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发光灯具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7178发布日期:2020-11-06 12:2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格栅发光灯具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及其汽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格栅发光灯具及采用该种灯具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灯具为了满足造型需要,以及发光方式的特殊需求,满足造型更富艺术化的要求,更多地使用艺术化的设计方式。而如何将艺术造型在汽车传统灯具中实现,尽可能满足汽车灯具的造型需求,满足客户的要求,成为了一种造型的新趋势;进而使造型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加造型艺术感;而汽车表观造型艺术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仰赖发光灯具技术的支持。

对于汽车车体来说,前部的外观变化通常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汽车前保险杠及格栅区域则占据了汽车车体前部相当大的外形区域。按照传统的车体设计,车体前部格栅的功能除了简单兼顾外观的美观外,同时在技术上要提供气体引导,使得冷却水箱的设计效率更高,有些格栅则结合有主动进气的功能,将格栅气孔的大小通过电子控制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汽车冷却时,关闭进气功能,使得产品更快速的到达工作温度,此时再通过打开进气格栅,使其能够稳定工作,此种传统的应用功能只能满足水箱工作温度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结合汽车车体上格栅本身的结构,提供一种可使车体外观造型效果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格栅发光灯具。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一种格栅发光灯具,其特点为,包括:

一发光主光导,所述发光主光导的一端设有相应的发光光源,另一端连接有一个以上光导分支,所述光导分支安放于车体格栅周边的罩体内侧;以及

一后壁内配光镜,所述后壁内配光镜具有一光线入射面、一光线出射面以及一第一全反射面和一第二全反射面,所述第一全反射面与经所述光线入射面进入的入射光线呈正45度夹角,所述第二全反射面与经所述光线入射面进入的入射光线呈负45度夹角;所述光导分支位于所述光线入射面外侧端并正对所述光线入射面,来源于所述光导分支的入射光经所述光线入射面入射后,入射光经所述第一全反射面反射后至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再经所述第二全反射面反射后至所述光线出射面出射,所述光线出射面位于所述车体格栅的栅孔位内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主光导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光导分支和第二光导分支,所述第一光导分支和所述第二光导分支具有同一连接分叉点,在所述连接分叉点设有一三棱柱状空心腔,所述三棱柱状空心腔的相应棱面形成将所述发光主光导的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光导分支或第二光导分支的全反射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三棱柱状空心腔的断面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正对所述发光主光导。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自所述连接分叉点分开的所述第一光导分支和第二光导分支的另一端相连,整体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采用前述格栅发光灯具的汽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格栅发光灯具及汽车,在车体的格栅结构不变或在其基础上,通过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前保险杠及格栅区域的灯具,就可以实现汽车个性化需求得到大幅的提升,进而实现车辆仅通过其个性化、家族化的前脸设计,并借助其光学效果的体现,实现在夜间的家族化辨识。实现了灯具与格栅的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格栅发光灯具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

图3为图1中的b-b处的断面结构示意;

图4为图3中中间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5为图4中移除部分零件的结构示意;其示意了光源入射区域的局部结构;

图6为图1移除外部面罩和厚壁内配光镜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中间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的栅格发光灯具,主要应用于汽车车体的前端保险杠处的格栅的发光。

图中,1为外部面罩,2为发光的厚壁内配光镜,3为防护罩,4为灯体,5为发光的光导,6为线路板散热器总成,7为固定光导支架,8为led光源。

发光原理如下:led光源8固定在线路板散热器总成上6,此零部件通过螺钉结构固定在灯体4上,光导零件为一个格栅对应2根光导,分别独立(指图中的左右对称的两部分),通过固定光导支架7固定在一起,固定光导支架7与线路板散热器总成6由一定的定位结构固定,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定位销或卡扣,此时光源部分的总成已经固定完毕。

为了实现均匀的发光效果,光源必须设置在格栅的中间位置,而光导使用的发光光学方式,则可参见图6和图7所示,并参照其它视图,光源通过固定光导支架7上的部分短光导50区域,将光线传递至光导分叉端(图7中间上下分段区域),图7中的光导分叉区域有一个三角形的结构53(图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正对短光导50),此结构为一三棱柱式空心腔,通过其相应的棱面,将发光的光导5(这里具体指短光导50)的光通过上下全反射的方式在此三角区域进行反射,从而将光导发出来的一束光分开为上下两束光,并通过上下两部分光导管51和52的传递,形成一个环形发光结构。图中左右为对称的两个格栅发光灯具结构中,左右的光导管分别向两侧分开(指两根短光导分别向两侧延伸),而光导管根部分支处出现的三角就是将光从主光导管区域引向光导管分支区域的重要光学结构。

但,另一方面,由于光导发光后,会出现一种光导齿的点灯效果,而此效果非设计初衷,本技术方案所要求的光学效果中也不希望出现光导齿的可见效果,所以在光导的前方,增加了一个厚壁内配光镜零件,即图中的编号2代表的结构,参照图2所示,该发光的厚壁内配光镜2具有一个光学入射面21,发光的光导5(图2中的光导5实质上指分支的光导管51这一段)位于该光学入射面21的前方位并被藏匿在外部面罩1后方。来源于光导5的光线经光学入射面21进入厚壁内配光镜2后经全反射面22反射后至另一全反射面23,再经全反射面23的反射后至光学出射面24出射,并经栅格的栅孔9到达车体外部;整个光线行程见图2中的箭头c的示意。

即,光线经过厚壁内配光镜2时利用了两次全反射的原理,进行光的传递,图2中左侧有两张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的全反射面22和23,光导将光反射到第一张全反射面22时,光线由右至左,经过第一张全反射面22后,光线被反射至第二张全反射面23,此时的光线由上至下,然后光线又通过第二张全反射面23反射至外观可见的厚壁内配发光区域,即将光线从左至右传递,最终被外界的空气所捕获。

外部面罩与厚壁内配光镜使用激光焊接固定,防护罩则通过磁性连接与灯体进行固定。图中的标号11和12示意了两个不同的焊接区域。图中的标号13和14则示意了两个不同的布胶区域。

图5中的箭头d所示意的光线行进方向与图2中的表述类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格栅发光灯具及其汽车,与旧的实现方式相比,新的实现方式使得造型在整车外观布局上更加的灵活,更加富有艺术感,在产品不点亮时,产品保持原有的效果与功能,在产品点亮时,可以凸显其家族化特征,使得车辆辨识度进一步提高,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此种光学与结构设计方案充分的解决了光导均匀性的设计问题,同时充分考虑产品的成本问题,充分考虑了维持原有结构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