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5259发布日期:2022-03-02 06:3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筒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筒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筒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筒灯。


背景技术:

2.现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越来越注重,在室内装饰上的心思也是越来越多,筒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多,因它的美观的外形和简约的结构的优点,使得它在家居中被很多人选做装饰灯具。现有的筒灯一般都有完善的配光装置,比如安装有led透镜、反光杯、防眩网等,一个灯具上至少安装有一个配光件,多个配光件的组合也常有应用。但是,每个配光件都需单独组装,费时费力,极大影响了筒灯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ed筒灯,旨在实现出光率高、防眩效果好、组装方便。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筒灯,包括灯壳和安装在所述灯壳内的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led灯珠、盖设在所述led灯珠上的led透镜、盖设在所述led透镜上的防眩网和组装盖,所述组装盖与所述灯壳连接固定,所述组装盖将所述led灯珠、所述led透镜和所述防眩网盖设在内,所述组装盖上端设有与所述防眩网对应的出光口。
5.优选地,所述防眩网的外径小于所述led透镜的上端面外径,所述led透镜的上端面边缘凸出在所述防眩网边缘外部;所述组装盖上端具有围绕所述出光口设置在围边,所述围边下端面具有与所述防眩网边缘对应的第一压位面和与所述led透镜上端面边缘对应的第二压位面,所述第一压位面压置在所述防眩网边缘上,所述第二压位面压置在所述led透镜的上端面边缘上。
6.优选地,所述组装盖的下端边缘设有往外折的外折边,所述外折边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灯壳连接的连接结构。
7.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带有连接孔的连接耳。
8.优选地,所述防眩网上的出光网格为正六边形,且呈蜂窝状排列。
9.优选地,所述led筒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灯壳内的透光罩,所述透光罩为反弧形碗状设计,其内凹端接近所述光源组件,且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上方。
10.优选地,所述led筒灯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灯壳内的反射杯,所述反射杯的下端置于所述组装盖上,且所述反射杯的下端口围绕所述出光口。
11.优选地,所述反射杯为碗状或喇叭状。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led筒灯包括灯壳和安装在灯壳内的光源组件,光源组件包括led灯珠、盖设在led灯珠上的led透镜、盖设在led透镜上的防眩网和组装盖,组装盖与灯壳连接固定,组装盖将led灯珠、led透镜和防眩网盖设在内,通过组装盖将led灯珠、盖设在led灯珠上的led透镜、盖设在led透镜上的防眩网一起固定在灯壳内,组装操作简便,无需
对每个配件单独进行螺丝固定,能够提高筒灯的生产效率。
14.组装盖上端设有与防眩网对应的出光口,led灯珠发出的光经led透镜和防眩网作用后从出光口发出,led透镜能收集led灯珠发出的杂乱光线并折射出去,能提高出光率;防眩网能将发光割成小光束,过滤杂质,使光线变得柔和不刺眼,光斑更加均匀饱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筒灯的光源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筒灯的光源组件的组装盖的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led筒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led筒灯的立体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led筒灯的反射杯的另一表现形式。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led筒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的led筒灯的立体图。
2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标识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者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
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者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筒灯,包括灯壳10和安装在灯壳10内的光源组件20。光源组件20包括led灯珠21、盖设在led灯珠21上的led透镜22、盖设在led透镜22上的防眩蜂窝网23和组装盖24,组装盖24与灯壳10连接固定,组装盖24将led灯珠21、led透镜22和防眩蜂窝网23盖设在内,组装盖24上端设有与防眩蜂窝网23对应的出光口。led灯珠21发出的光经led透镜22和防眩蜂窝网23作用后从出光口发出,led透镜22能收集led灯珠21发出的杂乱光线并折射出去,能提高出光率。防眩蜂窝网23能将发光割成小光束,过滤杂质,使光线变得柔和不刺眼,光斑更加均匀饱满。
30.防眩蜂窝网23的外径小于led透镜22的上端面外径,led透镜22的上端面边缘凸出在防眩蜂窝网23边缘外部。组装盖24上端具有围绕出光口设置在围边241,围边241下端面具有与防眩蜂窝网23边缘对应的第一压位面246和与led透镜22上端面边缘对应的第二压位面245。组装时,可将防眩蜂窝网23、led透镜22和led灯珠21装入组装盖24内,再一起转入灯壳10内,也可以先将led灯珠21、led透镜22和防眩蜂窝网23摆放在灯壳10内再盖上组装盖24,组装盖24的第一压位面246压置在防眩蜂窝网23边缘上,第二压位面245压置在led透镜22的上端面边缘上。
31.组装盖24的下端边缘设有往外折的外折边242,外折边242上设有用于与灯壳10连接的连接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使组装盖24连接固定在灯壳10内,从而也将led灯珠21、led透镜22和防眩蜂窝网23一起固定在内,组装操作简便,无需对每个配件单独进行螺丝固定,能够提高筒灯的生产效率。
32.其中,如图1所示,连接结构为带有连接孔244的连接耳243,灯壳10内设有与连接孔244对应的螺纹孔,在对应的连接孔244与螺纹孔中锁紧螺钉,完成组装盖24的安装。
33.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可为直接设置在外折边242上的连接孔。
34.参阅图1,防眩蜂窝网23上的出光网格为正六边形,且呈蜂窝状排列。
35.在一实施例中,在灯壳10前端的出光口位置安装有透光板,透光板可为亚克力板或pc板。灯壳10前端连接有面环40,灯壳10前端的出光口内环绕设有环形支撑台,透光板边缘置于支撑台上,面环40的侧壁将透光板压置在支撑台上,使透光板位置固定。
36.参阅图3至图5,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灯壳10内安装有反射杯30,反射杯30的下端置于组装盖24上,且反射杯30的下端口围绕出光口。反射杯30可设计为碗状(如图5所示),反射杯30还可设计为喇叭状(如图3、4所示),反射杯30的不同角度的设置,形成不同的出光角。
37.参阅图6和图7,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灯壳10内安装有透光罩30,透光罩30为反弧形碗状设计,其内凹端接近光源组件20,且位于光源组件20的上方。灯壳10前端连接有面环40,透光罩30的上端边缘设有支撑位31,灯壳10前端的出光口内环绕设有环形支撑台11,透光罩30的支撑位31支撑在环形支撑台11上,并通过面环40固定。
38.本led筒灯结合光路设计达到出光角80
°
,遮光角35
°
。透光罩30的反弧形设计目的是让光避免停留在透光罩30上产生眩光,还有是为了更接近天花的融合一体的效果,开灯
时与不开灯的效果都能更好和天花融为一体,还能很好的防止防蚊虫进入灯具内部。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属于“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者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互相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