发光电路,控制LED发光电路的亮灯情况。

进一步,所述LED发光电路包括LED发光晶片和开关管,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至所述LED发光晶片的正极,所述LED发光晶片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管的一个开关引脚,所述开关管的另一个开关引脚接地,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开关管的控制引脚。由电源输入端为LED发光晶片提供电源,由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给开关管,实现对LED发光晶片的亮灯情况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LED驱动控制芯片的型号为UCS1903N。

进一步,所述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鹅卵石灯,可以用来亮化景观,还可以铺在公园或者小区的路上,一方面供人们观赏,另一方面还供人们踩在上面起到按摩的作用,还具有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而且还能够随意组合拼接,可以根据不同场合拼接成不同的照明装饰风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的集成控制电路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的电源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的控制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鹅卵石灯的LED发光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鹅卵石灯,包括组合形成鹅卵石外壳的上半椭圆壳体1和下半椭圆壳体2,所述鹅卵石外壳内部设置有带有集成控制电路的PCB板3,所述下半椭圆壳体2的壳体边缘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围边21,所述PCB板3放置在所述围边21内部,所述鹅卵石外壳还设置有连通至其内部的进出线孔,所述进出线孔包括设置在所述围边21上的进线孔22和出线孔23,所述上半椭圆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进线孔22和出线孔23相对应的进线口12和出线口13。

参照图2和图3,为了便于快速安装,所述下半椭圆壳体2的壳体边缘还设置有快接卡扣24,所述上半椭圆壳体1的壳体边缘设置有与所述快接卡扣24匹配的快接卡孔14。采用快接卡扣24和快接卡孔14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实现鹅卵石灯的安装,无需螺丝等其他配件,一方面需要生产的配件较少,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具体地,所述快接卡扣24设置在所述围边21外面,所述快接卡扣24设置有四个,对称设置在四角,上半椭圆壳体1的快接卡孔14同样对应设置有四个。

参照图1,所述围边21内部设置有用于定位PCB板3的定位柱25,所述PCB板3设置有穿过所述定位柱25的定位孔31。在围边21内部设置定位柱25,在PCB板3上设置定位孔31,安装时,将PCB板3的定位孔31对准定位柱25,即可快速准确地将PCB板3安装到围边21内部。具体地,所述定位柱25和定位孔31均设置有四个。

参照图2,所述上半椭圆壳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PCB板3的压合部11,所述压合部11对准所述PCB板3的四周。具体地,上半椭圆壳体1扣合在下半椭圆壳体2上时,压合部11压紧PCB板3的四周,能够避免PCB板3在搬运或者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照明效果和产品质量。

参照图4,所述集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Vin、电源电路10、控制电路20和LED发光电路30,电源输入端Vin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电路10和LED发光电路30,所述电源电路10连接所述控制电路20,所述控制电路20连接所述LED发光电路30。具体地,电源从电源输入端Vin接入,一方面直接连接至LED发光电路30为其供电,另一方面连接至电源电路10,电源电路10再连接至控制电路20为其提供控制电源,控制电路20再连接至LED发光电路30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LED发光电路30的亮灯情况。

参照图5,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第一电容C1、稳压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电源输入端Vin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和稳压二极管D1,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还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20。从电源输入端Vin接入的直流电源,首先通过第一电容C1进行第一次滤波,然后经过稳压二极管D1,获得较为稳定的输出电压,最后经过由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组成的RC滤波电路进行第二次滤波,给控制电路20提供电压稳定和没有干扰的控制电源。

参照图6,所述控制电路20包括LED驱动控制芯片U1,所述LED驱动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UCS1903N,所述LED驱动控制芯片U1包括控制电源端VDD、控制信号输入端201和控制信号输出端202,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201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202连接至所述LED发光电路30。控制电路20从控制电源端VDD获得电压稳定和没有干扰的控制电源,从控制信号输入端201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再从控制信号输出端202输出控制信号给LED发光电路30,控制LED发光电路30的亮灯情况。

参照图7,所述LED发光电路30包括LED发光晶片301和开关管302,所述电源输入端Vin连接至所述LED发光晶片301的正极,所述LED发光晶片301的负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管302的一个开关引脚,所述开关管302的另一个开关引脚接地,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202连接至所述开关管302的控制引脚。由电源输入端Vin为LED发光晶片301提供电源,由控制信号输出端202输出控制信号给开关管302,实现对LED发光晶片301的亮灯情况进行控制。

更具体地,结合图6和图7,控制信号输出端202包括三个控制端口OUT-R、OUT-G、OUT-B;LED发光晶片301包括LED1、LED2、LED3、LED4、LED5和LED6,其中LED1、LED2和LED3串联,LED4、LED5和LED6串联,LED1、LED2、LED3、LED4、LED5和LED6均为型号为5050的三晶LED,均带有第一正极、第二正极、第三正极、第一负极、第二负极和第三负极,电源输入端Vin分别连接至LED1和LED4的第一正极、第二正极和第三正极,开关管302包括第一开关管QB1、第二开关管QR1和第三开关管QG1,LED发光电路30还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其中LED3和LED6的第一正极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B1的发射极,第一开关管QB1的发射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B1的基极,第一开关管QB1的集电极接地;LED3和LED6的第二正极连接至第二开关管QR1的发射极,第二开关管QR1的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第二开关管QR1的基极,第二开关管QR1的集电极接地;LED3和LED6的第三正极连接至第三开关管QG1的发射极,第三开关管QG1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至第三开关管QG1的基极,第三开关管QG1的集电极接地;控制端口OUT-R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第二开关管QR1的基极,控制端口OUT-G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三开关管QG1的基极,控制端口OUT-B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第一开关管QB1的基极。其中所述开关管302为PNP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将LED1、LED2和LED3设置在PCB板3的正面,将LED4、LED5和LED6设置在PCB板3的背面,可以实现鹅卵石灯的正面和背面具有相同的发光效果。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