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可靠性声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054发布日期:2019-05-17 19:50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可靠性声控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增强可靠性声控灯。



背景技术:

声控灯是一种声控电子照明装置,由音频放大器、选频电路、延时开启电路和可控硅电路组成,利用外界的声音大小以及光线强弱来控制灯的亮和灭;

目前楼道使用的声控灯,虽然增加了一些防止误启动的措施,但是依旧还是会存在较多的无人存在却误启动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增强可靠性声控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增强可靠性声控灯,包括分别设置于同一楼道不同楼层的多个声控灯;其中,还包括多个人体感应开关,每个所述楼层处均设置有所述人体感应开关来感应其所在楼道是否有人通过;还包括电源;多个所述人体感应开关并联,且并联后一端接口与所述电源正极电连接,并联后另一端接口与每一所述声控灯的正接线口均电连接,多个所述声控灯的负接线口与所述电源负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其中,所述声控灯包括与外界进行固定的声控灯座;所述声控灯座上设置有安装灯泡的灯头安装槽;所述声控灯座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灯泡的声控电路板;所述声控灯座表面开设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音孔,和用于过线的第一过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其中,还包括安装所述人体感应开关的安装壳;所述声控灯座的底面边缘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的T型下端与所述声控灯座的侧表面连通;所述安装壳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T型槽匹配的T型挂钩,和用于过线的第二过线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其中,所述声控灯座通过螺杆或吸盘与外界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每一个楼层的楼道里均没有人时,所有的人体感应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此种情况下,无论外界声音如何干扰声控灯均不启动,当有一个或多个楼道里有人时,对应的人体感应开关被触发闭合,所有的声控灯按正常声控运行,降低了声控灯误启动情况,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声控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底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增强可靠性声控灯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和图3,包括分别设置于同一楼道不同楼层的多个声控灯1;还包括多个人体感应开关2,每个楼层处均设置有人体感应开关2来感应其所在楼道是否有人通过;还包括电源;多个人体感应开关2并联,且并联后一端接口与电源正极电连接,并联后另一端接口与每一声控灯1的正接线口均电连接,多个声控灯1的负接线口与电源负极电连接;当每一个楼层的楼道里均没有人时,所有的人体感应开关2均处于断开状态,此种情况下,无论外界声音如何干扰声控灯1均不启动,当有一个或多个楼道里有人时,对应的人体感应开关被触发闭合,所有的声控灯按正常声控运行,降低了声控灯误启动情况,节约了成本。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声控灯1包括与外界进行固定的声控灯座10;声控灯座10上设置有安装灯泡的灯头安装槽100;声控灯座10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01,容纳腔101内设置有控制灯泡的声控电路板102;声控灯座10表面开设与容纳腔101连通的进音孔103,和用于过线的第一过线孔10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安装人体感应开关2的安装壳20;声控灯座10的底面边缘开设有T型槽105,T型槽105的T型下端与声控灯座10的侧表面连通;安装壳20侧表面设置有与T型槽105匹配的T型挂钩200,和用于过线的第二过线孔201;安装时,将T型挂钩200卡入T型槽105内,而后将声控灯座10与外界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对声控灯1以及人体感应开关2的同时装配,而后再将第一过线孔104和第二过线孔201引出的电线进行对应装配连接,装配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声控灯座10通过螺杆或吸盘与外界进行固定;装配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