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8890发布日期:2022-03-17 01: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


背景技术:

2.led导轨射灯也叫led导轨灯,现有的导轨射灯,一般是由灯筒、光源和连接头组成,使用时将连接头卡在导电导轨上,使连接头上的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与导电导轨上的导电金属条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由于导轨射灯的结构与导电导轨结构相适配,因此使用范围较窄,仅能与导电导轨配合才能使用;而导电导轨的结构较为复杂,固定后不能灵活拆卸,因此导轨射灯的照射范围也较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轨射灯仅能与导轨配合才能使用、造成使用范围较窄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包括盒体、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所述盒体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安装槽,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正极导电片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负极导电片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导轨射灯的连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时,所述连接头上的正极导电件与所述正极导电片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头上的负极导电件与所述负极导电片电性连接。吸顶转换器的结构相比于导轨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灵活;导轨射灯安装在吸顶转换器上的过程也更加方便、快捷。
5.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正极导电片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之间,所述负极导电片开设在所述第二卡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之间。设置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可方便安装、固定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松动、影响导电性能。
6.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片包括正极导电部、横部和正极接线部,所述横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正极接线部连接,所述正极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负极导电片包括相互连接的负极导电部和负极接线部,所述负极导电部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正极接线部和所述负极接线部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使正极接线部和负极接线部位于同一侧,方便接线,降低走线的复杂性。
7.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外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横部卡设在所述凹槽内。开设凹槽,可对横部进行定位和限位作用,方便正极导电片的准确安装,避免正极导电片偏移。
8.优选地,所述盒体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设有正极支撑台和负极支撑台,所述正极接线部抵于所述正极支撑台的上端面,所述负极接线部抵于所述负极支撑台的上端面。设置正极支撑台和负极支撑台可对正极接线部和负极接线部提供一定支撑,提高结构
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正极接线部/负极接线部与电线电性连接。
9.优选地,在所述正极支撑台和所述负极导电部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竖直高度>所述负极导电部的高度,所述横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正上方。用支撑板支撑住横部,避免负极导电部和横部相接触。
10.优选地,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盒体上以密封所述正极导电片和所述负极导电片。保证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的密封,避免漏电、触点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11.优选地,所述盖体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槽内的竖板,所述竖板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卡紧所述负极导电片的卡槽。设置竖板、并在竖板下端开设卡槽,可对负极导电片进行限位,避免其松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导电效果。
12.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盖体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连通的通孔,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插入至所述连接孔内,以将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盒体上。如此设置,可提高盒体和盖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盖体容易脱落、造成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外漏。
13.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连通;安装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可将所述盒体固定在安装面上。如此设置,可方便将吸顶转换器固定在安装面上,且安装件还可藏匿于第一安装槽内。
14.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盒体上开设第一安装槽用于安装导轨射灯的连接头,在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上分别设置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当导轨射灯的连接头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时,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可将外部电源传输至导轨射灯的光源上,使导轨射灯可正常使用;因此增加了现有的导轨射灯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导轨射灯的实用性;且吸顶转换器的结构相比于导轨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灵活;导轨射灯安装在吸顶转换器上的过程也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利用导轨射灯的重力可使正极导电件/负极导电件与正极导电片/负极导电片接触更加紧密,反应更加灵敏,电性连接更加可靠,导电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顶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顶转换器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顶转换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顶转换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盒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极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负极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盖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吸顶转换器与导轨射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顶转换器与导轨射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13为图1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附图中:1-盒体、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安装槽、13-第三安装槽、14-第一卡板、15-第二卡板、16-凹槽、17-正极支撑台、18-负极支撑台、19-支撑板、110-连接柱、111连接孔、112-安装柱、113-安装孔、2-正极导电片、21-正极导电部、22-横部、23-正极接线部、3-负极导电片、31-负极导电部、32-负极接线部、4-盖体、41-竖板、411-卡槽、42-通孔、5-连接件、6-导轨射灯、61-连接头、62-正极导电件、63-负极导电件。
3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3.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用于导轨射灯的吸顶转换器,包括盒体1、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所述盒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安装槽11,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和第三安装槽13,所述正极导电片2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所述负极导电片3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导轨射灯6的连接头6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内时,所述连接头61上的正极导电件62与所述正极导电片2与所述正极导电片2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头61上的负极导电件63与所述负极导电片3电性连接。
35.如图1至图6所示,盒体1的整体结构可以是圆柱体、立方体等形状,盒体1有绝缘材料(如塑胶)一体成型,盒体1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盒体1用于固定在安装面(如天花板、墙壁)上。盒体1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安装槽11,围设形成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均位于盒体1内部;第一安装槽11为长条状凹槽16,其由四个侧壁围设而成,在第一安装槽1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和第三安装槽13,故第二安装槽12和第三安装槽13相对且均与第一安装槽11相互连通。第一安装槽11用于容纳导轨射灯6的连接头61;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均用导电材质(如铜)制成,两者用于将外部电源传输至导轨射灯6的光源上。导轨射灯6的连接头61上延伸出正极导电件62和负极导电件63,且两者相对
设置。使用时,将吸顶转换器固定在安装面上,并用导线将外部电源与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连接起来;将导轨射灯6的连接头61嵌入第一安装槽11内,旋转90度,使正极导电件62与正极导电片2抵接、负极导电件63与负极导电片3抵接,具体是片状的正极导电件62卡入正极导电片2的正上方并与正极导电片2的上端面接触,片状的负极导电件63卡入负极导电片3的正上方并与负极导电片3的上端面相接触,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分别支撑住正极导电件62和负极导电件63,以使导轨射灯6安装在盒体1上;当开启外部电源时,电流通过导线传输至正极导电片2上,再通过正极导电件62传输至导轨射灯6的光源上。应该注意的是,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属于相对的两个零部件,这里所说的正极导电片2是指与火线电性连接的导电片;当火线与上述的负极导电片3电性连接时,上述的正极导电片2则与零线电性连接。
36.现有的导轨射灯一般仅能与相应的导电导轨相配合才可使用,因此使用范围较窄;且导电导轨安装后位置不方便调整,造成导轨射灯的安装位置有限,照射范围较窄。而本技术方案,在盒体1上开设第一安装槽11用于安装导轨射灯6的连接头61,在第二安装槽12和第三安装槽13上分别设置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当导轨射灯6的连接头61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1内时,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可将外部电源传输至导轨射灯6的光源上,使导轨射灯6可正常使用;因此增加了现有的导轨射灯6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导轨射灯6的实用性;且吸顶转换器的结构相比于导轨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灵活;导轨射灯6安装在吸顶转换器上的过程也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利用导轨射灯6的重力可使正极导电件62/负极导电件63与正极导电片2/负极导电片3接触更加紧密,反应更加灵敏,电性连接更加可靠,导电性能更高。
37.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槽12和所述第三安装槽13内分别设有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所述正极导电片2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板14和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所述负极导电片3开设在所述第二卡板15和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
38.第一卡板14具体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正对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上,具体设有两块第一卡板14,两块第一卡板14相互平行且尺寸相同,两块第一卡板14与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均留有一定间隙,使正极导电片2可卡设在第一卡板14和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两块第一卡板14间隔一定距离,使两者分别抵住正极导电片2接近其两端的位置处。第二卡板15具体设置在第三安装槽13正对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上,具体设有两块第二卡板15,两块第二卡板15相互平行且尺寸相同,两块第二卡板15与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均留有一定间隙,使负极导电片3可卡设在第二卡板15和第一安装槽11的侧壁之间;两块第二卡板15间隔一定距离,使两者分别抵住正极导电片2接近其两端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可方便安装、固定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提高结构稳定性,避免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松动、影响导电性能;另一方面,第一卡板14和第二卡板15的设置,还能避免正极导电片2/负极导电片3直接与第二安装槽12的侧壁/第三安装槽13的侧壁直接贴紧,影响散热。
39.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8所示,所述正极导电片2包括正极导电部21、横部22和正极接线部23,所述横部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导电部21和所述正极接线部23连接,所述正极导电部21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所述负极导电片3包括相互连接的负极导电部31和负极接线部32,所述负极导电部31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3内;所述正极接线部23和
所述负极接线部32位于所述第三安装槽13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
40.正极导电部21、横部22和正极接线部23一体成型形成正极导电片2,具体地,正极导电部21位于第二安装槽12内,横部22的长度大于第一安装槽11的宽度,横部22与正极导电部21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槽12所在的一侧,横部22与正极接线部23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三安装槽13所在的一侧。负极导电部31和负极接线部32一体成型,负极导电部31位于第三安装槽13内,正极接线部23和负极接线部32位于第一安装槽11的同一侧,具体位于第三安装槽13远离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使正极接线部23和负极接线部32位于同一侧,方便接线,降低走线的复杂性。
41.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盒体1的外顶面开设有凹槽16,所述横部22卡设在所述凹槽16内。
42.第一安装槽11从盒体1的下端面自下而上开设,因此第一安装槽11的底面即为盒体1的内顶面;横部22跨过第一安装槽11从第二安装槽12延伸至第三安装槽13处,且横部22并不伸入第一安装槽11内,即盒体1的顶面位于第一安装槽11和横部22之间,盒体1与横部22相贴合的面为盒体1的外顶面。在外顶面上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的宽度≥横部22的宽度,凹槽16的深度≥横部22的厚度。开设凹槽16,可对横部22进行定位和限位作用,方便正极导电片2的准确安装,避免正极导电片2偏移。
43.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盒体1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设有正极支撑台17和负极支撑台18,所述正极接线部23抵于所述正极支撑台17的上端面,所述负极接线部32抵于所述负极支撑台18的上端面。
44.如前面所述,正极接线部23和负极接线部32均位于第三安装槽13远离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因此在该一侧处设有正极支撑台17和负极支撑台18,正极支撑台17用于支撑正极接线部23,负极支撑台18用于支撑负极接线部32。正极支撑台17的结构和负极支撑台18的结构一致,具体是由多块立板组成,且内部中空、顶面和一侧面开口;正极接线部23/负极接线部32有多块立板支撑,即正极接线部23/负极接线部32抵于立板的上端面。设置正极支撑台17和负极支撑台18可对正极接线部23和负极接线部32提供一定支撑,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方便正极接线部23/负极接线部32与电线电性连接。
45.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正极支撑台17和所述负极导电部31之间设有支撑板19,所述支撑板19的竖直高度>所述负极导电部31的高度,所述横部22位于所述支撑板19的正上方。
46.为了方便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的安装,第二安装槽12和第三安装槽13除了与第一安装槽11相连通外,两者靠近盒体1顶面的一侧均为开口;由于横部22需跨过第一安装槽11和第三安装槽13使正极接线部23位于第三安装槽13远离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因此横部22需跨过负极导电部31,即横部22位于负极导电部31的正上方。为了避免负极导电部31和横部22相接触,在正极支撑台17和负极导电部31之间设置竖直高度大于负极导电部31高度的支撑板19,用支撑板19支撑住横部22,保证横部22处于较高位置;同时也能避免横部22由于其他情况(弯曲变形、下塌)跟负极导电部31相接触。
47.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还包括盖体4,所述盖体4盖设在所述盒体1上以密封所述正极导电片2和所述负极导电片3。
48.当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安装在盒体1上之后,从上往下可直接看到正极导
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这也意味着两者处于裸露状态;虽然在使用时一般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但如果固定在其他位置上,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还是会处于裸露状态,工作时由于有电路通过,因此安全性较难保证。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将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安装在盒体1上时,再在盒体1上盖设有一盖体4,以保证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的密封,避免漏电、触点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
49.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0所示,所述盖体4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槽13内的竖板41,所述竖板41的下端开设有用于卡紧所述负极导电片3的卡槽411。
50.盖体4靠近盒体1的一侧(即盖体4的下端面)设有向下延伸的竖板41,当盖体4盖设在盒体1上时,竖板41插入至第三安装槽13内;在竖版的下端开设有向上凹陷的卡槽411,负极导电片3的部分区域卡设在卡槽411内,具体是负极导电部31与负极接线部32之间的连接位置。设置竖板41、并在竖板41下端开设卡槽411,可对负极导电片3进行限位,避免其松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保证导电效果。
51.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盒体1上设有连接柱110,所述连接柱110开设有连接孔111,所述盖体4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111相连通的通孔42,连接件5穿过所述通孔42插入至所述连接孔111内,以将所述盖体4固定在所述盒体1上。
52.盒体1内设有三个连接柱110,其中一个连接柱110位于第二安装槽12远离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剩下两个位于第三安装槽13远离第一安装槽11的一侧;每个连接柱110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连接孔111;盖体4上开设有通孔42,当盖体4盖设在盒体1上时,通孔42与连接孔111相连通;用连接件5穿过通孔42插入至连接孔111内,从而将盖体4固定在盒体1上。连接孔111具体可为螺纹孔,即孔壁设有内螺纹的孔,连接件5具体可为螺丝,采用打螺丝的方式即可将盖体4固定在盒体1上。如此设置,可提高盒体1和盖体4结构的稳定性,避免盖体4容易脱落、造成正极导电片2和负极导电片3外漏。连接柱11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采用三个连接柱110,可提高盖体4和盒体1连接的稳定性。
53.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盒体1上设有安装柱112,所述安装柱112开设有安装孔113,且所述安装孔113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1相连通;安装件穿过所述安装孔113可将所述盒体1固定在安装面上。
54.这里所述的安装面是固定吸顶转换器的地方,如天花板、墙壁。在盒体1内设有安装柱112,安装柱112上开设有自上而下贯穿安装柱112的安装孔113,且安装孔113与第一安装槽11相连通;用安装件(图中未示出)自下而上穿过安装孔113嵌入到安装面上,即可将盒体1固定在安装面上。安装件具体可为螺钉。如此设置,可方便将吸顶转换器固定在安装面上,且安装件还可藏匿于第一安装槽11内。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