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5065发布日期:2019-05-31 21:37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蜡烛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蜡烛灯。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气氛,目前市面上出现了用于调节气氛的蜡烛灯,目前市面上的蜡烛灯在使用时,依靠其内部的LED灯的发光来实现照明,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蜡烛灯的开启和关闭需要依靠蜡烛灯上的开关来实现,这样一来,存在蜡烛灯亮灭控制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蜡烛灯,其通过在电路板上安装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能够接受来自遥控器的红外信号,这样一来,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蜡烛灯的亮灭,从而能够给蜡烛灯的亮灭控制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蜡烛灯,包括内部用于安装电池的外管体,外管体的上端可拆式地连接有灯头,灯头的上端固定有用于透光的灯罩,外管体的下端安装有端盖,外管体的内壁上安装有导电片,位于电池上方的外管体中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的其中一个引出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抵,电路板的另一个引出端与导电片相抵,端盖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用于连通导电片和电池的负极的导电座,电路板上电连接有LED灯和红外接收管,LED灯的上端和红外接收管的上端均部分伸入在灯罩中,端盖的下端安装有夹子。

本实用新型的蜡烛灯,其中,灯头的下端设置有一对弹片,每个弹片中均设置有卡孔,外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与其中一个弹片中的卡孔配合卡接的卡台。

本实用新型的蜡烛灯,其中,灯头与外管体之间嵌设有密封圈,灯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供密封圈部分嵌入的环形凹槽,密封圈的外周壁与外管体的内壁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蜡烛灯,其中,灯罩的下端设置有插入在灯头中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灯头的内壁紧配合,环形凸台的外壁与灯头的内壁通过胶水粘结。

本实用新型的蜡烛灯,其中,端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球头,夹子的其中一个夹头上设置有可供球头置入且用于与球头配合卡紧的嵌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路板上安装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能够接受来自遥控器的红外信号,这样一来,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蜡烛灯的亮灭,从而能够给蜡烛灯的亮灭控制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灯头、外管体和导电片装配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蜡烛灯,包括内部用于安装电池1的外管体2,外管体2的上端可拆式地连接有灯头3,灯头3的上端固定有用于透光的灯罩4,外管体2的下端安装有端盖5,外管体2的内壁上安装有导电片6,位于电池1上方的外管体2中安装有电路板7,电路板7的其中一个引出端与电池1的正极相抵,电路板7的另一个引出端与导电片6相抵,端盖5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用于连通导电片6和电池1的负极的导电座51,电路板7上电连接有LED灯71和红外接收管72,LED灯71的上端和红外接收管72的上端均部分伸入在灯罩4中,端盖5的下端安装有夹子8。

灯头3的下端设置有一对弹片31,每个弹片31中均设置有卡孔32,外管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用于与其中一个弹片31中的卡孔32配合卡接的卡台21;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灯头能够方便地装配到外管体上,且能够与外管体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灯头3与外管体2之间嵌设有密封圈9,灯头3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供密封圈9部分嵌入的环形凹槽33,密封圈9的外周壁与外管体2的内壁紧贴;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提高灯头与外管体之间的密封强度,从而能够避免水进入到外管体中而影响电路板的正常工作。

灯罩4的下端设置有插入在灯头3中的环形凸台41,环形凸台41与灯头3的内壁紧配合,环形凸台41的外壁与灯头3的内壁通过胶水粘结;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灯罩能够可靠地与灯头连接在一起,且具有灯罩与灯头密封强度高的优点。

端盖5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球头52,夹子8的其中一个夹头81上设置有可供球头52置入且用于与球头52配合卡紧的嵌槽82;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端盖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夹子上,球头与嵌槽之间形成万向节结构,在夹子夹在物体上后,能够方便地调整外管体的角度,以调整蜡烛灯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路板上安装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能够接受来自遥控器的红外信号,这样一来,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蜡烛灯的亮灭,从而能够给蜡烛灯的亮灭控制带来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的红外接收管为市面上现有的电子元器件,且电路板上的控制芯片为非常常规的单片机芯片,该单片机只要依靠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的遥控器的红外信号来实现对LED灯的亮灭控制即可,该控制原理非常简单,故不在此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实用新型所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

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