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应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1808发布日期:2020-07-14 17:2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智能感应夜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感应夜灯。



背景技术:

人们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夜间需短暂性起床,如果照常开启照明灯,强光刺激眼睛,人体分泌的松果体素锐减,经血液循环作用于睡眠中枢的能力变差,使得人们迅速从睡眠状态进入完全苏醒状态,等想要再次入睡时,就变得困难了。

现有技术的处理方式是在房间使用夜光灯,夜光灯感应房间的暗度,自动调整照明亮度,虽然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影响睡眠状态,但夜光灯常亮,浪费电能。有待于提出一种既能避免影响睡眠状态又节能的智能感应夜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感应夜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影响睡眠状态、浪费电能”的问题提供硬件支持。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

智能感应夜灯,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震动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第二继电器模块、led灯以及具有容纳腔的导热壳;所述led灯内设置有至少3根led灯带;所述电源模块、震动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第二继电器模块以及led灯设置在导热壳的容纳腔内;所述开关模块设置在导热壳外壁;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导热壳内壁;所述电源模块经开关模块为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震动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第二继电器模块以及led灯供电;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震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与第一继电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接通且开关模块接通时,电源模块为1根led灯带供电;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接通且开关模块接通时,电源模块为至少2根串联的led灯带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有至少m(m≥2)个温度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各个温度传感器自上而下沿导热壳内壁呈螺旋状分布,在螺旋线上每个温度传感器与相邻的两个温度传感器形成的2个水平距离相等,在螺旋线上每个温度传感器与相邻的两个温度传感器形成的2个垂直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有4个温度传感器1,各温度传感器1自上而下沿导热壳5内壁呈螺旋状分布,自上而下的各温度传感器1名称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形成的水平距离、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形成的水平距离、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形成的水平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形成的垂直距离、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形成的垂直距离、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形成的垂直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震动检测模块为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usb接口;外部电源经usb接口为电源模块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在导热壳内壁设置温度检测模块,用户触摸导热壳时,以温度信号触发夜灯的低亮度照明,在导热壳容纳腔内设置震动传感器,用户拍打导热壳时,以震动信号触发夜灯的高亮度照明,睡眠时段需照明时,无论是触摸、拍打动作,还是灯亮度,都能避免松果体素的合成锐减导致影响再次入睡,保持住良好的睡眠状态;在导热壳外部设置开关模块,该开关模块通断其它模块的供电,当不需要使用本智能感应夜灯时,直接关闭开关模块即可,当需要使用时,打开开关模块,在出现触摸或拍打后再为led灯供电,实现照明,减少电能浪费,实现节能;

2、在导热壳内壁自上而下沿呈螺旋状分布设置各个温度传感器,实现均匀分布,无论用户触摸导热壳的哪个部位,都能实现温度的传导,都能实现温度触发低亮度照明,减少空操作的可能;

3、设置usb接口为电源模块供电,利用手机充电头、电脑通过usb接口便可为夜灯充电,非常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为:1、温度传感器;2、usb接口;3、开关模块;4、led灯;5、导热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智能感应夜灯,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3、温度检测模块、震动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第二继电器模块、led灯4以及具有容纳腔的导热壳5;所述led灯4内设置有至少3根led灯带;所述电源模块、震动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第二继电器模块以及led灯4设置在导热壳5的容纳腔内;所述开关模块3设置在导热壳5外壁;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导热壳5内壁;所述电源模块经开关模块3为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震动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第一继电器模块、第二继电器模块以及led灯4供电;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震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与第一继电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与第二继电器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模块接通且开关模块3接通时,电源模块为1根led灯带供电;所述第二继电器模块接通且开关模块3接通时,电源模块为至少2根串联的led灯带供电。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电源模块为其它各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开关模块3为总开关,用户夜里需要使用本智能感应夜灯时,按下总开关,电源模块才为其它各模块供电,当用户产生触摸或拍打动作时,led灯4在第一继电器模块或第二继电器模块的控制下接通至电源模块。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有至少m(m≥2)个温度传感器1,各温度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各个温度传感器1自上而下沿导热壳5内壁呈螺旋状分布,在螺旋线上每个温度传感器1与相邻的两个温度传感器1形成的2个水平距离相等,在螺旋线上每个温度传感器1与相邻的两个温度传感器1形成的2个垂直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导热壳5为柱状结构,在其内壁均匀设置各个温度传感器1,无论用户触摸哪个部位,都至少能触摸到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1,体温通过导热壳5传导至温度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1检测到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中,由控制器模块根据温度信号向第一继电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第一继电器模块导通后,接通电源模块至1根led灯带,夜灯便开始低亮度照明。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有4个温度传感器1,各温度传感器1自上而下沿导热壳5内壁呈螺旋状分布,自上而下的各温度传感器1名称分别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形成的水平距离、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形成的水平距离、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形成的水平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形成的垂直距离、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形成的垂直距离、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温度传感器形成的垂直距离相等。图2给出的便是4个温度传感器1的结构原理框图。

所述震动检测模块为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模块连接。震动传感器设置在导热壳5的容纳腔内,用户拍打导热壳5时,产生震动,震动检测模块检测到该震动信号,输入至控制器模块中,控制器模块向第二继电器模块发送控制信号,第二继电器模块导通后,接通电源模块到至少2根串联的led灯带,夜灯便高亮度照明。本实用新型的高亮度是以至少2根串联的led灯带的亮度相对于1根led灯带的亮度相比较而言的,并非与常用照明灯的亮度相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设置usb接口2;外部电源经usb接口2为电源模块充电。外部电源包括手机充电器、电脑灯,当智能感应夜灯供电不足时,可通过usb接口2供电。

在电学领域,涉及检测和控制的完整的技术方案,必然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本实用新型仅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影响睡眠状态、浪费电能”的问题提供硬件支持,仅保护硬件结构,即,本技术方案仅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做出硬件部分的贡献,不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改进,本技术方案仅在加载了外部涉及检测、运算和控制的计算机程序之后,才能完整地解决“影响睡眠状态、浪费电能”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