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2195发布日期:2021-08-03 12:5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



背景技术:

野营灯是在野营或者户外活动时使用的一种野营辅助照明器具,具有为使用者提供照明,标明人员方位,指示营地位置等作用。

野营灯中都会安装电池以为灯体供电,目前野营灯的种类很多,基本用led灯泡或冷光型节能灯管,最早使用的是干电池式的野营灯,其存在的缺点是要携带很多电池,重量大,而且电池用过后扔掉,造成原材料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现在一般都使用充电型的野营灯,如专利号为cn202020837162.1(公告号为cn2118538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野营灯》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顶盖、透明罩、大身、底座和底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手柄,所述顶盖与大身内部之间设置有上碗、环形cob光源、下碗,所述大身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和usb充电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和cob光源之间设置有接触板,通过底盖将电池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环形cob光源发出的光一方面直接通过透明罩发射出去,另一方面通过上碗和下碗的反射通过透明罩发射出去。

电池在装上后,电池的触点需要与接触板接触才能为cob光源供电,但是该野营灯并不能对电池安装时的方向进行导向,导致电池在装上后,电池的触点并不能准确的对着接触板上的触点,即不能保证电池一次性的安装到位与cob光源精准接触;另外,在户外时,如果遇上手机等电子器件没电了,该电池并不能作为电源为其他的电子器件充电,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电池包能一次性安装到位的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包括

灯体,其内设有发光体以及与发光体电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第一触点;

灯座,与灯体相连,所述灯座内设有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端部具有能与电路板的第一触点接触导通的第二触点;

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上开设有其中一个端部贯通灯座外壁的插槽,所述电池包能自插槽的敞口端插装于插槽内,所述插槽的侧壁和所述电池包的外侧壁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导向块,所述插槽的侧壁和所述电池包的外侧壁的另一个上设有能供导向块沿其滑动的导向槽。

为了使导向块和导向槽良好的配合,优选地,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均呈条形。

为了便于导向块快速地置于导向槽中,优选地,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的横截面均呈梯形。相对于导向块和导向槽的截面均呈矩形,梯形的结构使得导向块和导向槽基本对准,导向块就能置于导向槽中。

为了便于拆装电池包,对电池包进行充放电等操作,所述电池包能拆卸地安装在插槽中,所述插槽的敞口端能拆卸地盖设有盖体,且所述盖体能与电池包相抵。盖体一来起到保护电池包的作用,二来能够防止电池包从插槽中脱出。

结构简单地,所述盖体安装在插槽中且二者螺纹连接,实现盖体在灯座上的拆装。

为了便于转动盖体,所述盖体的露在插槽之外的端面上成型有横条以形成把手部,通过捏住把手部以旋转盖体,实现盖体的拆装。

为了防止有杂物、液体等进入插槽中,影响电池包的正常工作,所述盖体和插槽之间设有密封圈。

为了便于对电池包充电,所述电池包上开设有充电接口。

为了便于电池包对其他的电子器件如手机等充电,优选地,所述电池包上开设有放电接口。

所述第一触点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比如为弹簧或导柱。优选第一触点为弹簧,与第二触点软性接触,不会损坏第二触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座的插槽和电池包之间设置导向结构(导向块和导向槽的配合),这样在电池包插入插槽中时,能对电池包的安装方向进行导向,使得电池包能够一次性的插装到位,进而使得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方便快捷,无需多次安装就能实现电池包安装到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电路板和电池包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去掉电池包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优选实施例的带充电电池包的野营灯包括灯体1和灯座2,灯体1内设有发光体11以及与发光体11电连接的电路板12,通过开关5控制发光体11工作与否,开关5控制发光体1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电路板12具有第一触点121,灯体1可以是透明罩,本实施例的发光体11包括led灯和钨丝灯。

如图3所示,灯座2与灯体1的底部相连,灯座2内设有电池包3,电池包3的端部具有能与电路板12的第一触点121接触导通的第二触点31,在第一触点121和第二触点31接触导通的状态下,电池包3、发光体11、电路板12形成闭合回路,此为现有技术,再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121为弹簧,与第二触点31软性接触,不会损坏第二触点31。

如图2~5所示,灯座2上开设有其中一个端部贯通灯座2底壁的插槽21,插槽21的敞口端即位于灯座2的外壁,电池包3能自插槽21的敞口端插装于插槽21内,插槽21的侧壁上设有导向块22,电池包3的外侧壁上设有能供导向块22沿其滑动的导向槽32,在将电池包3插装在插槽21中的过程中,导向块22与导向槽32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导向块22和导向槽32均呈条形,导向块22和导向槽32的横截面均呈梯形,便于导向块22快速地置于导向槽32中,使二者滑动导向配合。

当然,也可以电池包3的外侧壁上设有导向块22,插槽21的侧壁上设有能供导向块22沿其滑动的导向槽32。

为了便于拆装电池包3,对电池包3进行充放电等操作,电池包3能拆卸地安装在插槽21中,插槽21的敞口端能拆卸地盖设有盖体4,且盖体4能与电池包3相抵。盖体4一来起到保护电池包3的作用,二来能够防止电池包3从插槽21中脱出。

本实施例中,盖体4安装在插槽21中且二者螺纹连接,实现盖体4在灯座2上的拆装。盖体4和插槽21之间设有密封圈42,以防止有杂物、液体等进入插槽21中,影响电池包3的正常工作。盖体4的露在插槽21之外的端面上成型凹槽,凹槽内成型有横条以形成把手部41,通过捏住把手部41以旋转盖体4,实现盖体4的拆装。为了防止把手部41露在凹槽之外影响美观,较佳地,把手部41的端面与盖体4的露在插槽21之外的端面平齐。

如图3、6所示,为了便于对电池包3充电,电池包3上开设有充电接口33。为了便于电池包3对其他的电子器件如手机等充电,优选地,电池包3上开设有放电接口34。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触点121为导柱,不过这样第一触点121和第二触点31会硬性接触,其他可参考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