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灯样式多样化灯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5280发布日期:2019-09-03 19:4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亮灯样式多样化灯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亮灯样式多样化灯串。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串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灯珠1,每个灯珠1上均连接有两根导线11,每根导线11均连接于相邻的灯珠1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灯串在通电进行发光时,由于仅仅只是将若干灯珠较为单一地连接在导线上,使得整个灯串在亮灯过程中,灯串所发出的光处于一条直线上,整个灯串的发光形式较为单一,进而导致灯串的装饰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亮灯样式多样化灯串,具有发光形式多样化,装饰效果佳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亮灯样式多样化灯串,包括主导线,所述主导线上设有连接电源的插头,所述主导线上交错设置有若干第一分导线、第二分导线,所述第一分导线远离主导线的端部设有第一闪亮五角星,所述第二分导线远离主导线的端部设有第二闪亮五角星,所述第一闪亮五角星与所述主导线之间的第一分导线上、所述第二闪亮五角星与所述主导线之间的第二分导线均设有若干第一LED灯,所述第一闪亮五角星内设有若干第二LED灯,所述第二闪亮五角星内设有若干第三LED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主导线上竖直设置若干第一分导线、第二分导线,在第一分导线上设置第一闪亮五角星及若干第一LED灯,并同时在第一闪亮五角星内设置若干第二LED灯,在第二分导线设置第二闪亮五角星及若干第一LED灯,并同时在第二闪亮五角星内设置若干第三LED灯,使得整个灯串在通电亮灯的过程中,整个灯串上所发出的光同时出现在多条交错的导线上,且所发出的光由多种类型的LED灯共同作用,使得整个灯串的灯光颜色交错,发光形式更加多样化,进而可增强整个灯串的光影效果,提高灯串的装饰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导线上还设有亮度控制器,所述亮度控制器的侧壁上设有亮度调节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亮度控制器及亮度调节旋钮,以对整个灯串的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第一闪亮五角星连接所述第一分导线的一角设有第一进线口,所述第一闪亮五角星的五个角对应设置有第一闪亮空间,每个所述第一闪亮空间对应设置有第二LED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每个第二LED灯设置于对应的第一闪亮空间内,使得第一闪亮五角星内每个角都可以通过第二LED灯进行发光,以提高灯串的亮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闪亮五角星包括第一主壳、第一分壳,所述第一闪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壳内,所述第一主壳内壁上对应于第一闪亮空间的位置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嵌块,所述第二LED灯卡接于两个第一嵌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嵌块,并将第二LED灯卡接于两个第一嵌块之间,以增加第二LED灯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壳、第一分壳的内壁上均凸出设置有若干折射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折射块,使得第二LED灯的光线照射折射块时能够进行不规则的反射,以增强灯串整体的亮灯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壳每个角的内壁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分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之间的卡接,使得第一主壳与第一分壳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进而可对第一闪亮空间内损坏的第二LED灯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第二闪亮五角星包括五角镂空体、套设于五角镂空体外的五角壳体,所述五角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分导线的一角设有第二进线口,所述五角壳体上每一角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闪亮空间,每个所述第二闪亮空间对应设置有第三LED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每个第三LED灯设置于对应的第二闪亮空间内,使得第二闪亮五角星内每个角的两边都可以通过第三LED灯进行发光,以进一步提高灯串的亮度。

优选的,所述五角壳体包括第二主壳、第二分壳,所述第二闪亮空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壳内,所述第二主壳内壁上对应于第二闪亮空间的位置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嵌块,所述第三LED灯卡接于两个第二嵌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嵌块,并将第三LED灯卡接于两个第二嵌块之间,以增加第三LED灯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壳每个角的内壁端部均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分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卡块与第二卡槽之间的卡接,使得第二主壳与第二分壳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进而可对第二闪亮空间内损坏的第三LED灯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主导线远离所述插头的端部设有供插头插入的尾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尾插,以便于继续连接后续的主导线,以增加整个灯串上LED灯的数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在主导线上设置若干第一分导线、第二分导线,并在第一分导线及第二分导线上设置第一闪亮五角星、第二闪亮五角星及若干第一LED灯,使得整个灯串上所发出的光多种类型的LED灯共同作用并同时出现在多条交错的导线上,整个灯串的灯光颜色交错,发光形式更加多样化,进而可增强整个灯串的光影效果,提高灯串的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灯串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亮度控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闪亮五角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闪亮五角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珠;11、导线;2、主导线;21、插头;22、尾插;23、第一分导线;24、第二分导线;3、亮度控制器;31、亮度调节旋钮;4、第一闪亮五角星;41、第一进线口;42、第一闪亮空间;421、第二LED灯;43、第一主壳;431、第一嵌块;44、第一分壳;441、第一卡块;45、折射块;46、第一连接块;461、第一卡槽;5、第二闪亮五角星;51、第二进线口;52、第二闪亮空间;521、第三LED灯;53、五角镂空体;54、五角壳体;6、第一LED灯;7、第二主壳;71、第二嵌块;72、第二连接块;721、第二卡槽;8、第二分壳;81、第二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亮灯样式多样化灯串,包括主导线2,主导线2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电源的插头21,本实施例中主导线2的长度优选为5米。

主导线2上靠近插头21的位置设有亮度控制器3,内置有多个对应于灯串的不同样式的亮度,亮度控制器3的侧壁上设有亮度调节旋钮31,可通过转动亮度调节旋钮31至对应样式的亮度位置,以调节灯串的亮度;主导线2远离插头21的端部设有尾插22,尾插22可供插头21插入,以将两组相同的灯串进行连接。

主导线2上交错设置有若干第一分导线23、第二分导线24,即相邻的两根第一分导线23之间设有一根第二分导线24,且第二分导线24到相邻两根第一分导线23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分导线23的长度优选为0.5米,第二分导线24的长度优选为1米。

第一分导线23远离主导线2的端部设有呈正五角星形状的第一闪亮五角星4,第二分导线24远离主导线2的端部设有呈正五角星形状的第二闪亮五角星5,即第一闪亮五角星4与第二闪亮五角星5中五个角的度数均相同;第一闪亮五角星4的宽度优选为10厘米,第二闪亮五角星5的宽度优选为20厘米,第一闪亮五角星4与主导线2之间的第一分导线23上、第二闪亮五角星5与主导线2之间的第二分导线24均设有若干呈等间隔设置的第一LED灯6。

参照图2、图4,第一闪亮五角星4连接第一分导线23的一角开设有第一进线口41,第一分导线23可通过第一进线口41进入到第一闪亮五角星4内;第一闪亮五角星4包括第一主壳43、盖合于第一主壳43上的第一分壳44,第一主壳43与第一分壳44的形状大小均相同,第一主壳43与第一分壳44的内壁上均凸出设置有若干折射块45。

第一主壳43的五个角内均设置有第一闪亮空间42,每个第一闪亮空间42均设置有第二LED灯421,即每个第一闪亮五角星4内均设有五个第二LED灯421;第一主壳43的每个角内的两个相对内壁上对应于第一闪亮空间42的位置均对称固定有第一嵌块431,第二LED灯421卡接于两个第一嵌块431之间。

第一主壳43每个角的内壁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6,第一连接块46朝向第一分壳4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61,第一分壳44上对应于第一卡槽461的位置凸出设置有与第一卡槽461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441。

参照图2、图5,第二闪亮五角星5包括五角镂空体53、套设于五角镂空体53外的五角壳体54,五角壳体54与五角镂空体53的形状相同,五角壳体54连接第二分导线24的一角设有第二进线口51,第二分导线24可通过第二进线口51进入到五角壳体54内;五角壳体54包括第二主壳7、盖合于第二主壳7上的第二分壳8,第二主壳7与第二分壳8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第二主壳7上每一角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闪亮空间52,每个第二闪亮空设置有第三LED灯521,即每个第二闪亮五角星5内均设有十个第三LED灯521;第二主壳7内每个角的两侧对应于第二闪亮空间52的位置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嵌块71,第三LED灯521卡接于两个第二嵌块71之间。

第二主壳7每个角的内壁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72,第二连接块72上朝向第二分壳8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721,第二分壳8上对应于第二卡槽721的位置凸出设置有与第二卡槽721卡配合的第二卡块81。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