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7427发布日期:2021-08-10 16:3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帐钉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帐钉灯。



背景技术:

帐钉(即地钉)是帐篷很重要的配件之一,地钉主要用于帐篷的固定,把帐篷的几个角拉开并且固定在地上,这时,在帐杆和地钉的共同作用下,帐篷会形成一个独立的穹顶。如专利号为cn201721260646.9(公告号为cn207700828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救生用野外多功能帐篷》,地钉通过防风绳(即下文的固定绳)将帐篷固定于地面,激光灯通过固定夹固定于帐篷顶部中心位置。

目前的帐篷大多如该专利所示,灯体通常是设置在帐篷顶部以进行照明,而在户外的夜晚,仅仅依靠设置在帐篷顶部的照明灯,地面上的光亮度依然不是很高,视线不是很好,用户很容易被固定绳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绊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帐钉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帐钉灯,包括

帐钉,包括杆体;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灯体,所述灯体包括固定在杆体上且具有腔室的壳体,所述腔室内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电池、电路板、发光体和开关,所述壳体上对着发光体的部位为能供光线透过的透光部,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按压开关的按键,所述壳体或杆体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固定绳的定位部。

为了使得灯体固定在杆体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供杆体穿过的穿孔,所述杆体穿过穿孔后将壳体与杆体相对固定,所述腔室和定位部分别位于穿孔的两侧。这样布局合理,固定绳缠绕在定位部上时,不会与灯体的照明部位产生干涉。

所述定位部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结构简单地,其中一种方案为:所述定位部为开设在壳体上供固定绳穿过的通孔,和/或,所述定位部为自壳体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槽。固定绳可以穿过通孔或第一定位槽以缠绕在灯体上,定位部为第一定位槽的优势在于,拆卸帐篷时,可以向下将固定绳从第一定位槽中移出。

所述定位部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结构简单地,另一种方案为:所述帐钉灯还包括一端与杆体相连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弯折形成有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槽口朝向杆体并与杆体的外周壁共同围成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槽的槽口背向杆体的外周壁,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槽即为所述的定位部。

为了形成定位部,所述定位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臂、第二弯折臂、第三弯折臂、第四弯折臂以及第五弯折臂,所述第一弯折臂的第一端与杆体相连并朝远离杆体的方向横向延伸,第一弯折臂的第二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弯折臂,所述第二弯折臂的下端朝向杆体横向延伸形成第三弯折臂,该第三弯折臂向下弯折形成与杆体的外周壁相接触的第四弯折臂,第四弯折臂的下端横向朝远离杆体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五弯折臂,所述第一弯折臂、第二弯折臂、第三弯折臂以及杆体的外周壁共同围成所述定位孔,所述第三弯折臂、第四弯折臂以及第五弯折臂共同围成所述第三定位槽。

为了防止第四弯折臂相对杆体移动,影响定位孔和第三定位槽的形成,所述杆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条形槽,所述第四弯折臂置于条形槽中,条形槽起到限位第四弯折臂的作用。

所述壳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为了便于将电路板、电池等设置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依次相连的透明罩体、连接圈以及底座,所述透明罩体即所述的透光部,所述透明罩体、连接圈以及底座共同围成所述腔室,所述穿孔开设在底座上。这样可以先将连接圈和底座装配好后,将电路板、电池等放置在连接圈和底座中,然后再将透明罩体和连接圈相连。

为了便于将透明罩体、连接圈和底座相连,所述连接圈朝向透明罩体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所述透明罩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连接圈的第一端上成型有一圈能嵌设在凹槽中的凸缘,所述连接圈的第二端能插设在底座中并与底座的周壁相紧配。

为了对底座和连接圈进行定位,防止底座相对连接圈产生位移,所述底座上设有插块,所述连接圈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槽。插块和插槽配合,能够防止连接圈在径向和周向上产生位移。

为了增大帐钉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帐钉被固定绳从地面中拉出,所述杆体上设有能增加帐钉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套设在杆体上的套管以及成型在套管外周壁上的至少一个翼片,所述翼片竖向延伸且至少局部能插入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在帐钉上设置灯体,这样帐钉固定帐篷时,灯体可以在夜晚照明地面和固定绳,帐钉灯相当于地灯的作用,防止用户在夜晚因为视线不好而被固定绳或其他物体绊倒;另外,帐钉灯在夜晚照明也便于户外人员快速的找到帐篷所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灯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灯体的另一方向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定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帐钉灯包括账钉1和灯体,帐钉1包括杆体11和钉帽12,钉帽12沿杆体11径向成型在杆体11的顶部,杆体11的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13,以便于将杆体11插入地面,对帐篷进行固定。

如图3~5所示,灯体包括壳体2,壳体2包括依次相连的透明罩体24、连接圈25以及底座26,透明罩体24、连接圈25以及底座26共同围成腔室21,壳体2的腔室21内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回路的电池31、电路板32、发光体33以及开关34,透明罩体24上设有用于按压开关34的按键341,故透明罩体24最好为柔性材质,以能够按动按键341,开关3、电池31、电路板32以及发光体33四者的配合为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壳体2的对着发光体33的部位为能供光线透过的透光部,本实施例的透光部为透明罩体24,当然,透光部也可以是对着发光体33的通孔。

连接圈25朝向透明罩体24的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透明罩体24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一圈凹槽241,连接圈25的第一端上成型有一圈能嵌设在凹槽241中的凸缘251,连接圈25的第二端能插设在底座26中并与底座26的周壁相紧配,底座26上设有插块261,连接圈25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有供插块261插入的插槽252。插块261和插槽252配合,能够防止连接圈25在径向和周向上产生位移。本实施例中,连接圈25和底座26一体相连。

本实施例中,底座26上开设有穿孔23,杆体11穿过穿孔23,且二者能紧配实现相对固定。

壳体2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固定绳的定位部,腔室21和定位部分别位于穿孔23的两侧。这样布局合理,固定绳缠绕在定位部上时,不会与灯体的照明部位产生干涉。本实施例中,定位部为定位部为成型在底座26上的供固定绳穿过的通孔41以及自底座26底部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槽42,当然,也可仅设置通孔41和第一定位槽42中的其中一个。固定绳可以穿过通孔41或第一定位槽42以缠绕在灯体上。

定位部为第一定位槽42的优势在于:拆卸帐篷时,可以向下将固定绳从第一定位槽42中移出即可,相对于通孔41,更便于固定绳与灯体的拆装。

壳体2的顶部与钉帽12相抵,因为固定绳缠绕在定位部上后,会施加向上的力于灯体上,若施加的力较大,壳体2有可能会相对杆体11向上移动,而钉帽12能起到限制灯体向上移动的作用;并且钉帽12的设置也便于施力于其上,将帐钉的下部压入地面。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申请的定位部与杆体11相连,且设有加固件6。

如图6、7、8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部由定位条5弯折形成,定位条5的形状接近s形,定位条5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弯折臂53、第二弯折臂54、第三弯折臂55、第四弯折臂56以及第五弯折臂57,第一弯折臂53的第一端与杆体11相连并朝远离杆体11的方向横向延伸,第一弯折臂53的第二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弯折臂54,第二弯折臂54的下端朝向杆体11横向延伸形成第三弯折臂55,该第三弯折臂55向下弯折形成与杆体11的外周壁相接触的第四弯折臂56,杆体1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条形槽13,第四弯折臂56置于条形槽13中,条形槽13能起到定位第四弯折臂56的作用,第四弯折臂56的下端横向朝远离杆体1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五弯折臂57。

第一弯折臂53、第二弯折臂54、第三弯折臂55共同围成第二定位槽50,第二定位槽50的槽口朝向杆体11,且第二定位槽50与杆体11的外周壁共同围成定位孔51,固定绳51可以穿过定位孔51。

第三弯折臂55、第四弯折臂56以及第五弯折臂57共同围成第三定位槽52,第三定位槽52的槽口背向杆体11的外周壁,固定绳可以穿过第三定位槽52实现定位,并且能从第三定位槽52的槽口处移出。由上可知,定位孔51和第三定位槽52即为定位部。

加固件6的作用在于增加帐钉与地面之间摩擦力,防止帐钉被固定绳从地面中拉起,本实施例中,加固件6包括套管61、两个翼片62以及横向板63,套管61套设在杆体11上,且套管61的底部呈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以便于插入地面。

翼片62成型在套管61外周壁上并竖向延伸,翼片62的至少局部能插入地面,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横向板63沿套管61径向延伸,横向板63位于翼片62的上方,当横向板63接近或接触地面时,加固件6不再继续向下插入。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还设有加固件6,加固件6的结构与实施例2的加固件6的结构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