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条形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1810发布日期:2020-12-01 11:1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条形射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条形射灯。



背景技术:

射灯是典型的无主灯、无定规模的现代流派照明,能营造室内照明气氛。射灯可安置在吊顶四周或家具上部、墙内、墙裙或踢脚线里,光线直接照射在需要强调的家什器物上,以突出主观审美作用,但是目前的射灯一般固定安装,只能照射预定的位置,并且现有市面上的射灯与导电片之间连接不紧密,容易因为接触不良而无法通电,影响灯体的正常照明,灯体的构造复杂,组装工序繁琐,灯具只具有简单的亮灭功能,智能化差,难以人们的需要,现有的射灯也没有对安装的稳定性进行优化,灯体安装后容易松动掉落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条形射灯,以解决现有的射灯通电时容易接触不良,无法保证射灯稳定工作、灯具结构复杂,组装繁琐,灯具的智能化差以及安装的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吸条形射灯,其包括:安装座,安装座的内壁上对应开设多条用于安装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的多条第一插槽、用于安装信号传输片的多条第二插槽以及多条导向卡槽,导向卡槽用于卡合并导向安装到安装座内的第一灯体,第一灯体包括:灯壳以及设于灯壳内的:接头组件以及与接头组件电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接头组件包括:呈凹状结构的导电件以及设置在导电件内部并且两端分别与导电件对称的两侧壁抵接的弹性压紧件,灯壳对应第一、第二插槽的位置开设通孔,弹性压紧件能够给导电件的侧壁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使之从灯壳的通孔伸出并与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以及信号传输片保持接触,灯壳侧壁上还设置有吸附安装座内侧壁的磁铁以及卡入到导向卡槽中的滚珠。

本申请通过在安装座的内壁上开设第一、第二插槽,组装灯具时可以直接将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以及信号传输片将其插入到第一、第二插槽中即可实现安装,组装过程简单快捷;第一灯体通过接头组件与信号传输片进行远程通信连接,可以实现灯具的智能化;片状结构的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负载能力强,可供较大电流流过,为大功率的灯体进行供电;通过在导电件内设置弹性压紧件,弹性压紧件的两端可以将给灯源导电片的两侧壁施加一个持续的推力,使导电件的两侧壁保持与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持密接触,能够避免第一灯体滑动过程中第一灯体与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以及信号传输片接触不良导致灯具无法正常工作,提高了灯具照明的稳定性以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灯具滚珠卡入到导向卡槽中并可沿第一灯体滑动,提升了第一灯体滑动的流畅度以及精确度;通过磁铁以及滚珠与导向卡槽的卡合作用可以实现灯体的双重固定,避免灯体安装不稳定而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上远离第一灯体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灯体的照射方向相反的第二灯体,第一灯体正向照明,第二灯体可以实现对天花板的照明,第一、第二灯体可以实现双向照明,提高了照明的氛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对称的两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从通孔伸出的导电部,导电部的两边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并且中间形成水平导电面,水平导电面与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抵接,由于导电部的两侧形成导向斜面,当弹性压紧件挤压导电件侧壁时,导电部能够更容易从通孔穿出,将导电面设置成水平结构导电面能更稳定的与设置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以及信号传输片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透镜,连接第一灯体的灯壳并对应第一发光组件的发光侧设置,透镜可以将第一灯体的光线进行聚集反射,进一步提高照明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格栅面罩,对应第一发光组件的出光侧设置并与灯壳可拆卸连接,格栅面罩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预定形状的出光孔,每个出光孔与一个第一发光组件对应设置,出光孔可以将第一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调整为预定形状,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并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安装格栅面罩进行安装或拆卸,提高了灯具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泛光面罩,对应第一发光组件的出光侧设置并与灯壳可拆卸连接,泛光面罩设置有泛光层,可以将第一发光组件射出的光线进行发散照明,提高照明的效果,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泛光面罩进行安装或拆卸,提高了灯具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灯壳的壳身两端分别开设连接槽,连接件插入到连接槽可以将相邻的两个灯壳连接为一体,进而调整第一灯体的长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或减少第一灯体的数量,提高了灯具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的横截面积均为3-5cm,横截面积为3-5cm的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可以承受26a的大电流,可以为大功率灯具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条形射灯未安装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条形射灯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条形射灯的第一灯体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条形射灯的接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座;101:安装部;102:第一插槽;103:第二插槽;104:容纳腔;2:第一灯体;201:接头组件;2011:弹性压紧件;2012:导电件;20121:导向斜面;20122:水平导电面;20123:卡合部;2021:通孔;202:灯壳;203:驱动板;204:磁铁;3: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滚珠;6:透镜;7:格栅面罩;8:泛光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磁吸条形射灯,其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内壁上对应开设多条用于安装正极导电片3和负极导电片4的多条第一插槽102、用于安装信号传输片的多条第二插槽以及多条卡合并导向安装到安装座1内的第一灯体2的导向卡槽,第一灯体2包括:灯壳201以及设于灯壳201内的:接头组件201以及与接头组件201电连接的第一发光组件,接头组件201包括:呈凹状结构的导电件2012以及设置在导电件2012内部并且两端分别与导电件2012对称的两侧壁抵接的弹性压紧件2011,灯壳201对应第一、第二插槽的位置开设通孔2021,弹性压紧件2011能够给导电件2012的侧壁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使之从灯壳201的通孔2021伸出并与正极导电片3、负极导电片4以及信号传输片保持接触,灯壳201侧壁上还设置有吸附安装座1内侧壁的磁铁204以及卡入到导向卡槽中的滚珠5。

具体的,正极导电片3、负极导电片4以及信号传输片都采用铜材制成,可以提高电能传输以及信号传输的性能。

具体的,请参阅图4,灯壳202包括:盖身以及盖合到盖身上的上盖,磁铁204连接在上盖,当第一灯体2安装到安装座1内部,磁铁204能够吸附到安装座1的内壁上。第一发光组件包括驱动板203以及发光源,驱动板203的与接头组件201电连接。

具体的,请参阅图2,安装座1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两安装部101,可以卡接到天花板上实现安装座1的固定。安装座1还可以不设置安装部101,单独设置与天花板导轨滑动配合的嵌入式导轨,安装座1通过导轨在天花板上实现滑动。

优选的,请参阅图5,导电件2012对称的两侧壁上向外凸起形成导电部,导电部从通孔2021伸出,导电部的两边倾斜设置形成导向斜面20121,导电部的中间形成水平导电面20122,水平导电面20122与正极导电片3、负极导电片4抵接,导向斜面20121优选倾斜35-40度。

优选的,请参阅图5,导电件2012与驱动板203连接的一端形成卡合部20123,驱动板上设置有导电导向卡槽,安装导电件2012时,可以直接将导电件2012的卡合部20123卡合到驱动板203的导电导向卡槽上与驱动板203实现电连接,导电件2012通过卡合部20123可以实现与驱动板203快速连接。

具体的,信号传输片可以连接2.4g蓝牙信号线、dalii等信号,2.4g蓝牙信号线、dalii等信号的信号通过信号传输片传输至第一灯体,从而远程控制第一灯体2亮灭或调光动作,使第一灯体2实现智能化。

请参阅图3,可选的,安装座1上远离第一灯体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灯体2的照射方向相反的第二灯体,可选的,安装内远离第一灯体2的一侧开设容纳第二灯体的容纳腔104,第二灯体可以对天花板进行洗墙照明,提升照明氛围。

可选的,可以在第一灯体2下方设置多个并排设置的透镜6,多个并排的透镜6通过安装板与连接第一灯体2的灯壳202连接,透镜6可以将第一灯体2的光线进行聚集并且向外反射,进一步提高照明的效果。

请参阅图4,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透镜6下方设置格栅面罩7,格栅面罩7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预定形状的出光孔,格栅面罩7可以对第一发光组件的光线形状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4,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透镜6下设置泛光面罩8,泛光面罩8设置有泛光层,能够将第一发光组件射出的光线进行发散。

上述的格栅面罩7和泛光面罩8都采用卡合或套合的方式与透镜6进行连接,便于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灯壳202壳身的两端分别开设连接槽,连接件可以插入到连接槽中将相邻的两个第一灯体2连接为一体,进而调整第一灯体2的总长度,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第一灯体2的长度,提高灯具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片3和负极导电片4的横截面积均为3-5cm,横截面积为3-5cm的正极导电片3和负极导电片4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可以为大功率灯具的供电。

由于本申请的正极导电片3、负极导电片4安装在插槽中,与安装座1的侧壁贴合,不会占用安装座1的空间,安装座1可以设置的更窄,安装座1的整体宽度可以设置成19mm,第一灯体2通过导电件2012进行导电,内部导电的零部件少,可以设置的更薄,第一灯体2的灯壳202可以设置成12.5mm。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