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光源支架、线性光源单体及立体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9463发布日期:2021-01-23 09:5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线性光源支架、线性光源单体及立体光源的制作方法
线性光源支架、线性光源单体及立体光源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性光源支架、线性光源单体及立体光源。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点光源产业不断发展,由于点光源在功率和光亮度上要全面优于白炽灯,因此线性光源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0003]
相关技术中的线性光源支架包括支架、基板和电极,所述电极包括与基板固定连接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包覆所述基板的两侧使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夹持臂为对称结构,在所述线性光源支架的生产过程中,所述支架、所述电极以及所述夹持臂由一块金属薄片经过蚀刻、切削等工艺将多余部分去除后,再将所述夹持臂弯折用于夹持固定所述基板。然而,采用此方式当基板宽度较大时,不利于夹持臂固定,影响稳定性;同时,对称的夹持臂使得相邻的单个线性光源支架间隔较大,对于原材料容易造成浪费。同时,基板长度相同时,每一所述基板上只能设置一列点光源,发光效率低。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性光源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目前现有技术的线性光源支架稳定性差、原材料容易浪费、每一所述基板上设置点光源少,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光源支架、线性光源单体和立体光源。
[0006]
一种线性光源支架,所述线性光源支架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支架、多个阵列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的基板和自所述支架向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的多个电极,每一所述基板包括用于安装点光源的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所述支架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围成凹字型结构,每一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电极部用于包设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电极部用于包设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电极上设有夹持臂并通过所述夹持臂包设所述基板,所述夹持臂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臂。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一侧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部一侧的第三夹持臂,所述第二电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侧的第四夹持臂、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侧的第五夹持臂和第六夹持臂。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三夹持臂和所述第四夹持臂相对间隔错开设置。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三夹持臂和所述第四夹持臂在沿所述基板的正投影方向至少部分重叠。
[0010]
优选的,所述基板采用陶瓷或蓝宝石材料制成。
[0011]
优选的,所述支架和所述电极由金属材料制成。
[0012]
优选的,所述基板包括抵接所述电极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所述夹持臂从所述基板伸出弯折压住所述基板,所述夹持臂与所述上表面贴合抵接。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性光源单体,所述线性光源单体包括前述的线性光源支架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多个点光源。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立体光源,所述立体光源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球形容器、设置于所述球形容器内的导电柱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多个前述的线性光源单体,多个所述线性光源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柱并环绕所述导电柱均匀分布形成锥形。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光源支架通过将所述基板20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同时所述电极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应设置多个夹持臂,从而使所述基板具有更多用于安装所述点光源的安装空间,即在所述基板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凹字形结构使得每一所述基板上可以设置两列点光源,两列所述点光源共用一组所述电极,使得所述基板上设置更多点光源,有效提升了所述线性光源单体的发光效率;多个夹持臂有利于固定基板,提高所述线性光源支架的稳定性;同时相对间隔错开设置所述第三夹持臂和所述第四夹持臂减少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间距,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光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基板和电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所示的a区域放大细节图;
[0021]
图5为图4所示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光源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光源支架100。所述线性光源支架100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支架10、多个阵列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架10之间的基板20和自所述支架10向所述基板20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基板20电连接的多个电极30。
[0026]
生产工艺过程中,所述支架10和所述电极30由一块金属材料通过切割、蚀刻等工艺制成,其中所述金属材料可以是铜、铁、铝以及复合金属材料等。
[0027]
所述支架10包括第一支架11和与所述第一支架11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3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可以是同一块金属材料将中间镂空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3,也可以是两块相同的金属材料分别形成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1与所述第二支架13高度对称。
[0028]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每一所述基板20包括用于安装点光源的本体部21、自所述本体部21向所述支架10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2和第二延伸部23,所述第一延伸部2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3相对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基板的端部围成凹字型结构。所述基板20还包括抵接于所述电极30的下表面(图未标)以及与所述下表面相对的上表面(图未标)。所述电极30设有夹持臂并通过所述夹持臂包设所述基板20,具体的,所述夹持臂从所述基板20底部伸出后弯折压住所述基板20,同时所述夹持臂与所述上表面贴合抵接。
[0029]
所述基板20的长度为45.0士0.1mm、宽度为4.0土0.05mm,所述基板20的长宽高也可以是与所述电极30相配合的其他参数。所述基板20由陶瓷或蓝宝石材料制成,也可是其他导热性好的材料构成。
[0030]
请结合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电极30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支架10,所述电极30的另一端包设所述基板20的端部。每一所述电极30包括第一电极部31和第二电极部32,所述第一电极部31用于包设所述第一延伸部22,所述第二电极部32用于包设所述第二延伸部23。所述电极30包括自所述第一支架11向所述第二支架13方向延伸形成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正电极(图未标示)和自所述第二支架13向所述第一支架11方向延伸形成与所述正电极正对的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负电极(图未标示)。所述正电极的数量与所述负电极的数量相同,每一对正对设置的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之间设置一上述基板20,且所述正电极与所述负电极关于所述基板20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下述用所述正电极来具体说明所述电极的结构。
[0031]
所述电极30上设有夹持臂并通过所述夹持臂包设所述基板20,所述夹持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2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3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臂。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极部31和所述第二电极部32分别设有三个夹持臂并通过所述夹持臂分别包设所述第一延伸部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3。
[003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部3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2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23一侧的第一夹持臂311、第二夹持臂3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2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部23一侧的第三夹持臂313,所述第二电极部3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3靠近所述第一延伸部22一侧的第四夹持臂321、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23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22一侧的第五夹持臂322和第六夹持臂323。
[0033]
特别的,所述第三夹持臂313和所述第四夹持臂321相对间隔错开设置。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夹持臂313和所述第四夹持臂321在沿所述基板20的正投影方向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错开间隔设置和所述至少部分重叠设置能够减少所述第一电极部31和所述第二电极部32的间距,减少原材料电极30的浪费。同时,每一所述线性光源支架100上用于设置两组点光源,每组所述点光源成线性平行排列在所述线性光源支架100上。
[0034]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线性光源单体200,所述线性光源单体200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光源支架100和设置于所述基板20上并与所述电极30电连接的多个点光源201。
[0035]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立体光源300,所述立体光源3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球形容器301、设置于所述球形容器301内的导电柱302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多个所述线性光源单体200,多个所述线性光源单体200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柱302并环绕所述导电柱302均匀分布形成锥形。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光源支架100通过将所述基板20设置第一延伸部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3,同时所述电极30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23处相应设置多个夹持臂,从而使所述基板具有更多用于安装所述点光源201的安装空间,即在所述基板长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凹字形结构使得每一所述基板20上可以设置两列点光源201,两列所述点光源201共用一组所述电极30,使得所述基板20上设置更多点光源,有效提升了所述线性光源200的发光效率。多个夹持臂有利于固定基板20,提高所述线性光源支架100的稳定性;同时相对间隔错开设置所述第三夹持臂313和所述第四夹持臂321减少所述第一电极部31和所述第二电极部21之间的间距,进而节省所述线性光源支架100的材料,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3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