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焦聚光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2427发布日期:2021-02-20 20:2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焦聚光筒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补光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焦聚光筒。


背景技术:

[0002]
led摄影灯是以led发光二极管为发光光源的摄影补光器材。led摄影灯一般包括led光源和安装在led光源前端的聚光筒,聚光筒内安装有光学配件。目前,市场上的led摄影灯光损耗大,发热量大,不易散热,产品外壳温度高,使用不方便,特别是使用大功率led灯时,产生的热量会更高,易造成产品壳体过热。有些led摄影灯为了降低产品外壳温度,在产品上安装风扇,这样既增加了成本,使用也不方便。另由于风扇还会产生噪音,会对产品使用的场景产生限制。且市场上的led摄影灯的led光源与聚光筒内的光学配件之间的距离大都是滑动或者是单向螺纹调整的,一方面会导致led摄影灯聚光筒因体积太大不便存储或携带,另一方面不能满足拍摄对不同光效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焦聚光筒,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4]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包括聚光筒本体,聚光筒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第一壳体位于聚光筒本体的后端,第二壳体套设在第一壳体上,第三壳体分别与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活动连接,第四壳体内设置光学配件,第二壳体与第四壳体之间设置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轴,限位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第二壳体与第四壳体相对于第三壳体伸缩并沿限位轴的轴向移动。
[00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用于调节光学配件与led光源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效,同时便于携带或储存。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轴穿过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的两端的端面上分别沿轴向开设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限位件。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沿限位轴的轴向移动时脱离第三壳体。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壳体套设在第二壳体的外侧,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第三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第四壳体套设在第三壳体的外侧,第三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外螺纹,第四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一内螺纹的螺纹方向与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三壳体,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相对于第三壳体伸缩。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壳体的外侧套设第五壳体,第五壳体与第三壳体连接,第五壳体带动第三壳体。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第五壳体,第三壳体随着第五壳体旋转,继而带动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伸缩,使用方便。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壳体的顶端设置第六壳体,第六壳体上设置挡光板组件,挡光板组件与第六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控制光线的照射面积和照射亮度,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光效。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壳体的顶端设置第六壳体,第六壳体内设置蜂巢网格,蜂巢网格与第六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线经过蜂巢网格形成平行光源,使被拍摄物具有层次分明的效果。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六壳体内设置蜂巢网格,蜂巢网格与第六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六壳体上同时设置挡光板组件和蜂巢网格,在控制光线的照射面积和亮度同时可使被拍摄物具有层次分明的效果。
[00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内套设第一反光罩。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进而减少热量的产生。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光罩外套设第二反光罩。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反光罩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光线的损耗和热量的产生,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设备遭到损坏。
[00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上设置若干空气流通槽。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加速热量的散发,防止聚光筒内温度过高。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
1.通过转动第三壳体,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相对于第三壳体伸缩,可用于调节光学配件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光效;
[0026]
2.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可以防止第二壳体、第四壳体在伸缩过程中旋转和脱离第三壳体;
[0027]
3.通过设置挡光板组件和/或蜂巢网格,控制发光效果;
[0028]
4.通过设置反光罩,可以减少光线损耗,并减少热量的产生;
[0029]
5.通过设置空气流通槽,可以加速热量的散发,降低聚光筒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的剖视图;
[003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伸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收缩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的第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的蜂巢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的挡光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
附图中标号说明:
[0038]
100.聚光筒本体
ꢀꢀꢀꢀ
1.第一壳体
ꢀꢀꢀꢀꢀꢀꢀ
2.第二壳体
[0039]
3.第三壳体
ꢀꢀꢀꢀꢀꢀꢀꢀ
4.第四壳体
ꢀꢀꢀꢀꢀꢀꢀ
5.第五壳体
[0040]
6.第六壳体
ꢀꢀꢀꢀꢀꢀꢀꢀ
7.限位轴
ꢀꢀꢀꢀꢀꢀꢀꢀꢀ
71.限位孔
[0041]
8.限位件
ꢀꢀꢀꢀꢀꢀꢀꢀꢀꢀ
21.第一外螺纹
ꢀꢀꢀꢀ
31.第一内螺纹
[0042]
32.第二外螺纹
ꢀꢀꢀꢀꢀ
41.第二内螺纹
ꢀꢀꢀꢀ
9.挡光板组件
[0043]
91.挡光板
ꢀꢀꢀꢀꢀꢀꢀꢀꢀ
92.环形件
ꢀꢀꢀꢀꢀꢀꢀꢀ
10.蜂巢网格
[0044]
11.第一反光罩
ꢀꢀꢀꢀ
12.第二反光罩
ꢀꢀꢀ
13.空气流通槽
[0045]
921.第一凸块
ꢀꢀꢀꢀꢀ
61.第一凹槽
ꢀꢀꢀꢀꢀ
101.卡块,
[0046]
102.卡槽
ꢀꢀꢀꢀꢀꢀꢀꢀꢀ
62.卡接板
ꢀꢀꢀꢀꢀꢀꢀ
110.第二凸块
[0047]
14.光学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9]
图1至图7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焦聚光筒。
[0050]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焦聚光筒包括聚光筒本体100,其中聚光筒本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第四壳体4、第五壳体5和第六壳体6。
[0051]
其中,第一壳体1位于聚光筒的后端,第二壳体2套设在第一壳体1外侧,第三壳体3套设在第二壳体2的外侧,第四壳体4套设在第三壳体3外侧。第二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一外螺纹21,第三壳体3的内侧壁上设置与第一外螺纹21配合的第一内螺纹31,第三壳体3的外侧壁上设置第二外螺纹32,第四壳体4的内侧壁上设置与第二外螺纹32配合的第二内螺纹41,第一内螺纹31的螺纹方向与第二外螺纹32的螺纹方向相反。旋转第三壳体3,第二壳体2和第四壳体4相对于第三壳体3伸缩。
[0052]
第五壳体5套设在第四壳体4的外侧并与第三壳体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旋拧第五壳体5,第三壳体3随着第五壳体5旋转,继而使第二壳体2和第四壳体4相对于第三壳体3伸缩。第五壳体5的外侧壁上沿周向设置若干防滑凸起。第四壳体4内设置光学配件14。其中,光学配件14为菲涅尔透镜。由于第二壳体2和第四壳体4的伸缩,使得安装在第四壳体4内的光学配件14与led光源之间的距离可调,以满足不同的摄影需求。
[0053]
第二壳体2与第四壳体4之间设置限位机构。其中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轴7,限位轴7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壳体2和第四壳体4,第二壳体2与第四壳体4可沿限位轴7的轴向进行移动。当第三壳体3旋转时,限位机构可以限制第二壳体2与第四壳体4的旋转运动。限位轴7的两端的端面上沿轴向开设限位孔71,限位孔71内设置限位件8。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8为螺丝,螺丝的轴部与限位孔71配合,螺丝的螺帽位于限位孔71外,且螺帽的外径大于限位孔71的内径,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与第四壳体4沿限位轴7移动时脱离第三壳体3。
[0054]
第六壳体6设置在第四壳体4的顶端。第六壳体6的顶端设置挡光板组件9,挡光板组件9与第六壳体6可拆卸连接。使用者可以选择安装或拆除挡光板组件9来控制照射面积和照射的亮度。具体地,挡光板组件9包括环形件92,环形件92沿周向设置多块挡光板91。优选地,挡光板91与环形件92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挡光板91,可以调整照射面积和照射的亮度。环形件92的内侧壁上沿周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条形第一凸块921,第六壳体6的外侧壁上在第一凸块921的相应位置处设置长条形的第一凹槽61,第一凸块921与第一凹槽61配合,使挡光板组件9与第六壳体6形成可拆卸连接。
[0055]
第六壳体6内设置蜂巢网格10,蜂巢网格10与第六壳体6可拆卸连接。具体地,蜂巢网格10上设置卡块101,卡块101沿长度方向设置卡槽102,卡槽102大致呈“u”字形,卡块10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六壳体6在卡槽102的相应位置处设置卡接板62,卡槽102与卡接板62配合,使蜂巢网格10与第六壳体6形成可拆卸连接。经过蜂巢网格10的光线可形成平行光源,使被拍摄物具有层次分明的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第六壳体6上同时安装蜂巢网格10和挡光板组件9,也可以选择单独安装蜂巢网格10或挡光板组件9。
[0056]
第一壳体1内设置第一反光罩11,第一反光罩11外设置第二反光罩12,第一反光罩11与第一壳体1连接。具体地,第一反光罩11的底端外壁上沿周向设置多个第二凸块110,第一壳体1的内壁在第二凸块110的相应位置处设置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凸块110与第二凹槽配合,使第一反光罩11与第一壳体1连接在一起。通过采用双反光罩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光线的损耗和热量的产生,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设备遭到损坏。第一壳体1上沿周向设置若干空气流通槽13,空气流通槽13可以加速聚光筒内的热量散发,防止聚光筒内温度过高。
[0057]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8]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