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4949发布日期:2021-08-06 12:4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光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投光灯多采用led光源,其优点是照明亮度够,不足之处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对散热的要求高。现有投光灯多是在圆柱形灯体侧面设置散热筋条进行散热,但仍然不足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光灯,旨在进一步提升投光灯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投光灯,包括主灯体、后盖以及固定架;所述后盖匹配设置在所述主灯体后部;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主灯体外表面;主灯体与后盖外表面设有多条互不相交的散热筋条,所述散热筋条在主灯体与后盖的连接处抵靠压接;在所述后盖后部,相邻所述散热筋条之间保持有间隔,以增强空气经过散热筋条时的流动性,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散热筋条在所述后盖后部呈两侧间距大于中部间距的形式排列。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后盖与所述主灯体使用相互匹配的凸起与凹槽插拔连接;所述凸起的顶端宽度不大于所述凸起的侧面高度的50%。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凸起与凹槽呈互相匹配的曲线延伸。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固定架呈凹字形,且所述固定架两端与所述主灯体两侧铰接;所述固定架在凹字形中段设有安装通孔和c形通槽,所述c形通槽以所述安装通孔为圆心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主灯体、后盖与固定架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后盖后部,相邻所述散热筋条之间保持有间隔,空气经过散热筋条时不受阻碍,流动性提高,更快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2)散热筋条在所述后盖后部呈两侧间距大于中部间距的形式排列,这样空气受散热筋条限制,从一侧往中间流动时因为间距收窄流速提高,增强后盖上散热筋条的散热性能。

3)后盖与所述主灯体使用相互匹配的凸起与凹槽插拔连接;所述凸起的顶端宽度不大于所述凸起的侧面高度的50%。这样使后盖与主灯体接触面积增大,主灯体的热量能更快的传输到后盖,后盖能帮助主灯体散发更多的热量。

4)所述凸起与凹槽呈互相匹配的曲线延伸。进一步增加了后盖与主灯体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性能。

5)所述固定架呈凹字形,且所述固定架两端与所述主灯体两侧铰接;所述固定架在凹字形中段设有安装通孔和c形通槽,所述c形通槽以所述安装通孔为圆心设置。一方面灯体两侧与固定架铰接,使灯体可以在垂直方向旋转,另一方面通过安装通孔与c形通槽的配合,可以使主灯体在水平方向旋转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投光灯侧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投光灯后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投光灯仰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凸起与凹槽连接处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其中,1:主灯体;2:后盖;3:固定架;4:散热筋条;5:安装通孔;6:c形通槽;7:凸起。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后盖与所述主灯体使用相互匹配的凸起与凹槽插拔连接;所述凸起的顶端宽度不大于所述凸起的侧面高度的50%。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凸起与凹槽呈互相匹配的曲线延伸。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固定架呈凹字形,且所述固定架两端与所述主灯体两侧铰接;所述固定架在凹字形中段设有安装通孔和c形通槽,所述c形通槽以所述安装通孔为圆心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主灯体、后盖与固定架为不锈钢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案例一:

如附图1-4所示,一种投光灯,包括主灯体1、后盖2以及固定架3;所述后盖2匹配设置在所述主灯体1后部;所述固定架3设置在所述主灯体1外表面;主灯体1与后盖2外表面设有多条互不相交的散热筋条4,所述散热筋条4在主灯体1与后盖2的连接处抵靠压接;在所述后盖2后部,相邻所述散热筋条4之间保持有间隔,以增强空气经过散热筋条4时的流动性,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散热筋条4在所述后盖2后部呈两侧间距大于中部间距的形式排列。

所述后盖2与所述主灯体1使用相互匹配的凸起7与凹槽插拔连接;所述凸起7的顶端宽度不大于所述凸起7的侧面高度的50%。

所述凸起7与凹槽呈互相匹配的曲线延伸。

所述固定架3呈凹字形,且所述固定架3两端与所述主灯体1两侧铰接;所述固定架3在凹字形中段设有安装通孔5和c形通槽6,所述c形通槽6以所述安装通孔5为圆心设置。

所述主灯体1、后盖2与固定架3为不锈钢材质。

综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投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灯体(1)、后盖(2)以及固定架(3);所述后盖(2)匹配设置在所述主灯体(1)后部;所述固定架(3)设置在所述主灯体(1)外表面;主灯体(1)与后盖(2)外表面设有多条互不相交的散热筋条(4),所述散热筋条(4)在主灯体(1)与后盖(2)的连接处抵靠压接;在所述后盖(2)后部,相邻所述散热筋条(4)之间保持有间隔,以增强空气经过散热筋条(4)时的流动性,提高散热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筋条(4)在所述后盖(2)后部呈两侧间距大于中部间距的形式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与所述主灯体(1)使用相互匹配的凸起(7)与凹槽插拔连接;所述凸起(7)的顶端宽度不大于所述凸起(7)的侧面高度的5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与凹槽呈互相匹配的曲线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呈凹字形,且所述固定架(3)两端与所述主灯体(1)两侧铰接;所述固定架(3)在凹字形中段设有安装通孔(5)和c形通槽(6),所述c形通槽(6)以所述安装通孔(5)为圆心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灯体(1)、后盖(2)与固定架(3)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光灯,包括主灯体、后盖以及固定架;所述后盖匹配设置在所述主灯体后部;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主灯体外表面;主灯体与后盖外表面设有多条互不相交的散热筋条,所述散热筋条在主灯体与后盖的连接处抵靠压接;在所述后盖后部,相邻所述散热筋条之间保持有间隔。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后盖后部,相邻所述散热筋条之间保持有间隔,空气经过散热筋条时不受阻碍,流动性提高,更快带走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立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立煌
技术研发日:2021.01.29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