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眼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9895发布日期:2021-07-13 15:0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眼灯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眼灯泡。



背景技术:

灯具新国标gb7000.1-2015明确了蓝光危害要求,其明确规定带有整体式led或led模块的灯具应根据iec/tr62778进行蓝光危害评估,对于儿童用可移式灯具和小夜灯,在200mm距离处测得的蓝光危害等级不得超过rg1;这给灯具的制造标准增设了人体健康方面的评估参照。

近年灯具的护眼概念在市场上得以推广,越来越多的灯具灯泡冠以护眼理念,但这些灯泡多以荧光灯或led光源为主,其光谱分布与自然光有较大差异,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此外,led光源所发的初始光线中含有较多的蓝光成分,虽然厂家采用了荧光粉来削减蓝光,但如果荧光粉涂层质量不佳或受损,则led蓝光很容易溢出,严重时会使灯具的蓝光值超出新国标限定;而荧光灯除了存在频闪,其发光原理是发出紫外线,通过荧光粉转化为可见光,若荧光粉层不可靠,其光线成分也对人体不利。

白炽灯的光线最接近自然光,其显色指数为100,在光谱分布上其蓝光成分在民用光源中是最少的,其光线无须处理就可以从根本上符合新国标的蓝光限制要求,无须采用额外技术手段来削减蓝光;但由于白炽灯光效低,正逐步淡出市场,作为白炽灯的技术改进,卤素灯的发光原理与白炽灯相同,更有着光效提高、寿命延长的优点,其光线也无须处理就可以达到新国标的蓝光限制要求,同时卤素灯的红外光成分较白炽灯低,人在使用时眼睛不易干涩,且整体光谱更多落在可见光范围之内,显色效果更佳。

授权公告号为cn205480316u的一种复合结构护眼灯泡,所述复合结构护眼灯泡包括卤素灯珠、芯柱、导丝和泡壳,所述泡壳罩于卤素灯珠、芯柱和导丝上形成一全密闭的内腔,所述导丝和卤素灯珠固定于芯柱处,导丝一端连通外部电源,另一端与卤素灯珠相连为其供电,所述导丝上设有保险熔断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卤素灯作为仿自然光的光源以实现现代家居光源的健康护眼理念,其光线无需经处理即可达到灯具新国标gb7000.1-2015的蓝光限制要求,同时以复合结构克服了卤素灯应用于家居照明时的高热发烫缺陷,采用了保险熔断装置防止灯泡过载破裂,可以实现把卤素灯安全、方便地作为家庭护眼照明光源使用的目标,但是上述设计仍有不足之处,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些灰尘会落到上面,人员有时会一些湿毛巾进行擦拭,在擦拭灯座处易造成触电事故。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护眼灯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护眼灯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眼灯泡,包括:护眼灯泡本体;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护眼灯泡本体上;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固定板上;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的顶端;硅胶垫,所述硅胶垫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挡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半环形卡箍,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和所述固定板之间安装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护眼灯泡本体上,所述橡胶套的颜色为深色。

优选的,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和所述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橡胶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性环带,其中一个弹性环带安装在多个所述弧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半环形卡箍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销杆,多个所述第一销杆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槽,多个所述第一销杆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固定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所述第一销杆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两个所述弧形卡块与相应的第一卡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销杆和所述弧形卡块均为塑料材质。

优选的,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的一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半环形卡箍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弹性环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槽内,所述半环形卡箍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销杆,所述第二销杆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销杆插入到相应的第二固定槽内,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眼灯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硅胶垫,使得人员在擦拭护眼灯泡本体上的灰尘时,湿毛巾不会与灯座内部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触电的风险。

(2)、通过设置橡胶套,使得避免了光线直射使用者的眼睛,同时,橡胶套包裹在护眼灯泡本体上,还会对护眼灯泡本体在运输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眼灯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护眼灯泡中两个半环形卡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护眼灯泡中两个半环形卡箍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1、护眼灯泡本体,2、固定板,3、弹簧,4、环形挡板,5、硅胶垫,6、半环形卡箍,7、橡胶套,8、弹性环带,9、弧形槽,10、第一销杆,11、第一固定槽,12、弧形卡块,14、安装腔,15、弹性环,16、插杆,17、第二固定槽,18、第二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眼灯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1所示的护眼灯泡中两个半环形卡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护眼灯泡中两个半环形卡箍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护眼灯泡包括:护眼灯泡本体1;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固定安装在所述护眼灯泡本体1上;弹簧3,所述弹簧3固定安装固定板2上;环形挡板4,所述环形挡板4固定安装在所述弹簧3的顶端;硅胶垫5,所述硅胶垫5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挡板4的顶部。

通过设置硅胶垫5,使得人员在擦拭护眼灯泡本体1上的灰尘时,湿毛巾不会与灯座内部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触电的风险。

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安装有两个半环形卡箍6,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6和所述固定板2之间安装有橡胶套7,所述橡胶套7套设在所述护眼灯泡本体1上,所述橡胶套7的颜色为深色。

通过设置橡胶套7,使得避免了光线直射使用者的眼睛,同时,橡胶套7包裹在护眼灯泡本体1上,还会对护眼灯泡本体1在运输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6和所述固定板2上均开设有弧形槽9,所述橡胶套7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性环带8,其中一个弹性环带8安装在多个所述弧形槽9内。

所述半环形卡箍6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多个第一销杆10,多个所述第一销杆10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槽11,多个所述第一销杆10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固定槽11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槽1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块12,所述第一销杆10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两个所述弧形卡块12与相应的第一卡槽相适配。

所述第一销杆10和所述弧形卡块12均为塑料材质。

两个所述半环形卡箍6的一端均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腔14,所述安装腔14内安装有弹性环15,所述弹性环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16,所述半环形卡箍6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7,所述插杆16远离所述弹性环1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槽17内,所述半环形卡箍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销杆18,所述第二销杆18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销杆18插入到相应的第二固定槽17内,所述插杆16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

通过设置两个半环形卡箍6和固定机构,实现了对橡胶套7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眼灯泡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装置在安装时,先使硅胶垫5与灯座接触,再将护眼灯泡本体1安装到灯座上,护眼灯泡本体1安装好后,弹簧3收缩,硅胶垫5与灯座紧密接触,在硅胶垫5的作用下,使得人员在擦拭护眼灯泡本体1上的灰尘时,湿毛巾不会与灯座内部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触电的风险;

当护眼灯泡本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者觉得光线直射眼睛,对眼睛造成不舒适感时,此时,可将橡胶套7向下翻转,从而使得橡胶套7将部分光线阻挡住,从而避免了光线直射使用者的眼睛,同时,橡胶套7包裹在护眼灯泡本体1上,还会对护眼灯泡本体1在运输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橡胶套7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橡胶套7进行清洗,清洗时,先将橡胶套7拆除,橡胶套7拆卸时,先使用扁口工具插入到固定板2与半环形卡箍6之间,固定板2和半环形卡箍6在扁口工具的作用下距离增大,此时,第一销杆10发生移动,从而使得弧形卡块12与第一卡槽分离,直到固定板2与半环形卡箍6之间的距离增大到一定时,第一销杆10完全移出第一固定槽11,此时,再用力拉动两个半环形卡箍6,使两个半环形卡箍6相互远离,半环形卡箍6移动带动第二销杆18移动,第二销杆18移动使插杆16移动,插杆16移动压缩弹性环15,直到第二销杆18完全移出第二固定槽17,使得两个半环形卡箍6分开,此时,再将橡胶套7取下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