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形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0954发布日期:2020-06-02 20:0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线形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线形灯。



背景技术:

线型照明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在工业环境中。制造环境首先使用线型荧光灯管,像t12和t16,在20世纪7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走进家庭使用。

目前,办公场所使用的线型照明灯具大都为直接照明,此类灯具的出光方式均为直下式,灯具功能较为单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眩光严重;

2、出光方式单一,不可变化,不能满足无吊顶空间的装饰照明需求;

3、光学配件不可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眩光,能够实现多种方式安装,以及能够适配多种光学配件的一种新型线形灯。

一种新型线形灯,包括

安装件,

灯具组件,所述灯具组件包括灯体外壳、第一光源板及第二光源板,所述灯体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区及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光源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内,所述第二光源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内,所述第一光源板的光线照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光源板的光线照射方向相反,所述灯体外壳的内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的边缘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安装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灯体外壳内设置有配件安装区,所述第二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及所述配件安装区之间,所述灯体外壳的内侧壁靠近所述配件安装区的边缘上设置有遮光斜面;及

光学配件,所述光学配件包括第一配件、第二配件、第三配件或第四配件,所述第一配件、所述第二配件、所述第三配件或所述第四配件用于放置在所述配件安装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吊线及固定滑块,所述吊线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滑块上,所述吊线的第二端用于固定与天花板上,所述固定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体外壳具有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体外壳的高为90mm-110mm;

所述灯体外壳的宽为22mm-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体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及两个堵头,两个所述堵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的相对的两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5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件为pc扩散面罩,所述pc扩散面罩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所述第二光源板朝向所述pc扩散面设置;

所述第二配件为格栅罩,所述格栅罩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所述第二光源板朝向所述格栅罩设置;

所述第三配件包括反光杯及防眩罩,所述反光杯及所述防眩罩均容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所述反光杯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源板上,所述防眩罩设置于所述反光杯远离所述第二光源板的一侧面上;

所述第四配件包括洗墙式光学透镜及铝板,所述洗墙式光学透镜设置于所述铝板上,所述洗墙式光学透镜及所述铝板均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还包括驱动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及所述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内,所述驱动器及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及所述第二安装区之间;

所述第一光源板及所述第二光源板分别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源板及所述第二光源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首先,一种新型线形灯通过设置安装件、灯具组件及光学配件,所述安装件包括吊线及固定滑块,除此之外,所述安装件为其他安装件,以实现灯具的吸顶式、嵌入式或者壁挂式安装,即能够实现多种方式安装。

其次,通过设置所述遮光斜面,能够进一步地扩大所述第二光源板照射出来的光源的光照角度,所述灯体外壳采用内凹式和斜边结构设计,利用所述第一光源板及所述第二光源板,实现光源深藏防眩及上打光和下打光,即上下打光的功能。

最后,通过将所述光学配件设置为多种结构,使其可在同款型材的所述灯体外壳内自由组合运用,利用配件可实现单灯独立或连续性直线使用,形成不同风格种类产品,满足不同空间应用需求,使得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能够适配多种光学配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线形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时方式的一种新型线形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灯体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线形灯1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线形灯10包括安装件100、灯具组件200及光学配件300,所述安装件100用于将所述灯具组件200安装和固定在墙体或底面上,即所述安装件100对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的主体结构起安装和固定的作用,所述灯具组件200作为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将电能转化成光能,用于起到照明的作用。所述光学配件300用于对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发出的光线做改变,使得光线变得更加柔和。

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所述安装件100包括吊线110及固定滑块120,所述吊线110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固定滑块120上,所述吊线的第二端用于固定与天花板上,所述固定滑块120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213内,除此之外,所述安装件为其他安装件,以实现灯具的吸顶式、嵌入式或者壁挂式安装,即能够实现多种方式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实现灯具的吸顶式、嵌入式或者壁挂式安装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手段,本实用新型中不做详细的介绍。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灯具组件200包括灯体外壳210、第一光源板220及第二光源板230,所述灯体外壳210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区211及第二安装区212,所述第一光源板22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区211内,所述第二光源板23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区212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灯体外壳210的内侧壁于所述第一安装区211上开设有嵌置槽2111,所述第一光源板220滑动设置于所述嵌置槽2111内,所述第一光源板220的光线照射方向与所述第二光源板230的光线照射方向相反,即,所述第一光源板220朝向所述灯体外壳210的顶面照射,所述第二光源板230朝向所述灯体外壳210的底面照射。所述灯体外壳210的内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区211的边缘上开设有滑槽213,所述安装件100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213内,所述灯体外壳210内设置有配件安装区214,所述第二安装区21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211及所述配件安装区214之间,所述灯体外壳210的内侧壁靠近所述配件安装区214的边缘上设置有遮光斜面215,如此,通过设置所述遮光斜面215,能够进一步地扩大所述第二光源板230照射出来的光源的光照角度,即,所述灯体外壳210采用内凹式和斜边结构设计,利用所述第一光源板220及所述第二光源板230,实现光源深藏防眩及上打光和下打光,即上下打光的功能。

一实施例中,所述灯体外壳具有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灯体外壳的高为90mm-110mm,所述灯体外壳的宽为22mm-50mm;又如,请参阅图4,所述灯体外壳210包括外壳本体2101及两个堵头2102,两个所述堵头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本体的相对的两侧面上,即所述堵头是无螺丝固定在所述外壳本体上的,所述新型灯具的高度为110mm,宽度为50mm,实现高光效窄长形办公吊灯,突破以往办公用灯的宽厚形态。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述光学配件300包括第一配件310、第二配件320、第三配件330或第四配件340,所述第一配件310、所述第二配件320、所述第三配件330或所述第四配件340用于放置在所述配件安装区214内,即,所述第一配件310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或所述第二配件320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或所述第三配件330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或所述第四配件340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亦即,所述第一配件310、所述第二配件320、所述第三配件330或所述第四配件任一配件用于放置在所述配件安装区214内,通过将所述光学配件300设置为多种结构,使其可在同款型材的所述灯体外壳内自由组合运用,利用配件可实现单灯独立或连续性直线使用,形成不同风格种类产品,满足不同空间应用需求,即,使得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能够适配多种光学配件300。

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述第一配件310为pc扩散面罩,所述pc扩散面罩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214内,所述第二光源板230朝向所述pc扩散面设置;所述第二配件320为格栅罩,所述格栅罩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214内,所述第二光源板230朝向所述格栅罩设置;所述第三配件330包括反光杯331及防眩罩332,所述反光杯331及所述防眩罩332均容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214内,所述反光杯331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源板230上,所述防眩罩332设置于所述反光杯331远离所述第二光源板230的一侧面上,其中,所述反光杯也可以为透镜;所述第四配件340包括洗墙式光学透镜341及铝板342,所述洗墙式光学透镜设置于所述铝板上,所述洗墙式光学透镜及所述铝板均设置于所述配件安装区内;又如,所述斜面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有一夹角,所述夹角的度数为50°-6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夹角也为遮光角;又如,所述夹角的度数为54.35°,灯具利用所述防眩罩及所述反光杯的控光,以及其它可更换的光学配件有效控光,同时深藏防眩,改灯具所述夹角,即遮光角为54.35°,眩光值ugr(unifiedglarerating)<16抑制眩光。人眼视网膜对光线中波长最短的蓝光(大约400nm-500nm的光)容易引发视网膜损伤,必须注意在极度强光下的照明对人眼的损害。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的所述夹角,即遮光角为54.35°避免了人眼直接对视光源,有效降低蓝光对人眼视网膜伤害风险。

一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3,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10还包括驱动器400和传感器500,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所述驱动器及所述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灯体外壳内,所述驱动器400及所述传感器500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211及所述第二安装区212之间;所述第一光源板及所述第二光源板分别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又如,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还包括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源板及所述第二光源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首先,一种新型线形灯10通过设置安装件100、灯具组件200及光学配件300,所述安装件包括吊线及固定滑块,除此之外,所述安装件为其他安装件,以实现灯具的吸顶式、嵌入式或者壁挂式安装,即能够实现多种方式安装。

其次,通过设置所述遮光斜面215,能够进一步地扩大所述第二光源板230照射出来的光源的光照角度,所述灯体外壳210采用内凹式和斜边结构设计,利用所述第一光源板220及所述第二光源板230,实现光源深藏防眩及上打光和下打光,即上下打光的功能。

最后,通过将所述光学配件300设置为多种结构,使其可在同款型材的所述灯体外壳内自由组合运用,利用配件可实现单灯独立或连续性直线使用,形成不同风格种类产品,满足不同空间应用需求,使得所述一种新型线形灯能够适配多种光学配件300。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