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路灯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5895发布日期:2019-07-27 10:08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路灯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种可翻转的高杆灯架》(申请号:201820614867X)的分案申请,涉及一种路灯,特别是一种折叠式路灯杆。



背景技术:

目前冶金、钢铁行业的的露天高架皮带机通廊为保证夜间作业需要,每间隔数十米安装着3-4米高度的固定式高杆灯。维修人员维护灯具必须携带人字形梯子,在通廊走道上铺开作业,因地面大部为花纹铁板,不太平整,为保证安全需2人扶住梯子,另外一人登梯作业,由于高处作业只能将安全带挂在90度弯曲悬出的灯杆头部,存在晃荡和和滑脱的风险。另外站在梯子上维修灯具很不方便,站位空间较狭窄,需仰头作业,体力消耗较大,备件、工具取拿不方便,检修时间较长,皮带机作业中产生的振动对梯子上的检修安全也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路灯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路灯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具、铰链、固定灯杆、活动灯杆、绳子和操作杆;所述的固定灯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活动灯杆下端与固定灯杆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的灯具安装在活动灯杆的上端;所述的固定灯杆的上端固定设有一号水平板,活动灯杆的下端固定设有二号水平板,一号水平板前侧边与二号水平板的前侧边相铰接,一号水平板上后侧边上与竖直杆下端相铰接,该铰接处设有扭簧;竖直杆前侧面上设有向前伸出的一号凸块,一号凸块上边缘为沿后上至前下倾斜的斜面,一号凸块下边缘水平,下边缘能够勾住二号水平板的后边缘;所述的活动灯杆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管内设有灯具电线和绳子;活动灯杆下端后边缘设有竖直的条形孔,条形孔内穿过V形件,所述的V形件包括水平杆和斜杆,斜杆沿后下至前上方向倾斜,水平杆的下端与斜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该连接处位于活动灯杆的内侧,并与活动灯杆相铰接,水平杆的外端和斜杆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的条形孔露在活动灯杆的外侧,斜杆下端后侧连接弹簧,弹簧后端固定的活动灯杆上,通过弹簧给斜杆下端向后的拉力,斜杆的下端顶在二号水平板上;水平杆的后端位于竖直杆上端的后上方,水平杆后端下方设有向下突起的二号凸块,通过二号凸块的作用能够将竖直杆上端的位置固定住,二号凸块的下边缘为沿后下至前上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的绳子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杆的后端上;所述的活动灯杆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小孔,所述的绳子的上端从该孔内穿出并垂下,垂下端固定连接一圆环,所述的操作杆的上端固定设有钩子,该钩子能够穿过圆环向下拉动绳子;所述的圆环周边设有一圈罩子,罩子下端开口,上端固定在活动灯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消除了安全风险,确保了人身安全;

2、提高了检修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

3、保证了通廊沿线照明的需求;

4、间接效益:夜班照明的保证,减少或消除因照明不良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皮带机通廊的环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固定卡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一号铰链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固定灯杆与活动灯杆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中活动灯杆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中,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具8、活动灯杆5、铰链、支撑杆10、固定灯杆7和固定卡座11。

如图1所示,所述的高杆灯1位于皮带机4的两侧,皮带机4上方设有防护罩3,高杆灯1与皮带机4之间为人行通道2,供工作人员行走。

所述的固定灯杆7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活动灯杆5下端与固定灯杆7的上端通过一号铰链6相铰接,所述的灯具8安装在活动灯杆5的上端。所述的支撑杆10的上端与活动灯杆5的上端通过二号铰链9相铰接,固定灯杆7上设有固定卡座11,所述的固定卡座11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支撑杆10的下端可以插进固定卡座11的中间空腔内。固定卡座11和支撑杆10的下端分别设有相匹配的销孔12,通过销轴和销孔12的共同作用将支撑杆10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卡座11内。

所述的固定灯杆7的上端与活动灯杆5的下端之间设有防水止口13,通过防水止口13的作用防止雨水通过连接处的缝隙进入到固定灯杆7内,以防造成灯杆的锈蚀和电路的短路。

为便于走道人员通行,支撑杆10设计为“s”形,支撑杆10的下半部分朝灯杆方向弯曲,上半部分朝远离灯杆方向弯曲。

安装照明电缆时灯杆内的电缆须适当冗余一部分,以保证活动灯杆5翻转时,灯杆内电缆不会拉断。

当需要维护灯具8时,首先将支撑杆10下端的固定销轴脱开,手持支撑杆10将活动灯杆5以一号铰链6为转轴往下放,使活动灯杆5置于自然下垂状态,然后即可对灯具8进行维修;灯具8维修完成后,手持支撑杆10将活动灯杆5以铰链为转轴往上举,将支撑杆10手持部放在固定灯杆7的卡座处,穿入销轴(M8×50的螺栓),拧上螺帽即可。

实施例2中,如图5至7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灯具8、铰链、固定灯杆7、活动灯杆5、绳子14和操作杆26。为便于叙述,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灯具8相对于灯杆所在的水平方向为前,其相反方向为后。

所述的固定灯杆7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活动灯杆5下端与固定灯杆7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的灯具8安装在活动灯杆5的上端。

所述的固定灯杆7的上端固定设有一号水平板21,活动灯杆5的下端固定设有二号水平板22,一号水平板21前侧边与二号水平板22的前侧边相铰接,一号水平板21上后侧边上与竖直杆20下端相铰接,该铰接处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通过扭簧的弹力作用使竖直杆20保持竖直状态。竖直杆20前侧面上设有向前伸出的一号凸块19,一号凸块19上边缘为沿后上至前下倾斜的斜面,一号凸块19下边缘水平,下边缘能够勾住二号水平板22的后边缘,从而能够将二号水平板22的位置完全固定住,即将活动灯杆5固定住。

所述的活动灯杆5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管内设有灯具电线24和绳子14。活动灯杆5下端后边缘设有竖直的条形孔15,条形孔15内穿过V形件29,所述的V形件29包括水平杆16和斜杆18,斜杆18沿后下至前上方向倾斜,水平杆16的下端与斜杆18的上端固定连接,该连接处位于活动灯杆5的内侧,并与活动灯杆5相铰接,水平杆16的外端和斜杆18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的条形孔15露在活动灯杆5的外侧,斜杆18下端后侧连接弹簧23,弹簧23后端固定的活动灯杆5上,通过弹簧23给斜杆18下端向后的拉力,斜杆18的下端顶在二号水平板22上。水平杆16的后端位于竖直杆20上端的后上方,水平杆16后端下方设有向下突起的二号凸块17,通过二号凸块17的作用能够将竖直杆20上端的位置固定住,防止竖直杆20随意向后偏移,造成二号水平板22松开,二号凸块17的下边缘为沿后下至前上方向倾斜的斜面。

所述的绳子14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杆16的后端上。

所述的活动灯杆5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小孔,所述的绳子14的上端从该孔内穿出并垂下,垂下端固定连接一圆环28,所述的操作杆26的上端固定设有钩子27,该钩子27能够穿过圆环28向向下拉动绳子14。所述的圆环28周边设有一圈罩子25,罩子25下端开口,上端固定在活动灯杆5上。

操作流程如下:当需要维修灯具8时,使用操作杆26上端的钩子27向下拉动,从而拉动绳子14,绳子14下端将V形件29水平杆16的后端向上拉起,从而解除了对竖直杆20上端的限位作用,同时斜杆18下端向后运动,将竖直杆20向后推动,使竖直杆20向后旋转,从而解除了竖直杆20对二号水平板22后边缘的限位作用,操作杆26继续拉动绳子14,从而将活动灯杆5的上端向下拉下,所述的罩体围绕在操作杆26上端周边,能够防止操作杆26上端从活动灯杆5上滑落,从而能够将活动灯杆5放下;当灯具8维修完毕后,使用操作杆26将活动灯杆5上端向上顶起至原来的位置后,竖直杆20重新将二号水平板22的后边缘卡住,水平杆16将竖直杆20的上端卡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