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点亮光斑缺陷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1105发布日期:2021-12-15 06:2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点亮光斑缺陷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点亮光斑缺陷的车灯。


背景技术:

2.车灯为车辆上的重要组成配件,主要有前照灯、尾灯、转向灯、雾灯及日行灯等类型,其不仅具有常规的夜间照明作用,通常也是驾驶人员向其他人员发出驾驶意向的一个重要沟通工具。另外车灯也是车辆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增加车辆美观性以及提高辨识度的重要特征部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灯的外观样式逐渐增多,近年来对车灯的美观性追求越来越高。
3.现有的车灯中的光导部件(厚壁件)可将led光源的光线导出,但是由于车灯内部连接结构上的反射光线或其他杂光均会经过在光导部件内的多次全反射后一并由光导部件的外露部分的上表面射出,所以当车灯点亮时在车灯的非出光面上会存在较多的亮斑及高亮杂光等的外观缺陷,影响车灯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点亮光斑缺陷的车灯,该车灯出射时厚壁件外露部分上表面(非出光面)无杂光,可提高车灯的美观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无点亮光斑缺陷的车灯,包括厚壁件、上装饰框、下装饰框及光源部,所述厚壁件固定夹设于上装饰框与下装饰框形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光源部用于为厚壁件提供均匀入射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饰框包括压紧部,所述下装饰框包括承托部,所述压紧部与承托部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一子安装空间,所述压紧部和承托部与厚壁件相接触的面均为光滑平面,所述厚壁件的外露长度和压紧部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的长度相等。
7.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厚壁件包括导光部及限位部,所述导光部垂直设置于限位部上,所述限位部夹设于由压紧部和承托部的侧壁面及光源部形成的第二子安装空间内。
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源部包括光源出射部、反射部及匀光片,所述匀光片贴设于限位部上,所述光源出射部的光线经反射部反射后投射于匀光片上。
9.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反射部的内反射面上设有多组与竖直方向呈43
°
~47
°
角设置的反射台阶面,以使入射光转换方向垂直投射于匀光片上。本方案通过设置反射台阶面可将由下方入射的光线转化成多组平行光线垂直入射到匀光片上。
10.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匀光片为内部弥散有散射颗粒的矩形镜片,所述匀光片的面积大于导光部的导光截面的面积。本方案通过设置匀光片可将由反射部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光照强度进行混合分散后在过渡到厚壁件上,由此可以避免出现出射光线上存在光照不均匀的情况。
11.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厚壁件的表面为光滑平面。本方案通过将厚壁件的
表面均设置为光滑表面,可在车灯关闭时由外部难以观察到厚壁件的存在,也即可达到隐藏车灯的效果,增加车灯外观的多样性及美观性,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12.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压紧部远离厚壁件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反射部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本方案将上装饰框的固定连接部设置在远离厚壁件的一端,由此连接部的复杂连接结构不会被入射光线照射到,另外也不会形成杂光反射。
13.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源部还包括下抵触板,所述反射部的连接部的端部及下抵触板上均开设有卡接槽,两组所述卡接槽分别扣设于匀光片远离厚壁件的一侧的上下端部以使匀光片固定在厚壁件上。本方案通过在远离厚壁件的一侧对匀光片进行固定,可以避免连接处形成的反射光线进入到厚壁件内。
14.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承托部远离厚壁件的一侧固定有卡接端头,所述卡接端头固定于车灯的连接筋位上。
15.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厚壁件的导光部的长度尺寸符合以下公式: x+d≤l≤x+d+h;
16.其中,厚壁件的导光部的外露长度为x,压紧部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的长度为d,并且x≤d;厚壁件的导光部的厚度为h,l为厚壁件导光部的总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上装饰框的压紧部、下装饰框的承托部及光源部的一侧壁组成了一个具有相互垂直位置的安装空间,而在此安装空间内厚壁件可以被很好的进行夹紧固定,并且与厚壁件相接触的所有的面均为光滑平面。由此通过此形式的固定结构对厚壁件进行固定安装,由此可以减少有光线照射部分的结构的复杂性,进而可以减少反射光线中杂线的数量,另外与厚壁件的接触面均为光滑平面,由此当有光线照射在构型简单的光滑平面上时不会产生较多的高亮反射线,由此即可减少存在的高亮反射线的数量。
19.同时通过将厚壁件的外露长度和压紧部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的长度设置为相等可以保证将绝大部分的杂光反射线阻挡在压紧部与厚壁件相接触的区域内,而不会由厚壁件导光部的上表面上射出,由此保证了人眼进行观察时厚壁件的外露部分的上表面只有两条规则光线沿固定光路射出,并且只有在指定位置及角度处才能观测到,由此保证了车灯点亮时其外观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厚壁件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10、导光部;11、限位部;20、压紧部;21、连接部;30、承托部;31、卡接端头;40、匀光片;41、反射部;411、反射台阶面;42、光源出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无点亮光斑缺陷的车灯,包括厚壁件、上装饰框、下装饰框及光源部,厚壁件固定夹设于上装饰框与下装饰框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光源部用于为厚壁件提供均匀入射光线,上装饰框包括压紧部20,下装饰框包括承托部30,压紧部20与承托部30相对设置以形成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子安装空间,第一子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放置厚壁件的导光部10,在进行放置时导光部10穿设在第一子安装空间内,且垂直于导光部10设置的限位部11与压紧部20及承托部30的一侧面紧贴,压紧部20 和承托部30与厚壁件相接触的面均为光滑平面,如图2所示,厚壁件的导光部 10的外露长度为x,压紧部20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的长度为d,厚壁件的导光部10的厚度为h。整个厚壁件的导光部10的长度尺寸选择可以参照以下公式: x+d≤l≤x+d+h;
27.其中,x为厚壁件导光部10的外露长度,l为厚壁件导光部10的总长;限位部11的厚度通常在2mm~5mm之间选择,并且x≤d;在本实施例中一组厚壁件的总长为42mm,其中厚壁件的外露长度为20mm,压紧部20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的长度为20mm,其限位部11的厚度值为2mm,限位部11的厚度值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车灯的大小来确定。整个厚壁件的长度一方面影响着车灯点亮时的效果,在该情况下车灯为越长越好,但是车灯长度加长后又会直接导致其抗振能力的下降,按照本公式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的厚壁件既能兼顾外观又能保证抗振性能。
28.如图1所示,厚壁件包括导光部10及限位部11,导光部10垂直设置于限位部11上,限位部11夹设于由压紧部20和承托部30的侧壁面及光源部形成的第二子安装空间内。厚壁件设置为类似与t型的结构,由此在安装后,由第一子安装空间及第二子安装空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将厚壁件稳定卡紧在安装空间内,由此解决了厚壁件的安装固定问题,并且与厚壁件相接触的并且会在厚壁件内形成全反射光路的面均为光滑的平面,没有复杂构型,由此可以极大的减少由复杂结构形成的反射杂光的数量。
29.如图1所示,光源部包括光源出射部42、反射部41及匀光片40,光源部还包括下抵触板,反射部41的连接部21的端部及下抵触板上均开设有卡接槽,两组卡接槽分别扣设于匀光片40远离厚壁件的一侧的上下端部以使匀光片40 固定在厚壁件上。光源出射部42的光线到达反射部41后经反射部41的内反射面上的多组反射台阶面411的反射可改变光线的出射方向,另外多组反射台阶面411的倾斜方向为与竖直方向呈43
°
~47
°
角设置,该反射台阶面411不同位置的倾斜角度是由入射在其镜面上的入射光线的角度决定,最终目的为通过多组反射台阶面411的反射后出射光线形成为一组平行光并垂直投射于匀光片40 上。此多组反射台阶面411的具体倾角可由现有的光线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来确定。若入射光线均
为平行光则多组反射台阶面411可选择将倾角设置为45
°
即可,将出射光线一平行光投射在匀光片40上。
30.匀光片40为内部弥散有散射颗粒的矩形镜片,其可由pc2407是透明料在配合所需要的色号颗粒通过注塑成型而制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匀光片40选用的为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的pc

2407

021172型匀光片40,匀光片40的面积大于导光部10的导光截面的面积。
31.厚壁件的表面为光滑平面,无需经过任何表面处理。相对比现有的车灯为解决有杂光出射的问题会在光导部件的表面会被进行皮纹处理以对射出的光线进行再次均光后再射出或者对光导部件的头部增加黑漆,由此来减少亮斑等杂光亮度的操作方式而言,本车灯无需对厚壁件进行任何表面处理,一方面可以节省加工步骤降低成本,另外还会增加车灯点亮与关闭时的外观状态的多样性。
32.压紧部20远离厚壁件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连接部21,连接部21与反射部41的连接部21固定连接。本方案将上装饰框的固定连接部21设置在远离厚壁件的一端,由此连接部21的复杂连接结构不会被入射光线照射到,另外也不会形成杂光反射。承托部30远离厚壁件的一侧固定有卡接端头31,卡接端头 31固定于车灯的连接筋位上。通过在压紧部20及承托部30的远离厚壁件的一侧设置与其他部件或车灯其他安装位置的连接结构来对上装饰框、下装饰框及光源部进行固定安装,此固定连接部21远离厚壁件不会形成杂光反射。
33.现有车灯点亮时在厚壁件的上部会出射多组杂乱光线,并且由于杂光的介入会导致部分杂光由厚壁件的前出射面射出进而使得其前出射面表面的光照亮度不均匀,另外由于多组杂乱光线的出射角度各不相同,进而占用的光路出射空间较大,使得外部的观测范围更加广进而更加容易被观察到。而本实用新型中的车灯在点亮时厚壁件的迁出光表面的光照均与,并且厚壁件的上表面几乎无出射光线,只有两组相互平行的规则光线射出,同时这两组出射光线只有在其固定的出射光路的位置上才能被观察到,通常安装在车辆上后人的眼睛难以到达该光路出射位置从而难以观察到,由此最终表现出的厚壁件的上表面的亮度基本保持一致。
34.工作原理:
35.如图1所示,当车灯点亮时,光线由光源出射部42发出然后会到达反射部 41的内反射面上,在经过多组反射台阶面411的反射,光线会以平行光的形式垂直投射在匀光片40上,经匀光片40散射均匀后光线再次进入到厚壁件的限位部11,此时一部分光线会沿导光部10平行射出,如图1中的平行实线所示的出射光路,而有一小部分光线会投射到压紧部20和承托部30与限位部11相接触的区域,并在此区域内发生反射,然后多组反射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后会投射到导光部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处,反射到上表面的杂光会被压紧部20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进行遮挡进而无法射出,如图1中点画线所示的出射光路,反射到下表面的杂光会被承托部30与厚壁件相接触区域进行遮挡进而无法射出,光路类似于图1中点画线所示的出射光路在图中未示出,由此光线只会由导光部 10的最前端的面上均匀射出。另外,在压紧部20的两组下拐角处会有两组光线经过反射后由厚壁件的上表面射出,如图1中的两条虚线所示的光路,且该两组光线为相互平行的规则线段,并且这两组出射光线只有在其固定的出射光路的位置上才能被观察到,通常安装在车辆上后人的眼睛难以到达该光路处从而难以观察到。
36.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