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发光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1542发布日期:2021-09-22 20:3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侧发光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发光平板灯。


背景技术:

2.侧发光平板灯是一种采用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形成的均匀的平面发光灯具,具有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出光均匀、光线柔和、光线舒适明亮,可有效的缓解眼睛疲劳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室内照明领域。
3.现有的侧发光平板灯的结构中,光源板与导光板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存在使得光源板上的光源不能全部射入导光板中,影响侧发光平板灯的光效。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减小间隙的方法,用来提高侧发光平板灯的光效。但是间隙太小,又安装不方便。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侧发光平板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效的侧发光平板灯。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发光平板灯,包括框架主体、设置于框架主体内的光源、出射面板和导光板,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出光口;所述出射面板和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依次向上层叠;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侧边,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侧发光平板灯还包括反射条,所述反射条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光源的下方,沿着背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下方,且与所述导光板平行。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条位于所述出射面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反射条的上表面在所述框架主体上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出射面板的上表面在所述框架主体上的高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发光平板灯还包括挡筋,所述挡筋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出射面板之间,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向上凸起,用于定位所述反射条。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条固定在所述光源所在的pcb 板和所述挡筋之间,且从光源下方延伸至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下方。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射面板设置在所述挡筋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且所述出射面板的上表面在所述框架主体上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挡筋的高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主体内还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背光面一侧,且所述反射层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光板的尺寸,所述反射层大于所述导光板的部分向着所述光源的方向延伸至所述光源的上方。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发光平板灯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反射层的上方,且所述背板在所述框架主体的顶部与所述框架主体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发光平板灯还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设置在所述出射面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发光平板灯还包括珍珠棉垫,所述珍珠棉垫设置在所述反射层和所述背板之间。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射面板为棱镜板或扩散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发光平板灯,通过在导光板的两侧设置反射条和大尺寸的反射层,把本来没有进入导光板的杂散光通过反射条和大尺寸的反射层重新进入导光板,提高了侧发光平板灯的光效,同时减弱了侧发光平板灯的亮边黄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发光的平板灯的结构拆解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19.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22.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3.请参阅图1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发光平板灯100,包括框架主体1、设置于框架主体1内的光源3、出射面板4和导光板6。框架主体 1的底部开设有出光口,使得光源3的光线从出光口照射出来,为室内提供光线。出射面板4和导光板6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底部依次向上层叠,即出射面板4设置于框架主体1的底部,导光板6层叠设置于出射面板4的上方。光源3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侧壁,且位于导光板6的侧面,光源3和导光板 6之间存在间隙。光源3面向导光板6一侧的面积小于导光板6的入光侧的面积。
24.具体的,导光板6面向框架主体1的出光口的一侧为出光面,背离出光口的一侧为背光面,对应光源3的侧面为入光侧。光源3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6的入光侧射入经导光板6的折射从导光板6的出光面照射到入射面板4 上,经入射面板4扩散均匀后从框架主体1的出光口照射出去。光源3面向导光板6一侧的面积小于导光板6的入光侧的面积,使得光源3发出的光线大部分都进入到导光板6中,从而避免光效的损失。
25.进一步的,因为安装工艺的限制,光源3与导光板6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存在使得光源3不能全部射入导光板6中,影响侧发光平板灯100的光效。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在框架主体1上光源3的下方设置了反射条2,反射条2沿着背离光源3的方向延伸至导光板6的出光面的下方,且与导光板6平行。通过在光源3下方设置反射条2,并且反射条2一直延伸到导光板6的出光面的下方,与导光板6平行,使得没有进入导光板6的杂散光通过反射条2的
反射作用重新进入到导光板6中,进而提高了光效。
26.进一步的,反射条2位于出射面板4靠近光源3的一侧,且反射条2的上表面在框架主体1上的高度不低于出射面板4的上表面在框架主体1上的高度。通过该设置,使得没有进入导光板6的杂散光通过反射条2重新进入到导光板6,提高了光效。同时,阻挡光源3射出的光线进入到出射面板4 上,从而起到减弱侧发光平板灯100的亮边黄边的作用。
27.进一步的,侧发光平板灯100还包括挡筋11,挡筋11设置在光源3与出射面板4之间,从框架主体1的底部向上凸起,用于定位反射条2。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框架主体1为铝制框架,挡筋11与框架主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内,框架主体1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挡筋11 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连接在框架主体1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28.具体的,通过设置挡筋11,使得框架主体1的侧壁与挡筋11之间存在间隙,将反射条2固定在框架主体1的侧壁与挡筋11之间。事实上,由于光源3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侧壁上,光源3所在的pcb板31设置在框架主体 1的侧壁上。在安装时,先将光源3所在的pcb板31安装在框架主体1的侧壁上,然后由于挡筋11的存在,使得pcb板31与挡筋11之间存在间隙,将反射条2安装在光源3所在的pcb板31和挡筋11之间的间隙内,并且从光源3下方延伸至导光板6的出光面的下方。将光源3发出的未进入导光板 6的杂散光,通过反射条2的反射,重新进入到导光板6中,从而提高光效。
29.进一步的,出射面板4设置在挡筋11远离光源3的一侧,且出射面板4 的上表面在框架主体1上的高度不高于挡筋11的高度。由于在框架主体1的底部上设置了挡筋11,且挡筋11位于光源3与出射面板4之间,并且出射面板4的上表面在框架主体1上的高度不高于挡筋11的高度,从而可以阻挡光源3射出的光线直接射入到出射面板4内,从而起到减弱侧发光平板灯 100的亮边黄边的作用。
30.进一步的,导光板6位于挡筋11和部分反射条2的上方,导光板6的侧面更接近框架主体1的侧壁,而出射面板4设置在挡筋11远离光源3的一侧,即出射面板4与框架主体1的侧壁之间还有反射条2和挡筋11的存在,使得出射面板4比导光板6距离框架主体1侧壁的距离远,从而缩小了出射面板4的使用尺寸,进而节约了成本。
31.进一步的,框架主体1内还设置有反射层7,反射层7设置于导光板6 的背光面一侧,且反射层7的尺寸大于导光板6的尺寸。在导光板6的背光面铺设一层反光纸,可以使得射入到导光板6的光线都从导光板6的出光面射出而进入到出射面板4,不会有光线从导光板6的背光面射出,从而提高光效。进一步的,反射层7的尺寸大于导光板6的尺寸,并且反射层7大于导光板6的部分向着光源3的方向延伸至光源3的上方,使得从光源3上方漏出的光线通过反射层7进入到导光板6上,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侧发光平板灯100的光效。
32.进一步的,侧发光平板灯100还包括背板9,背板9设置在反射层7的上方,且背板9在框架主体1的顶部与框架主体1固定连接。背板9设置在框架主体1的顶部与框架主体1固定连接,使得框架主体1与背板9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出射面板4、导光板6和反射层7依次向上层叠在框架主体1内,使得各个部件构成一个整体。具体的,出射面板4位于框架主体 1的底部,导光板6、反射层7、背板9依次向上层叠设置,光源3位于框架主体1的侧壁,反射条2位于框架主体1上从光源3下方延伸至导光板6出光面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例内,使用螺丝10将背板9固定连接在框架主体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
固定连接背板9与框架主体1的结构,例如胶接、焊接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33.进一步的,侧发光平板灯100还包括扩散膜5,扩散膜5位于出射面板 4和导光板6之间。但需要说明的是,扩散膜5为非必须的部件。当一些应用场景中需要满足统一眩光值(unified glare rating)的要求时,使用扩散膜 5可以使得ugr降低到一定的数值,从而防止眩光。当应用场景没有ugr 的要求时,侧发光平板灯100可以不设置扩散膜5,从而可以节省成本。
34.进一步的,侧发光平板灯100还包括珍珠棉垫8,珍珠棉垫8设置在反射层7和背板9之间。但需要说明的是,珍珠棉垫8也为非必须的部件。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内,该珍珠棉垫8为epe珍珠棉垫8,通过设置epe珍珠棉垫8,可以使得各个部件更加紧密的安装在框架主体1内,而且epe珍珠棉垫8具有隔水防潮和防静电的作用,可以提高侧发光平板灯 100的使用安全性。当背板9的材料可以达到上述要求时,也可以不设置epe 珍珠棉垫8。
35.进一步的,出射面板4为棱镜板或扩散板。棱镜板和扩散板都可以将射入其中的光线扩散的更为均匀,从而使得光线均匀的从棱镜板或扩散板上射出,只是两者扩散的原理不同。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灵活的选择棱镜板或扩散板为出射面板。
36.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发光平板灯100的安装结构如下:先将光源3所在的pcb板31安装在框架主体1的侧壁,然后通过挡筋11的定位,将反射条2安装在光源3所在的pcb板31和挡筋11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延伸至导光板6的出光面的下方。在框架主体1内从框架主体1的底部依次向上层叠设置出射面板4、扩散膜5、导光板6、反射层7、epe珍珠棉垫8和背板9,然后通过螺丝10将背板9固定连接在框架主体1上,从而将各个部件固定在背板9与框架主体1形成的封闭空间内。光源3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6的入光侧射入导光板6,经导光板6的折射从导光板6的出光面照射到扩散膜5和出射面板4上,经过扩散膜5和出射面板4后,光线变得更加均匀柔和,然后从框架主体1底部的出光口照射出去。未进入导光板6 的杂散光通过反射条2和大面积的反射层7的反射,重新进入到导光板6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侧发光平板灯100的光效。并且,光源3与导光板6的间隙越大,光效提高的效果越明显,解决了安装工艺导致的间隙使得光效降低的问题。通过设置挡筋11,用于定位反射条2的位置,通过设置反射条2和挡筋11,阻挡了光线直接进入到出射面板4上,从而减弱了侧发光平板灯100 的亮边黄边。
37.事实上,通过该设置,使得光源3与导光板6的间隙越大,使用反射条 2和大面积的反射层7来提高侧发光平板灯100的光效的效果就越好。具体的,当光源3与导光板6的距离为0.2mm时,通过反射条2和大面积反射层 7的反射作用,可以提高光效2个点。当光源3与导光板6的距离为0.8mm 时,通过反射条2和大面积的反射层7的反射作用,可以提高光效8个点。通过设置反射条2和大面积的反射层7,解决了因安装工艺造成的光源3与导光板6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光效降低的问题。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发光平板灯100,通过设置挡筋11用于定位反射条2,通过设置反射条2和大尺寸的反射层7,使得没有进入导光板 6的杂散光通过反射条2和大尺寸的反射层7重新进入导光板6,提高了侧发光平板灯100的光效,同时由于挡筋11和反射条2的存在,阻挡了杂散光进入到出射面板4上,从而减弱侧发光平板灯100的亮边黄边。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