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台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0551发布日期:2020-02-07 21:5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台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台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生产厂家不断地改进并升级台灯的外观及结构,使台灯日渐向便捷化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方便拆装,现有台灯包括可拆卸台灯,现有的可拆卸台灯通常包括灯杆和灯座,灯杆与灯座之间设有相互卡接的弹性卡块和卡接凹槽。当弹性卡块插入卡接凹槽时,弹性卡块因受卡接凹槽施加的反作用而发生弹性形变,使弹性卡块与卡接凹槽相抵并固连为一体,进而使灯杆与灯座实现连接。此外,在灯杆与灯座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公插头和母插头,当弹性卡块与卡接凹槽相抵时,公插头与母插头嵌套配合,台灯的电路实现导通,从而实现照明。

然而,在相对于卡接凹槽拨出弹性卡块时,用户需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顺利拔出弹性卡块,弹性卡块拔出难度较大,严重时极可能拉断弹性卡块,显然灯杆与灯座之间的拆卸极不方便;进一步地,频繁地插拔弹性卡块可能使弹性卡块与卡接凹槽出现严重磨损,致使弹性卡块与卡接凹槽之间产生较大的缝隙,导致灯杆相对于灯座发生松动,同时也可能导致公插头和母插头之间的出现松动,显然灯杆与灯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较低。

因此,如何降低灯杆与灯座之间拆卸难度并提升灯杆与灯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台灯,包括灯杆和灯座,灯杆与灯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公插头和母插头,还包括设于灯杆与灯座之间并用于在公插头和母插头配合后连接灯杆与灯座的旋转扣合组件和径向抵接组件,旋转扣合组件在灯杆相对于灯座转动至预设角度后用于将灯杆与灯座卡接为一体,径向抵接组件沿径向伸缩并与灯杆相抵以夹紧灯杆。

优选地,旋转扣合组件包括若干组相互配合的扣合凸起和扣合凹槽,灯杆和灯座中的一者设有扣合凸起,另一者设有扣合凹槽,扣合凹槽包括用于单向限定扣合凸起转动的限位槽及与限位槽垂直相连并用于引导扣合凸起落入限位槽的引导槽。

优选地,径向抵接组件包括若干一一对应的抵接槽和容纳槽,灯杆和灯座中的一者设有抵接槽,另一者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安装有沿径向伸缩且能够与抵接槽相抵的波珠螺丝。

优选地,径向抵接组件包括若干组一一对应的卡接槽和安装槽,灯杆和灯座中的一者设有卡接槽,另一者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卡接弹片,卡接弹片固设有与卡接槽相抵的卡接块。

优选地,灯杆内设有大径端朝向灯座并与公插头或母插头可拆卸连接的锥型槽。

优选地,还包括:

设于灯座、用于为公插头或母插头供给电能的电源组件;

与电源组件相连、用于显示公插头与母插头连接状态的指示灯,当公插头与母插头连接完好时指示灯显示绿灯,否则显示红灯。

优选地,母插头的内侧设有若干与公插头相抵的导电弹片,若干导电弹片向公插头的中心聚拢。

优选地,灯座设有沿轴向延伸且与灯杆相套接的抵接套,抵接套内固设有沿轴向支撑公插头或母插头的插头支套。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拆卸台灯包括用于连接灯杆和灯座的旋转扣合组件和径向抵接组件。

当灯杆插入灯座时,正向转动灯杆至预设角度,旋转扣合组件将灯杆与灯座卡接为一体,从而使旋转扣合组件限定灯杆沿周向和轴向动作,灯杆与灯座实现初步连接;与此同时,径向抵接组件与灯杆相抵,自然径向抵接组件施加径向作用力至灯杆以限定灯杆沿径向动作,由此灯杆的周向、轴向及径向均受到限制,故灯杆和灯座之间的连接更稳固。相反,反向转动灯杆至预设角度,再沿轴向拔出灯杆,使灯杆与灯座实现拆卸。

由于径向抵接组件沿径向与灯杆相抵,反向转动灯杆解除轴向和周向限定,在拨出灯杆时仅需克服较小的轴向力,也即拔动灯杆所需的作用力较小,避免因过度拉拔灯杆而损坏灯杆,灯杆的拆卸难度自然较小。进一步地,又由于插拔灯杆的作用力较小,相应地,灯杆与灯座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有利于缓解灯杆与灯座之间的磨损程度,防止灯杆与灯座在短时间出现松动现象,保证灯杆与灯座可靠连接,进而保证公插头与母插头可靠连接,显然有利于灯杆与灯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动的可拆卸台灯能够降低灯杆与灯座之间拆卸难度并提升灯杆与灯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供的可拆卸台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拆卸台灯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2中灯杆与灯座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图1中灯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灯座的局部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拆卸台灯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图6中卡接弹片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如下:

灯杆1、灯座2、公插头3、母插头4、旋转扣合组件5和径向抵接组件6;

抵接套21和插头支套22;

扣合凸起51和扣合凹槽52;

限位槽521和引导槽522;

抵接槽611和波珠螺丝612;

卡接槽621、安装槽622和卡接弹片623;

卡接块62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提供的可拆卸台灯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拆卸台灯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图2中灯杆与灯座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图1中灯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灯座的局部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台灯,包括灯杆1和灯座2,灯杆1优选呈杆状,其一端安装有能够发光的灯管,另一端与灯座2相连,使灯座2支撑灯杆1。灯座2优选呈圆盘状,灯座2上设有用于控制灯管明暗程度的开关,另外,灯座2还设有用于为灯管提供电能的蓄电池或电源插头。

为保证灯杆1与灯座2之间实现电路导通,灯杆1与灯座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公插头3和母插头4,公插头3与母插头4均有导电材质制成。优选地,灯杆1为空心管,公插头3固定于灯杆1内,相应地,母插头4固定于灯座2内。当然,互换公插头3与母插头4的位置并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灯杆1与灯座2之间的旋转扣合组件5和径向抵接组件6,在公插头3与母插头4配合后,灯杆1相对于灯座2转动至预设角度,旋转扣合组件5将灯杆1与灯座2卡接为一体;径向抵接组件6沿径向伸缩并与灯杆1相抵以夹紧灯杆1,从而使旋转扣合组件5和径向抵接组件6共同作用限定灯杆1相对于灯座2移动,使灯杆1与灯座2实现连接。此处的预设角度是指灯杆1能够相对于灯座2转动的最大转角。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灯杆1与灯座2之间设有三组沿环状均匀分布的旋转扣合组件5,但数量及布置方式均不限于此。优选地,旋转扣合组件5包括若干组相互配合的扣合凸起51和扣合凹槽52,灯杆1和灯座2中的一者设有扣合凸起51,另一者设有扣合凹槽52。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扣合凸起51设于灯座2,扣合凹槽52设于灯杆1的底端。

扣合凹槽52呈倒l型,且每个扣合凹槽5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限位槽521和引导槽522,其中,限位槽521沿灯杆1的周向延伸,正向转动灯杆1时,扣合凸起51由限位槽521的开口处移动至限位槽521槽底直至与限位槽521相抵,从而使限位槽521能够限定灯杆1继续正向转动,也即限位槽521能够单向限定扣合凸起51转动。引导槽522沿灯杆1的轴向延伸,使引导槽522与限位槽521垂直相连。进一步地,引导槽522与限位槽521的开口相连,且引导槽522的远离限位槽521的一端与灯杆1的底端齐平,保证扣合凸起51能够钻入引导槽522内。当然,扣合凹槽52的结构不限于此。

优选地,径向抵接组件6优选包括若干一一对应的抵接槽611和容纳槽,灯杆1和灯座2中的一者设有抵接槽611,另一者设有容纳槽。在第一种实施例中,抵接槽611设于灯杆1上,容纳槽设于灯座2上。当然,也可以互换抵接槽611与容纳槽的位置。容纳槽内安装有波珠螺丝612,波珠螺丝612沿灯座2的径向设置,使波珠螺丝612沿径向伸缩,从而使波珠螺丝612的滚珠能够选择性地与抵接槽611相抵。需要说明的是,波珠螺丝612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波珠螺丝612的型号可依据灯杆1的实际尺寸设定。抵接槽611可以是若干个设于灯杆1上且呈圆环状均匀排列的半球型凹槽,抵接槽611还可以是设于灯杆1外周的环形圆弧状凹槽,在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当灯杆1插入灯座2时,正向转动灯杆1至预设角度,旋转扣合组件5将灯杆1与灯座2卡接为一体,从而使旋转扣合组件5限定灯杆1沿周向和轴向动作,灯杆1与灯座2实现初步连接;与此同时,径向抵接组件6与灯杆1相抵,自然径向抵接组件6施加径向作用力至灯杆1以限定灯杆1沿径向动作,由此灯杆1的周向、轴向及径向均受到限制,故灯杆1和灯座2之间的连接更稳固。相反,反向转动灯杆1至预设角度,再沿轴向拔出灯杆1,使灯杆1与灯座2实现拆卸。

由于径向抵接组件6沿径向与灯杆1相抵,反向转动灯杆1解除轴向和周向限定,在拨出灯杆1时仅需克服较小的轴向力,也即拔动灯杆1所需的作用力较小,避免因过度拉拔灯杆1而损坏灯杆1,灯杆1的拆卸难度自然较小。进一步地,又由于插拔灯杆1的作用力较小,相应地,灯杆1与灯座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有利于缓解灯杆1与灯座2之间的磨损程度,防止灯杆1与灯座2在短时间出现松动现象,保证灯杆1与灯座2可靠连接,进而保证公插头3与母插头4可靠连接,显然有利于灯杆1与灯座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动的可拆卸台灯能够降低灯杆1与灯座2之间拆卸难度并提升灯杆1与灯座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灯杆1内设有锥型槽,该锥型槽具体为大径端朝向灯座2的圆锥型槽,相应地,灯杆1所安装的公插头3也呈圆锥状,防止公插头3因在插入过程中受到母插头4所施加的反作用力而向远离母插头4的方向移动,保证公插头3与母插头4充分接触,有利于提升公插头3与母插头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当然,当母插头4安装于灯杆1内时,母插头4的外周面呈圆锥状,以便母插头4与锥型槽相配合。当然,还可以在灯杆1上增设用于阻止公插头3移动的止挡块,同样有利于保证公插头3与母插头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源组件和指示灯。电源组件设于灯座2内,包括蓄电池和供电元器件,以便为安装于灯座2内的公插头3或母插头4供应电能。当然,电源组件也可以是与外接电源相连通的电源插头。指示灯与电源组件相连,以便利用指示灯显示公插头3与母插头4连接状态。指示灯可以是能够发生绿光和红光的led灯。当公插头3与母插头4连接完好时,公插头3、母插头4及相关的供电元器件相导通,此时指示灯显示绿灯;当公插头3与母插头4不连接时,指示灯显示红灯,从而方便用户快速鉴别公插头3与母插头4是否处于接触状态,方便快速排出照明故障,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

优选地,母插头4的内侧设有若干与公插头3相抵的导电弹片,若干导电弹片向公插头3的中心聚拢,导电弹片依靠弹性力导通母插头4和公插头3,从而弥补公插头3与母插头4之间因频繁插拔而造成的磨损,使公插头3与母插头4保持长期保证接触,有利于延长公插头3和母插头4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灯座2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抵接套21,抵接套21与灯杆1相套接,优选灯杆1套于抵接套21外周,抵接套21内固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头支套22,插头支套22与灯座2所安装的公插头3或母插头4过盈连接,以便插头支套22支撑与之相抵的公插头3或母插头4。插头支套22优先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于灯座2上,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拆卸台灯的局部剖面图;图7为图6中卡接弹片的结构图。

在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其它结构均相同,仅改变径向抵接组件6的结构。优先地,径向抵接组件6包括若干组一一对应的卡接槽621和安装槽622,灯杆1和灯座2中的一者设有卡接槽621,另一者设有安装槽622。具体地,卡接槽621为设于灯杆1侧壁且灯杆1壁厚方向贯穿的通孔。安装槽622内安装有卡接弹片623,卡接弹片623固设有与卡接槽621相抵的卡接块6231。优先地,卡接块6231为半球型凸起,卡接弹片623远离卡接块6231的一端设有与灯座2相抵的v型卡接凸起。当插入灯杆1时,灯杆1与灯座2相配合挤压v型卡接凸起,v型卡接凸起发生弹性形变,使卡接弹片623带动卡接块6231插入对应的卡接槽621内,同样能够限定灯杆1相对于灯座2径向转动。具体地,灯座2的抵接套21外周设有用于安装v型卡接凸起的限定槽,同时灯座2的抵接套21外周还设有用于避让卡接块6231的避让槽。当然,径向抵接组件6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两种类型。

显然,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径向抵接组件6的结构和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径向抵接组件6的结构不同,前者径向抵接组件6包括波珠螺丝612,后者径向抵接组件6包括卡接弹片623,但二者所起的作用相同,也即两者居其一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拆卸台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