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3950发布日期:2019-04-09 22:1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



背景技术:

投光灯在生活中很常用,投光灯产生的光容易炫目,导致路人看不清路,易造成危险,现有的投光灯的防眩光措施为:a.加反射光杯;b.增加防炫光罩;c.加磨砂层,其防眩光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旨在提供一种防眩光效果好的投光灯。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包含灯主体与调节支架;所述灯主体包含灯体外罩、LED光源、LED基板、小角度透镜、装饰面板以及玻璃面板;所述LED光源焊接在所述LED基板上,所述LED基板安装在所述灯体外罩内,每个所述LED光源上均罩有所述小角度透镜;所述玻璃面板安装在所述灯体外罩的端口处,所述玻璃面板距所述LED基板的距离为5-20cm,所述装饰面板距所述小角度透镜的距离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装饰面板通过铜柱固定至所述灯体外罩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面板为钢化丝印玻璃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灯主体还包含电源盒后罩以及灯体挡板,所述灯体挡板设置在所述电源盒后罩的端口处,且两者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电源,所述LED基板连接所述电源;所述电源盒后罩安装在所述灯体外罩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灯体外罩的侧壁以及后侧均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所述电源盒后罩的露出所述灯体外罩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支架包括旋转固定架、连接杆以及底座,所述旋转固定架固定在所述灯主体上,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转固定架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旋转调节角度并相对其固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小角度透镜可实现光束的聚积,装饰面板可使LED光源产生的一定散射,再由于LED光源下沉的下沉式设计,装饰面板与玻璃面板之间的间距较大,无效光散射至所述灯体外罩的内壁,通过反射效应实现无效光聚积,起到了防眩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外形图;

附图2为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3为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侧视图;

附图4为连接杆的结构图;

附图5为旋转固定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3所示的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包含灯主体1与调节支架2;所述灯主体1包含灯体外罩11、LED光源12、LED基板13、小角度透镜14、装饰面板15以及玻璃面板16;装饰面板15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LED光源12焊接在所述LED基板13上,所述LED基板13安装在所述灯体外罩11内,每个所述LED光源12上均罩有所述小角度透镜14;所述玻璃面板16安装在所述灯体外罩11的端口处,所述玻璃面板16距所述LED基板13的距离为5-20cm,所述装饰面板15距所述小角度透镜14的距离为1-2mm。

所述装饰面板15通过铜柱17固定至所述灯体外罩11的内部。装饰面板15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使LED光源12产生的灯光产生一定散射。

为了进一步减少眩光,所述玻璃面板16为钢化丝印玻璃面板。

所述灯主体1还包含电源盒后罩18以及灯体挡板19,所述灯体挡板19设置在所述电源盒后罩18的端口处,且两者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电源3,所述LED基板13连接所述电源3;所述电源盒后罩18安装在所述灯体外罩11的后侧。

所述灯体外罩11的侧壁以及后侧均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111,所述电源盒后罩18的露出所述灯体外罩11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散热鳍片181。

所述调节支架2包括旋转固定架21、连接杆22以及底座23,所述旋转固定架21固定在所述灯主体1上,所述连接杆22安装在所述底座23上,所述旋转固定架21可相对于所述连接杆22旋转调节角度并相对其固定。

所述旋转固定架21上对应于其与所述连接杆22的相对旋转中心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第一齿211,如附图4所示,所述连接杆22上对应于所述相对旋转中心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配合所述第一齿211使用的第二齿221,还包括紧固件24,通过所述紧固件24可控制所述旋转固定架21与所述连接杆22两者在相对固定状态与可相对调节状态间切换。这样,当需要调整角度时,需要将紧固件24松开,使得第一齿211与第二齿221脱开,当将旋转固定架21与连接杆22的连接结构调整好后,将紧固件24拧紧,使第一齿211与第二齿221啮合。所述紧固件24为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眩光大功率投光灯的小角度透镜可实现光束的聚积,装饰面板可使LED光源产生的一定散射,再由于LED光源下沉的下沉式设计,装饰面板与玻璃面板之间的间距较大,无效光散射至所述灯体外罩的内壁,通过反射效应实现无效光聚积,起到了防眩光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