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灯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432发布日期:2019-08-16 22:1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接线灯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线灯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灯具产品中,灯座是安装灯具的重要部件,它起到固定灯具及连接供电网络的作用。传统的灯座结构需要通过一个外接的接线盒才能连接到供电网络。接线盒连接在灯具的电源输入线与市电电源线之间,为灯具电源作可靠连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同时还要有可靠的防触电保护措施。

一般的灯座结构通常将接线盒安装在灯座上,使得灯座与接线盒作为一个整体,以方便灯座结构使用。然而,传统的灯座与接线盒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给灯座与接线盒的组装带来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线灯座装置,它能够方便灯座与接线盒的组装。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线灯座装置,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与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装设在所述盒体内,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盒体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与灯座,所述灯座与所述接线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灯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

上述的接线灯座装置,将灯座与接线端子电性连接,接线端子与外部电源连接,如此,使得灯座能够得到稳定供电。由于接线盒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灯座上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因此,在灯座与接线盒组装过程中,只需将灯座的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接结构上,即可完成灯座与接线盒的组装,极大提高了接线灯座装置的组装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件与两个以上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凸起装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支撑件伸出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第一凸起抵触在所述第一卡槽的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安装座与装设在所述安装座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安装座安装在盒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内上设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用于与所述安装座卡扣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包括第二支撑件与装设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用于抵触在所述安装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盒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可打开式装设在所述下壳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第三卡接结构,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四卡接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包括第三支撑件与装设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的第三凸起,所述第四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支撑件伸出所述第二卡槽时,所述第三凸起抵触在所述第二卡槽的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内设有第一压紧件,所述下壳体内设有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与所述第二压紧件配合用于压紧导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灯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打开时的接线灯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灯座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灯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结构一视角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结构另一视角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接线盒,110、盒体,111、上壳体,1111、转轴,1112、第一压紧件,112、下壳体,1121、轴孔,1122、第二压紧件,113、穿线口,114、第一卡接结构,1141、第一卡槽,115、卡扣结构,1151、第二支撑件,1152、第二凸起,116、第二定位部,1161、承载部,117、第三卡接结构,1171、第三支撑件,1172、第三凸起,118、第四卡接结构,120、接线端子,121、连接件,1211、穿线孔,122、安装座,1221、第一定位部,200、灯座,210、第二卡接结构,211、第一支撑件,212、第一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一种接线灯座200装置,包括:接线盒100与灯座200。接线盒100包括盒体110与接线端子120。接线端子120装设在盒体110内,接线端子120用于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盒体110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14。灯座200与接线端子120电性连接,灯座200上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114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210。

上述的接线灯座200装置,将灯座200与接线端子120电性连接,接线端子120与外部电源连接,如此,使得灯座200能够得到稳定供电。由于接线盒100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14,灯座200上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114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结构210,因此,在灯座200与接线盒100组装过程中,只需将灯座200的第二卡接结构210卡接在第一卡接结构114上,即可完成灯座200与接线盒100的组装,极大提高了接线灯座200装置的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和图6,第一卡接结构114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槽1141。第二卡接结构210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件211与两个以上的第一凸起212。第一凸起212与第一支撑件211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凸起212装设在第一支撑件211上。第一支撑件211伸出第一卡槽1141时,第一凸起212抵触在第一卡槽1141的边缘处。由此可知,在灯座200与接线盒100组装过程中,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件211分别对应插入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槽1141中,再通过两个以上的第一凸起212分别抵触在第一卡槽1141的边缘处,如此,使得灯座200快速且稳定安装在接线盒100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接线灯座200装置的组装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使得接线灯座200装置稳定工作。其中,本实施例限定第一卡槽1141、第一支撑件211及第一凸起212均为两个以上,其目的在于,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件211相互配合,使得灯座200稳定固定在接线盒100,避免因一个第一支撑容易从第一卡槽1141中掉出而无法实现灯座200与接线盒100的连接。此外,第一卡槽1141的边缘处可理解为围绕着第一卡槽1141周向的实体部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114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支撑件211与两个以上的第一凸起212。第二卡接结构210包括两个以上的第一卡槽1141。第一凸起212与第一支撑件211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凸起212装设在第一支撑件211上。第一支撑件211伸出第一卡槽1141时,第一凸起212抵触在第一卡槽1141的边缘处。同样,也有利于灯座200快速且稳定安装在接线盒10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7,接线端子120包括安装座122与装设在安装座122上的连接件121。连接件121通过安装座122安装在盒体110内。如此,通过安装座122,使得连接件121稳定装设在盒体110内,从而有利于接线端子120能够稳定工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10上设有穿线口113,连接件121上设有两个穿线孔1211,穿线孔1211用于穿入导线。如此,通过该穿线口113与穿线孔1211,使得导线与导线之间连接。其中,对于两个穿线孔1211,一个穿线孔1211用穿入火线,一个穿线孔1211用于穿入零线。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和图7,盒体110内上设有卡扣结构115。卡扣结构115用于与安装座122卡扣配合。如此,通过该卡扣结构115,使得安装座122稳定固定在盒体110内,从而使得连接件121更加稳定装设在盒体110内,进而更加有利于接线端子120稳定工作。同时,在接线端子120的组装过程中,只需将安装座122卡扣在卡扣结构115,即可完成接线端子120的安装,极大提高了接线端子120的组装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接线灯座200装置的组装效率。

更进一步地,卡扣结构115包括第二支撑件1151与装设在第二支撑件1151上的第二凸起1152。第二凸起1152用于抵触在安装座122上。由此可知,安装座122放置在盒体110内时,第二凸起1152会抵触在安装座122上,使得安装座122稳定安装在盒体110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151为了四个,第二凸起1152为四个,第二支撑件1151与第二凸起1152一一对应设置。由此可知,当安装座122放置在盒体110内时,两个第二凸起1152均抵触在安装座122的一端,另两个第二凸起1152均抵触在安装座122的另一端,如此,使得安装座122更加稳定安装在盒体110内,从而使得接线端子120在盒体110内更加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122上设有第一定位部1221。盒体110内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221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部116。如此,使得安装座122稳定定位在盒体110内,避免接线端子120在盒体110内左右晃动,从而进一步保证接线端子120稳定工作。同时,通过第一定位部1221与第二定位部116,使得安装座122能够准确安装在预设安装位置上,极大提高了接线端子120的安装精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21为两个,第二定位部116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部1221分别设置在安装座122的相对两端上。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1221为定位槽,第二定位部116为定位块或定位杆,通过定位块或定位杆插入定位槽,使得安装座122稳定定位在盒体110内;或者第一定位部1221为定位块或定位杆,第二定位部116为定位槽,通过定位块或定位杆插入定位槽,使得安装座122稳定定位在盒体11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110内设有承载部1161,第二定位部116设置在承载部1161上,如此,安装座122在定位过程中,抵触在承载部1161上,避免直接坐落在盒体110的内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110包括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上壳体111可打开式装设在下壳体112上。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盒体110为可打开式,如此,通过打开该上壳体111,便于将接线端子120放入或取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转动连接。其中,上壳体111上设有转轴1111,下壳体112上设有轴孔1121,通过转轴1111与轴孔1121配合,使得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壳体111上设有第三卡接结构117。下壳体112上设有与第三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四卡接结构118。由此可知,通过第三卡接结构117与第四卡接结构118卡接配合,使得上壳体111在下壳体112上得到稳定固定,避免上壳体111容易从下壳体112上打开而使得接线端子120暴露在外。

更进一步地,第三卡接结构117包括第三支撑件1171与装设在第三支撑件1171上的第三凸起1172。第四卡接结构118包括第二卡槽。第三支撑件1171伸出第二卡槽时,第三凸起1172抵触在第二卡槽的边缘处。由此可知,在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卡接过程中,通过第三支撑件1171插入第二卡槽中,再通过第三凸起1172抵触在第二卡槽的边缘处,使得第三卡接结构117与第四卡接结构118卡接配合,从而使得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连接更加紧密。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1171与第二卡槽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撑件1171间隔设置在上壳体111上,两个第二卡槽间隔设置在下壳体112上。同时,第三支撑件1171为弹性片结构。其中,第二卡槽的边缘处可理解为围绕着第二卡槽周边的实体部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卡接结构117包括第二卡槽。第四卡接结构118包括第三支撑件1171与装设在第三支撑件1171上的第三凸起1172。第三支撑件1171伸出第二卡槽时,第三凸起1172抵触在第二卡槽的边缘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图8,第三凸起1172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第三凸起1172沿着第三支撑件117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不同的第三凸起1172抵触在第二卡槽的边缘处,使得上壳体111在下壳体112的连接位置可调,以便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更好地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凸起1172为齿条结构。其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三支撑件1171的长度方向,以图8为例,第三支撑件1171的长度方向为图8中S表示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和图9,上壳体111内设有第一压紧件1112。下壳体112内设有第二压紧件1122。第一压紧件1112与第二压紧件1122配合用于压紧导线。如此,使得接线盒100内的导线稳定固定,避免外界力将导线从接线盒100内扯出,从而有利于保证接线灯座200装置稳定工作。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件1112与第二压紧件1122均为板状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