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8456发布日期:2020-04-24 21:33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是钓鱼的重要渔具之一,用于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表明钓饵的位置、使饵钩处于不同水层、显示水的深浅和显示咬钩的鱼的种类,由于大部分人由于白天天气原因喜欢夜间钓鱼,而晚上光线差,需要使用电子浮漂,现有的电子浮漂鱼漂电池及电路板均设置在上部,于是下部必须加配重,加大了浮漂的重量,影响抛竿距离,进而不得不需要调漂,使用不便利。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电子浮漂进行改进,以减轻其重量,使抛竿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子浮漂重量大,需要二次调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身和设置在所述漂身两端的漂尾和漂脚,所述漂身为空心结构,所述漂身内设有:

led灯外壳,为管状结构;

硅胶管,设置在所述led灯外壳的内部上端,所述漂尾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硅胶管内;

led灯,设置在所述硅胶管的下端,所述led灯的底面上设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的下端向内弯折;

灯座,由绝缘材料制成,设置在所述led灯的底部,所述灯座呈圆柱状,中心设有供鱼漂电池的正极插入的通孔,侧壁上设有竖直凹槽,所述led灯的负极引脚插装在所述竖直凹槽内,且下端与所述鱼漂电池的负极顶面相抵;所述灯座的顶面上设有横向凹槽,所述正极引脚设置在所述横向凹槽内,且所述正极引脚的下端抵住所述鱼漂电池的正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漂尾的底部正对所述led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漂身内还设有led灯保护件,所述led灯保护件为管状结构,设置在所述硅胶管与所述led灯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漂身包括上漂身和下漂身,所述led灯外壳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漂身的上端设有外螺纹,二者旋紧连接,所述下漂身的外螺纹的下方设有凸台,所述上漂身的下端密封紧套在所述凸台的外圆周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漂身的顶端固定设有固定套管,所述漂尾的底部穿过所述固定套管插装在所述硅胶管内固定。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led灯外壳的外形呈台阶轴状,与所述上漂身的内腔相适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漂脚插接固定在所述下漂身的底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硅胶管的内径小径所述漂尾的外径,以实现固定和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鱼漂电池设置在底部,通过底部鱼漂电池自身的重量使漂身的重心下移,避免了在底部额外加重,漂身内加入led灯外壳和硅胶管用于保护led灯,防止进水,延长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电子浮漂的重量,使抛竿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漂身内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浮漂,重量轻,抛竿精准。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浮漂包括漂身和设置在漂身两端的漂尾10和漂脚20,漂身为空心结构,漂身内设有:

led灯外壳30为管状结构;硅胶管31设置在led灯外壳30的内部上端,漂尾10可拆卸地插装在硅胶管31内;led灯32设置在硅胶管31的下端,led灯的32底面上设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正极引脚的下端向内弯折;灯座33由绝缘材料制成,设置在led灯32的底部,灯座33呈圆柱状,中心设有供鱼漂电池34的正极插入的通孔,侧壁上设有竖直凹槽,led灯32的负极引脚插装在竖直凹槽内,且下端与鱼漂电池34的负极顶面相抵;灯座33的顶面上设有横向凹槽,正极引脚设置在横向凹槽内,且正极引脚的下端抵住鱼漂电池34的正极。

本实用新型将鱼漂电池34设置在底部,通过底部鱼漂电池34自身的重量使漂身的重心下移,避免了在底部额外加重,漂身内加入led灯外壳30和硅胶管31用于保护led灯32,防止进水,延长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电子浮漂的重量,使抛竿更加精准。

漂尾10的底部正对led灯32上。漂尾10经过漂身内部的led灯外壳30和硅胶管31,底部与led灯32接触,使用时,漂尾10发光,使人们在夜间也能清楚的看到漂尾10的变化。

漂身内还设有led灯保护件35,led灯保护件35设置在硅胶管31的下端。由于漂尾10需要经常插拔,容易使硅胶管31变形或移位,因此设置led灯保护件35将硅胶管31定位,并防止胶屑堵住led灯32表面影响漂尾10的亮度。

漂身包括上漂身40和下漂身41,led灯外壳30的下端设有内螺纹,下漂身41上设有外螺纹,二者旋紧连接。能够将led灯外壳30内部的各组件固定,防止使用时偏移,使用螺纹结构固定,结构稳固。下漂身41的外螺纹的下方设有凸台,上漂身40的下端密封紧套在凸台的外圆周面上。这样led灯的外部有两层防护结构,防水效果好。

上漂身40的顶端固定设有固定套管11,漂尾10的底部穿过固定套管11插装在硅胶管31内固定。设置固定套管11使漂尾10能更好的定位。

led灯外壳30的外形呈台阶轴状,与上漂身40的内腔相适配。方便led灯外壳30安装,使led灯外壳30与上漂身40卡合后不偏移。

漂脚20插接固定在下漂身41的底端。抛竿后由于重心位于下漂身41,漂身翻转使漂脚20位于水下。

硅胶管31的内径小径漂尾10的外径,以实现固定和密封。防止使用时进水,影响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鱼漂电池设置在底部,通过底部鱼漂电池自身的重量使漂身的重心下移,避免了在底部额外加重,漂身内加入led灯外壳和硅胶管用于保护led灯,防止进水,延长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电子浮漂的重量,使抛竿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身和设置在所述漂身两端的漂尾和漂脚,所述漂身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内设有:

led灯外壳,为管状结构;

硅胶管,设置在所述led灯外壳的内部上端,所述漂尾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硅胶管内;

led灯,设置在所述硅胶管的下端,所述led灯的底面上设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的下端向内弯折;

灯座,由绝缘材料制成,设置在所述led灯的底部,所述灯座呈圆柱状,中心设有供鱼漂电池的正极插入的通孔,侧壁上设有竖直凹槽,所述led灯的负极引脚插装在所述竖直凹槽内,且下端与所述鱼漂电池的负极顶面相抵,所述灯座的顶面上设有横向凹槽,所述正极引脚设置在所述横向凹槽内,且所述正极引脚的下端抵住所述鱼漂电池的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的底部正对所述led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内还设有led灯保护件,所述led灯保护件为管状结构,设置在所述硅胶管与所述led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身包括上漂身和下漂身,所述led灯外壳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下漂身的上端设有外螺纹,二者旋紧连接,所述下漂身的外螺纹的下方设有凸台,所述上漂身的下端密封紧套在所述凸台的外圆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漂身的顶端固定设有固定套管,所述漂尾的底部穿过所述固定套管插装在所述硅胶管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外壳的外形呈台阶轴状,与所述上漂身的内腔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脚插接固定在所述下漂身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的内径小径所述漂尾的外径,以实现固定和密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浮漂,包括漂身和设置在漂身两端的漂尾和漂脚,漂身为空心结构,漂身内设有:LED灯外壳为管状结构;硅胶管设置在LED灯外壳的内部上端;LED灯设置在硅胶管的下端,LED灯的底面上设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灯座设置在LED灯的底部呈圆柱状,LED灯的负极引脚下端与鱼漂电池的负极顶面相抵,正极引脚的下端抵住鱼漂电池的正极。本实用新型,将鱼漂电池设置在底部,通过底部鱼漂电池自身的重量使漂身的重心下移,避免了在底部额外加重,漂身内加入LED灯外壳和硅胶管用于保护LED灯,防止进水,延长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减少了电子浮漂的重量,使抛竿更加精准。

技术研发人员:潘德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天斩钓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2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