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用均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7365发布日期:2023-01-13 00:4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像头用均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手机摄像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用均光结构。


背景技术:

2.手机摄像头上设有指示灯作为手机开、关机或者其它状态的信号指示,目前的指示灯主要包括外壳、灯珠和导光柱,其中灯珠设于外壳内并用于发光,导光柱用于将灯珠产生的光线导致外壳外侧。目前常见的导光柱为圆柱形或者条形,圆柱形的导光柱只有端部显色,条形的导光柱只有一个侧面显色,难以满足目前部分手机摄像头对于如l形等需要多面显色的要求。
3.目前需要多面显色时,通常采用多颗灯珠,并将多颗灯珠做成灯条才能使指示灯的多个侧面发光。而多颗灯珠使用时的能耗随着灯珠数量的增加而增高,导致摄像头的耗电量大,且需要更复杂的电子元器件才能满足多个灯珠工作的需要,导致摄像头的成本增大。其次,多个灯珠过于靠近显示灯的外壳时,也会导致各部位的光线强弱不同,导致显示灯无法均匀显色,使用者的体验感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摄像头用均光结构,在无需采用多个灯珠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至少两个侧面的显色,以降低能耗,并使光线更为均匀。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摄像头用均光结构,包括外壳、照明组件、导光单元,照明组件和导光单元均位于外壳内,其特征在于:导光单元包括第一导光柱、第二导光柱和第三导光柱,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之间的夹角大于0
°
、同时小于等于90
°
,第三导光柱位于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之间,且第三导光柱与第一导光柱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之间的夹角均为锐角,且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均与第三导光柱固定;外壳上设有正对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的开口,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朝向外壳的侧壁嵌于开口内;照明组件包括第一灯珠,第三导光柱远离第一导光柱的一端与第一灯珠相对。
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7.1.本方案中的第三导光柱与第一灯珠相对,第一灯珠产生的部分光线沿第三导光柱传递至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处,再从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折射出;另一部分光线沿空气传递至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内,再经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折射出,这部分光线主要从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远离第三导光柱的部分折射出,与经第三导光柱传递的光线配合,使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两端折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
8.2.因为第一灯珠远离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故第一灯珠不会在外壳外侧形成亮度明显大于其它部位的明亮区域,进一步使指示灯各处的光亮更为均匀。
9.进一步,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二者与第三导光柱的连接位置为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相互靠拢的一端。
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未经第三导光柱的光线主要从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远离第三导光柱的部位折射出。本方案中,经第三导光柱导至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内的光线沿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从靠近第三导光柱的一端向远离第三导光柱的一端逐渐减弱,两部分光线结合,进一步使得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两端折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
11.进一步,第三导光柱朝向第一导光柱的侧面固定有若干凸起,若干凸起沿第三导光柱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
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若干凸起使得第三导光柱的表面为曲面,沿第三导光柱反射的光线与曲面各部位的入射角均存在差异,使得不同部位的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故能够进一步对光线进行分散,使得光线能更均匀的进入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内。其次,曲面部位的部分光线从曲面折射出,再经过空气后从第一导光柱靠近凸起部位折射出,进一步使光线更为均匀。
13.进一步,凸起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三角形远离第三导光柱的尖端朝向第一导光柱。
1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三角形的凸起在反射部分沿第三导光柱传递的光线的同时,还能让光线从凸起的侧壁折射出,经空气传递至第一导光柱内,对光线的分散效果更好。
15.进一步,第三导光柱远离第一导光柱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导光柱的一侧倾斜,且第三导光柱远离第一导光柱的一端与第二导光柱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与第一导光柱之间的垂直距离;照明组件还包括第二灯珠,第二灯珠高于第一灯珠并与第一导光柱相对。
1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光线能更好的在第三导光柱中传递。其次,经第一灯珠产生的光线除沿第三导光柱靠近第二导光柱的一端传递外,主要能够从第三导光柱远离第二导光柱的一端折射出并直接传递至第二导光柱内,经第二导光柱折射出,对第二导光柱远离第一导光柱的一端折射出的光线进行补充,而第二灯珠产生的光线主要经空气传递至第一导光柱内,对第一导光柱未与第三导光柱连接部位的光线进行补充,进一步使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各部位折射出的光线更均匀。
17.进一步,外壳内固定有固定板,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分别位于固定板的底部和顶部。
1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固定板方便第一灯珠和第二灯珠的安装,其次固定板还能够阻挡第二灯珠产生的光线向靠近第二导光柱一侧传递,避免经第二导光柱未与第三导光柱连接部位折射出的光线过多,导致第二导光柱过亮,进一步促使指示灯各部位的明亮程度更均匀。
19.进一步,固定板为电路板。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不再设置另外的板体,安装更为方便。
21.进一步,第三导光柱远离第一导光柱一端的顶部为平面,且平面与第一灯珠垂直。
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平面能够更好的让光线进入第三导光柱内,并避免过多的光线被第三导光柱的表面反射至第一导光柱内,使第一导光柱和第二导光柱各处的明亮程度更均匀。
23.进一步,第三导光柱远离第一导光柱一端的底部为弧形面,弧形面位于平面的正下方。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弧形面能够更好的对经平面进入第三导光柱中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沿第三导光柱传递。
25.进一步,外壳内壁固定有两个加强块,两个加强块分别位于第一导光柱的两侧,加强块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位于第二加强部与导光柱之间,第一加强部的厚度小于第二加强部的厚度。
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两个加强块能够对第一导光柱进行限位,并增强外壳的强度,避免外壳受到压力损坏。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光单元的立体图;
29.图3为图1的正视图;
30.图4为图1的俯视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线折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导光柱1、第二导光柱2、第三导光柱3、凸起31、平面32、外壳4、固定板5、第一灯珠51、第二灯珠52、加强块6、第一加强部61、第二加强部62。
34.实施例1
35.一种摄像头用均光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壳4、照明组件、导光单元,照明组件和导光单元均位于外壳4内,导光单元包括第一导光柱1、第二导光柱2和第三导光柱3,第一导光柱1、第二导光柱2和第三导光柱3采用pc材料一体注塑成型,其中第一导光柱1和第二导光柱2垂直,外壳4的左壁为弧形,外壳4的左壁和底部均设有开口,第一导光柱1的左壁嵌入外壳4左壁的开口内,第二导光柱2的底部嵌入外壳4底部的开口内。
36.第三导光柱3左端与第一导光柱1和第二导光柱2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导光柱1和第二导光柱2交叉处。第三导光柱3左端的中线与第二导光柱2之间的夹角为35
°
~47
°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导光柱3左端的中线与第二导光柱2之间的夹角为41
°
,第三导光柱3的右端向靠近第二导光柱2的一侧倾斜,即第三导光柱3右端的中线与第二导光柱2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三导光柱3左端的中线与第二导光柱2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光柱3右端的顶部为平面32、右端底部为弧形面,且弧形面正对平面32。外壳4内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板5,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板5采用pcb电路板,固定板5水平设置,且固定板5的左端位于平面32的正上方,固定板5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灯珠51、顶部安装有第二灯珠5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灯珠51和第二灯珠52均采用led灯。第一灯珠51朝下并正对平面32,第二灯珠52朝上并与第一导光柱1的中部和上部相对。
37.第三导光柱3左端的顶部一体注塑成型有若干凸起31,凸起为棱柱,且若干凸起31沿第三导光柱3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凸起31为三棱柱,即凸起3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凸起31远离第三导光柱3的顶角朝向第一导光柱1,第三导光柱3左端的顶
部为锯齿状。
38.结合图4所示,外壳4内一体注塑成型有两个加强块6,两个加强块6均竖直设置,且两个加强块6分别位于第一导光柱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块6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第一加强部61和第二加强部62,第一加强部61位于第二加强部62与第一导光柱1之间,第一加强部61的厚度小于第二加强部62的厚度,第二加强部62远离第一加强部61的侧壁与外壳4的内壁圆滑过渡。本实施例中的外壳4左壁为弧形,前侧壁和后侧壁为水平面32,第二加强部62与弧形部位靠近水平面32的一端相贴,避免外壳4收到挤压时,弧形部位变形。
39.结合图2、图3和图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0.当第一灯珠51和第二灯珠52工作时,第一灯珠51的光线经第三导光柱3右端的平面32进入第三导光柱3内,部分光线沿第三导光柱3向左传递,当光线传递至凸起31部位后,部分光线经凸起31的侧壁折射出,且因为每个凸起31的侧壁的倾斜方向均不同,使得从每个侧壁折射出的光线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均不同相同,故光线与第一导光柱1的接触位置不同,能够从第一导光柱1的不同位置折射出。其次,另外部分光线经凸起31的侧壁反射,与上同理,光线经不同侧壁反射后的角度也不同,故通过凸起31还能够对光线进一步进行分散,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和位置传递至第一导光柱1和第二导光柱2内。
41.其次,进入第三导光柱3的另外部分光线经第三导光柱3的右端折射出,并最后传递至第二导光柱2远离第一导光柱1的一端,在从第三导光柱3内传递至第二导光柱2中的光线的基础上,对从第二导光柱2折射出的光线进行补充,使第二导光柱2各部位折射出的光线均匀。
42.第二灯珠52的光线经空气主要传递至第一导光柱1的中部和上部,在从第三导光柱3传递至第一导光柱1中的光线的基础上,对从第一导光柱1折射出的光线进行补充,使得从第一导光柱1各部位折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
4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