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9132发布日期:2020-04-10 16:2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探照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照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雨探照灯。



背景技术:

探照灯作为一种户外照明工具,有时需要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使用,所以对探照灯的防雨能力要求较高。探照灯作为一种大功率设备,一方面需要密封防雨,另一方面却要通风散热,所以防雨探照灯设计难度高。现有的探照灯一般都是在通风口设置小的防雨罩,利用防雨罩周缘与探照灯外壳之间的缝隙流通气流,虽然有一定的防雨能力,但是能力有限,无法应对狂风暴雨天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防雨探照灯,在保障散热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探照灯的防雨性能,避免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进水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雨探照灯,包括灯头,所述灯头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光源组件,所述筒体内侧设置有内板,所述内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内板设置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筒体对应所述密封空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错开设置。

所述防雨探照灯在所述筒体内侧设置所述内板,造型更加优美、整体的线条流畅性更强,通过所述内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密封空间,仅利用所述内板的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筒体的所述第二通风口流通气流,且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错开设置,使自所述第二通风口进入的雨水,也难以从所述内板与所述筒体之间的缝隙或者所述第一通风口进入所述灯头内部接触所述光源组件,从而提高探照灯的防雨性能,同时不影响散热,以保障所述探照灯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所述内板的两侧与所述筒体内侧连接。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所述内板无需固定在所述筒体上,避免所述筒体设置螺丝孔或者所述内板用其它繁琐的方式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所述密封空间的体积,拉大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的距离,使雨水难以进入所述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空间靠近所述光源组件一端设置有出水孔。进入所述密封空间的雨水,会通过所述出水孔排出,避免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口周缘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水板,所述第一环形挡水板位于所述密封空间内。进入所述密封空间的雨水,会被所述第一环形挡水板所阻挡,无法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进入所述灯头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固定风扇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对应风扇设置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灯头通过所述第三通风口与外部连通,环形筒环绕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所述环形筒位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筒体一侧的部分设置有第四通风口,所述环形筒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对所述第三通风口进行遮挡,所述第四通风口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配合,使所述灯头内的空气与外部发生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筒内侧于所述第四通风口位置设置有隔水棉,避免雨水自所述第四通风口进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筒体一侧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周缘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水板,即使有雨水进入,也会被所述第二环形挡水板所阻挡,无法进入所述第三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筒体一侧围绕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有第三环形挡水板。所述第三环形挡水板对自所述第四通风口进入所述第一盖板的雨水进行阻挡,避免其进入所述第三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周缘具有围板,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第五通风口,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筒体一侧且罩设所述第五通风口,所述围板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存在缝隙,形成第六通风口。所述第六通风口与所述第四通风口协同作用,增大气流量,以满足所述探照灯的散热要求,采用两个通风口可以分散气流,减小单个通风口的大小,避免雨水进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第四通风口、所述第六通风口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同一侧。只要所述探照灯在旋转的过程中,保持此侧向下,即可以避免所述探照灯进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围绕所述第五通风口设置有环形的隔水棉,所述隔水棉两侧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隔水棉可以避免雨水进入所述第五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远离所述筒体一侧围绕所述第五通风口设置有第四环形挡水板,所述第四环形挡水板与所述围板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保持相互交错,所述第五通风口与所述第六通风口之间的气流需要经过一个弯道之后才能进出,使进入所述第二盖板内的雨水,无法轻易进入所述第五通风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灯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灯头沿光路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头的灯身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雨探照灯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雨探照灯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

100、筒体;110、内板;120、密封空间;121、出水孔;130、第一支撑板;140、第二支撑板;151、左侧板;152、右侧板;160、内支撑板;170、密封圈;200、散热组件;210、固定板;220、环形筒;221、环形板;230、第一盖板;240、第二盖板;241、围板;250、隔水棉;260、导风筒;310、第一通风口;320、第二通风口;330、第三通风口;340、第四通风口;350、第五通风口;360、第六通风口;410、第一环形挡水板;420、第二环形挡水板;430、第三环形挡水板;440、第四环形挡水板;500、出光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雨探照灯,包括灯头,所述灯头包括筒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筒体100内的光源组件,所述筒体100内侧设置有内板110,所述内板110与所述筒体100之间形成密封空间120,所述内板110设置有第一通风口310,所述筒体100对应所述密封空间120的部分设置有第二通风口320,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错开设置。

所述防雨探照灯在所述筒体100内侧设置所述内板110,造型更加优美、整体的线条流畅性更强,通过所述内板110与所述筒体100之间形成所述密封空间120,仅利用所述内板110的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筒体100的所述第二通风口320流通气流,且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错开设置,使自所述第二通风口320进入的雨水,也难以从所述内板110与所述筒体100之间的缝隙或者所述第一通风口310进入所述灯头内部接触光源组件,从而提高探照灯的防雨性能,同时不影响散热,以保障所述探照灯工作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可以是在光路方向相互错开,也可以是在垂直于光路方向相互错开,或者同时在两个方向上错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可以是在光路方向相互错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310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第一通风口310沿环绕所述光路的方向依次排列,增大通风面积,以适应更大的气流量。

可选地,所述内板110是由3块板材拼接而成,每块板材上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口310。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310处设置有百叶窗防雨结构,进一步防止雨水进入。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风口320包括多个条形孔,多个所述条形孔沿所述光路的方向排列为两排,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光路的方向相同。

可选地,所述筒体100由两个弧形板扣合而成,且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分别通过左侧板151、右侧板152连接,所述左侧板151、所述右侧板152用于与u型臂枢接。

可选地,所述筒体100还设置有多个内支撑板160,所述内支撑板160用于支撑花样组件、出光镜头500与光源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30、第二支撑板140,所述内板1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30、所述第二支撑板140连接,所述内板110的两侧与所述筒体100内侧连接。一方面便于生产加工,所述内板110无需固定在所述筒体100上,避免所述筒体100需设置螺丝孔或者所述内板110用其它繁琐的方式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增大所述密封空间120的体积,拉大所述第一通风口31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之间的距离,使雨水难以进入所述第二通风口320。

可选地,所述内板11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30、所述第二支撑板140的连接处,以及与所述筒体10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条,增强所述密封空间120的密封性能,避免雨水自所述内板110周缘渗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130用于安装所述出光镜头500,所述第二支撑板140用于安装散热组件200,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筒体100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140一端,所述第一通风口310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130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320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140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空间120靠近所述光源组件一端设置有出水孔121。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20的雨水,会通过所述出水孔121排出,避免积水。

可选地,所述出水孔12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0上,及/或所述出水孔121设置于所述筒体100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140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口310周缘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水板410,所述第一环形挡水板410位于所述密封空间120内。进入所述密封空间120的雨水,会被所述第一环形挡水板410所阻挡,无法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口310进入所述灯头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挡水板410与所述百叶窗防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风口310处。

如图2、图4,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0的一端设置有散热组件200,所述散热组件200包括用于固定风扇的固定板210,所述固定板210对应风扇设置有第三通风口330,所述灯头通过所述第三通风口330与外部连通,环形筒220环绕所述第三通风口330设置,所述环形筒220位于所述固定板210远离所述筒体100一侧的部分设置有第四通风口340,所述环形筒220远离所述筒体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盖板230。所述第一盖板230对所述第三通风口330进行遮挡,所述第四通风口340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相配合,使所述灯头内的空气与外部发生交换。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210位于所述环形筒220的中间位置,所述环形筒220靠近所述筒体100的一端外缘连接有环形板221,所述环形板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0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板210靠近所述筒体100一侧围绕所述第三通风口330设置有导风筒260,所述导风筒260内设置有风扇。

可选地,所述出光镜头50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3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70,所述环形板2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0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170。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筒220内侧于所述第四通风口340位置设置有隔水棉250,避免雨水自所述第四通风口340进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棉250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230,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所述环形筒220,安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10远离所述筒体100一侧于所述第三通风口330周缘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水板420,即使有雨水进入,也会被所述第二环形挡水板420所阻挡,无法进入所述第三通风口330。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230靠近所述筒体100一侧围绕所述第三通风口330设置有第三环形挡水板430。所述第三环形挡水板430对自所述第四通风口340进入所述第一盖板230的雨水进行阻挡,避免其进入所述第三通风口330。

可选地,所述第三环形挡水板430包围所述第二环形挡水板420,且与所述第二环形挡水板420在垂直于光路方向相互交错。形成一个弯道,阻止雨水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200还包括第二盖板240,所述第二盖板240周缘具有围板241,所述第一盖板230开设有第五通风口350,所述第二盖板240位于所述第一盖板230远离所述筒体100一侧且罩设所述第五通风口350,所述围板241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盖板230之间存在缝隙,形成第六通风口360。所述第六通风口360与所述第四通风口340协同作用,增大气流量,以满足所述探照灯的散热要求,采用两个通风口可以分散气流,减小单个通风口的大小,避免雨水进入。

可选地,所述围板241除所述第五通风口350之外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盖板240紧贴,避免雨水进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口310、所述第二通风口320作为出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330、所述第四通风口340、所述第五通风口350、所述第六通风口360作为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口320、所述第四通风口340、所述第六通风口360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同一侧。只要所述探照灯在旋转的过程中,保持此侧向下,即可以避免所述探照灯进水。

所述灯头通过一u型臂安装在一机箱上,所述灯头仅可在第一极限位置(如图5)与第二极限位置(如图6)之间转动,当所述灯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出光镜头500在上,所述散热组件200在下,光路竖直,当所述灯头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散热组件200在上,所述出光镜头500下,光路倾斜,在所述灯头自所述第一极限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筒体100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始终朝下,仅当所述灯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筒体100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竖直。由于所述第二通风口320、所述第四通风口340、所述第六通风口360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同一侧,在所述灯头的旋转过程中始终向下,所以雨水很难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320、所述第四通风口340、所述第六通风口360进入所述灯头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230与所述第二盖板240之间围绕所述第五通风口350设置有环形的隔水棉250,所述隔水棉250两侧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盖板230与所述第二盖板240。所述隔水棉250可以避免雨水进入所述第五通风口350。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230远离所述筒体100一侧围绕所述第五通风口350设置有第四环形挡水板440,所述第四环形挡水板440与所述围板241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保持相互交错,所述第五通风口350与所述第六通风口360之间的气流需要经过一个弯道之后才能进出,使进入所述第二盖板240内的雨水,无法轻易进入所述第五通风口350。

可选地,所述隔水棉250紧贴所述第四环形挡水板440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环形挡水板430与所述第四环形挡水板440连接为一个整体,自所述第五通风口350中穿过,且与所述第一盖板230连接固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