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隧道施工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7031发布日期:2021-08-24 12:1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隧道施工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隧道施工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

在隧道施工时,照明装置的作用无法替代,照明装置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光线,使得工作得以继续维持。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而设置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一般应采用电灯照明,保证灯光充足、均匀并不得闪耀。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随着施工的进度,照明装置也需要推进,但现有照明灯位置固定,移动不便;二是照明范围有限,调节不便,经常会存在照明死角,现有技术无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隧道施工照明装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隧道施工用移动照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隧道施工照明装置,包括推拉底座,推拉底座上固定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上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框,连接框上设有可转动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上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装有灯座。

进一步地,连接框为u型连接框,导向装置包括可转动安装在u型连接框两侧的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轴上装有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与连接板安装。

进一步地,连接框为呈十字连接的两组,另一组连接框的两侧装有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轴上装有第二导向块,且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均为中部开槽的圆弧形结构,第二导向块内装有导向球,导向球的一侧与连接框万向连接,导向球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穿过第二导向块及第一导向块上的槽后与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向轴及第二转向轴上均装有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在推拉底座上的支撑套筒,支撑套筒内装有支撑杆,且支撑套筒上设有可供支撑杆上下的升降机构。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套筒上的转轮,转轮上设有调节轴,调节轴的一端贯穿支撑套筒后装有齿轮,齿轮与设置在支撑杆上的齿条配合,且调节轴上装有限位机构。

进一步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调节轴上的棘轮,支撑套筒上卡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伸入支撑套筒的一端与棘轮相适配,限位杆与支撑套筒安装处装有弹簧组件。

进一步地,弹簧组件包括安装在限位杆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杆的端头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支撑套筒内壁的限位块固定。

进一步地,动力装置为分别安装在安装板上的两组电机,电机通过连接架安装在安装板上,驱动轴上安装有带轮,带轮上装有皮带,皮带的端部套装在第一转向轴或第二转向轴上。

进一步地,推拉底座的一侧设有把手,推拉底座的底部设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隧道施工照明装置通过在支撑装置上装安装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板,可以使得照明灯上下调节位置,然后通过可转动导向装置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得灯座水平或者竖直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实现了灯座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调节,使得灯座的照明覆盖范围大大增加,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框来安装导向球及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当第二转向轴转动时,第二导向块转动,带动灯座水平转动,当第一转向轴转动时,第一导向块转动,带动带动灯座竖直转动,有效增加了照明覆盖范围。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带动、皮带的形式带动第一转向轴及第二转向轴转动,以此实现装置的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在支撑套筒上安装升降机构,通过齿轮及齿条的结构形式来实现支撑杆的上下,通过转动转轮即可实现调节。同时,利用棘轮与限位杆实现在无需调节时的限位锁紧,结构巧妙。该装置通过设置脚轮和把手,可方便的实现装置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套筒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安装板;2.连接框;3.第一转向轴;4.第二转向轴;5.第一导向块;6.第二导向块;7.导向球;8.连接杆;9.连接板;10.灯座;11.电机;12.连接架;13.驱动轴;14.带轮;15.皮带;16.万向轴承;17.支撑杆;18.支撑套筒;19.齿条;20.限位块;21.推拉底座;22.脚轮;23.把手;24.转轮;25.调节轴;26.齿轮;27.棘轮;28.限位杆;2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可移动的隧道施工照明装置,包括推拉底座21,推拉底座21的一侧固定有把手23,推拉底座21的底部设有脚轮22。

推拉底座21上固定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焊接固定在推拉底座21上的支撑套筒18,支撑套筒18内装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上焊接装有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两侧均固定有连接框2,连接框2上设有可转动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上装有连接板9,连接板9上安装有灯座10。

连接框2为u型连接框,导向装置包括可转动安装在u型连接框两侧的第一转向轴3,第一转向轴3上固定装有第一导向块5,第一导向块5可随第一转向轴3转动,连接框2为呈十字连接的两组,一组连接框2用于安装第一转向轴3,另一组连接框2的两侧活动装有第二转向轴4,第二转向轴4上固定装有第二导向块6,第二导向块6可随第二转向轴4转动,且第一导向块5与第二导向块6均为中部开槽的圆弧形结构,第二导向块6内装有导向球7,导向球7的一侧与连接框2通过万向轴承16万向连接,导向球7的另一侧固定有连接杆8,连接杆8穿过第二导向块6及第一导向块5上的槽后与连接板9固定。(第一导向块5与第二导向块6的结构如图2)

第一转向轴3及第二转向轴4上均装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分别安装在安装板1上的两组电机11,一组电机11用于给第一转向轴3提供动力,另一组电机11用于给第二转向轴4提供动力,电机11通过连接架12螺栓紧固安装在安装板1上,电机11的驱动轴13上安装有与驱动轴13一体转动的带轮14,带轮14上装有皮带15,皮带15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两个第一转向轴3上,与另一组电机11配合的皮带15的两端套装在两个第二转向轴4上。通过带轮14和皮带15实现第一转向轴3和第二转向轴4的转动,(第二转向轴4与第一转向轴3的动力来源相同)通过第一转向轴3的转动带动第一导向块5的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8沿着第二导向块6的水平滑槽左右移动,通过第二转向轴4转动带动第二导向块6的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8沿着第一导向块5的竖直滑槽上下移动,通过该机构的设置,使得灯座10的光照可覆盖面积大大增加。

实施例2:

如图3,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撑杆17下部插入支撑套筒18内部,且支撑套筒18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套筒18上的转轮24,转轮24上固定有调节轴25,调节轴25的一端贯穿支撑套筒18后装有齿轮26,且齿轮26与设置在支撑杆17上的齿条19配合,调节轴25上装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调节轴25上的棘轮27,棘轮27与齿轮26同步转动,支撑套筒18上卡装有限位杆28,限位杆28的一端卡装在支撑套筒18上,限位杆28伸入支撑套筒18的一端设有倾斜面,倾斜面与棘轮27相适配,限位杆28与支撑套筒18安装处装有弹簧组件。弹簧组件包括安装在限位杆28上的弹簧29,弹簧29的一端与限位杆28的端头固定,弹簧29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支撑套筒18内壁的限位块20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把手23将装置推到工作地点,可在推拉底座21上设置电源电瓶或小型发电机等,通过控制驱动装置,在两组驱动装置启动后,电机11带动驱动轴13转动,通过带轮14和皮带15实现第一转向轴3和第二转向轴4的转动,通过第一转向轴3的转动带动第一导向块5的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8沿着设置于导向球7上的水平滑槽左右移动,通过第二转向轴4转动带动第二导向块6的转动,进而带动导向杆8沿着设置于导向球7上的竖直滑槽上下移动,通过该机构设置,使得灯座10的光照可覆盖面积大大增加。两组电机11可以配合转动,也可以其中一组电机启动,电机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启动与否。若是灯光不高的人能够着的位置,第一转向轴3和第二转向轴4的转动也可以通过人工实现。

通过转动转轮24带动调节轴25转动,进而带动齿轮26转动,通过齿轮26与齿条19的啮合,可控制支撑杆17的上下移动,达到调节高度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棘轮27与齿轮26同步转动,当要升高支撑杆17时,棘轮27转动会与限位杆28的倾斜面接触,使得限位杆28向支撑套筒18的外部移动,此时支撑杆17可顺利上升,当停止转动时,棘轮27会卡住限位杆28,使得支撑杆17不会滑落,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当需要降低支撑杆17时,只需将限位杆28向外拉,并转动转轮24,即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