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3902发布日期:2019-08-09 21:0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灯具,更详而言之,涉及一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灯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照明工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使用不同光线的灯具,对于照射不同的“被照物”特别是需要光线衬托的物品,比如珠宝等昂贵的首饰,不同材质的珠宝可能需要特殊,专用的光颜色搭配,才能达到珠宝最佳的照明效果。这种结果我们称之为珠宝照明的偏色性,而这类的偏色灯光我们称之为珠宝照明的特殊色点。

当前有一种可以实现根据被照物所反映的颜色而自动变换光色或白光色温的灯具(可变光色灯具),转盘式的灯体散热器上设置有各个光源模组,每个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中心在通电点亮时必须与相应的光学配件(如透镜、反光杯等)进行精确的对中定位,不同色温或色点的光源模组之间的切换由与之相匹配的步进电机及配套的带有特定程序的电源控制器得以实现。

目前传统的做法是在灯具组装时,人工地将其中某一个光源模组的发光面中心与光学配件进行预先对中定位装配及其调试校正,而且在其控制器电源上预定好从某一种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源切换成另一种色温或特殊色点的光源的启动及定位的单片机(MCU)程序,则其步进电机相应地执行特定的转动角度。但是这种传统的操作方法,在灯具通电工作时要确保在光源模组完成对中定位动作并稳定静止之后,才能切断灯具电源。

倘若在步进电机在执行两个光源之间的切换运转动作的过程中,发生突然断电工作的情况时,目标对中定位的光源模组还没有与光学配件实现对中。当灯具恢复通电后,由于单片机程序仍然执行预定的电机转动角度的指令,从而会导致此后灯具工作进,其中的光源模组无法与光学配件实现定位对中,此时整个灯具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这样对于用户来说,大大影响了该类产品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现有的这种可变光灯具切换使用不同的光源模组时,很大程度上时依赖电机转动的精度。一旦电机的转动幅度变化,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转动误差的时候无法及时检测,就会导致灯具的光源模组无法与光学配件实现定位对中,进而导致整个灯具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定位地切换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模组可被控制地与光学组件定位对中,使得所述光学模组产生的光线定位地投射至所述光学组件,提高光线投射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自动定位装置对所述光学模组精确定位,提高了光源切换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光学模组的入射光面能够被保持正对于所述光学组件,由所述自动定位装置维持所述光学模组位置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自动定位装置通过检测当前灯体组件的所述光学模组的位置,对所述光学模组精确定位,并根据光学模组的位置定位地切换使用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识别当前所述灯体组件的任一所述光学模组,将所述光学模组精确调整至所述光学组件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的至少一信号发射元件被定位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所述自动定位装置的至少一信号接收元件被对应地设置,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发出的信号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藉由所述信号接收元件定位所述信号发射元件的方式定位所述光源模组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在关灯状态下自动地切换所述光源模组,当准确地将光源模组调整对中于所述配光元件时停止调节,并开启灯光,提高了灯光调节的准确性,降低了可变光色灯具在调节过程中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根据目标指令将所述目标指令要求的所述光源模组对准所述灯具的配光元件,以准确地切换使用光源,提高了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出射光线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根据目标指令要求,当指定的光源模组对应的信号发射元件对中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时,停止光源模组的转动,从而将所述光源模组定位地调整对准所述配光元件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

其中所述光源切换方法在出现断电现象时记忆所述目标指令,并在恢复供电状态时根据记忆指令恢复到断电之前的光源模组工作状态,维持灯具工作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光色传感器检测当前环境光色或者是被照物颜色,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根据检测到的信息精确调整使用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以使得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自动地适应环境和被照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可变光色灯具及其自动定位装置,其中该自动定位装置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一可变光色灯具,包括:

一壳体;

至少一灯体组件,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光源模组,其中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可被调整地向外投射;以及

一自动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灯体组件,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定位地识别所述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信号发射元件和至少两个信号接收元件,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被定位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发出的信号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定位地识别所述光源模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藉由所述基板将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保持在所述壳体的固定位置,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被等距地设置于所述基板,以接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发出的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设有至少一识别部,所述识别部定位所述灯体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光源模组,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识别部,所述信号接收元件通过识别所述信号发射元件的信号,识别出所述光源模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进一步包括一基板主体和至少两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藉由所述安装部将所述信号接收元件定位地安装于所述基板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安装支架和一光电发射管,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光电发射管设置于所述识别部,所述光电发射管被设置向外发射的光电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为光敏元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所述光电发射管发射的光电信号,以识别出所述光电发射管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包括一安装支架和一极性磁铁元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极性磁铁元件设置于所述识别部,所述极性磁铁元件为具有方向极性的磁铁,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为接收磁性信号的霍尔元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所述极性磁铁元件的磁性信号,以识别出所述极性磁铁元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信号发射元件和至少两个信号接收元件,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被定位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被对应地保持于所述壳体,藉由所述信号接收元件定位地接收识别所述光源模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藉由所述基板将所述信号发射元件保持在所述壳体的固定位置,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被等距地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光学组件,其中所述光学组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藉由所述壳体将所述光学组件保持在所述灯体组件的光线投射方向的前方,以汇聚和向外传导所述光源模组的光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学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配光元件和一固定架,其中所述固定架将所述配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其中被调整至所述配光元件的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线藉由所述配光元件调整后向外投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光元件具有一光入射面和一导光轴,其中所述光源模组具有一投射光面和一投射光轴,当所述光源模组的所述投射光面被调整对中于所述配光元件的所述光入射面时,所述投射光轴对中于所述导光轴,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发射的信号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支架和至少一散热器,其中所述光源模组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所述散热器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藉由所述光源支架调整切换所述光源模组,所述散热器散除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支架和至少一散热器,其中所述光源模组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所述散热器被一体地设置于所述光源模组,藉由所述光源支架调整切换所述光源模组,所述散热器散除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切换装置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藉由所述切换装置驱动所述灯体组件的转动,进而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电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控制所述切换装置的运动,以控制切换所述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光色传感器,其中所述光色传感器被临近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供所述光色传感器采集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照射的环境光线和所述被照物的颜色,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基于光色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控制调节所述光源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自动定位装置,适用于一可变光色灯具,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灯体组件和一壳体,其中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光源模组,包括:

一信号发射元件,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的所述光源模组;和

至少一信号接收元件,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发射的信号,藉由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检测定位当前所述光源模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被设置于所述壳体,藉由所述基板将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保持在所述壳体的固定位置,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被等距地设置于所述基板,以接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发出的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体组件进一步设有至少一识别部,所述识别部定位所述灯体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光源模组,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识别部,所述信号接收元件通过识别所述信号发射元件的信号,识别出所述光源模组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进一步包括一基板主体和至少两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被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藉由所述安装部将所述信号接收元件定位地安装于所述基板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发射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安装支架和一光电发射管,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光电发射管设置于所述识别部,所述光电发射管被设置向外发射的光电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为光敏元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所述光电发射管发射的光电信号,以识别出所述光电发射管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发射元件包括一安装支架和一极性磁铁元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将所述极性磁铁元件设置于所述识别部,所述极性磁铁元件为具有方向极性的磁铁,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为接收磁性信号的霍尔元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接收所述极性磁铁元件的磁性信号,以识别出所述极性磁铁元件的位置。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动作示意图,其中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在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被转动。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和所述自动定位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灯体组件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的另一可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至图6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包括一壳体10,至少一光学组件20,一灯体组件30,以及一自动定位装置40,其中所述光学组件20,所述灯体组件30以及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由所述壳体10将所述光学组件20保持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前端,以便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将所述灯体组件30产生的长线引导地投射至外界环境。相应地,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为一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产生的光线(或部分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被投射至外界,其中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为具有引导和汇聚光线的装置。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被用于定位所述灯体组件30的位置,以控制所述灯体组件30的发光位置正对于所述光学组件20。

如图2所示,所述光学组件20包括一配光元件21和连接所述配光元件21的一固定架22,其中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和所述固定架22被保持在所述壳体10,藉由所述壳体10将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固定支撑在所述灯体组件20的光入射方向的前端。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能够将所述灯体组件30发出的光线进行汇集和调整,以使所述灯具具有更好的投射效果和较佳的色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可以被实施为一光学透镜,也就是说所述灯头组件3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配光元件21后进行会汇聚,起到改变出光角度的大小,从而改变照明面积和照度的作用。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反光杯,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所述配光元件21上经过反射,然后沿着反射的方向进行传播,这样就能将光源散射出的光线进行汇集,从而避免光能的浪费,提高照明和显示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在此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所述配光元件21还可以被实施为一导光柱或者是其他类似具有相同作用的元件。

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固定架22被用于固定和支撑所述配光元件21,以将所述配光元件21保持在一固定位置。所述固定架22被设置于所述配光元件21的前端,将所述配光元件21保持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防止所述配光元件21从所述壳体10中脱离。

相应地,所述配光元件21具有一光入射面211和一导光轴212,其中所述光入射面211接收来自所述光学组件20产生的光线。所述配光元件21通过所述光入射面211将接收到的光线汇聚整理后投射至外界环境。所述导光轴212是所述配光元件21的中轴线,优选地,所述配光元件21环绕所述导光轴形成一聚光空间213和一入光通道214,其中所述聚光空间213汇聚或反射所述光学组件20自所述光入射面211入射的光线。更优选地,所述光入射面211垂直于所述导光轴212。最优选地,所述导光轴212垂直于所述光入射面211的中心位置。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聚光空间213是一锥形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入射面211被形成在所述入光通道214的下端。所述入光通道214允许所述光学组件30产生的光线通过和传输至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聚光空间213,藉由所述聚光空间213将光线投射至外界环境。

所述灯体组件30能够产生光线和将产生的光线投射至外界环境。所述光学组件20被保持在所述灯体组件30投射光线方向的前端,所述灯体组件30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后被汇聚或反射,以保持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向外投射光线的方向、投射角度以及光线的散射幅度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使用不同光线的灯具,对于照射不同的“被照物”特别是需要光线衬托的物品,比如珠宝等昂贵的首饰,不同材质的珠宝可能需要特殊,专用的光颜色搭配,才能达到珠宝最佳的照明效果。这种结果我们称之为珠宝照明的偏色性,而这类的偏色灯光我们称之为珠宝照明的特殊色点。

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可发出不同色温或者特殊色点的光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还可以被设置向外投射相同色温或者相同特殊色点的光线。

如图2至图4B所示,所述灯体组件30进一步包括一光源支架31,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31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32,以及至少一散热器33,其中所述光源模组32和所述散热器33被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31,由所述光源支架31支撑所述光源模组32和所述散热器33。所述散热器33被设置与所述光源模组32,藉由所述散热器33将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热量散失,避免所述光源模组32由于发光产生的热量堆积,从而影响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是多个,在此不做限制。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包括四个所述光源模组32。更优选地,四个所述光源模组32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31,并且任意两个所述光源模组32之间的夹角弧度相同。最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白光色温或不同特殊色点的所述光源模组32。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30可被设置向外投射出不同白光色温或者不同特殊色点的灯光。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分别为第一光源模组321,第二光源模组322,第三光源模组323,以及第四光源模组324,并且四个所述光源模组32的色温不同,(例如2700K/3000K/3500K/4000K等)。

所述光源模组32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进一步具有一第一投射光面3211和第一投射光轴3212,其中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垂直于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并且所述投射光轴3212位于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的中心位置。简单地讲,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是位于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的法向轴线,其中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产生的光线自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沿着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的方向向外投射。相应地,所述第二光源模组322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投射光面3221和第二投射光轴3222,其中所述第二投射光面3221垂直于所述第二投射光轴3222,并且所述第二投射光轴3222位于所述第二投射光面3221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光源模组323进一步具有一第三投射光面3231和第三投射光轴3232,其中所述第三投射光面3231垂直于所述第三投射光轴3232,并且所述第三投射光轴3232位于所述第三投射光面3231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四光源模组324进一步具有一第四投射光面3241和第四投射光轴3242,其中所述第四投射光面3241垂直于所述第四投射光轴3242,并且所述第四投射光轴3242位于所述第四投射光面3241的中心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所述第二投射光面3221,所述第三投射光面3231以及所述第四投射光面3241相互平行,优选地,第一投射光面3211,所述第二投射光面3221,所述第三投射光面3231以及所述第四投射光面3241平行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优选地,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所述第二投射光面3221,所述第三投射光面3231以及所述第四投射光面324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所述第二投射光轴3222,所述第三投射光轴3232,以及所述第四投射光轴3242之间相互平行,并且平行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优选地,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所述第二投射光轴3222,所述第三投射光轴3232,以及所述第四投射光轴3242处于同一圆周轨道上。

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所述灯体组件3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对应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时,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光入射面211允许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光线透过和传输至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入光通道214。比如,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面3211正对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时,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传射到所述入光通道214,然后藉由所述聚光空间213将产生的光线投射至外界环境。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面3211正对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时,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被调整至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入光通道214内。最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面3211正对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时,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大致重合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导光轴212。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光源模组32的所述第二光学模组322,所述第三光学模组323以及所述第四光学模组324被调整地过程与所述第一光学模组321的调整过程相同。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被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33,其中所述散热装置33具有多个鳍状的散热结构,以增加所述散热装置33的散热面积,从而更好的将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热能散失。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散热装置33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与所述散热装置33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散热装置33自所述光源支架31一体地向外延伸而成。换句话说,所述光源支架31一体地向四周延伸形成所述散热装置33。当所述光源支架31与所述散热装置33为一体是结构时,所述散热装置33可以将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热量相互分散,以更好的散热。也就是说,所述光源支架31与所述散热装置33为一体式结构时,所述灯体组件30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光源支架31进一步包括一支架本体311,一高端部312以及一低端部313,其中所述高端部312自所述支架本体311一体地向上延伸形成,其中所述低端部313自所述支架本体311一体地向下延伸而成。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高端部312和所述低端部313将所述灯体组件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所述光源支架31进一步具有一转动轴L1,其中所述转动轴L1是所述光源支架31的中心轴线。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光源支架31可驱动地绕所述转动轴L1转动,以驱动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的散热装置33和所述光源模组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光源支架31被驱动地绕所述转动轴L1转动,其中所述光源模组32绕所述光源支架31转动,以切换使用不同的所述光源模组32。

如图2所示,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切换装置50,其中所述切换装置50被用于切换使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学模组32。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50被用于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转动,以驱动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散热装置33和所述光源模组32的转动。所述切换装置50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的转动,以将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驱动至对应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位置,进而将对应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投射至外界环境。

可选地,所述切换装置50还可以被设置为驱动所述光学组件20的转动,其中所述切换装置50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灯体组件20或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以驱动所述光学组件20的转动,进而将所述光学组件20转动至对应于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藉由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将对应的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光线投射至外界环境。

如图2至图3B所示,所述切换装置50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装置51和一联轴器52。所述切换装置5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的转动,进而驱动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转动。所述驱动装置51通过所述联轴器52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低端部313。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1是一驱动电机,其中所述驱动装置51可以是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或其他类型的电机。

所述联轴器52的一端耦接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低端部313,另一端耦接于所述驱动装置51的一驱动输出轴,所述驱动装置51藉由所述联轴器52驱动所述光源支架31的转动。优选地,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低端部313是横截面是一“D”字型的轴,并且所述低端部313耦接于所述联轴器52。可选地,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低端部313的横向截面也可以被设置为其他非圆形形状,以便于所述联轴器52的驱动。

如图4A至图5B所示,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被用于识别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和定位所述灯体组件30的其中至少一所述光源模组32至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对应的位置。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还被设置检测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以确定所述光源模组32在接通状态下是否对应于所述光学组件20。

相应地,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信号发射元件41和至少一信号接收元件42,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能够向外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可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接收以确定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当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处于相对特定的位置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发送的信号可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接收。优选地,只有当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上下对应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发送的信号可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接收,以确定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位置。更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包括一个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和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并且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的数量与当前所述光学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数量相同,以便唯一确定或检测识别所述光学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的功能可以互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的位置互换或者是功能互换同样可以实现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功能。

如图2至图3B所示,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进一步包括一基板43,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被设置于所述基板43,并且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于所述基板43。所述灯体组件30在所述切换装置50的驱动作用下在所述基板43的上端转动。相应地,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以通过检测识别定位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位置来唯一确定所述光源模组32。

相应地,所述灯体组件30进一步具有一识别部34,其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被设置于所述识别部34,以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唯一确定所述识别部34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识别部34是一定位孔,其中所述识别部34被形成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散热器33的下端,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被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被设置于所述识别部34中,向外发射的信号为所述识别部34的位置信号。优选地,所述识别部34的位置背对于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更优选地,所述识别部34是一垂直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散热器33的定位孔。可选地,所述识别部34也可以是一条倾斜的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被设置于所述识别部34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和所述识别部34唯一确定所述灯体组件30的其中一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计算得知所述灯体组件30的其他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以及通过所述切换装置50驱动所述光源支架31转动的角度。

如图4A至图5B所示,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进一步包括一安装支架411和一光电发射管412,其中所述光电发射管412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411,由所述安装支架411固定支撑着所述光电发射管412安装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识别部34。所述安装支架411适于被安装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识别部34,其中所述光电发射管412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411。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所述光电发射管412被设置在导通状态下产生并向外发送光电信号,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可以接收到所述光电发射管412发送的光电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使所述信号发射元件的所述光电发射管412更准确、更可靠地固定在灯体组件30的背面,所述安装支架411带有一尺寸定位结构,以便于精确定位所述光电发射管412的位置。

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被实施为一光敏元件,其中所述光敏元件在接收到光照射时,或者是光照射的强度不同时,所述光敏元件的电阻阻值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所述光电发射管412发出的信号光线照射到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的在所述光电发射管412的照射作用下电阻阻值发生变化,从而检测或识别当前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位置。

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基板43进一步包括一基板主体431,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主体431的至少一安装部432,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被设置于所述基板43的所述安装部432,由所述安装部432支撑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源支架31在被驱动地转动时,所述识别部34绕所述光源支架31转动形成一转动轨迹R,其中所述转动轨迹R是环绕所述光源支架31的圆周。所述安装部432被设置于所述转动轨迹R的下端,以便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能够接收到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发射的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部432的数量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的数量一致。优选地,所述安装部432的数量与当前所述光源模组32的数量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所述安装部432中设置的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对应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一个所述光源模组32。优选地,所述识别部34正对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被面位置。比如,当所述识别部34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被面位置,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被安装在所述识别部34中。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可以通过接收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的所述光电发射管412发出的光线来确定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和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的位置。

所述识别部34具有一中轴线L2,其中所述中轴线L2垂直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优选地,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中轴线L2大致重叠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任一所述光源模组32的投射光轴,比如重合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每一个所述安装部432进一步具有一轴线L3,其中所述轴线L3平行于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中轴线L2。也就是说当所述灯体组件30的其中一所述光源模组32,比如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投射至外界环境。此时的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光轴3212大致重合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导光轴212。优选地,至少有一安装部432的所述轴线L3重合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的所述导光轴212。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光学模组321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投射至外界环境,所述导光轴212与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中轴线L2,以及一个所述安装部432的所述轴线L3大致重合。

可选地,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中轴线L2也可以不重合于当前所述光源模组32的所述投射光轴。通过设置于所述安装部432的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检测识别定位设置于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以确定所述光学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便于将所述任一光源模组32,比如第一光源模组321的所述第一投射光面3211定位到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光入射面211,从而将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投射至外界环境。

如图2所示,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电源及控制器60,其中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被电连接于所述切换装置50的所述驱动装置51,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为所述驱动装置51和所述光源模组32提供电能,并且控制所述驱动装置51的转动以及转动幅度。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还被用于控制所述光源模组32的通断,当所述光源模组32,比如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处于导通状态时,所述第一光源模组321产生光线。优选地,当所述灯体组件30的其中一个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导通状态时,其他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断开状态,并且处于导通状态的所述光源模组321被调整至所述光学组件20的对应位置。

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可以控制所述切换装置50转动,从而由所述切换装置50的所述驱动装置51驱动与之枢转连接的所述光源支架31的转动,进而转动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的所述光源模组32。

如图6所示,当所述切换装置50的所述驱动装置51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转动,并连续转动所述光源支架直到信号发射元件41与目标指令要求所对应的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元件42所在位置对中时,则所述驱动装置42立即停止转动,可使得目标指令要求的对应光源模组32对准灯具上的配光元件21中心,然后亮灯正常工作。从而,可实现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精确定位功能。

如图2所示,所述可变光色灯具进一步包括一光色传感装置70,其中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可检测当前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照明范围内的被照物的颜色或者环境光色。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被通信地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检测到的光色信号被传输至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藉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分析当前环境或被照物适合的光线色温,并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生成一对应于当前环境或被照物生成一目标运动指令,并基于所述目标运动指令控制当前所述切换装置50的所述传动装置51的转动和控制当前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通断状态。

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并且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投射光线的方向,以便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采集当前被照物或者被罩环境的光色。优选地,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被活动力连接于所述壳体10。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0进一步包括一灯头壳体11,一灯体壳体12以及一后壳盖13,其中所述灯头壳体11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12,所述后壳盖13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12的后端。所述光学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头壳体11,由所述灯头壳体11将所述光学组件20保持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照射方向的前端。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固定架22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藉由所述固定架22将所述配光元件21保持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头壳体11。优选地,所述固定架22以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配光元件21。所述固定架22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头壳体11,以将所述配光元件21保持在所述灯头壳体11。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被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灯头壳体11。相应地,所述灯头壳体11进一步包括一安装支架111,其中所述安装支架111被用于支撑连接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

相应地,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于所述灯体壳体12,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还被连接于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基板43。所述灯体壳体12进一步具有一透光位置121,一灯体空间122,其中所述透光位置121是形成在所述灯体壳体22上端的开口,其中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透光位置传射到所述光学组件20。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所述透光位置121时,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电导通状态。所述灯体组件30被设置保持在所述灯体壳体12的所述灯体空间122中。

所述壳体10的所述后壳盖13通过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基板43连接于所述灯体壳体12。所述后壳盖13被用于容纳所述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所述切换装置50,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所述后壳盖13进一步包括一电气部件外壳131和一外壳后盖132,其中所述电气部件外壳13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壳后盖132。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所述切换装置50,以及其他电气设备被设置于所述电气部件外壳131。可选地,所述外壳后盖132还可被一提的设置于所述电气部件外壳131。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自动识别检测定位所述灯体组件30的方法和工作程序。优选地,当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发射的光电信号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接收时,位于所述透光位置121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电导通状态。更优选地,当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发射的光电信号没有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接收时,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的所述可变光色灯具处于关灯状态。

在关灯状态下,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被所述切换装置50的所述驱动装置51驱动而转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51一定的角度以及特定的转速进行连续转动,直到被安装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发射的光电信号被指定的目标指定的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接收后,所述驱动装置51停止转动。此时目标指令要求的所述光源模组32对准灯具上的所述光学组件20的所述配光元件21的中心。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目标指令是由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基于所述光色传感装置70采集到的光色信号生成对应于当前被照物或环境光线的。最后,目标指令要求对应的所述光源模组32亮灯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进一步包括一记忆模块,其中所述记忆模块被用于记录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生成的目标控制指令。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驱动装置51转动过程中,所述光源模组32还未达到目标对中位置时,突然出现断电现象,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的所述记忆模块能够记录当前的目标控制指令,并在下次通电情况下,在目标指令所要求的所述光源模组32未达到目标所在的对中位置时,所述记忆模块继续执行指令将使用状态回复到断电之前上一次亮灯工作的所述光源模组32亮灯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源及控制器60的所述记忆模块能够记录在断电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的工作状态,以便精确地将所述光源模组32定位到指定的位置,从而避免了由于断电导致的灯具工作失灵。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可变光色灯具的光源切换方法,其中上述切换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1)驱动一灯体组件30转动;

(2)当一信号发射元件41转动至指定的一信号接收元件42的对应位置时,停止驱动所述灯体组件30转动;以及

(3)电导通处于一透光位置121的一光源模组32。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的所述灯体组件30A的第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灯体组件30A进一步包括一光源支架31A,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31A的至少两个光源模组32A,以及至少一散热器33A,其中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散热器33A被设置于所述光源支架31A,由所述光源支架31A支撑所述光源模组32A和所述散热器33A。所述散热器33A被设置与所述光源模组32A,藉由所述散热器33A将所述光源模组32A产生的热量散失,避免所述光源模组32A由于发光产生的热量堆积,从而影响所述光源模组32A的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是多个,在此不做限制。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A包括四个所述光源模组32A。更优选地,四个所述光源模组32A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光源支架31A,并且任意两个所述光源模组32A之间的夹角弧度相同。最优选地,所述灯体组件30A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白光色温或不同特殊色点的所述光源模组32A。也就是说,所述灯体组件30A可被设置向外投射出不同白光色温或者不同特殊色点的灯光。

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灯体组件30A的所述光源支架31A与所述散热装置33A是分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所述散热装置33A被设置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A。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33A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光源支架31A。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光源支架31A与所述散热装置33A为分体式结构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所述散热装置33A和安装在所述散热装置33A的所述光源模组32A。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8A至图9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可变光色灯具的一自动定位装置40B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信号发射元件41B和至少一信号接收元件42B,以及一基板43B,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能够向外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可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B接收以确定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与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B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数量和安装位置相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B被设置于所述基板43B。

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进一步包括一安装支架411B和一极性磁铁元件412B,其中所述极性磁铁元件412B被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411B,由所述安装支架411B固定支撑着所述极性磁铁元件412B安装在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识别部34。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的所述极性磁铁元件412B是具有方向极性的磁铁。

相应地,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B的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B是一霍尔元件,其中所述霍尔元件42B在接近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的所述极性磁铁元件412B时在霍尔效应的作用下产生感应信号,其中所述感应信号可被识别,以检测识别定位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B的位置。

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0A至图11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C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C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信号发射元件41C和至少一信号接收元件42C,以及一基板43C,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能够向外发送信号,其中所述信号可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接收以确定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的位置。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C包括一个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和多个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被设置于所述基板43C,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背部相对应的确定位置,以通过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精确定位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被设置于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识别部34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灯体组件30包括多个所述识别部34,其中所述识别部34被形成在被对于所述光源模组32的位置。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中轴线L2大致重合于所述光源模组32的投射光轴。可选地,所述识别部34还可以被形成在所述光源模组32的其他位置处,并且被安装在所述识别部34的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的位置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基板43C的信号发射元件41C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既可以被实施为光电发射装置,此时的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是光敏元件。可选地,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也可以被实施为带有方向极性的磁铁,此时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为一霍尔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自动定位装置40C的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和所述信号接收元件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通过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发射相应的信号,其中所述信号相应地被所述信号接收元件42C接收,进而电导通处于所述透光位置的所述光源模组32。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驱动装置51驱使所述灯体组件30的所述光源支架31转动时,并连续转动直到所述信号发射元件41C与目标指令要求所对应的其中一个信号接收元件42C所在位置对中时,则所述驱动装置51立即停止转动,可使得目标指令要求的所述光源模组32对准灯具上的所述配光元件21中心,然后亮灯正常工作。从而,可实现所述灯体组件30上的所述光源模组32的精确定位功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