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4557发布日期:2021-09-08 01:4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床感应灯感应探头的设计主要有床围式、床脚式、软管式等,但都不可避免的有较多的缺陷,例如检测范围有限需要增加传感器数量,运输不便,安装布线麻烦,安装手法导致的失效等缺点。
3.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展示将三种类型的感应器安装位置在一张图中示出。床围式的缺陷在于需侧边安装,受围边厚度限制,工艺有难度;一张床需要2个感应灯。床脚式的缺陷在于安装接口受床脚外形限制,只能到用户家中安装,布线麻烦;一张床需要2个感应灯配合使用。软管式的缺陷在于由于软管特性,传感器方向不容易摆正,受外力影响后,感应器位置容易发生偏离导致感应灯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于床底的传感装置感应区域受限和运输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包括:底座、调节架;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调节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架设有感应探头。
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可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往返转动;其中,当所述调节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架与所述底座的延展面垂直;当所述调节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架与所述底座的延展面平行。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固定部、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限位件;其中,所述调节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限位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垂直连接;所述限位件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固定部内陷的凹槽。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卡扣,所述调节架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凹槽卡扣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其中,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相互朝向的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架;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分别设有朝向各自临近的所述凹槽的侧壁外延展的凸起;所述凸起的自由端的间距大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扭簧,所述调节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枢轴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枢轴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均为塑料材质。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和限位件为一体成型。
13.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调整,避免安装于床底的传感装置受感应区域受限,无需多个传感装置即可满足全角度感应,且运输方便,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多种感应器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装置的运输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装置的爆炸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底座、2

调节架、3

扭簧;
[0021]
11

固定部、12

第一支撑件、13

第二支撑件、14

限位件、21

感应探头、22

卡扣、111

凹槽、221

第一立板、222

第二立板、223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装置的运输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感装置包括:底座1、调节架2;其中,所述底座1与所述调节架2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架2设有感应探头21。
[0024]
底座1用于传感装置与其他物体连接,以固定整个传感装置的位置。调节架2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可采用铰接或者其他现有技术实现,方便控制调节架2与底座1的相对位置即可。通过调节架2位置的改变可以控制感应探头21位置和朝向,控制感应探头21的感应范围,并利用床架与地面之间的空间收集信号。最好是设置在床框架的内侧壁,尤其是设置在脚部并朝向头部时,只需一个感应装置就可以满足感应的需求,同理也可以设置在头部并朝向脚部。可以在工厂中完成与框架的组装,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调节架2转动至床框架所处的平面中,避免损坏。本实用新型是传感装置安装在床架底部,从而解决了现有设计安装在一侧导致的感应区域受限的问题,感应范围更大,无需要设置多个传感器。同时,该感应灯传感器结构设计成可切换为运输模式和工作模式,方便安装,运输和使用,可靠性高,大大增加了便利。
[0025]
当然,本实用新型可自带电池或者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满足自身工作需要。
[0026]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2可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往返转动;其中,当所述调节架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调节架2与所述底座1的延展面垂直;当所述调节架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调节架2与所述底座1的延展面平行。
[0027]
当调节架2转动至第一位置,调节架2与底座1的延展面垂直就不易与其他物体发生干涉,调节架2可通过卡扣22、插销等方式固定于第一位置,方便转运、避免损坏。使用时,松开卡扣22或插销即可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感应探头21超出与床架的底面,感应探头21不受床架的干涉,感应范围不受影响。模式调整快捷方便,易于操作,方便安装,运输
和使用。
[0028]
进一步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装置的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传感装置的爆炸图,如图3和图4 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固定部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和限位件14;其中,所述调节架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 之间;所述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2、所述第二支撑件13和所述限位件14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3平行;所述限位件1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之间,所述限位件14 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垂直连接;所述限位件14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固定部11内陷的凹槽111。该结构图简单方便,通过设置凹槽111实现限位,简单实用。
[0029]
优选地,固定部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和限位件14最好一体成型,如注塑方式,方便规模化生产,成本较低。
[0030]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调节架2设有与所述凹槽111相匹配的卡扣22,所述调节架2通过所述卡扣22与所述凹槽111卡扣连接。
[0031]
调节架2上设有卡扣22与凹槽111卡合,使得调节架2在旋转至一定角度之后,可以通过卡扣22和凹槽111实现相对固定,方便转运。卡扣22 与凹槽111配合,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0032]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卡扣22包括:第一立板221和第二立板222;其中,所述第一立板221和所述第二立板222相互朝向的间隔设置于所述调节架2;所述第一立板221和所述第二立板222分别设有朝向各自临近的所述凹槽111的侧壁外延展的凸起223;所述凸起223的自由端的间距大于所述凹槽11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
[0033]
由运输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只需用手捏第一立板221和第二立板222 向内挤压,凸起223的自由端的间距变小直至小于凹槽11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卡扣22与凹槽111脱离切换为工作模式,简单实用,生产容易且成本低。
[0034]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还包括:扭簧3,所述调节架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枢轴连接,所述扭簧3套设于所述枢轴上。
[0035]
底座1及调节架2上设有通孔,连接轴穿过通孔、扭簧3使底座1和调节架2实现链接,并且调节架2和底座1可以连接轴为圆心实现一定程度的旋转。在扭簧3的配合下,由运输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卡扣22与凹槽111 一旦脱离,即转入工作模式,简单实用,生产容易且成本低。
[003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板221、所述第二立板222均为塑料材质。塑料具有较好的弹性,易于一体成型,便于批量生产。
[0037]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38]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