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7610发布日期:2019-05-28 17:3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导光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子产品表面常设置有均匀灯光,效果单一,不够美观。渐变的灯光显示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但是电子产品表面设置出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变暗的灯光效果时通常需要用数字电路控制,可以通过PWM波来实现,将占空比由小到大渐变,可以是灯光强度由弱变强通过电路控制LED灯,如此会造成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导光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设置出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变暗的灯光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面板、光源、导光机构;

所述支架设于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光源及所述导光机构设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

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发射光线;

所述导光机构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使得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线能经由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并通过所述面板射出。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光源为LED灯;及/或

所述光源对应于所述入光面的中部;及/或

所述导光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光源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导光机构还包括:第一遮光单元和第二遮光单元,所述第二遮光单元设于所述出光面,所述第一遮光单元设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第一遮光单元为第一遮光膜,所述第二遮光单元包括第二遮光膜,所述第二遮光膜覆盖所述出光面的部分表面以供光线射出。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第二遮光单元还包括透光膜,所述透光膜设于所述出光面未被所述第二遮光膜覆盖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透光膜为长条形且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导光板为梯形板,所述出光面为梯形,所述入光面为矩形;及/或

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垂直。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支架开设有安装槽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导光槽,所述光源收容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导光机构收容于所述导光槽。

可选地,上述的导光装置,所述面板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侧开设有出光槽;及/或

所述面板形成有遮光漆层以防止漏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导光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光装置,光源发射的光线经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并通过面板射出,正对出光面的发出的光线最强,光线在导光机构内会产生散射光,散射光在导光机构内产生渐变现象,进而光源发射的光线能经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并通过面板射出渐变的效果,解决了需要通过PWM波来实现光线渐变效果导致的导光装置结构非常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导光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源的光路指示图;

图3为导光装置的正视剖视图;

图4为导光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支架1,安装槽11,面板2,出光槽21,光源3,光线31,电路板32,LED灯33,导光机构4,入光面40,出光面41导光槽42,第一梯形边421,第二梯形边422,中心轴423,中位线424,第一遮光单元43,导光板44,第二遮光单元45,第二遮光膜451,透光膜452,黏胶层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由于现有技术电子产品表面的出光部分均设置为均匀发光的结构,灯光效果单一,为了使电子产品表面能够产生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变暗的灯光效果,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于支架1上的面板2、光源3、导光机构4;支架1设于面板2的一侧,光源3及导光机构4设于支架1靠近面板1的一侧;光源3用于发出发射光线沿如图2所示的光路31出射;导光机构4包括导光板44,导光板44包括入光面40及出光面41,光源3位于入光面40的一侧,出光面41位于支架1靠近面板2的一侧使得光源3发射光线能经由导光板44的出光面42并通过面板2射出渐变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源3发射的光线31经由导光板44的出光面41并通过面板2射出,正对出光面41的发出的光线31最强,光线31在导光机构4内会产生散射光,散射光在导光机构4内产生渐变现象,进而光源3发射的光线31能经由导光板44的出光面41并通过面板2射出渐变的效果,解决了需要通过PWM波来实现光线渐变效果导致的导光装置结构非常复杂的问题。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源3为LED灯33。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光源3对应于如图2和图4所示的入光面40的中部。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导光装置还包括电路板32,光源3与电路板32电连接,电路板32设置于支架1上。电路板32常采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电路板32能与电源连通以对LED灯33供电。

如图4所示,导光机构4还包括:第一遮光单元43和第二遮光单元45,第二遮光单元45设于出光面41,第一遮光单元43设于导光板44远离出光面41的一侧表面。

如图4所示,第一遮光单元43为第一遮光膜,第二遮光单元45包括第二遮光膜451,第二遮光膜451覆盖出光面41的部分表面以供光线射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遮光单元45还包括透光膜452,透光膜452设于出光面41未被第二遮光膜451覆盖的表面。为了将光线能够集中于出光面41,然后通过出光面41发出,实现聚光的效果,支架1开设有安装槽11及与安装槽11连通的导光槽42,光源3收容于安装槽11,导光机构4收容于导光槽42。如此设置,光线通过入光面40入射到第一遮光膜43和第二遮光膜451时,将导致光线31完全被遮挡,光线31将被反射回导光槽42内;如果光线31以及反射光线汇聚到设置有透光膜452的导光板44上,则从导光板44的出光面41上射出,从导光板44上射出的光线将通过面板2发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了只在透光膜452对应的面板2处发光,对导光板44的其他部分进行遮光,进而实现了聚光的目的,设计更加科学。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板44常采用透明导光板44。

可以理解,通过控制透光膜452的形状可以控制显示的图形。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透光膜453常设置为长条形且沿导光板44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光板44设置为梯形板,如图4所示,出光面41为梯形,入光面40为矩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入光面40与出光面41设置成相互垂直的结构。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槽11与导光槽42数量相同,每个安装槽11对应一个导光槽42。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槽11与导光槽42的数量常设置为1-4个;如图3所示,如果本申请实施例含有4个安装槽11与4个导光槽42,则含有2组垂直设置的导光槽42,每组含有2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导光槽42;如果含有1个或2个或3个,则可以按照上述4个导光槽42的安装形式只选其一或其二或其三进行任意组合设置。

如图3所示,导光槽4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椭圆形以及三角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灯光效果进行自主设置,以任意形式设置的导光槽42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导光槽42的形状设置为梯形。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导光槽42的形状常被设置为等腰梯形,靠近安装槽11一侧的导光槽42的第一梯形边421长度短于背离安装槽11一侧的导光槽42的第二梯形边422长度。如此设置,在垂直于如图2所示的光线31且平行于第一梯形边421方向的导光槽42的长度呈梯度递增或递减,因此出光槽21在此方向上能够设置成多种长度、多种规格的结构,在面板2上出光的长度和位置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设置更加灵活,样式多样。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LED灯33发出的光线31在导光机构4内会产生散射光,散射光在导光机构4内由中部向两侧逐渐变暗,为了在面板2的中间向两侧呈现对称的渐变光结构,提高视觉效果;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将LED灯33设置于等腰梯形的中心轴423延长线上的安装槽11上。如此设置保证光线31是从导光槽42的正中间位置发出,散射光在两侧的逐渐变暗程度是相同的,因此具有对称的渐变效果。

如图2所示,面板2靠近出光面41的一侧开设有出光槽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板2为容易透光的材料,面板2形成有遮光漆层以防止漏光。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出光槽21设置于朝向导光机构4的面板2一侧,但是出光槽21为半通透结构,在背离导光机构4一侧的面板2上没有出光槽21,因此面板2由透光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在背离支架1一侧且除出光槽21以外部分的面板2表面设置有遮光漆层。如此设置保证出光槽21上方的面板2能够透光,而其他部分的面板2在遮光漆层的作用下不透光,进而实现局部发光的效果。本申请的出光槽21也可以设置为全通透结构,而面板可以采用不透光材料也可以采用透光材料或者半透光材料,采用透光材料或者半透光材料时仍然需要在背离支架1一侧且除出光槽21以外部分的面板2表面设置有遮光漆层。本申请的遮光层常采用遮光底漆。

如图3所示,如果导光槽42为4个,则出光槽21可以设置为包括环形槽或者矩形槽或者带有圆角的矩形槽在内的包围结构,出光槽21的一侧面设置于导光槽42的中位线与第二梯形边422之间的面板2上。

本申请的面板2分为黑色面板和浅色面板,如图1所示,面板2通过黏胶层5黏贴于支架1上;如果面板2为浅色面板时,则需要在背离支架1一侧且除出光槽以外部分的面板2表面先喷一层与面板颜色一样的底色,然后再在底色上喷一侧遮光底漆。如此设置是为了保持浅色面板颜色的纯粹性,且具有遮光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导光装置,光源发射的光线经由导光板44的出光面41并通过面板2射出,正对出光面41的发出的光线最强,光线在导光机构4内会产生散射光,散射光在导光机构4内产生渐变现象,进而光源发射的光线能经由导光板44的出光面41并通过面板2射出渐变的效果,解决了需要通过PWM波来实现光线渐变效果导致的导光装置结构非常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导光装置。此时面板2可以作为电子装置的面板,支架1收容并固定于电子装置的外壳内即可。通过上述导光装置能实现渐变的显示效果,显示电子装置开启与否及电量多少。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