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7395发布日期:2021-08-24 12:1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筒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筒灯。



背景技术:

在筒灯设计中,为了解决多颗灯珠的混光问题,传统的方式是用扩散板来混光。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混光较为均匀,但是由于扩散板的透过率较低,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光学腔,通过光学腔反射后再次通过扩散面罩出射,光线在来回反射过程中会损失较多的能量,从而导致筒灯的光学效率只有75%左右,难以满足新的能效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筒灯,包括:光源组件和光学面罩;

其中,所述光学面罩设置在所述光源组件的一侧,所述光学面罩为透明材质,且具有位于所述光学面罩轴向两端并相对设置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入光面进入到所述光学面罩内,并由所述出光面穿出所述光学面罩;

所述光学面罩的出光面靠近所述光学面罩边缘处向所述光学面罩的边缘延伸过程中朝向所述入光面倾斜,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光学面罩的边缘后光束角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穿过所述光学面罩后光束角为70度-90度。

进一步的,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为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出光面的中部区域凹向所述入光面以形成内凹面。

进一步的,所述筒灯还包括二级反射器,所述二级反射器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光口和出光口,所述进光口与所述光学面罩的出光面相接,所述二级反射器的内壁具有反射镜面。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反射器为筒状结构,所述二级反射器由所述进光口向出光口延伸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安装部和发光部,所述发光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安装部具有开口,且所述光学面罩设置在所述开口处,以使所述发光部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所述光学面罩。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部包括多个灯珠,多个所述灯珠分布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灯珠为smd-led灯珠。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面罩的表面具有混光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混光纹路为多个绕所述光学面罩中心设置的环形纹路或多个离散分布在所述光学面罩表面的复眼结构纹路,多个所述环形纹路沿所述光学面罩的径向延伸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中的光学面罩具有约束光线穿过光学面罩后的光束角的作用,由于光学面罩靠近其边缘处的出光面向入光面倾斜,能够将穿过光学面罩边缘的光线向靠近光学面罩的中间区域弯折,从而有效地防止光线穿过光学面罩后产生眩光。时由于光学面罩采用透明材料制得,因此光线穿过光学面罩的过程中损耗较小,能够有效提升光学面罩的光学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光源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混光纹路呈环形纹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混光纹路呈点状纹路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源组件,110-安装部,111-开口,120-发光部,121-灯珠;

200-光学面罩,210-入光面,220-出光面,230-内凹面,240-混光纹路;

300-二级反射器,310-出光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筒灯。通体包括光源组件100和光学面罩200,光源组件100能够发射出光线,光学面罩200设置在光源组件100的一侧,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光学面罩200。光学面罩200为透明材质,相应的,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光线穿过光学面罩200后的损耗会较小,从而有效提升本实施例中筒灯的光照强度。

光学面罩200轴向两端具有相对设置的入光面210和出光面220,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210进入到光学面罩200内,再由出光面220穿出光学面罩200。光学面罩200靠近光学面罩200边缘处的出光面220向光学面罩200的边缘延伸过程中朝向入光面210倾斜,即光学面罩200靠近其边缘处的区域的出光面220是向着入光面210倾斜设置的,以使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光线穿过光学面罩200的边缘后光束角减小。光学面罩200具有约束光线穿过光学面罩200后的光束角的作用,由于光学面罩200靠近其边缘处的出光面220向入光面210倾斜,该结构能够将穿过光学面罩200边缘的光线向光学面罩200的中间区域弯折,从而有效地防止光线穿过光学面罩200后产生眩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光线穿过光学面罩200后光束角为70度-90度,在这一角度范围内光线能够有效避免眩光产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入光面210和出光面220都可设置为曲面,曲面的过渡更加平滑。相应的,出光面220靠近光学面罩200边缘处是曲面过渡至光学面罩200的边缘。值得注意的是,出光面220也可以设置为斜面或者多段斜面,出光面220向光学面罩200的边缘延伸是倾斜的平面或者多段倾斜平面,这样设置也能够达到使出光面220向着入光面210倾斜设置的目的。

入光面210可以设置为向出光面220一侧凹陷的曲面,这样能够降低光学面罩200的整体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光面220的中间区域凹向入光面210以形成内凹面230,因此光学面罩200的中心区域向着靠近光学面罩200的边缘延伸的区域上,出光面220是向着远离入光面210的方向倾斜,这样设置能够使通过该区域的光线向着光学面罩200的边缘方向偏折,从而降低筒灯中心区域的光照强度,提高筒灯的光照均匀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筒灯还包括二级反射器300,二级反射器30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光口和出光口310,进光口与光学面罩200的出光面220相接,二级反射器300的内壁具有反射镜面,二级反射器300能够将部分延伸至其上的光线再次反射,减小光源组件100发出的光线的损耗,以提高筒灯的光照强度。上述的二级反射器300为筒状结构,二级反射器300由进光口向出光口310延伸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组件100包括安装部110和发光部120,发光部120设置在安装部110内,安装部110具有开口111,且光学面罩200设置在开口111处,以使发光部120发射的光线能够穿过光学面罩200。设置安装部110的目的在于支撑安装发光部120,同时使发光部120发出的光线在穿过光学面罩200之前约束在安装部110内,以减小光线的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部120包括多个灯珠121,多个灯珠121分布设置在安装部110内,灯珠121为smd-led灯珠。设置多个灯珠121能够加强发光部120发出的光线的强度,同时smd-led灯珠的能效比高,使用寿命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面罩200的表面具有混光纹路240,混光纹路240可以为多个绕光学面罩200中心设置的环形纹路或多个离散分布在光学面罩200表面的复眼结构纹路,多个环形纹路沿光学面罩200的径向延伸设置。设置上述的混光纹路240的目的是遮挡灯珠121,同时避免多颗灯珠121产生的重影和光斑叠加不均匀等问题,混光纹路240可以设置在出光面220,也可以设置在入光面210,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