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8552发布日期:2019-06-22 01:3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眩光照明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光纤灯一般以led为光源,将光线耦合进塑料光纤中进行传导,并实现尾端发光或侧发光,比如光纤水母灯,星点灯。光纤灯存在的技术问题:1.单根光纤中实际光通量很少,亮度低,光纤灯一般只能作为装饰使用,无法作为照明使用。2.光纤灯由于光源,光纤用量大,成本很高。光纤灯一般是尾端或者侧向直接发光,光型不受控,无法用于有配光要求的照明场所。并且,普通平板灯,平板导光效率低,均匀度较差,且无法避免部分区域的眩光。

实用新型专利cn206369836u公开了一种光纤耦合大功率450nm激光激发荧光光源,并具体公开了光源包括多个450nm蓝光激光器、多个第一耦合透镜组、多条石英光纤、第二耦合透镜组、实心光棒和荧光粉。450nm蓝光激光器发射出第一激光,第一激光入射到第一耦合透镜组上,且第一耦合透镜组耦合后透射出第二激光,第二激光入射到石英光纤中,第二激光贯穿石英光纤后入射到第二耦合透镜组上,且第二耦合透镜组耦合后透射出第三激光,第三激光入射到实心光棒中,且实心光棒匀光后透射出第四激光,第四激光入射在荧光粉上。该实用新型仅局限于合束导光实现大功率,照明形式单一,最终合束导光在尾端形成端点发光,仍存在眩光问题。并且,在利用第一耦合透镜组、第二耦合透镜组耦合时需要进行光学对准,实现麻烦。若光学对准产生误差,则形成光源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眩光照明灯,通过大功率光纤耦合来改善普通平板灯的能量损耗并利用光纤简便灵活的使用方式和发光特性,使光分布均匀,避免眩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眩光照明灯,包括激光耦合模组、若干玻璃光纤、二次耦合器件、发光载体、荧光装置;所述激光耦合模组分别经若干玻璃光纤连接二次耦合器件,所述二次耦合器件设于所述发光载体上,所述荧光装置设于所述发光载体的出光面;所述激光耦合模组发射的光源经所述玻璃光纤传输至所述二次耦合器件,光源经二次耦合器件耦合后在所述发光载体内扩散并均匀分布在出光面上,之后经所述荧光装置形成照明光源。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为若干平口式耦合器件;所述发光载体为导光板;每个平口式耦合器件对应连接一玻璃光纤,每个平口式耦合器件夹固在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侧和背光面侧。

作为优选,若干平口式耦合器件沿竖直方向呈直线等间距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为若干吸附式耦合器件;所述发光载体为导光板;每个吸附式耦合器件对应连接一玻璃光纤,每个吸附式耦合器件吸附于所述导光板背光面侧上。

作为优选,若干吸附式耦合器件成阵列方式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光板未设置二次耦合器件的侧边和背光面侧设有反光层。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为插入式耦合器件;所述发光载体为导光条;所述插入式耦合器件一端用于连接若干玻璃光纤,另一端与导光条连接;光源经二次耦合器件耦合后在所述导光条表面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发光载体的出光面设有刻花。

作为优选,所述荧光装置为荧光层,所述荧光层涂覆于所述发光载体的出光面。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无眩光照明灯,采用大功率光纤导光,大面积均匀散射发光,提高空间亮度,避免人眼直观的眩光不适感;可采用多种形式二次耦合器件、发光载体,简化原有平板灯光源直接接入的方式,使用方便更安全,省去光学对准麻烦,形式多样化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由于光纤数值孔径的限制,大功率耦合光纤传输尾端发光角度较小,直接用于照明会引起较强的眩光,使使用者产生不适的感觉。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眩光照明灯,能解决光纤照明的眩光问题,通过大功率光纤耦合来改善普通平板灯的能量损耗并利用光纤简便灵活的使用方式和发光特性,使光分布均匀,避免眩光。

如图1,本发明一种无眩光照明灯包括激光耦合模组1、若干玻璃光纤2、二次耦合器件3、发光载体4、荧光装置5。所述激光耦合模组1分别经若干玻璃光纤2连接二次耦合器件3,所述二次耦合器件3设于所述发光载体4上,所述荧光装置5设于所述发光载体4的出光面。这样,所述激光耦合模组1发射的光源经所述玻璃光纤2传输至所述二次耦合器件3,光源经二次耦合器件耦合后在所述发光载体内扩散并均匀分布在出光面上,之后经所述荧光装置5形成照明光源。

所述激光耦合模组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光耦合模块,将现有的半导体激光器和光耦合模块一体化形成激光耦合模组,以提供大功率激光耦合光源。所述半导体激光器可采用各种类型的半导体激光器,如450nm蓝色半导体激光器。所述光耦合模块可以是一片透镜或多个透镜组成的透镜组。所述激光耦合模组与玻璃光纤结合来替代常用的led光源或led耦合塑料光纤,实现高功率光传输,真正达到导光照明的级别。出光端则凭借玻璃光纤直径小且发光角度受数值孔径限制的优势,能经二次耦合器件3进行二次高效耦合并进入发光载体4。一实施方式下,所述一体化形成的激光耦合模组设有若干激光输出接口,每个激光输出接口对应连接一玻璃光纤。另一实施方式下,所述激光耦合模组包括若干激光耦合模块,每个激光耦合模块对应连接一玻璃光纤。

所述二次耦合器件3预先进行光学对准,则在连接时,直接将玻璃光纤与发光载体4通过二次耦合器件连接,无需后续做光学对准,连接后就能有效出光。光源经二次耦合器件3耦合,其本质机理为界面透射,同时利用结构提高耦合效率。

为了实现光源多样化,所述发光载体4可采用多种类型。为此,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也可有不同形态,如插入式、平口式、吸附式。

图2示出了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该结构为一种无眩光平板灯。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为若干平口式耦合器件31。所述发光载体为导光板41。所述平口式耦合器件31分上下两层固定在导光板41两侧并夹紧固定,具体地,两侧为导光板出光面侧411和背光面侧412。每个平口式耦合器件对应连接一玻璃光纤。若干平口式耦合器件沿竖直方向呈直线等间距排布。光纤尾端和导光板侧边对准,光线以小角度耦合进入导光板。

图3示出了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该结构为另一种无眩光平板灯。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为若干吸附式耦合器件32。所述发光载体为导光板42。所述吸附式耦合器件32,如采用锥形结构,直接贴附在导光板的背光面侧422,每个吸附式耦合器件对应连接一玻璃光纤,若干吸附式耦合器件成阵列方式布置在所述导光板上,这样多根光纤形成阵列入射。

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下,为了使得光在导光板上分布均匀,所述导光板内部设有经光学设计的网点,可采用现有光学设计软件根据需求直接印刷生成,主要通过各个散射点不同的散射方向来实现导光板内部的匀光以及同一面出光。例如,设计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散射点,每个散射点可散射不同方向的光。另外,还可在所述导光板上设置反光层,如在未设置二次耦合器件的侧边和背光面侧422设有反光层,如反射贴膜。另外,所述导光板表面蚀刻形成刻花,刻花形式多样,根据刻花工艺不同,刻花处的光强会略微偏高或偏低,从而使整个发光面看起来有花纹装饰,增加了照明美观性。

图4示出了一种无眩光照明灯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该结构为一种无眩光线形灯。所述二次耦合器件为插入式耦合器件33,该插入式耦合器件可采用一头或多头。所述发光载体为导光条43。所述插入式耦合器件33一端用于连接若干玻璃光纤,另一端与导光条43连接;光源经二次耦合器件耦合后在所述导光条43表面均匀分布。由于导光条直径远大于玻璃光纤,一个插入式耦合器件可同时将多根光纤耦合进入导光条。导光条为侧发光式,为了提高侧发光效率,所述导光条设有散射点结构,如将多个散射点结构以均匀排布的方式分布,以使得光在所述导光条内均匀分布并从表面出射。另外,所述导光条表面蚀刻形成刻花,刻花形式多样,根据刻花工艺不同,刻花处的光强会略微偏高或偏低,从而使整个发光面看起来有花纹装饰,增加了照明美观性。

所述荧光装置可以为荧光层,所述荧光层涂覆于所述发光载体的出光面,如设于所述第一、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出光面,或如设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条的出光面,即所述导光条的圆周面。所述荧光装置一方面将蓝色激光激发转换成白光供以照明使用;一方面提高出光均匀度,有效缓解眩光问题,另一方面能大面积激发,分散热量降低灯具温度,提高安全性。

利用本发明照明灯,防眩光效果良好,安全可靠,照明效果更优于普通日光灯。大面积均匀散射发光,提高空间亮度,避免人眼直视的眩光不适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