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和平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5261发布日期:2022-02-19 11:3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和平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光板和平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平面光源一般借助导光板将线光源转化成平面光源,线光源一般采用线性排列的led来实现,需要将灯条上的led靠近导光板很近的距离才能使尽可能多的光进入导光板,由此导致靠近led侧的导光板因长时间靠近发热的led而黄化。有必要提供一种导光板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可以将led的热量散发,避免热量聚集而使导光板黄化。
4.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入光面;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出光面,入光面邻接所述出光面;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为导光板上不同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其他表面;至少一通孔,通孔自第一表面向导光板内部延伸并贯穿第三表面,所述通孔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设置于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
5.优选地,第三表面相对第一表面设置,并邻接所述出光面。
6.优选地,导光板还包括底面,所述底面相对出光面设置,并邻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通孔还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二内表面邻近所述底面,所述第二内表面相较于所述第一内表面邻近所述出光面。
7.优选地,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一表面到第三表面方向上渐变或保持不变,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在第一端口处的距离为h1,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在第二端口处的距离为h2,h1≥h2。
8.优选地,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自第一端口处的距离h1均匀渐变到第二端口处的距离h2,或者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自第一端口处h1变化到第二端口处h2的过程中,至少经历一次减小和至少一次保持不变。
9.优选地,第三表面相对第二表面设置,并邻接所述入光面。
10.优选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相对于入光面设置,并邻接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所述通孔还包括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
11.优选地,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截面独立选自矩形、圆形或梯形。
12.优选地,所述梯形短边为邻近第二表面,所述梯形长边邻近第三表面。
13.优选地,导光板还包括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相对设置,并邻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其中
之一,且所述通孔还包括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其中的另一。
14.优选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截面独立选自矩形、圆形或梯形。
15.优选地,导光板还包括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表面,第四表面与第一表面相邻,第二表面还涂布形成扩散层,第四表面还设有反光层。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和任一前述的导光板,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并对应于通孔设置。
17.本发明在根据上述导光板,可使光源产生的热量沿通孔散发出去,避免热量在导光板入光面聚集,从而避免导光板入光侧因长时间热量影响而黄化。
附图说明
18.附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8a-8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26.附图9a-9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27.附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11a,1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通孔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截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光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装置结构示意图;
31.附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平面光源装置结构示意图。
32.其中:
33.100/100’/100”导光板;101入光面;102出光面;103底面;104第一侧面;105第二侧面;106第三侧面;110通孔;111第一端口;112第二端口;113第一内表面;114第二内表面;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h3第三高度;h4第四高度;h5第五高度;1101第一平整段;1102第二平整段;1103第三平整段;1104第一连接段;1105第二连接段;200光源;201灯珠;120扩散层;130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5.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立体结构示意图与侧视结构示
意图。导光板100具有入光面101,出光面102,与出光面102相对的底面103,与入光面101相对的第一侧面104,以及分别连接入光面101、出光面102、底面103和第一侧面104的第二侧面105和第三侧面106。导光板100还具有一通孔110,通孔110的第一端口111设于入光面101上,通孔110的第二端口112设置于第一侧面104上;通孔110还具有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相对设置,第一内表面113相对于第二内表面114邻近底面103,第二内表面114相对于第一内表面113邻近出光面102;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间的距离以h表示,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一端口111处的距离为h1,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端口112处的距离为h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表面113平行于第二内表面114,且第一内表面113还平行于底面103,可知本实施例中h1=h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内表面113不平行于底面103,与这里仅为示例,并不局限于此。
36.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中与图2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2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不平行,且h1》h2,其中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一端口111处的距离h1均匀渐变到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端口112处的距离h2。
37.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中与图2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2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表面114平行于出光面102,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不平行,且第一内表面113与底面103不平行,且h1》h2,其中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一端口111处的距离h1均匀渐变到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端口112处的距离h2。
38.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中与图2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2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表面113平行于底面103,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不平行,且第二内表面114与出光面102不平行,且h1》h2,其中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一端口111处的距离h1均匀渐变到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端口112处的距离h2。
39.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中与图2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2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通孔110包括5段,分别为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第三平整段1103,以及连接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和第三平整段1103的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连接段1105。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分别包括对应于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第三平整段1103、以及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连接段1105的五段表面。其中第一平整段1101内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之间的距离h恒为h1,第三平整段1103内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之间的距离h恒为h2,第二平整段1102内第一内表面113和第二内表面114之间的距离h为定值h4(可以理解的是,图中为标示方便,并未严格标注在第二平整段1102与第一连接段1104的连接处)且介于h1与h2之间;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一连接段1104与第一平整段1101连接处的距离为h3(可以理解的是,图中为标示方便,并未严格标注在第二平整段1102与第一连接段1104的连接处),h3=h1,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一连接段1104内的距离h由h3均匀渐变到h4;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连接段1105与第二平整段1102连接处的距离为h4,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连接段1105与第二平整段1103连接处的距离为h2,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在第二连接段1105内的距离h由h4均匀
渐变到h2。
40.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中与图6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6中不同的是,第一内表面113为一平行于底面103的平整表面,第二内表面114包括对应于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第三平整段1103、以及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连接段1105的五段表面。与图6相同的是,通孔110的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第三平整段1103、以及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连接段1105内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间距离h的变化趋势与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距离h有相同变化趋势。
4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内表面114为一平行于底面103的平整表面,而第一内表面113包括对应于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第三平整段1103、以及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连接段1105的五段表面,且通孔110的第一平整段1101、第二平整段1102、第三平整段1103、以及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连接段1105内第一内表面113与第二内表面114间距离h的变化趋势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距离h有相同变化趋势。
4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10可仅包括第一平整段1101和第一连接段1104,第一连接段1104远离第一平整段1101的一端即为第二端口112;或者通孔110可仅包括第一连接段1104和第二平整段1102,第一连接段1104远离第一侧面104的一端即为第一端口111,第二端1102远离第一连接段1104的一端即为第二端口11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交替设置平整段与连接段的数量来连接第一端口111和第二端口112。
43.如图8a-8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和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a-8b中与图2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2中不同的是,第二端口112设置在底面103上。
44.如图8c-8d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和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c-8d中与图8a-8b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8a-8b中不同的是,通孔110在第一侧面104还设置了第一端口111’。
45.如图9a-9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a-9b中与图2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2中不同的是,第二端口112设置在第二侧面105上。
46.如图9a和9c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和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a-9c中与图9a-9b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9a-9b中不同的是,第二端口112设置在第二侧面105和第三侧面106上。
47.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中与图1中相同标号所指为同一结构。与图1中不同的是,导光板100’包括多个通孔110。本实施例中的多个通孔110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图9中任一通孔的结构来设置。
48.如图11a和11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100’通孔第一端口结构110的示意图,不同于图1-图10中矩形的第一端口110,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端口110为梯形,且梯形中平行两边的短边邻近底面103,梯形中平行两边的长边邻近出光面102。在另一实施例中,图1-图7中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可独立选自矩形或梯形;图8-图9中的第一端口和第三端口可独立选自矩形或梯形;即通孔在图1-图9的变化方式的基础上,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或第三端口)的端口形状可同为梯形或矩形,或由梯形渐变为矩形,或由矩形渐变为梯形。
49.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0”侧视结构示意图。导光板100”出光面102还涂布设有扩散层120,底面103设有反射层130。扩散层120内设有扩散粒子。通孔110可为图1-图11中任一通孔结构,当通孔110为图8或图9的通孔时,对应于第二端口120处不设置反射层130。在其他实施例中,扩散层120远离反射层130的表面为粗糙表面或设有微结构。
5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面光源结构,如图13和图14所示,平面光源结构包括光源200和导光板100,导光板100可为图1-图12中任一导光板结构。光源200包括多个灯珠201,灯珠201可为led。如图13所示,所有灯珠201均对应于通孔110的第一端口111;如图14所示,当导光板100包括多个通孔110时,一个通孔110的第一端口对应至少一个灯珠201,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每颗灯珠201对应于一个通孔110;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通孔100可对应多颗灯珠201。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组合或修改,都仍属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