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5849发布日期:2021-10-30 10:5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及透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及透镜。


背景技术:

2.射灯作为局部重点照明灯具,其外形尺寸和眩光一直是各大厂商努力攻克的难关,虽然近年来也有一些厂商推出过一些消大角度眩光射灯,但无一能摆脱尺寸的限制,甚至部分是以牺牲尺寸为代价。
3.而部分小型射灯由于结构限制,导致这类射灯发出的光线往往存在亮环不均匀和光斑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及透镜,能够解决目前的射灯发出的光线的亮环和光斑不均匀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透镜,包括透镜本体;
7.其中,所述透镜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出光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入光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部分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有平面反射部,另一部分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侧设置有弧面反射部,光线穿过所述入光面后能够分布于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能够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平面反射部和所述弧面反射部,所述平面反射部和所述弧面反射部能够将光线反射至所述出光面。
8.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部和上述的透镜;其中,所述光源部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反射面能够将所述光源部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平面反射部和所述弧面反射部。
9.相较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中,通过在透镜本体内设置相对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能够使光线由第一反射面反射至第二反射面后,再由第二反射面反射至出光面,光线通过多次反射折叠能够有效地降低透镜本体的整体厚度。透镜本体背向第二反射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使得透镜本体的结构类似于菲涅尔透镜,上述凹槽能够在第二反射面上形成多个凸起,光线由第一反射面反射至多个凸起的反射部能够使得光线被各个反射部单独控光,从而使得光线由出光面穿出后在出光面上形成的亮环均匀。部分凸起的反射部为平面反射部,另一部分凸起的反射部为弧面反射部,通过设置平面反射部和弧面反射部能够均化因光线交叉而形成的不均匀的光斑,使得光线穿过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后形成的关照效果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剖面示意图;
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透镜本体背向第二反射面一侧的示意图;
1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出光面一侧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100

透镜本体,110

出光面,120

第一反射面,130

入光面,140

第二反射面,150

凸起,151

平面反射部,152

弧面反射部,160

第三反射面,170

凹槽,
16.200

光源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1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20.请参考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透镜,其包括透镜本体100,透镜本体100为光学元件,其材质可以采用有机玻璃、树脂或其他光学性能较好的材料,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制。透镜本体100具有良好的光通过性能和光反射性能。上述的透镜可以应用于照明设备中。
21.上述的透镜本体10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设置有出光面110和第一反射面120,第二端设置有入光面130和第二反射面140。第一端和第二端是相对设置的,因此,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是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120和入光面130也是相对设置的,同时,出光面110与第二反射面140是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0和入光面130也是相对设置的。光线能够由入光面130进入到透镜本体100内并照射到第一反射面120上,当光线照射到第一反射面120上后能够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上,随后光线再由第二反射面140反射至出光面110,光线由第二反射面140反射后能够由出光面110穿出。
22.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相对设置,能够使光线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后再由第二反射面140反射至出光面110,光线通过多次反射实现光线折叠反射,能够有效地降低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厚度,使得透镜的结构更为紧凑,厚度更薄。
23.光线通过入光面130后能够分散于第一反射面120的各处,达到扩散光路的目的,这样能够利于光线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后扩散于第二反射面140各处,减小第一反射面120的设计难度。同时,上述的结构设计也能够防止穿过入光面130折射到第一反射面120的光线与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的光线交叉,同时还能够防止第一反射面120
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的各束光线交叉。从而能够使得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具有更好的出光效果。
24.第二反射面14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150,凸起150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其中,凸起150的第一侧设置有反射部。当第一反射面120将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时,第一反射面120能够将光线反射至多个凸起150的第一侧的反射部,这样能够使由第二反射面140反射的光线经过出光面110时在出光面110上形成的亮环分布均匀。同时,每一个凸起150的反射部还能够起到控光作用,将每一束反射至凸起150的反射部的光线单独控光,减小大角度杂光的影响,精确控制配光角度,使得光线由出光面110穿过后形成的光照效果更好,减小眩光的产生。
25.通常,可以在透镜本体100背向第二反射面140的一侧设置多个凹槽170,上述的凹槽170能够使第二反射面140上形成多个上述的凸起150,这样,透镜本体100的结构类似于菲涅尔透镜。通过设置凹槽170能够降低透镜本体100的重量,使得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更加轻便。
26.部分凸起150的第一侧为平面反射部151,另一部分凸起150的第一侧为弧面反射部152。当光线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上的各个凸起150的反射部时,为了防止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靠近第二反射面140边缘处的光线,与由靠近第二反射面140中心区域处反射至出光面110的光线交叉而导致光斑不均匀,通过设置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能够均化由于光线交叉而产生的不均匀光斑,使得光线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后形成的光照效果更好,光斑更加均匀。
27.本技术实施公开的透镜中,通过在透镜本体100内设置相对的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光线通过入光面130进入到透镜内后能够照射到第一反射面120,光线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后,再由第二反射面140反射至出光面110,光线通过多次反射折叠能够有效地降低透镜本体100的整体厚度。透镜本体100背向第二反射面14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70,使得透镜本体100的结构类似于菲涅尔透镜,上述凹槽170能够在第二反射面140上形成多个凸起150,光线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多个凸起150第一侧的反射部能够使得光线被各个反射部单独控光,从而使得光线由出光面110穿出后在出光面110上形成的亮环均匀。部分的凸起150的第一侧设置平面反射部151,另一部分凸起150的第一侧设置弧面反射部152,通过设置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能够均化因光线交叉而形成的不均匀的光斑,使得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出光效果更好。
28.入光面130、出光面110、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都集成在透镜本体100上,使得透镜本体100的体积更小,相应的,应用该透镜的照明设备也能够具有更小的体积。同时,光线从由入光面130进入到透镜本体100内至由出光面110射出的过程中,光线在透镜本体100内部传播,这样能够避免外部环境对光线的传播造成影响,使得光线的光路更加精准,进而使得本技术实施公开的透镜的控光效果更好。
29.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可以采用回旋型透镜,具体的,上述的出光面110环绕第一反射面120设置的,第二反射面140是环绕入光面130设置的,通常,第一反射面120的面积是小于出光面110的面积,第二反射面140的面积是大于入光面130的面积。出光面110、第一反射面120、入光面130和第二反射面140的中轴线共线,因此,入光面130与与第一反射面120相对设置的,第二反射面140是与出光面110相对设置的,这样能够利于光线穿
过入光面130后分散于第一反射面120各处,同时也利于光线由第一反射面120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的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同时能够使得入光面130和第一反射面120之间的间距相对最大,并使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之间的间距相对最大。从而能够增大光线在透镜本体100内可传播的距离,利于光线扩散于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减小入光面130、第一反射面120和第二反射面140的设计难度。
30.可选的,上述的多个凸起150可以设置为环状,具体的,多个凸起150环绕第二反射面140的中心,并沿第二反射面140的径向分布,相应的,上述的第一侧为凸起150朝向第二反射面140中心的一侧,第二侧为凸起150背向第二反射面140中心的一侧,这样设置凸起150能够使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结构类似于菲涅尔透镜,同时能够使透镜本体100的结构更为紧凑,使得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的面积更大,反射效果更好。
31.当然,上述的多个凸起150也可以设置为处于第二反射面140上的一侧,并且沿一个预设方向分布,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制。
32.可选的,上述的弧面反射部152靠近第二反射面140的中心设置,平面反射部151远离第二反射面140的中心设置,具体的,在多个凸起150中,相对于靠近第二反射面140中心的凸起150设置弧面发射部152,相对远离第二反射面140中心的凸起150设置平面反射部151,这样能够使得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均化由于光线交叉而产生的不均匀光斑的效果更好。
33.可选的,透镜本体100的第一反射面120为自由曲面,其目的在于将照射到第一反射面120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射面140的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自由曲面的具体结构可根据第二反射面140的大小和平面反射部151与弧面反射部152的位置决定,其目的在于能够将光线反射至各个平面反射部151和弧面反射部152,自由曲面的的具体设置结构作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本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34.为了加强第一反射面120的反射效果,可以在第一反射面120的表面设置反射膜,从而使得第一反射面120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第一反射面120的作用。
35.可选的,透镜本体100具有位于第二反射面140外周,并且围设于第二反射面140的第三反射面160,经过第一反射面120反射的部分光线可能会超出第二反射面140的边缘扩散至第二反射面140外,设置第三反射面160能够将这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10,使得这一部分光线能够由出光面110穿出而不被浪费,从而使得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透镜的出光效果更好。通常,上述的第三反射面160可以为透镜本体100的周向内壁,并且可以在透镜本体100的周向内壁设置反射膜以形成第三反射面160。
36.基于上述的透镜,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光源部200和上述的透镜,其中,光源部200能够发出光线,光源部200的出光方向朝向入光面130,这样能够使得光源部200发出的光线穿过入光面130后折射到第一反射面120的各位,通常,光源部200可以设置为处于透镜本体100的中轴线上,这样,能够使光源部200发出的光线直射于入光面130,简化照明装置的结构。
37.可选的,上述的光源部200可以采用led灯,led灯具有高光效和较低的光衰的优点,能够使得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照明装置具有更加优秀的照明效果。
3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