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发光体、智能终端框架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2840发布日期:2020-09-15 19:3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均匀发光体、智能终端框架及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均匀发光体、智能终端框架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终端,特别是电竞产品的智能终端,灯效是必不可少的效果之一,如何实现绚丽的灯效,保证灯效均匀性是设计的重点;目前灯效设计无法实现在2颗或者1颗灯时,整体长条的均匀发光效果,如果均匀发光需要多颗灯同时发光,但是灯和导线含有金属成分会影响其它器件,特别天线设计;而且目前结构设计很难做到防水设计。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均匀发光体,旨在提供一种在均匀发光灯效的发光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均匀发光体包括单发光源、导光组件以及条形发光件,所述导光组件包括收光模块和光路转折模块,所述收光模块的入光部分与所述单发光源对应设置,所述收光模块的出光部分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的入光部分对接连接,所述光路转折模块的出光部分与所述条形发光件对接连接。优选地,所述收光模块包括透明收光镜片、绕所述收光镜片边缘向一侧延伸设置的收光罩以及凸出于所述收光镜片另一侧设置的连接凸台,所述收光罩的开口正对所述单发光源,所述连接凸台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对接连接。优选地,所述收光镜片靠近所述收光罩的一面设置有纹理。优选地,所述光路转折模块包括光路传导件和光路反射件,所述光路传导件的入光部分与所述收光模块的出光部分连接,所述光路传导件的出光部分经所述光路反射件连接至所述条形发光件,所述光路传导件与所述条形发光件垂直设置,所述光路反射件与所述光路传导件、所述条形发光件均呈钝角设置。优选地,所述光路转折模块与所述条形发光件一体成型设置。优选地,所述单发光源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光组件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条形发光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条形发光件的两端分别与一组导光组件连接。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框架,所述智能终端框架包括四组两两相对设置的直线段和连接在相邻的两直线段之间的四组平滑过渡段,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平滑过渡段构成封闭框架,在任意所述直线段处设置有上述的均匀发光体。优选地,所述直线段向内凹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发光件和光路转折模块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端部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收光模块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连接。优选地,所述收光模块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的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弹性防水圈,所述防水圈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过盈配合。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主板和上述智能终端框架,所述主板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框架的下方,所述主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单发光源,所述单发光源与所述智能终端框架的通孔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上述均匀发光体,可将原单发光源发出的点状光源变换为条形均匀发光件,增强了单发光源的发光效果,便于单发光源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提升了实用性。2、通过将智能终端框架装设于智能终端时,在任意直线段处只需一个或者两个单发光源即可实现整条直线段均匀发光,节约了发光源所消耗的电能,使得整个智能终端的能耗降低,且也改善了发光源设置数量众多带来的发热问题,有效延长了智能终端的使用寿命。3、在收光模块与光路转折模块的连接处之间设置弹性防水圈,则框架外围环境的水汽、灰尘等杂物均不能由该光路转折模块进入智能终端内部,在保证灯效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智能终端本身的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均匀发光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均匀发光体收光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均匀发光体收光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终端框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均匀发光体与智能终端框架装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单发光源213连接凸台200导光组件214纹理300条形发光件220光路转折模块400智能终端框架221光路传导件500防水圈222光路反射件600主板410直线段210收光模块420平滑过渡段211收光镜片411条形凹槽212收光罩412通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均匀发光体。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2所述,该均匀发光体包括单发光源100、导光组件200以及条形发光件300,所述导光组件200包括收光模块210和光路转折模块220,所述收光模块210的入光部分与所述单发光源100对应设置,所述收光模块210的出光部分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的入光部分对接连接,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的出光部分与所述条形发光件300对接连接。单发光源100与收光模块210的入光部分正对设置,则单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经收光模块210的入光部分传导至出光部分,收光模块210的出光部分与光路转折模块220的入光部分对接连接,则单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经收光模块210后直接进入光路转折模块220,经光路转折模块220后将变换光的传播方向,变换后的光传播方向与条形发光件300的设置方向相同,则光路正好进入条形发光件300,最终沿条形发光件300的设置方向发出均匀的光。通过上述均匀发光体,可将原单发光源100发出的点状光源变换为条形均匀发光件,增强了单发光源100的发光效果,便于单发光源100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提升了实用性。具体地,如图3、4所示,所述收光模块210包括收光镜片211、绕所述收光镜片211边缘向一侧延伸设置的收光罩212以及凸出于所述收光镜片211另一侧设置的连接凸台213,所述收光罩212的开口正对所述单发光源100,所述连接凸台213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对接连接。收光罩212用于将单发光源100发出的光收集并通过收光镜片211传播至连接凸台213一侧,由连接凸台213传递至光路转折模块220,由光路转折模块220对光路的传播方向变换后传播至条形均匀发光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凸台213的尺寸小于收光罩212的尺寸,将收光罩212的尺寸设计相对较大,连接凸台213的尺寸设计成相对较小,对于光线的收拢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收光镜片211靠近所述收光罩212的一面设置有纹理214。收光镜片211靠近收光罩212的一面的纹理214在表面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凹凸情况,与单发光源100进入收光罩212的角度共同作用,可将杂散光路转换进一步聚拢传播。在本实施例中,以锯齿纹理214为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纹理设计在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或者光源情况设置成不同纹理。具体地,如图1、2所示,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包括光路传导件221和光路反射件222,所述光路传导件221的入光部分与所述收光模块210的出光部分连接,所述光路传导件221的出光部分经所述光路反射件222连接至所述条形发光件300,所述光路传导件221与所述条形发光件300垂直设置,所述光路反射件222与所述光路传导件221、所述条形发光件300均呈钝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收光模块210的出光部分为收光模块210与爱的连接凸台213,光路传导件221与收光模块210的连接凸台213的设置方向相同,并与收光模块210的连接凸台213对应连接,用于接收收光模块210传导过来的光;光路传导件221接收了收光模块210传播的光路后,传导至光路发射件,由光路反射件222改变光路的传播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发光件300水平设置;在经光路反射件222反射之前,光路的传播方向为竖直方向;在经光路反射件222反射之后,光路的传播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与所述条形发光件300优选采用一体成型设置的方式制造。通过这种方式,精简了光路转折模块220与条形发光件300的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批量生产。进一步地,所述单发光源100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光组件200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条形发光件300为中空结构,所述条形发光件300的两端分别与一组导光组件2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发光件300跨设在两单发光源100的上端,两单发光源100发出的光经两组导光组件200分别传播和转换传播方向后,分别从条形发光件300的两端向条形发光件300对应端传播,叠加后在条形发光件300上均匀显示。通过上述结构,将两单发光源100的点状发光转变为水平方向均匀发光,增强了点状光源的发光效果。并且通过两单发光源100的叠加作用,增强了条形发光件300上所发光的强度。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5-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框架400,所述智能终端框架400包括四组两两相对设置的直线段410和连接在相邻的两直线段410之间的四组平滑过渡段420,所述直线段410与所述平滑过渡段420构成封闭框架400,在任意所述直线段410处设置有上述的均匀发光体。均匀发光体的长度方向与所处直线段410的长度方向一致,且长度对应;则该智能终端框架400装设于智能终端时,在任意直线段410处只需一个或者两个单发光源100即可实现整条直线段410均匀发光,节约了发光源所消耗的电能,使得整个智能终端的能耗降低,且也改善了发光源设置数量众多带来的发热问题,有效延长了智能终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直线段410向内凹设有条形凹槽411,所述条形发光件300和光路转折模块220设置于所述凹槽411中,所述凹槽411端部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凹槽411连通的通孔412,所述收光模块210穿过所述通孔412后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连接。通过条形凹槽411将条形发光件300和光路转折模块220固定,通过通孔412将收光模块210固定,在通过收光模块210与光路转折模块220在通孔412与凹槽411的连接处对应连接,从单发光源100至条形发光件300之间的光路传播路线均能固定,则使得条形发光件300与智能终端框架400之间光路传导稳定。优选地,所述收光模块210与所述光路转折模块220的连接处外侧设置有弹性防水圈500,所述防水圈500与所述通孔412的内壁过盈配合。在收光模块210与光路转折模块220的连接处之间设置弹性防水圈500,则框架400外围环境的水汽、灰尘等杂物均不能由该光路转折模块220进入智能终端内部,在保证灯效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智能终端本身的性能。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包括主板600和上述智能终端框架400,所述主板600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框架400的下方,所述主板600上设置有若干个单发光源100,所述单发光源100与所述智能终端框架400的通孔412对应设置。单发光源100设置在主板600上,并且位置与通孔412对应,可在主板600对应智能终端框架400的每个直线段410的位置处都预留单发光源100的设置位置,便于后续增加光效。该智能终端的框架400以及设置在框架400处的均匀发光体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均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