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台灯的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2359发布日期:2019-07-24 09:51阅读:2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台灯的转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实用新型属于灯具转轴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台灯的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灯作为一种照明设备,是居家、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款产品,主要放置在书房、卧室、工作室等写字桌、电脑桌、工作台等桌面,能提供照明让人们阅读、休闲、学习和工作。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日渐成为人们追逐的一种时尚潮流,引领照明台灯等照明设备作为一种快消品在发展中不断向智能科技,艺术极简方向上迭代进化;极简的艺术冲击,使台灯结构模块抽象化,外观整体简洁,对台灯的结构功能连接形成巨大的挑战。

前市面上的灯具在结构简化抽象之余,暂时没有很好解决转轴走线及其穿线的问题,大部分产品转轴处导线外露,增加了台灯在使用过程中导线被意外割破、拉扯、断开的风险,使得消费者产生触电等不安全心理,现有技术存在导线外露的缺点;另外现有技术还存在转轴穿线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导线外露及转轴穿线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导线不外露的转轴结构。

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台灯的转轴结构,包括立柱及铰接于立柱顶端的转柱,所述立柱顶端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所述立柱顶端设有转子,所述转子穿过两个夹片,所述转子与夹片转动连接,所述转柱一端位于两个夹片之间,所述转柱另一端设有导线入口,所述转柱靠近夹片的一端设有与转子适配的过孔,所述转子位于过孔内,所述转子与转柱固接,所述转柱内设有第一导线通道,所述第一导线通道一端与导线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导线通道另一端与过孔连通,所述转子内设有第二导线通道,所述立柱在转子的一端设有操作口,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一端与第一导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导线通道另一端与操作口连通,所述立柱在操作口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三导线通道,所述第三导线通道与操作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线通道靠近第一导线通道的一侧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导线通道通过槽口与第二导线通道连通,所述转子靠近操作口的一端套设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上设有与槽口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位于槽口内,所述旋转套位于夹片内并与夹片转动连接,所述操作口上设有与操作口适配的盖板。

柱一端与灯泡固接,转柱另一端铰接在立柱顶端,导线一端连接在灯泡上,导线另一端从导线入口穿入,导线穿过第一导线通道后穿过槽口后进入转子内的第二导线通道,导线从第二导线通道穿出转子,进入操作口,最后穿过第三导线通道后与插座连接,实现导线不外露,保护了导线的安全,在旋转转柱时,现有技术在某一点发生弯折,长时间反复弯折下,导线容易损坏,本实用新型下,在转柱旋转时,第二导线通道内的导线部分发生扭转,避免导线弯折,导线不易损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转子一端套设有旋转套,旋转套上设有卡块,卡块位于槽口内,导线从旋转套内穿过,进一步保证了导线不外露;增设操作口,方便穿线,在操作口上设盖板,将操作口内的导线遮挡起来,保护导线不被损坏。

为优选,转子包括主体及固接于主体相对两侧的转轴,所述转轴分别位于其对应的夹片内并与夹片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套套设在靠近操作口的转轴上,所述第二导线通道位于主体及靠近操作口的转轴内,所述槽口设于主体及靠近操作口的转轴上,所述旋转套上的卡块位于主体上的槽口内,远离操作口的转轴上依次套设有螺母、摩擦片、垫片及定子,所述定子位于螺母与主体之间,所述螺母与转轴螺纹连接,所述定子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定子位于其对应的夹片内并与夹片固接。

安装完后,定子固接在其对应的夹片上,垫片抵靠在定子上,摩擦片抵靠在垫片上,螺母抵靠在摩擦片上,在旋转转柱时,转柱带动主体旋转,主体带动转轴旋转,螺母螺纹连接在转轴上,转轴带动螺母旋转,因此螺母与定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由于定子与螺母之间存在摩擦片,因此定子与螺母之间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为旋转转柱提供阻尼,使得转柱与立柱之间的角度能固定,旋转螺母可调节螺母与定子之间的压力,从而调节转柱与立柱之间的阻尼力。

为优选,主体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第二导线通道远离槽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线通道相对两侧各自设有一条滑槽,所述滑槽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滑槽一端,所述转子内设有一个矩形拉环,所述矩形拉环的相对两侧边缘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

穿线时,导线从导线入口穿入后,穿过矩形拉环后,将导线一端抵住凹槽底部,然后用手拉动矩形拉环,矩形拉环沿着滑槽滑动,利用矩形拉环将导线从转子内勾到靠近操作口的位置;用手拉住操作口附近的导线,将导线拉出一截后将导线穿入第三导线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穿线的功能;增设凹槽,使得导线在被矩形拉环勾出的过程中,导线不易脱离矩形拉环。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导线一端连接在灯泡上,导线另一端从导线入口穿入,导线穿过第一导线通道后穿过槽口后进入转子内的第二导线通道,导线从第二导线通道穿出转子,进入操作口,最后穿过第三导线通道后与插座连接,实现导线不外露,保护了导线的安全;在转柱旋转时,第二导线通道内的导线部分发生扭转,避免导线弯折,导线不易损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转子一端套设有旋转套,旋转套上设有卡块,卡块位于槽口内,导线从旋转套内穿过,进一步保证了导线不外露;(2)旋转螺母可调节螺母与定子之间的压力,从而调节转柱与立柱之间的阻尼力;(3)利用矩形拉环将导线从转子内勾到靠近操作口的位置;用手拉住操作口附近的导线,将导线拉出一截后将导线穿入第三导线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穿线的功能;增设凹槽,使得导线在被矩形拉环勾出的过程中,导线不易脱离矩形拉环。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沿着图3中A-A线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沿着图3中B-B线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图8为图7在某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中:立柱1、夹片2、转子3、转柱4、过孔5、导线入口6、第一导线通道7、第二导线通道8、第三导线通道9、操作口10、槽口11、旋转套12、卡块13、盖板14、主体15、转轴16、螺母17、摩擦片18、定子19、垫片20、凹槽21、滑槽22、矩形拉环23。

具体实施方式

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图2、图3及图7所述的一种用于台灯的转轴结构,包括立柱1及铰接于立柱1顶端的转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端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2,所述立柱1顶端设有转子3,所述转子3穿过两个夹片2,所述转子3与夹片2转动连接,所述转柱4一端位于两个夹片2之间,所述转柱4另一端设有导线入口6,所述转柱4靠近夹片2的一端设有与转子3适配的过孔5,所述转子3位于过孔5内,所述转子3与转柱4固接,所述转柱4内设有第一导线通道7,所述第一导线通道7一端与导线入口6连通,所述第一导线通道7另一端与过孔5连通,所述转子3内设有第二导线通道8,所述立柱1在转子3的一端设有操作口10,所述第二导线通道8一端与第一导线通道7连通,所述第二导线通道8另一端与操作口10连通,所述立柱1在操作口10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三导线通道9,所述第三导线通道9与操作口10连通,所述第二导线通道8靠近第一导线通道7的一侧设有槽口11,所述第一导线通道7通过槽口11与第二导线通道8连通,所述转子3靠近操作口10的一端套设有旋转套12,所述旋转套12上设有与槽口11适配的卡块13,所述卡块13位于槽口11内,所述旋转套12位于夹片2内并与夹片2转动连接,所述操作口10上设有与操作口10适配的盖板14。

柱一端与灯泡固接,转柱另一端铰接在立柱顶端,导线一端连接在灯泡上,导线另一端从导线入口穿入,导线穿过第一导线通道后穿过槽口后进入转子内的第二导线通道,导线从第二导线通道穿出转子,进入操作口,最后穿过第三导线通道后与插座连接,实现导线不外露,保护了导线的安全,在旋转转柱时,现有技术在某一点发生弯折,长时间反复弯折下,导线容易损坏,本实用新型下,在转柱旋转时,第二导线通道内的导线部分发生扭转,避免导线弯折,导线不易损坏,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转子一端套设有旋转套,旋转套上设有卡块,卡块位于槽口内,导线从旋转套内穿过,进一步保证了导线不外露;增设操作口,方便穿线,在操作口上设盖板,将操作口内的导线遮挡起来,保护导线不被损坏。

2及图7显示,转子3包括主体15及固接于主体15相对两侧的转轴16,所述转轴16分别位于其对应的夹片2内并与夹片2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套12套设在靠近操作口10的转轴16上,所述第二导线通道8位于主体15及靠近操作口10的转轴16内,所述槽口11设于主体15及靠近操作口10的转轴16上,所述旋转套12上的卡块13位于主体15上的槽口11内,远离操作口10的转轴16上依次套设有螺母17、摩擦片18、垫片20及定子19,所述定子19位于螺母17与主体15之间,所述螺母17与转轴16螺纹连接,所述定子19与转轴16转动连接,所述定子19位于其对应的夹片2内并与夹片2固接。

安装完后,定子固接在其对应的夹片上,垫片抵靠在定子上,摩擦片抵靠在垫片上,螺母抵靠在摩擦片上,在旋转转柱时,转柱带动主体旋转,主体带动转轴旋转,螺母螺纹连接在转轴上,转轴带动螺母旋转,因此螺母与定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由于定子与螺母之间存在摩擦片,因此定子与螺母之间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为旋转转柱提供阻尼,使得转柱与立柱之间的角度能固定,旋转螺母可调节螺母与定子之间的压力,从而调节转柱与立柱之间的阻尼力。

4、图5、图6、图7、图8及图9显示,主体15内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位于第二导线通道8远离槽口11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线通道8相对两侧各自设有一条滑槽22,所述滑槽22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滑槽22一端,所述转子3内设有一个矩形拉环23,所述矩形拉环23的相对两侧边缘位于滑槽22内并与滑槽22滑动连接。

穿线时,导线从导线入口穿入后,穿过矩形拉环后,将导线一端抵住凹槽底部,然后用手拉动矩形拉环,矩形拉环沿着滑槽滑动,利用矩形拉环将导线从转子内勾到靠近操作口的位置;用手拉住操作口附近的导线,将导线拉出一截后将导线穿入第三导线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穿线的功能;增设凹槽,使得导线在被矩形拉环勾出的过程中,导线不易脱离矩形拉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