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1474发布日期:2020-07-17 16:13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led灯珠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led灯珠全称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采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以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号转换成光信号的发光器件;其特点是功耗低、高亮度、色彩艳丽、抗振动、寿命长(正常发光8-10万小时)、冷光源等优点,是真正的"绿色照明";以led为光源的灯饰产品在21世纪的将来,必然取代白织灯,成为人类照明的又一次革命。

led灯珠的底基座一般是铜做的(也有铁材,铝材及陶瓷等),因为铜的导电性很好,它里边会有引线,来连接led灯珠内部的电极,led灯珠两头的铜脚即成为了灯珠的正负极,用于焊接到led灯具或其它led成品。

现有技术中,led灯珠的底基座较脆,在led灯珠使用过程中易断,断裂之后不可在使用,从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珠基座易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具有带体,所述带体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基座的边缘;所述带体包括第一加固带、第二加固带以及第三加固带;所述第一加固带覆盖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加固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固带、第三加固带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固带与第三加固带均嵌入所述基板内;所述第三加固带与所述第二加固带呈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固带包括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横向部和沿纵向方向布置的纵向部;所述横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纵向部连接;所述纵向部的端部朝下延伸至所述基座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固带的两侧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加固带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基座朝向所述凹槽凸起,嵌入所述凹槽。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凹槽呈正对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加固带的一侧形成外锯齿,另一侧形成内锯齿;所述外锯齿朝下延伸布置,所述内锯齿朝上延伸布置;且沿至上而下的方向,所述纵向部上的外锯齿的尺寸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带与所述第二加固带之间的连接处,环绕布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加固带的底部朝上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密封圈嵌入所述凹陷部。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外边缘环绕布置有环状体,所述环状体的底部嵌入所述基座内,所述环状体与所述第一加固带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体与所述环状体均为emc材料。

进一步的,沿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加固带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固带的截面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固带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第二加固带、第三加固带嵌入基座,使基座结构加固,第一加固带覆盖在基座上,在表面对基座进行加固,当基座受到外部弯折时,第二加固带、第三加固带在内部抵抗弯折的力,而第一加固带在基座表面起抵制作用,避免基座弯折过大,引起基座断裂,由此可有效避免基座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珠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基座中的a处带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由于led灯珠基座较脆,因此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在在受到外力时断裂,基座10断裂则此led灯珠将报废,引起浪费,本实施例中将使用比基座10更为坚韧的带体20嵌入至基座10内,以此对基座10进行加固。

带体20分为第一加固带21、第二加固带22以及第三加固带23,第一加固带21覆盖在基座10表面,将基座10分成两部分,可在带体20的两侧安装led芯片,且第一加固带21可起到分隔的作用,避免led芯片之间相互干扰;第二加固带22、第三加固带23嵌入基座10内,在基座10内部对基座10进行加固,使基座10更坚韧,且第一加固带21、第二加固带22、第三加固带23此次连接固定,形成整体,使基座10的整体更坚固;当基座10受到外力,第一加固带21、第二加固带22以及第三加固带23可起到抵制的作用,可在一定力度下避免基座10断裂。

第三加固带23、第二加固带22呈错位布置,增大了对基座10的加固面积,使加固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带体20安装在基座10的中部,中部位置是基座10最易断的部位,当基座10被弯折时,最先断裂的为中部,因而在基座10中部安装带体20最为适宜,当然,对于不同形状与用途的led灯珠的基座10,脆弱位置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安装带体20。

上述提供的led灯珠基座的加固结构,第二加固带22、第三加固带23嵌入基座10,使基座10结构加固,第一加固带21覆盖在基座10上,在表面对基座10进行加固,当基座10受到外部弯折时,第二加固带22、第三加固带23在内部抵抗弯折的力,而第一加固带21在基座10表面起抵制作用,避免基座10弯折过大,引起基座10断裂,由此可有效避免基座10断裂的情况。

第三加固带23包括横向部230和纵向部231,横向部230沿横向方向延伸,一端与第二加固带22连接,另一端与纵向部231的一端连接,纵向部231的另一端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延伸至基座10的底部,带体20延伸至整个基座10,与基座10形成整体,使加固效果更佳。

第二加固带22的两侧凹陷形成有凹槽220,凹槽220沿第二加固带22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基座10朝向凹槽220的方向延伸,将凹槽220填充,增大了基座10与带体20的接触面积,使两者连接更稳固,且两个凹槽220呈正对布置,使带体20的此处比其他各个位置都窄,保证带体20的上部和下部均能卡接在固定位置,避免基座10与带体20松动,影响加固效果。

第三加固带23的一侧形成外锯齿232,另一侧形成内锯齿233;外锯齿232朝下延伸布置,内锯齿233朝上延伸布置,内锯齿233与外锯齿232的形成增大了基座10与带体20的接触面积,并加大了加固面积,使基座10与带体20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且沿至上而下的方向,纵向部231上的外锯齿232的尺寸逐渐增大,在不影响led灯珠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对带体20的加固,由于第二加固带22与第三加固带23呈错位布置,使第三加固带23与基座10连接更稳固。

第一加固带21与第二加固带22之间的连接处,环绕布置有密封圈12;第一加固带21的底部朝上凹陷形成凹陷部210,密封圈12嵌入凹陷部210,密封圈12将第一加固带21与基座10之间密封,能起到防水效果。

基座10朝下凹陷形成两条槽条,而第一加固带21朝下凸起形成凸条211,凸条211形成在凹陷部210的外侧,凸条211嵌入槽条中,使第一加固带21与基座10贴合更紧密,使第一加固带21的固定效果更好,也能避免第一加固带21与基座10之间移动;且凸条211的底部覆盖有弹性层,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能起到缓冲的效果,减小外力对基板10的挤压。

第一加固带21的两侧贴设有加固片212,加固片212的下部嵌入基座10,上部具有凝胶,加固片212通过凝胶与第一加固带21固定,增大第一加固带21外侧的硬度,由此达到加固的效果。

基座10的外边缘环绕布置有环状体11,环状体11的底部嵌入基座10内,环状体11与第一加固带21的两端连接,与带体20连成一体,环状体11对基座10的外围进行加固,也可避免基座10外围与外物碰撞、挤压,导致基座10变形,对基座10起到保护作用。

带体20与环状体11均为emc材料,emc是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起到隔绝的作用,将基座10分成多个不同的安装空间,在空间上安装led芯片,保证各个空间互不干扰,正常工作。

沿横向方向,第一加固带21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二加固带22的截面宽度,第一加固带21将第二加固带22与基座10之间的连接间隙覆盖,并且第一加固带21与基座10紧密抵接,保证带体20与基座10之间的稳固性,确保带体20与基座10之间紧密连接,且当基座10受到弯折时,第一加固带21的抵制效果更佳,且第一加固带21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状,在保证第一加固带21的厚度的情况下,还能节省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