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6705发布日期:2021-07-23 14:1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



背景技术:

路灯是为道路提供照明功能的灯具,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需要照明的地方,但是随着地球资源不断开采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节能工程开发,所以在原有路灯上配合太阳能板的高效节能路灯得到广泛应用。

现有路灯上的太阳能板往往是采用固定式的连接方式,在太阳能光线偏角较大的时候,太阳能板的充电效率极低,导致路灯照明亮度不足;此外,现有路灯的灯光亮度通常为固定亮度,并不能根据其照明路段上的行车数量或行人数量进行自动调节,在路灯照明路段上无行车或无行人的时候,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包括灯底座和灯杆,所述灯杆设置于所述灯底座上,且其顶端开设有器件槽,还包括:

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设置于所述灯杆前端;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灯杆顶端的下部;

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设置于所述器件槽内;

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器件槽内;

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所述调节单元的顶部;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器件槽内,且分别与所述照明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所述调节单元以及所述太阳能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所述照明单元包括:

照明模块,所述照明模块设置于所述灯杆顶端的前部;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集成于所述照明模块内,且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照明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车辆识别模块,所述车辆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灯杆顶端的下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车速检测模块,所述车速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灯杆顶端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车辆识别模块的一侧,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灯杆顶端的下部,并位于所述车速检测模块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设置于所述器件槽内,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且其输出轴设置为齿轮状;

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器件槽内,并位于所述调节电机输出轴的上部,其底部设置为弧面,所述弧面上设置有若干轮齿,并与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相配合;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调节块的顶部;

太阳传感器,所述太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

密封转动环,所述密封转动环的侧壁套设于所述调节块的上部,并位于所述器件槽侧壁的转动槽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所述灯杆还包括:

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灯杆下侧壁,并连通所述转动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定时模块,所述定时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单元内,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还包括:

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灯杆上,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控制器根据车速检测模块、车辆识别模块以及人脸识别模块采集的信息控制照明模块的灯光亮度,实现了照明景观装置灯光亮度的智能调节;

(2)控制单元根据太阳传感器检测到的太阳方向调整调节单元以及太阳能板的朝向,使太阳能板始终朝向太阳,解决了在太阳光线偏角较大的情况下,太阳能板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实现了对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的远程控制和监控,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灯杆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中调节单元的装配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灯底座;2、灯杆;3、器件槽;4、照明单元;5、检测单元;6、无线通信单元;7、调节单元;8、太阳能板;9、控制单元;10、照明模块;11、驱动模块;12、车辆识别模块;13、车速检测模块;14、人脸识别模块;15、调节电机;16、调节块;17、安装板;18、太阳传感器;19、密封转动环;20、排水孔;21、定时模块;22、光线传感器;23、转动槽;24、第一灯带;25、第二灯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包括灯底座1和倾斜设置于灯底座1上的灯杆2,且灯杆2上端开设有器件槽3。

其中,灯底座1安装于待照明路段。

其中,器件槽3开设于灯杆2上端,且其内部用于安装电子器件,避免电子器件裸漏于灯杆2外部。

如图1~6所示,该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还包括照明单元4、检测单元5、无线通信单元6、调节单元7、太阳能板8以及控制单元9。

照明单元4设置于灯杆2前端,并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用于为待照明路段照明。

控制单元9能够调节照明单元4的灯光亮度,如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待照明路段行人数量或行车数量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调高照明单元4的灯光亮度,避免行车或行车发生事故;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待照明路段无行人或无行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调低照明单元4的灯光亮度,避免资源浪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照明单元4包括照明模块10和驱动模块11。

照明模块10设置于灯杆2上端,驱动模块11集成于照明模块10内,且分别与照明模块10和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通过控制单元9与驱动模块11电性连接,控制单元9可以通过驱动模块11控制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使照明模块10根据待照明路段的行车数量、行人数量以及行车速度调整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如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行车速度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通过驱动模块11调高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

其中,照明模块10可以为led灯管,驱动模块11可以为dali驱动器。

具体地,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待照明路段上无行人或无行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向驱动模块11发送灯光亮度调低指令,驱动模块11根据灯光亮度调低指令调低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使照明模块10维持最低灯光亮度,如将照明模块10调低到百分之二十亮度,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待照明路段的行人或行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向驱动模块11发送灯光亮度调高指令,然后驱动模块11根据灯光亮度调高指令将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调节到正常亮度,如将照明模块10调高到百分之八十亮度。

如图1所示,检测单元5设置于灯杆2上端,并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待照明路段的行人数量、行车数量以及行车速度,在检测到待照明路段的行人数量、行车数量以及行车速度的情况下,将该行人数量、行车数量以及行车速度发送到控制单元9。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测单元5包括车辆识别模块12、车速检测模块13以及人脸识别模块14。

车辆识别模块12设置于灯杆2上端,且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车速检测模块13设置于灯杆2上端,并位于车辆识别模块12的一侧,且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人脸识别模块14设置于灯杆2上端,并位于车速检测模块13的另一侧,且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其中,车辆识别模块12用于检测待照明路段上的行车数量,然后将检测到的行车数量发送到控制单元9。

其中,车辆识别模块12可以为车辆识别相机。

车速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待照明路段上的行车速度,且将行车速度发送到控制单元9。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9可以根据行车数量以及行车速度判断该待照明路段是否发生堵车现象,并在该照明路段发生堵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将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调到最高,如将照明模块10调高到百分之百亮度,防止待照明路段上发生事故。

例如,在同一时间段内,在行车数量达到第一数量阈值且行车速度达到第一速度阈值的情况下,则控制单元9判断该待照明路段存在堵车现象,然后控制单元9通过驱动模块11将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调到最高,其中,第一数量阈值用于指示待照明路段上车辆较多,第一速度阈值用于指示待照明路段上的车辆行驶较慢。

其中,车速检测模块13可以为车速检测器。

人脸识别模块14用于检测待照明路段上的行人数量,并将行人数量发送到控制单元9,根据行人数量,控制单元9通过驱动模块11调高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如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行人数量达到第一行人数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通过驱动模块11将照明模块10调节到百分之百亮度,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行人数量达到第二行人数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通过驱动模块11将照明模块10调节到百分之八十亮度;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行人数量为零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通过驱动模块11将照明模块10调节到百分之二十亮度,其中,第一行人数量阈值大于第二行人数量阈值。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9在待照明路段上同时检测到行人或行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通过驱动模块11将照明模块10调高为百分之百亮度,避免行车因为光线不足而伤害行人。

其中,人脸识别模块14可以为人脸识别相机。

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单元6设置于器件槽3内,并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无线通信单元6能够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如控制单元9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6将行车数量、行车速度以及行人数量发送到云平台,云平台将行车数量、行车速度以及行车数量发送到维护人员,使维护人员实时了解待照明路段的行人数量、行车数量以及行车速度。

例如,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行车速度达到第二速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6将该行车速度发送到云平台,云平台将该行车速度发送到维护人员,其中,第二速度阈值用于指示行车速度已超速。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单元6可以接收云平台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将操作指令发送到控制单元9,控制单元9根据该操作指令执行相对应的执行动作。

例如,云平台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6发送灯光亮度调高指令到控制单元9,控制单元9将该灯光亮度调高指令调节发送到驱动模块11,驱动模块11根据该灯光亮度调高指令调节照明模块10的灯光亮度。

其中,无线通信单元6可以为3g模块、4g模块、5g模块以及nb-iot模块。

如图2~4所示,调节单元7设置于器件槽3内,并位于无线通信单元6的一侧,太阳能板8设置于调节单元7的顶部,且控制单元9分别与调节单元7、太阳能板8分别连接。

调节单元7用于检测太阳能板8的角度,使太阳能板8能够始终朝向太阳,增强太阳能板8的输电效率,避免太阳能板8的输电功率不足而影响照明单元4的灯光亮度。

如图2所示,太阳能板8设置于调节单元7顶部,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控制单元9提供电能,然后控制单元9为照明单元4提供电能,使照明单元4能够为待照明路段照明。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调节单元7包括调节电机15、调节块16、安装板17以及太阳传感器18。

如图3所示,调节电机15设置于器件槽3内,并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且其输出轴设置为齿轮状;调节块16设置于器件槽3内,并位于调节电机15输出轴的上部,其底部设置为弧面,弧面上设置有若干轮齿,并与调节电机15的输出轴相配合;安装板17设置于调节块16的顶部;太阳传感器18设置于安装板17的顶部,并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调节电机15为正反转电机,控制单元9能够控制调节电机15的开启或关闭,从而使调节电机15调整调节块16的角度,使调节块16始终朝向太阳方向,进而带动安装板17始终朝向太阳方向。

其中,通过调节块16底部与调节电机15的输出轴配合连接,调节电机15能够带动调节块16转动,从而调节调节块16的角度和朝向,进而调节安装板17的朝向以及角度。

安装板17上用于安装太阳能板8,并且带动太阳能板8转动,使太阳能板8能够始终朝向太阳。

太阳传感器18用于检测太阳的角度,然后将该角度发送到控制单元9,根据该角度,调节电机15驱动调节电机15转动,调节电机15带动调节块16以及安装板17转动,继而使太阳能板8朝向太阳,增强太阳能板8的输电功率。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外界雨水或灰尘进入器件槽3内,该调节单元7还包括密封转动环19,密封转动环19的侧壁套设于调节块16的上部,并位于器件槽3侧壁的转动槽23内。

在调节电机15带动调节块16转动的情况下,由于密封转动环19固定套设于调节块16的上部,从而调节块16能够带动密封转动环19在转动槽23内进行转动,避免调节块16在转动环转动的情况下,外界雨水或灰尘进入到器件槽3内,使器件槽3内的电子器件发生损坏。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进入转动槽23内的雨水进入到器件槽3内,该灯杆2还包括排水孔20,排水孔20设置于灯杆2下侧壁,并连通转动槽23,用于将转动槽23内的雨水排出,避免转动槽23内的雨水进入到器件槽3内,损坏器件槽3内的电子器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9还包括定时模块21,定时模块21设置于控制单元9内,且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其中,定时模块21用于定时控制照明单元4的亮度,避免照明单元4始终处于高亮度状态,造成能源浪费。

例如,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待照明路段上行车行人较多的情况下,若控制单元9将照明单元4调节到最高亮度,此时可以通过定时模块21定时调低该照明单元4的灯光亮度。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该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在待照明路段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仍然调高亮度,该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还包括光线传感器22,光线传感器22设置于灯杆2上,并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例如,在控制单元9检测到待照明路段行车较多且行车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若通过光线传感器22检测到待照明路段光线强度达到光线强度阈值,此时控制单元9并不调高照明单元4的灯光亮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的美观性,该智能交通用照明景观装置包括第一灯带24和第二灯带25。

第一灯带24嵌设于灯底座1侧壁,且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第二灯带25嵌设于灯杆2下侧壁,且与控制单元9电性连接。

其中,控制单元9能够控制第一灯带24和第二灯带25的开启或关闭。

例如,在控制单元9通过无线通信单元6接收到灯带开启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可以根据灯带开启指令以开启或关闭第一灯带24和第二灯带2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