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灯组件、夜灯组件、灯具及控制副灯组件的方法和单元与流程

文档序号:30800161发布日期:2022-07-19 21:4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副灯组件、夜灯组件、灯具及控制副灯组件的方法和单元与流程

1.本技术总体上涉及灯具,更具体地涉及具有主灯照明组件和夜灯照明组件两者的灯具,例如具有主灯照明组件和夜灯照明组件的筒灯,其中该夜灯照明组件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在主灯照明组件上。


背景技术:

2.led灯具(如led天花板筒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led筒灯通常包括可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中的壳体、位于壳体中的led部件、用于向led部件供电的电子电路以及用于扩散来自led光源的光的扩散器。
3.还存在用于发射低强度的led照明光以用于在夜间提供照明的led夜灯,夜灯通常用于减轻黑暗房间的恐惧,特别是儿童的恐惧、用于防止被地面上的物体绊倒等。这种夜灯通常安装在位于地板附近或墙壁上的电插座中,并且在夜间一直保持是打开的,即,即使夜间无人时,夜灯一直点亮直到天亮用户起床将其关闭,从而使得能量白白消耗。
4.在现有技术,中国专利申请cn109340625a公开了一种筒灯,该筒灯包括检测人和环境亮度的传感器,以在检测到人和环境亮度低于限值时通过单片机启动筒灯,但是该筒灯并未设置有夜灯。
5.在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申请us20200191344a公开了一种将夜灯和主灯集成在一起的灯具,如公开了一种具有主灯照明和夜灯照明两者的灯具,但是在该专利申请中,夜灯照明部分夹在主动照明部分的各个组件之间,使得灯具的整体结构复杂,并且夜灯照明部分的打开和关闭仍需要用户通过操作墙壁上的开关来完成,因此给用户带来不便。
6.在现有技术中,美国专利申请us6909239b2公开了一种具有led和白炽灯的灯具,该灯具中的led在晚上一直是亮的,而当灯具中的运动传感器检测到移动时,将白炽灯打开以向区域内提供更亮的照明,此时可以将led关闭。
7.现有技术中的夜灯和主灯集成在一起的灯具结构复杂,并且设计改变灵活性差,用户便利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将夜灯照明组件可拆卸地装配在主灯照明组件上来实现具有主灯照明和夜灯照明两者的灯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夜灯照明组件和主灯照明组件集成在一起所形成的灯具结构复杂、设计改变灵活性差以及用户便利性低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用户便利性,节省功耗、减少驱动夜灯照明组件的成本、提高夜灯照明组件的价值并且提高具有主灯照明组件和夜灯照明组件两者的灯具的设计灵活性。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副灯组件,其能够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主灯组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一照明光,副灯组件包括:发光器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二照明光;主传感器,用于检测主灯组件的第一照明光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照明光检测信号;以及控制部,用于从主传感器接收照明光检测信号并且至少基于照明光检测
信号来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
10.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利用主灯组件的照明光检测信号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来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墙壁上的开关来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能够提高设计改变灵活性,简化灯具结构,并且提高用户便利性。此外,由于副灯组件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从而副灯组件能够单独售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副灯组件的价值。
1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控制部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第一照明光的多个亮度变化规律,并根据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每个亮度变化规律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对应的操作模式操作。
12.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利用主灯组件的照明光的亮度变化规律实现副灯组件的多个操作模式,能够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操作模式,不管用户是出于节能需要、更强的照明以及期望的环境氛围等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同时简化了灯具的结构,并且提高了灯具的设计灵活性。
13.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控制部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第一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操作模式操作,并且副灯组件还包括:环境信息传感器,用于检测灯具所处的环境中的环境信息并且在检测到预定环境信息时生成环境检测信号,并且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控制部根据环境检测信号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不同的发光逻辑中对应的发光逻辑操作。
14.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灯具所处的环境的环境信息来自动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并且避免能量浪费,实现节能的效果。
15.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环境检测信号包括弱光指示信号和/或人体存在信号,并且环境信息传感器包括:光强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强度,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时生成弱光指示信号;以及人体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人,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存在人时生成人体存在信号。
16.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灯具所处的环境中是否黑暗以及是否存在人来自动地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由此能够自动地为处于黑暗环境中的人提供照明光,从而能够消除人对黑暗的恐惧、防止人被地面上的物体绊倒等,并且能够在非黑暗环境中或者没有人时控制发光器件不发光,从而避免能量浪费,实现节能的效果。
17.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发光逻辑包括:在控制部接收到弱光指示信号并且接收到人体存在信号时控制发光器件发光;以及在控制部仅接收到弱光指示信号或仅接收到人体存在信号时控制发光器件不发光。
18.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灯具所处的环境中是否黑暗以及是否存在人来自动地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从而能够在满足用户对照明的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19.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控制部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第二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二操作模式操作,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控制部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的打开或关闭或其他灯光模式,以根据确定结果控制发光器件的打开或关闭或相应的灯光模式以使发光器件与主灯组件同步地操作。
20.以这样的方式,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更强的照明或者不提供照明,由此提高了用
户的使用便利性并且实现节能。
2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当控制部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第三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三操作模式操作,在第三操作模式下,控制部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是否关闭,并在确定主灯组件关闭时控制发光器件以特定的样式发光。
22.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特定样式的氛围照明。
23.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副灯组件还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用于向主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控制部和发光器件供电。
24.以这样的方式,可以独立于主灯组件的开关器件的控制,来控制副灯组件的亮灭,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节能需要、更强的照明、夜间照明以及期望的环境氛围等需求。
25.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主灯组件能够以无线线圈供电方式或有线供电方式向主传感器、光强传感器、人体传感器、控制部和发光器件供电并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26.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储能,从而可以在主灯组件关闭而不能够向副灯组件提供电能的情况下,仍能够控制副灯组件提供照明光。
27.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副灯组件具有面环结构,面环结构包括环形底壁、与环形底壁平行相对的环形顶壁以及介于环形底壁与环形顶壁之间的外周侧壁,其中,发光器件布置在外周侧壁上,主传感器和控制部设置在与主灯组件相对的环形底壁上,光强传感器、人体传感器和可充电电池设置在环形顶壁上。
28.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副灯组件直接装配在具有面环结构的现有的主灯组件上来实现具有主灯组件和副灯组件的灯具,而无需改变主灯组件的形状和结构。
29.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副灯组件能够通过将环形底壁以磁性连接的方式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至主灯组件的面环上而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
30.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现有主灯组件的面环结构的配置将副灯组件装配在主灯组件上,而无需改变主灯组件的结构和提供另外的附接配件。
3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将设置于副灯组件的环形底壁上的销针插入主灯组件的面环上设置的对应插孔来实现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32.以这样的方式,能够通过销针实现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机械连接,同时通过销针能够采集主灯组件的电流从而为副灯组件的各个构成部分供电,由此简化了具有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灯具的结构。
3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夜灯组件,夜灯组件能够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主灯组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一照明光,夜灯组件包括:发光器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二照明光,第二照明光的光强度低于第一照明光的光强度;主传感器,用于检测主灯组件的第一照明光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照明光检测信号;以及控制部,用于从主传感器接收照明光检测信号并且至少基于照明光检测信号来控制夜灯组件的发光器件。
34.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具有夜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筒灯,并且通过利用主灯组件的照明光检测信号控制夜灯组件的发光器件来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墙壁上的开关来控制夜灯组件的发光器件,能够提高夜灯组件的设计改变灵活性,简化筒灯的结构,并且提高
用户便利性。此外,由于夜灯组件能够可拆卸地装配在筒灯的主灯组件上,从而夜灯组件能够单独售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夜灯组件的价值。
3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具,灯具包括主灯组件和上述的副灯组件或者夜灯组件,副灯组件或者夜灯组件装配在主灯组件上以形成灯具,其中,主灯组件的打开和关闭由开关、遥控器、蓝牙或wifi智能方式控制。
36.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主灯组件和夜灯组件的单独控制方式,从而能够满足多种用户需要,例如,更强的照明、夜间起夜照明、氛围照明等。
3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副灯组件的方法,副灯组件能够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主灯组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一照明光,副灯组件包括被配置为提供第二照明光的发光器件,其中,方法包括:检测主灯组件的第一照明光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照明光检测信号;以及至少基于照明光检测信号来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
38.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利用主灯组件的照明光检测信号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来代替现有技术中通过墙壁上的开关来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能够提高副灯组件的设计改变灵活性、简化灯具结构,并且提高用户便利性。
39.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方法还包括: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第一照明光的多个亮度变化规律,并根据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每个亮度变化规律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对应的操作模式操作。
40.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利用主灯组件的照明光的亮度变化规律实现副灯组件的多个操作模式,能够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操作模式,不管用户是出于节能需要、更强的照明以及期望的环境氛围等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4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方法还包括:当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第一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一操作模式操作,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检测灯具所处的环境中的环境信息;在检测到预定环境信息时生成环境检测信号;根据环境检测信号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不同的发光逻辑中对应的发光逻辑操作。
42.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灯具所处的环境的环境信息来自动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并且避免能量浪费,实现节能的效果。
43.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生成环境检测信号包括:检测环境中的光强度,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时生成弱光指示信号;以及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人,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存在人时生成人体存在信号。
44.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灯具所处的环境中是否黑暗以及是否存在人来自动地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由此能够自动地为处于黑暗环境中的人提供照明光,从而能够消除人对黑暗的恐惧、防止人被地面上的物体绊倒等,并且能够在非黑暗环境中或者没有人时控制发光器件不发光,从而避免能量浪费,实现节能的效果。
45.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发光逻辑包括:在生成的环境检测信号具有弱光指示信号以及人体存在信号两者时控制发光器件发光;以及在生成的环境检测信号仅具有弱光指示信号或仅具有人体存在信号时控制发光器件不发光。
46.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灯具所处的环境中是否黑暗以及是否存在人来自动地控制发光器件发光或不发光,从而能够用户对照明的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47.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方法还包括:当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第二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的打开或关闭或其他的灯光模式;根据确定结果控制发光器件的打开或关闭或相应的灯光模式以使发光器件与主灯组件同步地操作。
48.以这样的方式,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更强的照明或者不提供照明,由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并且实现节能。
49.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方法还包括:当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第三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操作模式中的第三操作模式操作;在第三操作模式下: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是否关闭;在确定主灯组件关闭时控制发光器件以特定的样式发光。
50.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特定样式的氛围照明。
51.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在副灯组件中的控制单元,副灯组件能够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主灯组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一照明光,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二照明光,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包括:主传感器,用于检测主灯组件的第一照明光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照明光检测信号,控制部,用于从主传感器接收照明光检测信号并且至少基于照明光检测信号来控制副灯组件的发光器件。
52.以这样的方式,通过使用控制单元独立于主灯组件的开关器件的控制,来控制副灯组件的亮灭,从而不再需要在副灯组件中设置相应的驱动电路板,由此减少了驱动副灯组件的成本,并且同时能够满足用户的节能需要、更强的照明、夜间照明以及期望的环境氛围等需求。
53.根据本技术,通过将夜灯照明组件可拆卸地装配在主灯照明组件上来实现具有主灯照明和夜灯照明两者的灯具,能够简化夜灯照明组件和主灯照明组件集成在一起所形成的灯具的结构,提高夜灯照明组件的设计改变灵活性,并且提高用户便利性,并且还能够减少驱动夜灯照明组件的成本,提高夜灯照明组件的价值。
附图说明
5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55.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具的主灯组件和副灯组件的分解示图。
56.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副灯组件的配置的框图。
57.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副灯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
58.图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副灯组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5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控制副灯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6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61.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62.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6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灯具的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分解示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副灯组件100可拆卸地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其中,副灯组件100具有面环结构,并且可以通过磁性连接的方式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至主灯组件200的面环上从而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例如,可以通过在副灯组件100的面环上布置磁性材料来通过磁性吸引的方式将副灯组件100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或者可以通过利用夹子将副灯组件100的面环和主灯组件200的面环夹持在一起来以机械连接的方式将副灯组件100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或者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使设置在副灯组件100上的凸起和设置在主灯组件200上的凹槽相配和来将副灯组件100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
64.可选地,可以在副灯组件100的面环结构上设置销针102,通过将设置于副灯组件100的面环结构上的销针102插入主灯组件200的面环上设置的对应插孔202来将副灯组件100和主灯组件200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65.以上总体上描述了副灯组件100在主灯组件200上的装配,接下来,将具体描述副灯组件100的配置。
66.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副灯组件的配置的框图。如图2所示,副灯附件100从主灯组件200接收主灯组件200提供的第一照明光lm,并且副灯组件100包括:发光器件1,提供第二照明光;主传感器2,检测主灯组件200提供的第一照明光lm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照明光检测信号s1;以及控制部3,控制部3从主传感器2接收照明光检测信号s1并且至少基于照明光检测信号s1来控制副灯组件100的发光器件1,其中控制部3可以是微控制器单元。
67.可选地,主传感器2和控制部3可以集成为一体而共同构成控制单元10,从而通过控制单元10来控制副灯组件100的发光器件1。
68.具体地,控制部3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第一照明光lm的多个亮度变化规律,并根据多个亮度变化规律中的每个亮度变化规律控制副灯组件100的发光器件1以多个操作模式中对应的操作模式操作。其中,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包括夜灯模式、同步模式和氛围模式。
69.当控制部3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第一照明光lm具有第一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1以第一操作模式操作,其中第一操作模式可以是夜灯模式。例如,当在1s的预定时间内通过诸如墙壁开关、遥控器、蓝牙、wifi智能方式等控制方式对主灯组件200进行一次打开和关闭的操作时,控制部3确定第一照明光lm具有第一亮度变化规律,即,第一亮度变化规律可以是在例如1s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第一照明光lm发生1次亮暗变化,此时,控制部3控制发光器件1以夜灯模式操作。
70.当控制部3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第一照明光lm具有第二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1以第二操作模式操作,其中第二操作模式可以是同步模式。例如,当在3s的预定时间内通过诸如墙壁开关、遥控器、蓝牙、wifi智能方式等控制方式对主灯组件200进行一次打开和关闭的操作时,确定第一照明光lm具有第二亮度变化规律,即,第二亮度变化
规律可以是在例如3s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第一照明光lm发生1次亮暗变化,此时,控制部3控制发光器件1以同步模式操作。
71.当控制部3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第一照明光lm具有第三亮度变化规律时,控制发光器件1以第三操作模式操作,其中第三操作模式可以是氛围模式。例如,当在5s的预定时间内通过诸如墙壁开关、遥控器、蓝牙、wifi智能方式等控制方式对主灯组件200进行三次打开和关闭的操作时,确定第一照明光lm具有第三亮度变化规律,即,第三亮度变化规律可以是在例如5s的预定时间内检测到第一照明光lm发生3次亮暗变化,此时,控制部3控制发光器件1以氛围模式操作。
72.以上的第一亮度变化规律、第二亮度变化规律以及第三亮度变化规律仅仅是示例,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针对第一亮度变化规律、第二亮度变化规律以及第三亮度变化规律设置其他的亮度规律,只要将这三个亮度规律区分开即可。
73.副灯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环境信息传感器4,用于检测灯具所处的环境中的环境信息并且在检测到预定环境信息时生成环境检测信号。
74.在具体的示例中,环境信息传感器4可以包括光强传感器40,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光强度,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时生成弱光指示信号s2;以及人体传感器41,用于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人,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存在人时生成人体存在信号s3,因此,环境检测信号可以包括弱光指示信号s2和/或人体存在信号s3。作为示例,人体传感器41可以是红外传感器。
75.在作为夜灯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中,控制部3根据弱光指示信号s2和/或人体存在信号s3控制发光器件1以多个不同的发光逻辑中对应的发光逻辑操作,具体地,在控制部3接收到弱光指示信号s2并且接收到人体存在信号s3时控制发光器件1发光;在控制部3仅接收到弱光指示信号s2或仅接收到人体存在信号s3时控制发光器件1不发光。
76.作为示例,当在夜间用户休息而所有灯均关闭时,如果某个用户由于需要而经过设置有该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灯具的环境,则光强传感器40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并生成弱光指示信号s2,人体传感器41检测到环境中存在人并生成人体存在信号s3,此时,控制部3接收到弱光指示信号s2和人体存在信号s3两者,因此控制发光器件1打开以为经过的用户提供照明光。另一方面,如果该用户达成其需要而离开该环境时,光强传感器40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并生成弱光指示信号s2,但是人体传感器41未检测到环境中存在人,从而并不生成人体存在信号s3,因此控制部3仅接收到弱光指示信号s2,从而控制发光器件1不发光。
77.作为示例,当在白天时,即使某个用户经过设置有该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灯具的环境,但由于光强传感器40未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而并不生成弱光指示信号s2,此时,控制部3仅接收到人体存在信号s3,因此控制发光器件1不发光。
78.在作为同步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下,控制部3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200打开或关闭或其他的灯光模式,例如闪烁,渐亮,渐暗,调色等,以根据确定结果控制发光器件1的打开或关闭或相应的灯光模式以使发光器件1与主灯组件200同步地操作。
79.作为示例,当在天黑之后用户需要在设置有该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灯具的环境中提供强光照明时,可以将该灯具设置为同步模式,由此可以使副灯组件100和主灯组件
200同时打开,以为用户提供强光照明。
80.在作为氛围模式的第三操作模式下,控制部3进一步被配置为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200是否关闭,并在确定主灯组件200关闭时控制发光器件1以特定的样式发光,例如发光器件1以渐变样式、平滑样式、频闪样式以及其他用户定制发光样式发光。
81.作为示例,当用户在设置有该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灯具的环境中唱歌跳舞,需要灯具提供氛围以使得用户更有浸入感时,用户可以将该灯具设置为氛围模式,在氛围模式下,副灯组件100发出特定的样式的光,以提供用户所期望的氛围。
8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副灯组件100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5,可充电电池5可以用来向发光器件1、主传感器2、控制部3、光强传感器40以及人体传感器41供电。应当注意,可充电电池5仅是本技术的供电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干电池,后续仅以可充电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83.另外,主灯组件200能够以无线线圈供电方式或有线供电方式向发光器件1、主传感器2、控制部3、光强传感器40以及人体传感器41供电并对可充电电池5进行充电。
84.例如,在通过在副灯组件100的面环上布置磁性材料来通过磁性吸引的方式将副灯组件100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利用夹子将副灯组件100的面环和主灯组件200的面环夹持在一起来以机械连接的方式将副灯组件100装配在主灯组件200上的情况下,主灯组件200可以以无线线圈供电方式向发光器件1、主传感器2、控制部3、光强传感器40以及人体传感器41供电并对可充电电池5进行充电。
85.在通过将设置于副灯组件100的面环结构上的销针102插入主灯组件200的面环上设置的对应插孔202来将副灯组件100和主灯组件200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销针102从主灯组件200采集电流而使得主灯组件200以有线供电方式向发光器件1、主传感器2、控制部3、光强传感器40以及人体传感器41供电并对可充电电池5进行充电。
86.以上具体描述了副灯组件的构成以及其具体的操作方式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
87.作为另一示例,控制部3可以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主灯组件200关闭,并且根据接收的弱光指示信号s2和人体存在信号s3,确定灯具所在的环境光强较弱并且存在人,由此控制发光器件1打开以为环境中的人提供照明。
88.作为又一示例,控制部3可以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主灯组件200关闭,并且根据人体存在信号s3确定人在频繁动作,即人可能在舞蹈时,控制发光器件1以特定的样式发光。
89.作为又一示例,控制部3可以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s1确定主灯组件200打开,并且根据接收的人体存在信号s3确定用户在上下楼梯时,控制发光器件1发光,以为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强光照明,从而便于用户上下楼梯。
90.接下来,将给出副灯组件的结构的描述。图3a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副灯组件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b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中的副灯组件的结构的仰视图。
91.如图3a和图3b所示,副灯组件100具有面环结构101,面环结构101包括环形底壁101a、与环形底壁101a平行相对的环形顶壁101b以及介于环形底壁101a与环形顶壁101b之间的外周侧壁101c,其中,发光器件1布置在外周侧壁101c上,主传感器2和控制部3设置在
与主灯组件200相对的环形底壁101a上,以使得主传感器2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主灯组件200提供的第一照明光并且能够及时地将所检测的照明光检测信号提供给控制部3。光强传感器40、人体传感器41和可充电电池5可以设置在环形顶壁101b上,这样使得光强传感器40、人体传感器41能够准确地检测环境信息,并且可充电电池5设置在环形顶壁101b可以方便用户更换。
92.可以通过将环形底壁101a以磁性连接的方式或机械连接的方式固定至主灯组件的面环上而将副灯组件装配在灯具的主灯组件上。可以将销针设置于副灯组件的环形底壁101a上,以在将副灯组件装配在主灯组件时将销针插入主灯组件的面环上设置的对应插孔来实现副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
93.另外,副灯组件的示例可以是发光强度较低的夜灯组件,可以将夜灯组件安装在筒灯的主灯组件上来构成具有夜灯组件和主灯组件的筒灯,其中,夜灯组件发出的照明光强度低于主灯组件发出的照明光强度,并且主灯组件的打开和开关由开关、遥控器、蓝牙或wifi智能方式来控制。
9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控制副灯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95.如图4所示,方法开始于步骤s400,在步骤s400,通过副灯组件的主传感器检测主灯组件的第一照明光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照明光检测信号;接下来,在步骤s410,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第一照明光的多个亮度变化规律。
96.方法还包括:当在步骤s410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第一亮度变化规律时,进行至步骤s420,在步骤s420,控制发光器件以作为夜灯模式的第一操作模式操作,然后,在步骤s421,检测灯具所处的环境中的环境信息并且在检测到预定环境信息时生成环境检测信号,步骤s421可以包括:检测环境中的光强度,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的光强度低于预定光强度时生成弱光指示信号;以及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人,并且在检测到环境中存在人时生成人体存在信号。接着,在步骤s422,根据环境检测信号控制发光器件以多个不同的发光逻辑中对应的发光逻辑操作,具体地,在生成的环境检测信号具有弱光指示信号以及人体存在信号两者时控制发光器件发光;以及在生成的环境检测信号仅具有弱光指示信号或仅具有人体存在信号时控制发光器件不发光。
97.方法还包括:当在步骤s410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第二亮度变化规律时,进行至步骤s430,在步骤s430,控制发光器件以作为同步模式的第二操作模式操作;接着,在步骤s431,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打开或关闭;然后,在步骤s432,根据在步骤s431的确定结果控制发光器件打开或关闭以使发光器件与主灯组件同步地操作。
98.方法还包括:当在步骤s410确定第一照明光具有第三亮度变化规律时,进行至步骤s440,在步骤s440,控制发光器件以作为氛围模式的第三操作模式操作;接着,在步骤s441,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是否关闭,当确定主灯组件关闭时进行至步骤s442;然后,在步骤s442,控制发光器件以特定的样式发光。
99.以上具体描述了控制副灯组件的方法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
100.作为另一示例,方法可以包括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关闭,并且根据接收的弱光指示信号和人体存在信号确定灯具所在的环境光强较弱并且存在人,由此控制发光器件打开以为环境中的人提供照明。
101.作为又一示例,方法可以包括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关闭,并且根据人体存在信号确定人在频繁动作,即人可能在舞蹈时,控制发光器件以特定的样式发光。
102.作为又一示例,方法可以包括根据照明光检测信号确定主灯组件打开,并且根据接收的人体存在信号确定用户在上下楼梯时,控制发光器件发光,以为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强光照明,从而便于用户上下楼梯。
103.根据本技术,通过将诸如夜灯照明组件的副灯组件可拆卸地装配在主灯照明组件上来实现具有主灯照明和夜灯照明两者的灯具,能够简化夜灯照明组件和主灯照明组件集成在一起所形成的灯具的结构,提高夜灯照明组件的设计改变灵活性,提高用户便利性,并且还能够减少驱动夜灯照明组件的成本,提高夜灯照明组件的价值。
104.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0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10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10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