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丝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4688发布日期:2020-01-24 11:28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丝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灯丝灯。



背景技术:

led灯丝灯不仅具有led灯具节能、环保以及寿命长的优点,而且具有传统的白炽灯的外观,由于其具有上述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目前的led灯丝灯存在着亮度低且功率较小的问题,无法替代更高功率的灯具,且大功率的灯具一般不具备防水性能,况且要使得led灯丝灯具备防水性能,需要设计较为复杂的结构,从而导致整体的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灯丝灯,能够同时满足亮度高、功率高以及具备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丝灯,旨在解决现有的灯丝灯亮度低且功率低,以及不具备防水性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丝灯,包括:

泡壳体,其一端具有开口;

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泡壳体内;

散热件,与所述泡壳体具有开口的一端连接;

驱动电源,设置于所述散热件内,且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以及

灯头,与所述散热件连接,且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

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若干个发光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发光条的支架,所述泡壳体与所述支架烧制封排密封;所述泡壳体、散热件以及所述灯头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填充有散热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泡壳体的纵截面形状为椭圆。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气体为氦气、氩气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源上涂覆有防水胶。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

芯柱;

第一导电支杆,与所述芯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发光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支杆固定连接;以及

金属端子,套设于芯柱的另一端,所述发光条远离所述芯柱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金属端子上;

其中,所述金属端子为所述发光条的第一极性,所述第一导电支杆为所述发光条的第二极性。

进一步地,所述灯丝灯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芯柱上的第二导电支杆;

所述发光条包括相邻设置且分布于两层的第一灯丝和第二灯丝,所述第一灯丝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灯丝平行竖直放置且围设成桶状,所述第二灯丝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灯丝平行竖直放置且围设成桶状;

所述第一灯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支杆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灯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支杆和所述第一导电支杆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支杆包括多根呈放射状设置的第一金属丝;

所述第二导电支杆包括固定于所述芯柱上的金属圈及与所述金属圈连接的多个呈放射状的第二金属丝和第三金属丝,所述第三金属丝位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金属丝之间;

所述第一灯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金属端子和所述第二金属丝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灯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金属丝和所述第一金属丝电性连接,以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一灯丝和所述第二灯丝串联,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灯丝或者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灯丝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芯柱包括:

杆部,所述第一导电杆固定于所述杆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电杆固定于所述杆部上;

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杆部远离所述第一导电杆的一端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金属端子朝向靠近所述杆部的方向移动;以及

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所述金属端子套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外,用于防止所述金属端子朝向远离所述杆部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端子包括:

基板,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部穿设的通孔,所述基板卡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上;

插接部,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条插设于所述插接部上;以及

抵接部,自所述基板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方向延伸,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泡壳体的顶部朝向所述芯柱的方向凹陷并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芯柱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丝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通过将泡壳体与支架烧制封排以实现密封,实现发光条的高级别防水;另一方面,将泡壳体、散热件以及灯头围设形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内填充有散热气体,并结合散热件的散热,使得整个灯丝灯的散热性能较好,进而能够提升功率,结合支架,可以承载较多的发光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丝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丝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电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芯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金属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丝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泡壳体;10-密封空间;2-散热件;3-光源组件;31-发光条;311-第一灯丝;312-第二灯丝;32-支架;321-芯柱;3211-杆部;3212-第一限位部;3213-第二限位部;322-第一导电支杆;3221-第一金属丝;3222-固定端;3223-自由端;323-金属端子;3231-基板;3232-插接部;3233-抵接部;3234-通孔;3235-第四金属丝;324-第二导电支杆;3241-第二金属丝;3242-第三金属丝;3243-金属圈;4-驱动电源;5-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丝灯,其包括泡壳体1、光源组件3、散热件2、驱动电源4以及灯头5。其中,泡壳体1的一端具有开口;光源组件3设置于泡壳体1内;散热件2与泡壳体1具有开口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源4设置于散热件2内,且与光源组件3电性连接;灯头5与散热件3连接,且与光源组件3电性连接。具体地,光源组件3包括若干个发光条31以及用于固定发光条31的支架32,泡壳体1与支架32烧制封排密封,形成无缝密封连接,以实现发光条31的高级别防水;泡壳体1、散热件2以及灯头5围设形成密封空间10,该密封空间10内填充有散热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灯丝灯,一方面,通过将泡壳体1与支架32烧制封排以实现密封,实现发光条31的高级别防水;另一方面,将泡壳体1、散热件2以及灯头5围设形成密封空间10,在该密封空间10内填充有散热气体,并结合散热件2的散热,使得整个灯丝灯的散热性能较好,进而能够提升功率,结合支架32,可以承载较多的发光条31。

在具体应用中,支架32与泡壳体1通过烧制封排,并充入散热气体以帮助散热,泡壳体1与驱动电源4焊线连接后,并使得泡壳体1与散热件2通过胶连接,散热件2上带有螺纹,其与灯头5旋接,以防止整灯太重导致其与灯头5的连接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该泡壳体1主要为透明的泡壳体1,其主要用于保护位于其内部的发光条31。其中,泡壳体1的纵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会缩短发光条31和泡壳体1之间的距离,加速了发光条31的散热,相比于球状的泡壳体1,纵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泡壳体1会减少光损,主要是由于光在泡壳介质中传播会较在空气中传播损失更多的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密封空间10内填充有散热气体。发光条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散热气体和泡壳体1扩散,散热气体与泡壳体1充分接触,可实现该灯丝灯快速、有效地散热。优选地,该散热气体为氦气、氩气和氮气中的至少一种,即该散热气体主要由惰性气体组成,其为氦气、氩气或者氮气的单独的组成,或者为他们的组合,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灯丝灯的防水性能,避免驱动电源4进水,本实施例主要通过在驱动电源4上涂覆一层防水胶以实现防水。由于防水胶具有柔性高、防水隔潮、粘结力强抗开裂粘结力强、透气不透水、施工简便、高效施工、抗渗性优异以及粘结力强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防水。而且通过涂覆防水胶在达到防水的同时也不会影响驱动电源4的工作,操作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3,支架32包括芯柱321、第一导电支杆322以及金属端子3233。其中,芯柱321与泡壳体1烧制封排密封,第一导电支杆322与芯柱321的一端固定连接,金属端子323套设于芯柱321的另一端。发光条31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支杆322固定连接,发光条31远离芯柱321的一端插设于金属端子323上,从而使得发光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支杆322和金属端子323电性连接。

具体地,金属端子323为发光条31的第一极性,第一导电支杆322为发光条31的第二极性,如第一极性为负极,那么第二极性为正极,可以理解的是两者的极性相反。安装时,将发光条31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导电支杆322实现电气连接和固定,该芯柱321为玻璃芯柱321,最上端的作为第一极性的第一导电支杆322穿过芯柱321之后,将芯柱321的口封起,从而起到了固定第一导电支杆322的作用,进而使得与第一导电支杆322焊接的发光条31形成稳定的连接;而发光条31远离第一导电支杆322的一端通过插接的方式与作为第二极性的金属端子323插接,通过设置金属端子323可以节省焊接的点。

通过将第一导电支杆322固定在芯柱321的一端,金属端子323套设于芯柱321的另一端,并通过将发光条3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和金属端子323连接,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将发光条31有效地固定在芯柱321上,不会产生晃动和脱落,而且减少了芯柱321和发光条31之间的焊点,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必须将发光条31的两端都焊接到芯柱321上,并且当发光条31的数量增加时,只需要增加金属端子323的数量以及第一导电支杆322上焊接点的数量,不会造成整体的结构松散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3,该灯丝灯还包括固定于芯柱321上的第二导电支杆324,其中,该第二导电支杆324位于芯柱321的中间位置。发光条31包括相邻设置的且分布于两层的第一灯丝311和第二灯丝312,第一灯丝3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一灯丝311平行竖直放置且围设形成桶状,第二灯丝3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灯丝312平行竖直放置且围设形成桶状。第一灯丝311的两端分别与金属端子323和第一导电支杆322电性连接,第二灯丝3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支杆322和第二导电支杆324电性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灯丝311和第二灯丝312分布于芯柱321的上下两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4及图5,第一导电支杆322包括多根呈放射状设置的第一金属丝3221,具体地,第一金属丝3221包括固定端3222和自由端3223,多个第一金属丝3221的固定端3222连接在一起,且插设于芯柱1内,多个第一金属丝3221的自由端3223呈放射状。

第二导电支杆324包括固定于芯柱321上的金属圈3243以及与金属圈3243连接的多个呈放射状设置的第二金属丝3241和第三金属丝3242。每两个第二金属丝3241之间错开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第二金属丝3241之间设有一个第三金属丝3242。

第一灯丝311的两端分别与金属端子323和第二金属丝3241连接,第二灯丝3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金属丝3242和第一金属丝3221连接,第一灯丝311和第二灯丝312之间通过第二金属丝3241金属圈3243以及第三金属丝3242导通,从而使得相邻的第一灯丝311和第二灯丝312串联,即使得组成一个发光条31的第一灯丝311和第二灯丝312是串联的关系,而相邻的两个第一灯丝311或者相邻的两个第二灯丝312并联,即相邻的两个发光条31是并联关系。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芯柱321为内中空结构,使得金属圈3243部分嵌入芯柱321内,从而使得金属圈3243固定在芯柱321上。便于第一金属丝3221的固定端3222穿过后,将该芯柱321的端部的口封起,从而对第一金属丝3221起到固定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丝3221的自由端3223均朝向一个方向弯折,以增加与第二灯丝312的接触面积,便于第一金属丝3221与第二灯丝312之间进行焊接。第二金属丝3241和第三金属丝3242的端部也均朝一个方向弯折,便于第二金属丝3241与第一灯丝311之间的焊接以及第三金属丝3242与第二灯丝312之间的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6,芯柱321包括依次连接的杆部3211、第一限位部3212和第二限位部3213。其中,上述的第一导电支杆322固定在杆部3211的一端,第二导电支杆324固定于杆部3211上,且位于第一导电支杆322和第一限位部3212之间。第一限位部3212与杆部3211远离第一导电支杆322的一端连接,用于防止金属端子323朝向靠近杆部3211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部3213与第一限位部3212连接,金属端子323套接于第二限位部3213外,用于防止金属端子323朝向远离杆部3211的方向移动。通过将金属端子323套设接于第二限位部3213外,即该金属端子323位于第一限位部3212和第二限位部3213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金属端子323的位置,从而避免了插接于金属端子323上的发光条31的位置发生改变。杆部3211、第一限位部3212和第二限位部3213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3212呈扁平状,金属端子323与第一限位部3212抵接,第二限位部3213呈喇叭状,金属端子323卡设于第二限位部3213上。将金属端子323套入芯柱321后,芯柱321通过加热烧制之后将中间部位捏扁,即形成扁平状的第一限位部3212,并将芯柱321的下方设置成喇叭状,即形成喇叭状的第二限位部3213,防止金属端子323脱出,起到了固定金属端子323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7,金属端子323包括基板3231、插接部3232以及抵接部3233。其中,基板3231上开设有供第二限位部3213穿设的通孔3234,该基板3231卡设于第二限位部3213上。插接部3232设置于基板3231上,发光条31插设于插接部3232上。抵接部3233自基板3231上对应通孔3234的位置朝向第一限位部3212的方向延伸,该抵接部323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3212抵接。具体地,该基板3231为金属的圆形基板3231,插接部3232环绕设置于该圆形基板3231上,该插接部3232为两相对设置的金属板,两相对设置的金属板之间有供发光条31插入的缝隙。该抵接部3233为板状,通孔3234为六边形通孔3234,抵接部3233为三个,设置于该通孔3234的三条边上。

具体参见图3及图6,第二限位部3213靠近金属端子323的一端的端面直径大于其远离金属端子323的一端的端面直径,即该第二限位部3213为倒扣的喇叭状,为了防止金属端子323向下移动,第二限位部3213远离金属端子323的一端的端面直径要大于通孔3234的大小,即当通孔3234为六边形孔时,第二限位部3213远离金属端子323的一端的端面直径要大于该六边形通孔3234的外接圆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8,驱动电源4通过第一导电支杆322与发光条31的一端电性连接,金属端子323上还设有第四金属丝3235,第四金属丝3235的一端插入金属端子323内,另一端弯折与驱动电源4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泡壳体1的顶部朝向芯柱321的方向凹陷并形成凹陷部,该凹陷部与芯柱321熔接在一起,加强了芯柱321的稳定性,避免了芯柱321和发光条31晃动。

具体地,整个灯丝灯的具体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首先组装灯丝灯,将金属端子323套入芯柱321后,芯柱321通过加热烧制后将中间部位捏扁,并将芯柱321的下方设置成喇叭状,防止金属端子323脱出。

随后先将第一灯丝311的一端插在金属端子323上,并将第一灯丝311的另一端焊接在芯柱321中间段的第二金属丝3241上,位于上层的第二灯丝312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三金属丝3242和第一金属丝3221焊接。其中,由于芯柱321为空心芯柱321,最上端的第一金属丝3221穿过后,将最上端的口封起,位于芯柱321中间段的第二金属丝3241和第三金属丝3242通过加热芯柱321的方式,将第二金属丝3241和第三金属丝3242的部分嵌入芯柱321内。

而芯柱321和泡壳体1通过烧制的方式封排,并充入散热气体以帮助散热,在泡壳体1封排后还未退火时,加热泡壳体1顶部的凹陷,使得泡壳体1与芯柱321熔接在一起,加强稳定性。

最后,泡壳体1和驱动电源4通过焊线连接,泡壳体1与散热件2通过胶连接,灯头5通过旋接的方式与散热件2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