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可拆装的户外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0057发布日期:2022-01-07 22:4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可拆装的户外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用途可拆装的户外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头戴式照明灯具仅仅能够通过头戴组件佩戴在头顶,以在骑行车辆过程中实现照明功能。然而,头戴式照明灯具不能固定在车辆上,用户在骑行过程中无法佩戴安全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可拆装的户外照明灯具。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用途可拆装的户外照明灯具,包括灯头装置、车载夹具装置和头戴装置,所述车载夹具装置和头戴装置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灯头装置,所述灯头装置包括灯壳组件和安装于所述灯壳组件的发光组件,所述头戴装置安装于所述灯壳组件且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照射方向,所述车载夹具装置安装于所述灯壳组件且与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照射方向倾斜设置。
5.可选地,所述车载夹具装置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灯头装置的调节组件和装配于所述调节组件的卡箍架,所述卡箍架与所述调节组件之间具有环形的卡箍空间。
6.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灯头装置的连接座、固连于所述连接座的调节柱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柱的滑动件,所述卡箍架的两端套设于所述调节柱且分别抵接所述滑动件与所述连接座。
7.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座体部和开设于所述座体部的夹持孔,部分所述灯头装置插接所述夹持孔并夹持所述座体部,所述调节柱固连于所述座体部并向远离所述灯头装置方向延伸。
8.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自所述座体部凸出的卡齿部,所述卡齿部包括环绕所述调节柱间隔分布的卡接齿,所述卡箍架抵接于所述卡齿部。
9.可选地,所述卡箍架包括卡箍带、连接于所述卡箍带一端的第一卡箍端和连接于所述卡箍带另一端的第二卡箍端,所述第一卡箍端和所述第二卡箍端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卡箍带相对于所述调节组件弯曲。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卡箍端包括主体部、贯穿所述主体部的滑动孔及自所述主体部的表面凸出的阻尼部,所述阻尼部环绕所述滑动孔,所述调节组件插接连接于所述滑动孔。
11.可选地,所述灯头装置包括一端固连于所述灯壳组件的弹片架,所述车载夹具装置自所述弹片架的另一端套设连接于所述弹片架。
12.可选地,所述头戴装置卡扣连接于所述灯壳组件。
13.可选地,所述头戴装置包括头戴架、安装于所述头戴架的转动轴和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设置有滑动槽、沿滑动槽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的调档部和卡接凸筋,所述调档部包括二条及以上的调档凸筋,所述调档凸筋围绕所述转动轴的回
转轴线间隔分布,所述灯壳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并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调档凸筋,所述卡接凸筋卡接于所述灯壳组件且远离所述调档凸筋。
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户外照明灯具配置车载夹具装置和头戴装置用于供用户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切换安装,提高户外照明灯具的使用便捷性。车载夹具装置和头戴装置分别安装于灯壳组件的不同位置,两者互不干扰,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布局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照明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户外照明灯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夹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箍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灯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灯头装置10;灯壳组件11;滑动凸筋111;止动凸筋112;卡接槽113;发光组件12;弹片架13;车载夹具装置20;调节组件21;连接座211;座体部2111;夹持孔2112;卡齿部2113;卡接齿21131;调节柱212;滑动件213;卡箍架22;卡箍带221;第一卡箍端222;主体部2221;滑动孔2222;阻尼部2223;阻尼齿22231;第二卡箍端223;头戴装置30;头戴架31;转动座32;滑动槽321;卡接凸筋322;调档部323;调档凸筋3231;转动轴33。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可拆装的户外照明灯具包括灯头装置10、车载夹具装置20和头戴装置30,所述车载夹具装置20和头戴装置30至少一者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灯头装置10。其中,车载夹具装置20和头戴装置30其中一者安装于灯头装置10,如车载夹具装置20安装于灯头装置10,以将灯头装置10安装于自行车的车把上,以方便用户骑行照明。或者,头戴装置30安装于灯头装置10,以方便用户佩戴于头部,提高照明的灵活性。当然,在骑行状态或者其它使用场景下车载夹具装置20和头戴装置30可以同时安装于灯头装置10。或者,车载夹具装置20和头戴装置30均从灯头装置10上拆除,以使灯头装置10的重量体积最小,方便手提操作。灯头装置10实现多用途、多场景灵活切换,使用方便。
27.所述灯头装置10包括灯壳组件11和安装于所述灯壳组件11的发光组件12,所述头戴装置30安装于所述灯壳组件11且背离所述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所述车载夹具装置20安装于所述灯壳组件11且与背离所述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倾斜设置。车载夹具装置20和头戴装置30分别安装于灯壳组件11的不同位置,两者互不干扰,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及布局
的合理性。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初始状态下的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为前方,背离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为后方,车载夹具装置20所安装部位为灯壳组件11的下方。
28.车载夹具装置20可拆卸安装于灯壳组件11,以方便照明灯具装配至自行车、摩托车等车轮的把手上,也可将照明灯具安装于栏杆等杆状物体上,以实现照明。其中,所述车载夹具装置20包括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灯头装置10的调节组件21和装配于所述调节组件21的卡箍架22,所述卡箍架22与所述调节组件21之间具有环形的卡箍空间。
29.调节组件21与灯壳组件11可拆卸连接,以使两者灵活拆装。可选地,调节组件21插接连接于灯壳组件11,以使两者拆装装配。如,调节组件21配置为杆状件,灯壳组件11配置有插接孔,调节组件21插接于插接孔。可选地,调节组件21滑动连接于灯壳组件11,以使两者拆装装配。如,调节组件21和灯壳组件11其中一者配置有滑槽,另一者配置有滑轨,以使两者滑动配合连接,并通过锁定件锁定。
30.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灯头装置10包括一端固连于所述灯壳组件11的弹片架13,所述车载夹具装置20自所述弹片架13的另一端套设连接于所述弹片架13。弹片架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灯壳组件11,以使弹片架13的一端封闭。弹片架13的另一端自由开放,以方便车载夹具装置20套设连接于弹片架13,以方便车载夹具装置20套接固定并支撑灯壳组件11。可选地,弹片架13的另一端弹性抵接于灯壳组件11的外周壁;或者,弹片架13与灯壳组件11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小于车载夹具装置20套设于弹片架13部位所对应的厚度,以使车载夹具装置20套设连接于弹片架13,且不易脱开。
31.卡箍架22连接于调节组件21,以随着调节组件21的调节改变卡箍空间的尺寸,以适配不同管径的管材,提高车载夹具装置20的装配通用性。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21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灯头装置10的连接座211、固连于所述连接座211的调节柱212及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柱212的滑动件213,所述卡箍架22的两端套设于所述调节柱212且分别抵接所述滑动件213与所述连接座211。调节柱212配置为柱状结构,以使卡箍架22的两端滑动连接于调节柱212并限定于滑动件213和连接座211之间。卡箍架22通过改变滑动件213与连接座211间距调节卡箍空间的尺寸,调节方便。可选地,卡箍架22配置为弯曲呈弧形的弹性件或柔性件。可选地,滑动件213与调节柱212螺旋连接,以实现自锁或螺旋驱动锁定效果。可选地,滑动件213的外周壁设置有防转槽,以提高转动的着力部位。
32.如图2至图5所示,连接座211与灯壳组件11可拆卸连接,如,连接座211与灯壳组件11通过紧固件连接;连接座211与灯壳组件11通过插接连接、过盈配合连接、卡扣连接等;或者,连接座211与灯座组件之间局部套接连接。
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211包括座体部2111和开设于所述座体部2111的夹持孔2112,部分所述灯头装置10插接所述夹持孔2112并夹持所述座体部2111,所述调节柱212固连于所述座体部2111并向远离所述灯头装置10方向延伸。
34.夹持孔2112贯穿座体部2111,以使连接座211与灯头装置10插接连接,继而使车载夹具装置20悬挂连接于灯头装置10。具体地,弹片架13的自由端沿夹持孔2112插入,从而使夹持孔2112的孔壁所对应的连接座211被弹片架13夹持于灯壳组件11,拆装方便。可选地,夹持孔2112的一端配置为锥形或喇叭形开口,以方便引导弹片架13展开。
35.调节柱212固连于座体部2111,并向远离灯壳组件11方向延伸。如,调节柱212垂直于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或者,调节柱212垂直于夹持孔2112的中心线。可选地,调节柱
212与连接座211一体成型,以使两者固定呈一体。
36.卡箍架22套设于调节柱212并沿调节柱212的中心线方向弹性移动,以调节卡箍空间。可选地,所述卡箍架22包括卡箍带221、连接于所述卡箍带221一端的第一卡箍端222和连接于所述卡箍带221另一端的第二卡箍端223,所述第一卡箍端222和所述第二卡箍端223滑动连接于所述调节组件21,所述卡箍带221相对于所述调节组件21弯曲。卡箍带221配置为弧形薄壁结构,以使第一卡箍端222和第二卡箍端223在受到滑动件213和连接座211的夹持作用下合拢,从而使卡箍带221弹性形变,以箍紧连接杆状结构件。
37.如图3和图5所示,为提高连接座211与卡箍架22之间的配合紧密性及提高转动阻尼力,以提高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可选地,调节组件21包括套设于调节柱212的弹性垫,弹性垫以提高连接座211与卡箍架22之间的转动阻尼力。可选地,所述连接座211包括自所述座体部2111凸出的卡齿部2113,所述卡齿部2113包括环绕所述调节柱212间隔分布的卡接齿21131,所述卡箍架22抵接于所述卡齿部2113。卡齿部2113间隔分布于座体部2111并环绕调节柱212,以使卡箍架22相对于座体部2111发生转动时阻尼力变大。
38.相对应地,所述第一卡箍端222包括主体部2221、贯穿所述主体部2221的滑动孔2222及自所述主体部2221的表面凸出的阻尼部2223,所述阻尼部2223环绕所述滑动孔2222,所述调节组件21插接连接于所述滑动孔2222。可选地,阻尼部2223可采用橡胶、尼龙等弹性材料制成,以使阻尼部2223与连接座211相互挤压过程中弹性形变,以提高阻尼力。可选地,阻尼部2223配置为于卡齿部2113的卡接齿21131相互配合的阻尼齿22231,以实现第一卡箍端222与连接座211逐一转动卡接,提高限定连接的准确性。可选地,卡接齿21131和阻尼齿22231配置为相互配合的三角齿结构。当卡接齿21131和阻尼齿22231配置为等腰三角齿时,第一卡箍端222相对于连接座211的转动不具备方向性。当卡接齿21131和阻尼齿22231配置为非等腰三角齿时,第一卡箍端222相对于连接座211的转动具备方向性。
39.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头戴装置30可拆卸连接于灯壳组件11,如,头戴装置30与灯壳组件11通过紧固件连接;头戴装置30与灯壳组件11通过插接连接、过盈配合连接、卡扣连接等;或者,头戴装置30与灯座组件之间局部套接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戴装置30卡扣连接于所述灯壳组件11。头戴装置30卡扣连接于灯壳组件11,以实现灯壳组件11与头戴组件的插接配合,提高两者拆装的便捷性。
40.可选地,所述头戴装置30包括头戴架31、安装于所述头戴架31的转动轴33和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33的转动座32。头戴架31能够相对于转动座32转动,灯壳组件11连接于转动座32,以方便调节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
41.其中,所述转动座32设置有滑动槽321、沿滑动槽321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的调档部323和卡接凸筋322,卡接凸筋322与调档部323间隔分布,卡接凸筋322位于灯壳组件11插入滑动槽321的插入方向上。所述调档部323包括二条及以上的调档凸筋3231,所述调档凸筋3231围绕所述转动轴33的回转轴线间隔分布。调档凸筋3231用于限定灯壳组件11的转动角度,以提高灯壳组件11转动角度的准确性。所述灯壳组件1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321并抵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调档凸筋3231,所述卡接凸筋322卡接于所述灯壳组件11且远离所述调档凸筋3231。可选地,滑动槽321配置为“t”形槽或燕尾槽,以避免灯壳组件11偏转。
42.具体地,灯壳组件11包括滑动凸筋111、位于滑动凸筋111一端的止动凸筋112及设置于滑动凸筋111的卡接槽113,止动凸筋112朝向背离发光组件12的照射方向凸出。滑动槽
321套设于滑动凸筋111,直至转动座32抵接于止动凸筋112,卡接凸筋322扣入卡接槽113,从而防止灯壳组件11和转动座32分离。止动座转动,以使止动凸筋112的自由端抵接于其中一个调档凸筋3231,以限定头戴装置30的照明方向,照明效果好。值得一提的是,头戴组件配置有可拆卸安装于头戴架31的头箍带,以适配不同的用户。
43.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