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3438发布日期:2021-11-03 19:3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灯。


背景技术:

2.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光线下射式的照明灯具。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保持建筑装饰的整体统一与完美,不会因为灯具的设置而破坏吊顶的完美统一。
3.嵌入式筒灯安装一般会在较为干燥的环境中,当用户将其应用于浴室、走廊等较为潮湿的环境中时,水汽会侵入筒灯壳体内部损害电子元器件和 led灯珠,导致灯具短路或失效,造成筒灯损毁。在不同的安装环境下,对筒灯的防水等级的需求也不同。防水等级不同的筒灯,其结构通常也差异较大,这样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设置多条生产线,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同一筒灯结构,难以满足不同等级的防水需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壳体底板与壳体开口端;反射器,其为筒状,包括相对设置的反射器底板及反射器开口端;面环,其顶部连接至所述壳体开口端;以及,面罩,其为一透光板,其边缘部被所述面环与所述反射器夹持,所述面罩与所述反射器围成第一密封腔。
6.进一步地,所述面罩的底面的边缘部密封式连接至所述面环的顶面;和/ 或,所述面罩的顶面密封式连接至所述反射器开口端。
7.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环形的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面罩的底面;以及,环形的第一挡墙,突出于所述面环的顶面,且被插入至所述第一凹槽。
8.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环形的第一凹槽,下凹于所述面环的顶面;以及,环形的第一挡墙,突出于所述面罩的底面,且被插入至所述第一凹槽。
9.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环形的第二挡墙,突出于所述面环的顶面,且与所述反射器的底端的外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挡墙顶部的高度大于所述面罩的顶面的高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环形的第三挡墙,突出于所述面罩的顶面,且与所述反射器的底端的内侧壁相对设置;以及,环形间隙,形成于所述第三挡墙与所述第二挡墙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密封圈,被安装至所述环形间隙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纵向截面为u形,其顶部设有一环形的第二凹槽,所述反射器开口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侧壁,其顶端垂直连接至所述壳体底板;以及,壳体法兰,设于所述壳体开口端,垂直连接至所述壳体侧壁的底端,且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突出。
14.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基座,突出于所述面环的顶面;以及,紧固件,穿过壳体法兰,且安装至所述基座。
15.进一步地,所述筒灯还包括垫片,设于壳体法兰与基座之间;所述紧固件穿过壳体法兰及所述垫片。
16.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器底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抵接至所述壳体的壳体底板;所述反射器开口端从所述壳体开口端延伸至所述通体外,且抵接至所述面罩的顶面。
1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所述反射器、所述面罩及所述面环共同围成第二密封腔。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面环及面罩衔接处设有第一挡墙,以实现初级防水效果,在反射器与面罩的衔接处加装密封圈,在壳体法兰与面环的基座之间加装垫片,来进一步提升防水等级,仅采用一种结构方案,通过添加或减少部件的方式使得筒灯满足不同等级的防水需求。符合ip44防水等级要求的筒灯结构,仅添加少量部件即可符合ip65防水等级要求,产品转换简单方便。生产厂家仅需采用同一套工艺、一条流水线,就可以生产两种防水等级的筒灯产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筒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筒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筒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筒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附图标记部件名称
ꢀꢀꢀꢀꢀꢀꢀꢀꢀꢀ
附图标记部件名称
28.10
ꢀꢀꢀꢀꢀꢀꢀ
面环
ꢀꢀꢀꢀꢀꢀꢀꢀꢀꢀꢀꢀꢀꢀ
20
ꢀꢀꢀꢀꢀꢀꢀꢀ
面罩
29.30
ꢀꢀꢀꢀꢀꢀꢀ
反射器
ꢀꢀꢀꢀꢀꢀꢀꢀꢀꢀꢀꢀ
40
ꢀꢀꢀꢀꢀꢀꢀꢀ
壳体
30.50
ꢀꢀꢀꢀꢀꢀꢀ
密封圈
ꢀꢀꢀꢀꢀꢀꢀꢀꢀꢀꢀꢀ
60
ꢀꢀꢀꢀꢀꢀꢀꢀ
紧固件
31.70
ꢀꢀꢀꢀꢀꢀꢀ
电路板
ꢀꢀꢀꢀꢀꢀꢀꢀꢀꢀꢀꢀ
80
ꢀꢀꢀꢀꢀꢀꢀꢀ
安装支架
32.61
ꢀꢀꢀꢀꢀꢀꢀ
垫片
ꢀꢀꢀꢀꢀꢀꢀꢀꢀꢀꢀꢀꢀꢀ
71
ꢀꢀꢀꢀꢀꢀꢀꢀ
光源
[0033]1ꢀꢀꢀꢀꢀꢀꢀꢀ
第一挡墙
ꢀꢀꢀꢀꢀꢀꢀꢀꢀꢀ2ꢀꢀꢀꢀꢀꢀꢀꢀꢀ
第二挡墙
[0034]3ꢀꢀꢀꢀꢀꢀꢀꢀ
第三挡墙
ꢀꢀꢀꢀꢀꢀꢀꢀꢀꢀ4ꢀꢀꢀꢀꢀꢀꢀꢀꢀ
第一凹槽
[0035]6ꢀꢀꢀꢀꢀꢀꢀꢀ
基座
ꢀꢀꢀꢀꢀꢀꢀꢀꢀꢀꢀꢀꢀꢀ
101
ꢀꢀꢀꢀꢀꢀꢀ
第一缝隙
[0036]
110
ꢀꢀꢀꢀꢀꢀ
第一密封腔
ꢀꢀꢀꢀꢀꢀꢀꢀ
120
ꢀꢀꢀꢀꢀꢀꢀ
第二密封腔
[0037]
41
ꢀꢀꢀꢀꢀꢀꢀ
壳体底板
ꢀꢀꢀꢀꢀꢀꢀꢀꢀꢀ
42
ꢀꢀꢀꢀꢀꢀꢀꢀ
壳体开口端
[0038]
43
ꢀꢀꢀꢀꢀꢀꢀ
壳体侧壁
ꢀꢀꢀꢀꢀꢀꢀꢀꢀꢀ
44
ꢀꢀꢀꢀꢀꢀꢀꢀ
壳体法兰
[0039]
31
ꢀꢀꢀꢀꢀꢀꢀ
反射器底板
ꢀꢀꢀꢀꢀꢀꢀꢀ
32
ꢀꢀꢀꢀꢀꢀꢀꢀ
反射器开口端
[0040]
51
ꢀꢀꢀꢀꢀꢀꢀ
环形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
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方向;而“内”和“外”通常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004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筒灯。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0044]
实施例1
[0045]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筒灯包括面环10、面罩20、反射器30、壳体40、密封圈50、紧固件60、电路板70以及安装支架80。
[0046]
如图2和3所示,壳体40为筒状壳体,包括壳体底板41、壳体开口端42、壳体侧壁43及壳体法兰44。其中,壳体底板41与壳体开口端42相对设置,壳体侧壁43顶端垂直连接至壳体底板41,壳体法兰44设于壳体开口端42,垂直连接至壳体侧壁43的底端,且向壳体40的外侧突出。壳体侧壁43与壳体底板 41围成一腔体。壳体40可以保护灯具的内部部件,同时也可以作为散热器,快速排除灯具中的热量。
[0047]
反射器30为筒状,反射器30包括相对设置的反射器底板31及反射器开口端32。其中,反射器底板31位于壳体40的腔体内,且抵接至壳体40的壳体底板41。反射器开口32端从壳体40的开口端延伸至壳体40外,且抵接至面罩20 的顶面。反射器30在满足光的聚集或散射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阻挡灰尘。
[0048]
如图3和4所示,面环10顶部连接至壳体40的开口端,具体地,连接至壳体法兰44。面罩20为一透光板,其边缘部被面环10与反射器30夹持,面罩20 与反射器30围成第一密封腔110。
[0049]
在本实施例中,面环10包括环形的第一挡墙1,面罩20包括环形的第一凹槽4。第一挡墙1突出于面环10的顶面,且插入至第一凹槽4内,第一挡墙1形状尺寸与第一凹槽4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的第一凹槽下凹于面环10的顶面,环形的第一挡墙突出于面罩20的底面,且被插入至面环10的第一凹槽内。
[0050]
第一挡墙1与第一凹槽4相配合形成的卡接结构,可有效防止水汽从面罩 20及面环10之间的第一缝隙101进入第一密封腔110。
[00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墙2突出于面环10的顶面,且与反射器30的底端的外侧壁相对设置,第三挡墙3突出于面罩20的顶面,且与反射器30底端的内侧壁相对设置,由于第二挡墙2顶部的高度大于面罩20的顶面的高度,因此第三挡墙3与第二挡墙2之间形成环形间隙51,用以安装密封圈,以改善密封效果。即使环形间隙51中不安装密封圈,本实施例也可以达到ip44的防水等级。
[0052]
如图3所示,基座6突出于面环10的顶面,紧固件60穿过壳体法兰44,安装至基座6,并将壳体40连接至面环10。壳体40、反射器30、面罩20及面环10 共同围成第二密封腔120,
包括壳体40与反射器30之间的间隙,包括反射器30 与基座6之间的间隙,等等。紧固件60优选螺钉,螺纹连接至基座6顶面的螺孔中,将壳体40与面环10连接为一体。
[0053]
螺钉被旋入后,使得反射器30的开口端面贴合至面罩20的顶面,且保持一定压力,从而提升反射器30与面罩20的衔接处的防水性能,防止水汽由此处进入第一密封腔110。
[0054]
螺钉被旋入后,使得壳体法兰44贴合至基座的顶面,且保持一定压力,从而提升壳体40与面环10的衔接处的防水性能,防止水汽由此处进入第二密封腔120。
[0055]
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法兰44与基座6之间还可以加装弹性的垫片61。在紧固件60的压力作用下,垫片61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40与面环10的衔接处的防水性能,防止水汽由此处进入第二密封腔120。
[0056]
电路板70设置于第一密封腔内,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70为圆形板,被安装至反射器30的底板朝向面罩20一侧的底面。电路板70包括光源71,设于电路板70朝向面罩20一侧的底面。连接件72穿过电路板70、反射器30及壳体40 的壳体底板41,连接件一端电连接至电路板70,另一端电连接至电源(图未示)。连接件72与壳体底板41的连接处密封良好。
[0057]
电路板70、光源71等电子元件都被安装至反射器内壁与面罩围成的第一密封腔内,反射器外壁与壳体内壁及面环共同围成第二密封腔,可以进一步提升筒灯的防水效果。
[0058]
多个安装支架80均匀分布于面环10的基座6的外侧壁或壳体40的外侧壁,每一安装支架80的一端连接至面环10,其另一端向远离基座6的外侧壁的方向延伸。安装支架还包括一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与基座6的外侧壁的夹角为30

60 度。在安装时,可以通过安装支架80将天花板等安装面夹于面环10与安装支架80之间,起到固定作用。
[0059]
实施例2
[0060]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方案,相对于实施例1,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本实施例在环形间隙51中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50的顶部设有一环形的第二凹槽,反射器30的开口端插入至密封圈50的第二凹槽。
[0061]
密封圈50的底面与环形间隙51的底面相切,密封圈50的外侧壁与环形间隙51的内侧壁相切,优选地,密封圈50的纵向截面为u形。密封圈50可以有效加强筒灯的防水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筒灯的防水性能。密封圈50的材质优选硅胶,本实施例所述筒灯可以达到ip65的防水等级。
[0062]
本实施例中,壳体法兰44与基座6之间还可以加装弹性的垫片61。在紧固件60的压力作用下,垫片61可以进一步提升壳体40与面环10的衔接处的防水性能,防止水汽由此处进入第二密封腔120。
[0063]
相对于实施例1的ip44防水等级的筒灯结构,实施例2中只需添加密封圈50 及垫片61,即可将筒灯结构改进为ip65的防水等级,操作简单方便。生产厂家仅需采用同一套工艺、一条流水线,就可以生产两种防水等级的筒灯产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006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面环及面罩衔接处设有第一挡墙,以实现防水效果,在发射器与面罩的衔接处加装密封圈,在壳体法兰44与面环的基座之间加装垫片,来进一步提升防水等级,仅采用一种结构方案,通过添加或减少部件的方式满足不同等级的防水需求。
[0065]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
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