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9613发布日期:2020-06-30 20: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例如,筒灯)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器具。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照明装置的光效和装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照明装置通常只有一组光源,照明效果单一,不能根据环境或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装饰效果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效果更好的照明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第一发光部、第二发光部和光隔离筒部,

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照明装置的轴向上错开地设置,

在沿所述轴向的投影中,所述第一发光部位于所述光隔离筒部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发光部位于所述光隔离筒部的径向外侧,

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线沿所述轴向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下方发出,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线至少部分地沿所述照明装置的径向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侧面发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外壳和固定面板,所述固定面板与所述外壳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

所述固定面板在所述轴向上支撑所述光隔离筒部。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面板分别连接,且所述安装架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面板之间。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安装架和所述固定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径向上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隔离筒部之间,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引导后发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发光部和所述光隔离筒部之间,

所述透镜用于汇聚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出的光线,使得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光隔离筒部中。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隔离筒部为反射杯。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外壳和发光罩,所述外壳与所述发光罩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发光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

所述发光罩在所述轴向上支撑固定所述光隔离筒部。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光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发光罩的背离所述外壳的轴向一侧。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反射筒,所述第二发光部在所述径向上设置于所述发光罩的侧壁和所述反射筒之间,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筒反射后从所述发光罩发出。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透明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在所述轴向上设置于所述光隔离筒部与所述反射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通过设置两组发光部,其中一组发光部的光线沿照明装置的轴向发出,另一组发光部的光线至少部分地从照明装置的径向发出,进而能够使得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不包括电源部)。

图3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不包括电源部)。

图4示出了图2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的固定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2中的反射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爆炸图(不包括电源部)。

图11示出了图9的剖视图(不包括电源部)。

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0中的发光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0中的分光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0中的反射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源部;200主体部;

1、10外壳;11、101安装空间;12第一固定孔;102第五固定孔;

2、20弹簧;

3、30第一发光部;31、301第一光源;32、302第一光源安装板;

4安装架;41第一固定部;411第二固定孔;412第三固定孔;42夹持部;

5固定面板;51第二固定部;511第四固定孔;52面板部;521定位槽;

6透镜;

7反射杯;71台阶部;72支撑部;

8、70第二发光部;81、701第二光源;82、702第二光源安装板;7021第八固定孔;

9导光板;91定位块;

40发光罩;401固定顶部;4011第六固定孔;4012第七固定孔;402侧壁部;

50分光筒;501筒状本体;502固定底部;5021弧形板;5022支撑凸起;5023卡接孔;

60保护盖;

80反射筒;801反射壁部;802卡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上”、“下”、“左”、“右”、“顶”和“底”均是基于相应的附图而言的,并不用于限制照明装置的实际安装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至图8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照明装置包括电源部100和主体部200。其中,电源部100用于向主体部200供电。

主体部200包括外壳1、弹簧2、第一发光部3、安装架4、固定面板5、透镜6、反射杯7(光隔离筒部)、第二发光部8和导光板9。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整体大致呈筒状的外壳1形成有安装空间11,第一发光部3和透镜6设置于安装空间11中。

外壳1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其中,第一固定孔12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一固定孔12可以沿外壳1的周向均匀地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弹簧2有两个,两个弹簧2能够相对于外壳1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照明装置可以通过弹簧2卡接安装于相应的安装结构体(例如,天花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发光部3包括第一光源31和第一光源安装板32。第一光源31设置于第一光源安装板32上,第一光源安装板3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外壳1的顶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安装架4整体大致呈环状。安装架4包括第一固定部41和夹持部42。第一固定部41从夹持部42的径向内侧边缘沿安装架4的轴向凸起延伸设置。

第一固定部41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11和第三固定孔412。第二固定孔411与第一固定孔12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一固定部41通过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2和第二固定孔411中的紧固件(例如,螺栓)固定连接于外壳1。第三固定孔412用于固定安装架4与下述的固定面板5。其中,第一固定部41设置于外壳1的径向内侧。

夹持部42从外壳1的径向内侧沿外壳1的径向延伸至外壳1的径向外侧,夹持部42的上表面紧贴外壳1的下端面。夹持部42用于与下述的固定面板5配合而夹紧下述的导光板9(参见图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整体大致呈环状的固定面板5包括第二固定部51和面板部52。第二固定部51从面板部52的上表面沿固定面板5的轴向凸起延伸设置。

第二固定部51设置有第四固定孔511,第二固定部51通过穿设于第四固定孔511和第三固定孔412中的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安装架4。其中,第二固定部51的上端抵接第一固定部41的下表面。

面板部52的径向外侧部分(或称“外周部分”)与夹持部42相对设置,面板部52的径向外侧部分与夹持部42夹持固定下述的导光板9(参见图3)。面板部52的径向内侧部分(或称“内周部分”)用于支撑下述的反射杯7(参见图3)。

面板部52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521,定位槽521用于定位下述的导光板9。其中,定位槽5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发光部3、透镜6和反射杯7沿外壳1的轴向依次设置,透镜6的上端抵接第一光源安装板32的下表面,透镜6的下端抵接于反射杯7。透镜6用于将第一发光部3发出的光线汇聚进入反射杯7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7所示,大致呈筒状的反射杯7的上端形成有台阶部71,反射杯7的下部外周壁形成有支撑部72,支撑部72垂直于反射杯7的轴向地设置。其中,台阶部71支撑透镜6的下端,支撑部72抵接于面板部52的径向内侧部分的上表面。

可以理解,面板部52的径向内侧部分通过与支撑部72的支撑配合而支撑反射杯7和透镜6。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发光部8包括第二光源81和第二光源安装板82。第二光源安装板82呈圆筒状,第二光源81设置于第二光源安装板82的外周面。其中,第二光源81可以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led灯珠可以沿第二光源安装板82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开设置。

如图3所示,第二发光部8在照明装置的径向上设置于第二固定部51的径向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和图8所示,导光板9整体大致呈圆环状。导光板9上设置有定位块91,导光板9通过定位块91和定位槽521的配合而设置于固定面板5上。其中,定位块9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与定位槽521的数量相同)。

导光板9在轴向上被夹持部42和面板部52的径向外侧部分夹持固定,导光板9在照明装置的径向上位于第二发光部8的径向外侧,第二发光部8的光线经由导光板9引导后发出。

如图3所示,导光板9的外径大于面板部52的外径,导光板9在面板部52的周向上包覆面板部52。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部3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6、反射杯7后沿照明装置的轴向发出,第二发光部8的光线经过导光板9后从照明装置的径向和轴向发出。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9至图15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照明装置同样包括电源部100和主体部200。其中,电源部100用于向主体部200供电。

主体部200包括外壳10、弹簧20、第一发光部30、发光罩40、分光筒50(光隔离筒部)、保护盖60、第二发光部70和反射筒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整体大致呈筒状的外壳10形成有安装空间101,第一发光部30和分光筒50设置于安装空间101中。

外壳10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五固定孔102。其中,第五固定孔102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五固定孔102可以沿外壳1的周向均匀地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弹簧20有两个,两个弹簧20能够相对于外壳10转动地设置于外壳10的侧壁上。可以理解,照明装置可以通过弹簧20卡接安装于相应的安装结构体(例如,天花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发光部30包括第一光源301和第一光源安装板302。第一光源301设置于第一光源安装板302的下表面,第一光源安装板30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于外壳10的顶部。其中,第一光源301可以包括多个led灯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和图13所示,发光罩40包括固定顶部401和侧壁部402。其中,大致呈环状的固定顶部401垂直于照明装置的轴向地设置,侧壁部402从固定顶部401的周向边缘向下延伸设置,侧壁部402整体呈径向上内凹的曲面状。

固定顶部401上开设有第六固定孔4011和第七固定孔4012。第六固定孔4011与第五固定孔102一一对应地设置,固定顶部401通过穿设于第五固定孔102和第六固定孔4011中的紧固件(例如,螺栓)固定连接于外壳10。第七固定孔4012用于固定下述的第二发光部7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和图14所示,整体大致呈圆筒状的分光筒50包括筒状本体501和固定底部502。筒状本体501的上端抵接第一光源安装板302的下表面,固定底部502设置于筒状本体501的外周壁的下端处。

固定底部502包括多块弧形板5021,多块弧形板5021沿筒状本体501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开设置。在多块弧形板5021中,部分弧形板5021上设置有支撑凸起5022,该支撑凸起5022从弧形板5021的外壁面沿径向凸起延伸设置,另一部分弧形板5021上沿径向开设有卡接孔5023。

支撑凸起5022坐落于固定顶部401的上表面,使得固定顶部401在轴向上支撑分光筒50。卡接孔5023用于卡接下述的反射筒80(参见图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分光筒50、保护盖60和反射筒80在照明装置的轴向上依次设置。保护盖60的上表面抵接分光筒50的筒状本体501的下端面,保护盖60的下表面抵接反射筒80的上端面。即,反射筒80与筒状本体501配合夹紧保护盖60。其中,保护盖60为透明的,第一发光部30的光线可以穿过保护盖60。圆形的保护盖60的直径与筒状本体501的外径大致相等,保护盖60能够防止灰尘、异物等进入筒状本体501的筒形空间,进而保护第一发光部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发光部70包括第二光源701和第二光源安装板702。整体大致呈环状的第二光源安装板702垂直于照明装置的轴向地设置,第二光源701设置于第二光源安装板702的下表面。其中,第二光源701可以包括多个led灯珠。

第二光源安装板702上开设有第八固定孔7021,第二光源安装板702通过穿设于第八固定孔7021和第七固定孔4012中的紧固件(例如,螺栓)固定安装于固定顶部401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图11和图15所示,整体大致呈喇叭状的反射筒80包括反射壁部801和卡扣部802。反射壁部801整体大致呈径向内凹的曲面状,卡扣部802设置于反射壁部801的顶端。

反射筒80通过卡扣部802与卡接孔5023的卡接配合而与分光筒50固定连接。其中,卡扣部802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多个卡扣部802在反射壁部801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设置。

如图11所示,第二发光部70在照明装置的径向上位于侧壁部402和反射壁部801之间,第二发光部70发出的光线经由反射壁部801反射后沿照明装置的径向穿过侧壁部402而发出。

如图11所示,反射壁部801的下端外径与侧壁部402的下端外径大致相等,侧壁部402的下端与反射壁部801的下端抵接,进而封闭第二发光部70所在的安装空间。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部30的光线沿照明装置的轴向依次经过分光筒50、保护盖60和反射筒80后发出,第二发光部70的光线经过反射筒80反射后沿照明装置的径向发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通过设置两组发光部,其中一组发光部的光线沿照明装置的轴向发出,另一组发光部的光线至少部分地从照明装置的径向发出,进而能够使得照明装置的照明效果更好。

(2)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中,反射筒与分光筒卡接固定,使得照明装置的安装方便。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1)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固定面板通过安装架间接地与外壳固定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固定面板也可以直接与外壳固定连接。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及的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替换为卡接或其它固定连接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