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用非接触式多级隔爆LED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4481发布日期:2019-05-31 21: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巷道用非接触式多级隔爆LED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灯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巷道用非接触式多级隔爆LED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诸如煤矿等需要进行巷道作业的环境中,巷道内部往往或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粉尘等易燃易爆物,因此导致当前在巷道内所使用的照明设备均需要具备严格方防爆能力,针对这一要求,当前所使用的巷道照明设备往往均采用的基于防爆壳体为基础的防爆灯具,当前这类灯具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虽然可以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存在灯具设备结构体积大,在巷道侧壁及顶部安装定位作业难度大,另一方面也存在当前该类照明灯具设备虽然实现了对灯具及灯具与供电电路间的防护,但灯具自身电路结构和灯具与供电电路接头位置均处于同一空间内,整体防护能力相对单一薄弱,一旦密封结构发生损毁,则直接导致灯具及灯具与供电电路连接接头均同时与巷道内的易燃易爆物接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引发易燃易爆物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也极易因易燃易爆物的影响而导致照明灯具发生故障,无法进行正常照明运行,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巷道用矿灯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的巷道用非接触式多级隔爆LED灯结构,有效的将照明灯具电路连接与工作照明位置与巷道内部环境进行隔离,并对灯具电路部分不进行多级隔离,提高了巷道照明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巷道用非接触式多级隔爆LED灯结构,包括承载底座、防爆灯罩、LED照明灯头、绝缘密封环、接线端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导线,其中承载底座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内部设与承载底座同轴分布的接线腔,且接线腔对应的承载底座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布线孔,上端面设至少一个穿线孔,下端面设检修口,所述的布线孔、穿线孔和检修口均与接线腔相互连通,其中布线孔、穿线孔两端端面内均嵌入至少一个绝缘密封环,检修口处设防护端盖,接线端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均位于接线腔内,其中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至少一个,安装在接线腔下端面,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至少一个,安装在接线腔上端面,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均环绕接线腔轴线均布,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均与至少一个接线端子电气连接,各接线端子嵌于接线腔内并相互并联,所述的承载底座上端面设定位槽,并通过定位槽与防爆灯罩相互连接,所述的承载底座、防爆灯罩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的照明腔,所述的LED照明灯头至少一个,嵌于照明腔内并与承载底座上端面相互连接,各LED照明灯头光轴与承载底座上端面呈0°—90°夹角,所述的LED照明灯头通过导线与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的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的LED照明灯头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通过绝缘垫块相互连接,且所述的LED照明灯头后端面与承载底座上端面间间距不小于3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后端面设导向滑轨,并通过导向滑轨与定位机构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槽内设绝缘密封环,定位槽通过绝缘密封环与防爆灯罩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相互平行分布,且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间距为1毫米至接线腔高度的1/3。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线端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均通过硬质绝缘垫块相互与接线腔内表面相互连接,且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之间设至少一层厚度不大于3毫米的隔板,所述的隔板与接线腔同轴分布并与接线腔侧表面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接线腔内表面设电磁屏蔽层。

本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操作灵活方便,一方面可实现快速便捷的在巷道侧壁上进行安装定位,极大的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将照明灯具电路连接与工作照明位置与巷道内部环境进行隔离,并对灯具电路部分不进行多级隔离,从而避免因灯具照明电路因连电、漏电及灯具因故障发生闪断等产生的电火花、电弧等导致巷道内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巷道照明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巷道用非接触式多级隔爆LED灯结构,包括承载底座1、防爆灯罩2、LED照明灯头3、绝缘密封环4、接线端子5、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及导线8,其中承载底座2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内部设与承载底座2同轴分布的接线腔9,且接线腔9对应的承载底1座侧表面设至少一个布线孔10,上端面设至少一个穿线孔11,下端面设检修口12,布线孔10、穿线孔11和检修口12均与接线腔9相互连通,其中布线孔10、穿线孔11两端端面内均嵌入至少一个绝缘密封环4,检修口12处设防护端盖13,接线端子5、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均位于接线腔9内,其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至少一个,安装在接线腔9下端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至少一个,安装在接线腔9上端面,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均环绕接线腔9轴线均布,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均与至少一个接线端子5电气连接,各接线端子5嵌于接线腔9内并相互并联,承载底座1上端面设定位槽14,并通过定位槽14与防爆灯罩2相互连接,承载底座1、防爆灯罩2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的照明腔,LED照明灯头3至少一个,嵌于照明腔内并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相互连接,各LED照明灯头3光轴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呈0°—90°夹角,LED照明灯头3通过导线8与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连接的接线端子5电气连接,LED照明灯头3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间通过绝缘垫块15相互连接,且所述的LED照明灯头3后端面与承载底座1上端面间间距不小于3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底座1后端面设导向滑轨16,并通过导向滑轨16与定位机构17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机构17为预埋钩、螺杆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定位槽14内设绝缘密封环18,定位槽14通过绝缘密封环18与防爆灯罩2相互连接,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之间相互平行分布,且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之间间距为1毫米至接线腔9高度的1/3。

此外,所述的接线端子5、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均通过硬质绝缘垫块19相互与接线腔9内表面相互连接,且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无线充电接收线圈7之间设至少一层厚度不大于3毫米的隔板20,所述的隔板20与接线腔9同轴分布并与接线腔9侧表面相互连接,所述的接线腔9内表面设电磁屏蔽层21。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根据使用对承载底座、防爆灯罩、LED照明灯头、绝缘密封环、接线端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及导线进行组装,完成本新型装配备用。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本新型通过承载底座通过定位机构与巷道的侧壁或顶部安装定位,然后将外部供电电路通过承载底座的布线孔接入到承载底座的接线腔内,并通过接线端子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电气连接,在完成连接后,通过绝缘密封环对布线孔进行密封,即可完成本新型的电气连接。

在进行照明时,外部电缆电能首先由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进行整流,并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处产生高频电磁振荡,然后通过高频电磁振荡在线充电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由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将感应电动势转化为满足LED照明灯头运行的电能,从而完成驱动LED照明灯头照明的目的。在驱动LED照明灯头运行中,LED照明灯头与电路间通过无线感应供电,从而有效的杜绝了传统LED照明灯头与导线直接连接的结构,减少了电路系统的接头,从而有效防止因接头位置接触不良等造成的漏电、打火等现象,达到防止因电路系统漏电、打火而导致巷道内易燃易爆物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除此之外,本新型在使用中,一方面通过承载底座、防爆灯罩及绝缘密封环对灯座、LED照明灯头进行绝缘防护,将照明设备运行环境与巷道内环境隔离,避免因照明设备故障产生的电火花、电弧等引燃巷道内的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另一方面通过绝缘密封环有效将照明腔和接线腔分离,构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密闭工作空间,从而有效实现将LED照明灯头与驱动LED照明灯头运行的照明线路的接头进行隔离,从而有效的提高本新型的隔离防护能力,即便照明腔位置或接线端子、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其中一处位置的密封结构受损或设备故障,也不至于导致整个照明系统同时与巷道内的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接触,从而有效的降低引发火灾及爆炸的风险。

本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操作灵活方便,一方面可实现快速便捷的在巷道侧壁上进行安装定位,极大的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可有效的将照明灯具电路连接与工作照明位置与巷道内部环境进行隔离,并对灯具电路部分不进行多级隔离,从而避免因灯具照明电路因连电、漏电及灯具因故障发生闪断等产生的电火花、电弧等导致巷道内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巷道照明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