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1912发布日期:2023-02-04 02:4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


背景技术:

2.筒灯是一种嵌入到天花板内的照明灯具,筒灯安装时一般先开孔,在使用灯壳上的卡扣将筒灯卡在天花板上,筒灯可以使用白炽灯,也可以使用led等节能灯具,筒灯能够与建筑装饰完美契合,从而提高视觉效果。
3.目前使用的筒灯造型固定,不能够根据使用者或者使用场所的需要进行调整,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或者不同使用场所的需求,且视觉效果固定,容易使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因目前使用的筒灯造型固定,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或者不同使用场所的需求,以及视觉效果固定,容易使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包括灯壳、灯带、固定筒、移动杆和锁紧部件;所述灯壳内设置所述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内设置所述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所述固定筒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上设置所述锁紧部件;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移动杆连接;所述锁紧部件用于实现所述移动杆和所述固定筒之间的夹紧和放松;所述灯壳内设置所述灯带;所述灯带成涡状设置;所述灯带的内圈设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与所述灯带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与所述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灯带的外圈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所述灯壳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灯带的上方。
6.工作时,锁紧部件工作,进而对移动杆和固定筒进行放松,随后向下拉动移动杆,进而带动转动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灯带从转动套一端开始逐渐向下移动,进而使灯带成为倒锥形的螺旋形状,随后锁紧部件工作,进而对移动杆和固定筒进行夹紧,进而使移动杆和固定筒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的形状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保持倒锥形的螺旋状态,进而增加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灯带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通过锁紧部件对移动杆的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对转动套的移动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灯带的螺旋形态和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灯带的视觉效果,进而使灯带满足不同使用者或者不同使用场所的要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同时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够降低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的几率,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当灯具安装位置较低(或者其他空间狭小的场所时),或者使用者身高较高等情况下,灯带伸出后使灯带距离使用者的距离较近,影响使用者的正常行走,同时灯带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较近,进而增加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增加使用者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此时通过锁紧部件工作,进而使移动杆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抵触在挡板的下表面上,
进而增加灯带使用者的距离,进而增加灯带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进而降低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降低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满足不用使用者的需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
7.优选的,所述灯带包括一号连接件、导电件、透光件和灯珠;所述灯带的上端设置所述一号连接件;所述一号连接件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一号连接件沿所述灯带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一号连接件内设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沿所述一号连接件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弹性杆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杆与所述一号连接件浇筑在一起;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所述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沿所述一号连接件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导电件为片状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电件与所述一号连接件浇筑在一起;所述导电件上设置所述灯珠;所述灯珠沿所述导电件的长边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灯珠与所述导电件电气连接;所述导电件的下方设置所述透光件;所述透光件沿所述导电件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透光件与所述导电件、所述灯珠浇筑在一起。
8.通过在一号连接件内设置弹性杆,弹性杆在一号连接件内能够产生相对扭动,进而减小弹性杆和一号连接件之间的束缚力,进而方便弹性杆和一号连接件进行弯曲,进而方便灯带的伸出和缩回,进而提高灯带变形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同时弹性杆弯曲后,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使弹性杆的每一处都具有向外的弹力,进而使弹性杆弯曲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进而使灯带弯曲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进而提高灯带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9.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上端设有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对称设置;所述圆弧结构沿所述一号连接件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灯带相邻两圈之间相互贴合。
10.灯带抵触在挡板上后,相邻两圈之间的侧壁相互贴合,进而使灯带形成一个平面,进而防止灯带表面凸凹不平,进而提高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相邻两圈之间的侧壁相互贴合阻碍使用者透过相邻两圈之间的缝隙看到灯壳内部的零件,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通过在一号连接件的上端设置圆弧结构,进而圆弧结构能够在另一圈透光件侧边线上滑动,进而防止圆弧结构抵触在另一圈透光件下端面上,进而实现一号连接件的可靠缩回,进而实现灯带的可靠缩回,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
11.优选的,所述导电件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导电件横截面两端的高度高于中部的高度。
12.灯带向下伸出后,相邻两圈灯带之间有缝隙,进而增加使用者透过缝隙看到灯壳内部零件的几率,进而降低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降低筒灯的美观性,通过设置横截面两端高度高于中部高度的导电件,进而导电件对灯珠发出的光进行反射,进而使一部分灯光向相邻两圈灯带之间照射,进而防止使用者透过两圈之间的缝隙看到灯壳内部的零件,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13.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上表面设有一号吸附件;所述一号吸附件设置在所述一号连接件中间位置;所述一号吸附件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一号吸附件沿所述一号连接件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一号吸附件与所述一号连接件浇筑在一起;所述挡板上设有二号吸附件;所述二号吸附件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二号吸附件成涡状排布;所述二号吸附件与所述一号吸附件的轨迹相同;所述二号吸附件和所述一号吸附件均为磁性衰减大的材料制成。
14.灯带在向挡板缩回的过程中,未缩回的灯带对已经缩回的灯带产生作用力,进而使已缩回的灯带向灯壳的轴线一侧移动,进而增加未缩回灯带抵触在已缩回灯带下端面上的几率,进而阻碍灯带向上缩回,通过设置一号吸附件和二号吸附件,进而一号吸附件和二号吸附件相互吸引,进而使一号吸附件和二号此附件相互靠近,进而对已缩回的灯带产生约束力,进而使已缩回的灯带位置保持固定,进而防止已缩回灯带向灯壳轴线方向移动,进而降低未缩回灯带抵触在已缩回灯带下端面上的几率,进而方便灯带向上缩回,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又因为二号吸附件和一号吸附件均为磁性衰减大的材料制成,进而二号吸附件和一号吸附件之间的距离超过5厘米时,二号吸附件和一号吸附件之间的吸力小时,进而防止二号吸附件使灯带向上变形,进而使灯带的形状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15.优选的,所述锁紧部件包括安装座、一号滑动件、二号滑动件、一号弹性件、二号连接件和拉手;所述移动杆的上端设置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所述一号滑动件;所述一号滑动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件竖向滑动;所述一号滑动件的两端对称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滑动槽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安装座的两端对称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所述二号滑动件;所述二号滑动件的为t型;所述二号滑动件的一端设有一号滑动部;所述一号滑动部设置在所述滑动孔内;所述一号滑动部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滑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二号滑动部;所述二号滑动部与所述一号滑动部垂直;所述二号滑动部设置所述滑动槽内;所述二号滑动部与所述一号滑动件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件的上端设置所述一号弹性件;所述一号弹性件的下端与所述一号滑动件连接;所述一号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下端设置所述拉手;所述拉手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拉手的下端设有球形部;所述球形部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拉手与所述一号滑动件之间通过所述二号连接件连接;所述二号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一号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拉手固定板连接。
16.需要改变灯带的形状时,向下拉动球形部,进而带动拉手向移动杆下端移动,进而带动二号连接件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二号滑动件向下移动,进而滑动槽的侧壁对二号滑动部产生作用力,又因为一号滑动部滑动连接在滑动孔内,进而使一号滑动部向一号滑动件的中部移动,进而使一号滑动部从固定筒的内壁上脱离,进而解除移动杆与固定筒的固定,继续向下拉动拉手,进而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灯带的中部向下移动,进而使灯带成为倒锥形的螺旋形状,灯带的形态符合要求是时放开球形部,进而在一号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使一号滑动件向上移动,进而使二号滑动部向固定筒的内壁一侧移动,进而是一号滑动部向固定筒的侧壁移动,进而使一号滑动部的端部挤压在固定筒的内壁上,进而使固定筒和移动杆固定在一起,进而使移动杆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的形状保持不变,通过向下拉动球形部就能够改变灯带的形状,进而方便对灯带的形状进行改变,进而提高筒灯的便利性。
17.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下端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侧面设有圆弧面。
18.向下拉动移动杆时需要用两个手指夹住球形部,在两个手指相互靠近夹住球形部的过程中,手指对圆弧面产生作用力,进而圆弧面对手指产生反作用力,进而在手指夹住球形部的过程中使手指沿着圆弧面向下滑动,进而在手指夹住球形部的过程中使拉手向下移
动,进而在手指夹住球形部的过程中解除移动杆和固定筒之间的固定,进而方便移动杆的移动,进而方便对灯带的形状进行改变,进而提高筒灯的便利性。
19.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沿所述灯带的轨迹线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灯壳内设有一号通风腔和二号通风腔;所述一号通风腔设置在所述灯带的上方;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一号通风腔内;所述二号通风腔设置在所述一号通风腔的上方;所述二号通风腔所述一号通风腔连通;所述固定筒设置在所述二号通风腔内。
20.灯珠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灯带缩回到灯壳内部时,这些热量若不能及时散会就加速灯带、灯壳等的老化,降低筒灯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提高灯壳、灯带等的温度,增加导电件以及灯珠等的电阻,增加筒灯的耗电量,降低筒灯的经济性,通过在灯带轨迹线上均匀间隔设置散热孔,进而使灯带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向一号通风腔内移动,进而使热量经过二号通风腔向灯壳外部移动,进而增加筒灯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灯带、灯壳等的老化速度,进而延长筒灯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导电件和灯珠的电阻,进而降低筒灯消耗的电量,进而提高筒灯的经济性。
21.优选的,所述灯壳上方设有遮挡件;所述遮挡件与所述灯壳固定连接;所述遮挡件的下端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沿所述固定筒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22.灯壳上方的灰尘通过二号通风腔落到灯壳的内部,进而增加灰尘积攒在挡板上、一号通风腔内壁上、二号通风腔内壁上等处的几率,进而降低热量通过挡板向上传递的速度,同时降低热量通过一号通风腔内壁、二号通风腔内壁向灯壳外部散热的速度,进而降低筒灯的散热速度,通过设置遮挡件,进而对二号通风腔的上方进行遮挡,进而降低灰尘进入灯壳内部的几率,进而降低灰尘积攒在挡板上、一号通风腔内壁上、二号通风腔内壁上等处的几率,进而保证热量通过挡板向上传递的速度,同时保证热量通过一号通风腔内壁、二号通风腔内壁向灯壳外部散热的速度,进而保证筒灯的散热速度,进而降低灯带、灯壳的老化速度,进而延长筒灯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导电件和灯珠的电阻,进而降低筒灯消耗的电量,进而提高筒灯的经济性。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4.1.本发明中通过锁紧部件对移动杆和固定筒进行放松,随后向下拉动移动杆,进而带动转动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灯带从转动套一端开始逐渐向下移动,进而使灯带成为倒锥形的螺旋形状,随后锁紧部件工作,进而对移动杆和固定筒进行夹紧,进而使移动杆和固定筒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的形状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保持倒锥形的螺旋状态,进而增加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灯带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通过锁紧部件对移动杆的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对转动套的移动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灯带的螺旋形态和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灯带的视觉效果,进而使灯带满足不同使用者或者不同使用场所的要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同时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够降低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的几率,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当灯具安装位置较低(或者其他空间狭小的场所时),或者使用者身高较高等情况下,灯带伸出后使灯带距离使用者的距离较近,影响使用者的正常行走,同时灯带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较近,进而增加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增加使用者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此时通过锁紧部件工作,进而使移动杆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抵触在挡板的下表面上,进而增加灯带使用者的距离,进而增加灯带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进而降低灯光直射眼睛的
几率,进而降低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满足不用使用者的需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
25.2.本发明中通过在一号连接件内设置弹性杆,弹性杆在一号连接件内能够产生相对扭动,进而减小弹性杆和一号连接件之间的束缚力,进而方便弹性杆和一号连接件进行弯曲,进而方便灯带的伸出和缩回,进而提高灯带变形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同时弹性杆弯曲后,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使弹性杆的每一处都具有向外的弹力,进而使弹性杆弯曲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进而使灯带弯曲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进而提高灯带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26.3.本发明中灯带抵触在挡板上后,相邻两圈之间的侧壁相互贴合,进而使灯带形成一个平面,进而防止灯带表面凸凹不平,进而提高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相邻两圈之间的侧壁相互贴合阻碍使用者透过相邻两圈之间的缝隙看到灯壳内部的零件,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通过在一号连接件的上端设置圆弧结构,进而圆弧结构能够在另一圈透光件侧边线上滑动,进而防止圆弧结构抵触在另一圈透光件下端面上,进而实现一号连接件的可靠缩回,进而实现灯带的可靠缩回,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
27.4.本发明中灯带向下伸出后,相邻两圈灯带之间有缝隙,进而增加使用者透过缝隙看到灯壳内部零件的几率,进而降低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降低筒灯的美观性,通过设置横截面两端高度高于中部高度的导电件,进而导电件对灯珠发出的光进行反射,进而使一部分灯光向相邻两圈灯带之间照射,进而防止使用者透过两圈之间的缝隙看到灯壳内部的零件,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28.5.本发明中灯带在向挡板缩回的过程中,未缩回的灯带对已经缩回的灯带产生作用力,进而使已缩回的灯带向灯壳的轴线一侧移动,进而增加未缩回灯带抵触在已缩回灯带下端面上的几率,进而阻碍灯带向上缩回,通过设置一号吸附件和二号吸附件,进而一号吸附件和二号吸附件相互吸引,进而使一号吸附件和二号此附件相互靠近,进而对已缩回的灯带产生约束力,进而使已缩回的灯带位置保持固定,进而防止已缩回灯带向灯壳轴线方向移动,进而降低未缩回灯带抵触在已缩回灯带下端面上的几率,进而方便灯带向上缩回,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又因为二号吸附件和一号吸附件均为磁性衰减大的材料制成,进而二号吸附件和一号吸附件之间的距离超过5厘米时,二号吸附件和一号吸附件之间的吸力小时,进而防止二号吸附件使灯带向上变形,进而使灯带的形状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灯带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中筒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4是本发明中筒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发明中灯带伸出时的示意图;
35.图6是本发明中灯带伸出时的内部示意图;
36.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7.图8是本发明中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发明中一号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灯壳1、一号通风腔11、二号通风腔12、灯带2、一号连接件21、圆弧结构211、一号吸附件212、导电件22、透光件23、灯珠24、弹性杆25、固定筒3、移动杆4、锁紧部件5、安装座51、滑动孔511、一号滑动件52、滑动槽521、二号滑动件53、一号滑动部531、二号滑动部532、一号弹性件54、二号连接件55、拉手56、球形部561、转动套6、挡板7、二号吸附件71、散热孔72、导向件8、圆弧面81、遮挡件9、通风槽91。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41.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可变造型的led筒灯,包括灯壳1、灯带2、固定筒3、移动杆4和锁紧部件5;所述灯壳1内设置所述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与所述灯壳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3内设置所述移动杆4;所述移动杆4与所述固定筒3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4上设置所述锁紧部件5;所述锁紧部件5与所述移动杆4连接;所述锁紧部件5用于实现所述移动杆4和所述固定筒3之间的夹紧和放松;所述灯壳1内设置所述灯带2;所述灯带2成涡状设置;所述灯带2的内圈设有转动套6;所述转动套6与所述灯带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套6与所述移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灯带2的外圈与所述灯壳1固定连接;所述灯壳1内设有挡板7;所述挡板7与所述灯壳1固定连接;所述挡板7设置在所述灯带2的上方。
42.工作时,锁紧部件5工作,进而对移动杆4和固定筒3进行放松,随后向下拉动移动杆4,进而带动转动套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灯带2从转动套6一端开始逐渐向下移动,进而使灯带2成为倒锥形的螺旋形状,随后锁紧部件5工作,进而对移动杆4和固定筒3进行夹紧,进而使移动杆4和固定筒3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2的形状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2保持倒锥形的螺旋状态,进而增加灯带2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灯带2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通过锁紧部件5对移动杆4的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对转动套6的移动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灯带2的螺旋形态和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灯带2的视觉效果,进而使灯带2满足不同使用者或者不同使用场所的要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同时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够降低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的几率,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当灯具安装位置较低(或者其他空间狭小的场所时),或者使用者身高较高等情况下,灯带2伸出后使灯带2距离使用者的距离较近,影响使用者的正常行走,同时灯带2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较近,进而增加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增加使用者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此时通过锁紧部件5工作,进而使移动杆4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2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2抵触在挡板7的下表面上,进而增加灯带2使用者的距离,进而增加灯带2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进而降低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降低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满足不用使用者的需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
43.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灯带2包括一号连接件21、导电件22、透光件23和灯珠24;所述灯带2的上端设置所述一号连接件21;所述一号连接件21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一号连接件21沿所述灯带2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一号连接件21内设有弹性杆25;所述弹
性杆25沿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弹性杆25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杆25与所述一号连接件21浇筑在一起;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下方设置所述导电件22;所述导电件22沿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导电件22为片状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导电件22与所述一号连接件21浇筑在一起;所述导电件22上设置所述灯珠24;所述灯珠24沿所述导电件22的长边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灯珠24与所述导电件22电气连接;所述导电件22的下方设置所述透光件23;所述透光件23沿所述导电件22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透光件23与所述导电件22、所述灯珠24浇筑在一起。
44.通过在一号连接件21内设置弹性杆25,弹性杆25在一号连接件21内能够产生相对扭动,进而减小弹性杆25和一号连接件21之间的束缚力,进而方便弹性杆25和一号连接件21进行弯曲,进而方便灯带2的伸出和缩回,进而提高灯带2变形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同时弹性杆25弯曲后,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使弹性杆25的每一处都具有向外的弹力,进而使弹性杆25弯曲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进而使灯带2弯曲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进而提高灯带2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灯带2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45.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上端设有圆弧结构211;所述圆弧结构211对称设置;所述圆弧结构211沿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灯带2相邻两圈之间相互贴合。
46.灯带2抵触在挡板7上后,相邻两圈之间的侧壁相互贴合,进而使灯带2形成一个平面,进而防止灯带2表面凸凹不平,进而提高灯带2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相邻两圈之间的侧壁相互贴合阻碍使用者透过相邻两圈之间的缝隙看到灯壳1内部的零件,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通过在一号连接件21的上端设置圆弧结构211,进而圆弧结构211能够在另一圈透光件23侧边线上滑动,进而防止圆弧结构211抵触在另一圈透光件23下端面上,进而实现一号连接件21的可靠缩回,进而实现灯带2的可靠缩回,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
47.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导电件22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导电件22横截面两端的高度高于中部的高度。
48.灯带2向下伸出后,相邻两圈灯带2之间有缝隙,进而增加使用者透过缝隙看到灯壳1内部零件的几率,进而降低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降低筒灯的美观性,通过设置横截面两端高度高于中部高度的导电件22,进而导电件22对灯珠24发出的光进行反射,进而使一部分灯光向相邻两圈灯带2之间照射,进而防止使用者透过两圈之间的缝隙看到灯壳1内部的零件,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49.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上表面设有一号吸附件212;所述一号吸附件212设置在所述一号连接件21中间位置;所述一号吸附件212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一号吸附件212沿所述一号连接件21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一号吸附件212与所述一号连接件21浇筑在一起;所述挡板7上设有二号吸附件71;所述二号吸附件71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二号吸附件71成涡状排布;所述二号吸附件71与所述一号吸附件212的轨迹相同;所述二号吸附件71和所述一号吸附件212均为磁性衰减大的材料制成。
50.灯带2在向挡板7缩回的过程中,未缩回的灯带2对已经缩回的灯带2产生作用力,进而使已缩回的灯带2向灯壳1的轴线一侧移动,进而增加未缩回灯带2抵触在已缩回灯带2下端面上的几率,进而阻碍灯带2向上缩回,通过设置一号吸附件212和二号吸附件71,进而
一号吸附件212和二号吸附件71相互吸引,进而使一号吸附件212和二号此附件相互靠近,进而对已缩回的灯带2产生约束力,进而使已缩回的灯带2位置保持固定,进而防止已缩回灯带2向灯壳1轴线方向移动,进而降低未缩回灯带2抵触在已缩回灯带2下端面上的几率,进而方便灯带2向上缩回,进而提高筒灯的可靠性;又因为二号吸附件71和一号吸附件212均为磁性衰减大的材料制成,进而二号吸附件71和一号吸附件212之间的距离超过5厘米时,二号吸附件71和一号吸附件212之间的吸力小时,进而防止二号吸附件71使灯带2向上变形,进而使灯带2的形状保持稳定,进而提高灯带2的美观性,进而提高筒灯的美观性。
51.如图1、图2、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锁紧部件5包括安装座51、一号滑动件52、二号滑动件53、一号弹性件54、二号连接件55和拉手56;所述移动杆4的上端设置所述安装座51;所述安装座51与所述移动杆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51内设置所述一号滑动件52;所述一号滑动件52与所述安装座51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件52竖向滑动;所述一号滑动件52的两端对称设有滑动槽521;所述滑动槽521倾斜设置;两个所述滑动槽521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下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安装座51的两端对称设有滑动孔511;所述滑动槽521内设置所述二号滑动件53;所述二号滑动件53的为t型;所述二号滑动件53的一端设有一号滑动部531;所述一号滑动部531设置在所述滑动孔511内;所述一号滑动部531与所述安装座51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滑动件53的另一端设有二号滑动部532;所述二号滑动部532与所述一号滑动部531垂直;所述二号滑动部532设置所述滑动槽521内;所述二号滑动部532与所述一号滑动件52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件52的上端设置所述一号弹性件54;所述一号弹性件54的下端与所述一号滑动件52连接;所述一号弹性件54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座51的上端连接;所述移动杆4的下端设置所述拉手56;所述拉手56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杆4滑动连接;所述拉手56的下端设有球形部561;所述球形部561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拉手56与所述一号滑动件52之间通过所述二号连接件55连接;所述二号连接件55的上端与所述一号滑动件52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连接件55的下端与所述拉手56固定板连接。
52.需要改变灯带2的形状时,向下拉动球形部561,进而带动拉手56向移动杆4下端移动,进而带动二号连接件5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二号滑动件53向下移动,进而滑动槽521的侧壁对二号滑动部532产生作用力,又因为一号滑动部531滑动连接在滑动孔511内,进而使一号滑动部531向一号滑动件52的中部移动,进而使一号滑动部531从固定筒3的内壁上脱离,进而解除移动杆4与固定筒3的固定,继续向下拉动拉手56,进而带动移动杆4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灯带2的中部向下移动,进而使灯带2成为倒锥形的螺旋形状,灯带2的形态符合要求是时放开球形部561,进而在一号弹性件54弹力的作用下使一号滑动件52向上移动,进而使二号滑动部532向固定筒3的内壁一侧移动,进而是一号滑动部531向固定筒3的侧壁移动,进而使一号滑动部531的端部挤压在固定筒3的内壁上,进而使固定筒3和移动杆4固定在一起,进而使移动杆4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2的形状保持不变,通过向下拉动球形部561就能够改变灯带2的形状,进而方便对灯带2的形状进行改变,进而提高筒灯的便利性。
53.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移动杆4的下端设有导向件8;所述导向件8的侧面设有圆弧面81。
54.向下拉动移动杆4时需要用两个手指夹住球形部561,在两个手指相互靠近夹住球形部561的过程中,手指对圆弧面81产生作用力,进而圆弧面81对手指产生反作用力,进而在手指夹住球形部561的过程中使手指沿着圆弧面81向下滑动,进而在手指夹住球形部561
的过程中使拉手56向下移动,进而在手指夹住球形部561的过程中解除移动杆4和固定筒3之间的固定,进而方便移动杆4的移动,进而方便对灯带2的形状进行改变,进而提高筒灯的便利性。
55.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挡板7上设有散热孔72;所述散热孔72沿所述灯带2的轨迹线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灯壳1内设有一号通风腔11和二号通风腔12;所述一号通风腔11设置在所述灯带2的上方;所述挡板7设置在所述一号通风腔11内;所述二号通风腔12设置在所述一号通风腔11的上方;所述二号通风腔12所述一号通风腔11连通;所述固定筒3设置在所述二号通风腔12内。
56.灯珠24发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是灯带2缩回到灯壳1内部时,这些热量若不能及时散会就加速灯带2、灯壳1等的老化,降低筒灯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提高灯壳1、灯带2等的温度,增加导电件22以及灯珠24等的电阻,增加筒灯的耗电量,降低筒灯的经济性,通过在灯带2轨迹线上均匀间隔设置散热孔72,进而使灯带2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72向一号通风腔11内移动,进而使热量经过二号通风腔12向灯壳1外部移动,进而增加筒灯的散热效率,进而降低灯带2、灯壳1等的老化速度,进而延长筒灯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导电件22和灯珠24的电阻,进而降低筒灯消耗的电量,进而提高筒灯的经济性。
57.如图1、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灯壳1上方设有遮挡件9;所述遮挡件9与所述灯壳1固定连接;所述遮挡件9的下端设有通风槽91;所述通风槽91沿所述固定筒3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58.灯壳1上方的灰尘通过二号通风腔12落到灯壳1的内部,进而增加灰尘积攒在挡板7上、一号通风腔11内壁上、二号通风腔12内壁上等处的几率,进而降低热量通过挡板7向上传递的速度,同时降低热量通过一号通风腔11内壁、二号通风腔12内壁向灯壳1外部散热的速度,进而降低筒灯的散热速度,通过设置遮挡件9,进而对二号通风腔12的上方进行遮挡,进而降低灰尘进入灯壳1内部的几率,进而降低灰尘积攒在挡板7上、一号通风腔11内壁上、二号通风腔12内壁上等处的几率,进而保证热量通过挡板7向上传递的速度,同时保证热量通过一号通风腔11内壁、二号通风腔12内壁向灯壳1外部散热的速度,进而保证筒灯的散热速度,进而降低灯带2、灯壳1的老化速度,进而延长筒灯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导电件22和灯珠24的电阻,进而降低筒灯消耗的电量,进而提高筒灯的经济性。
59.工作时,锁紧部件5工作,进而对移动杆4和固定筒3进行放松,随后向下拉动移动杆4,进而带动转动套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灯带2从转动套6一端开始逐渐向下移动,进而使灯带2成为倒锥形的螺旋形状,随后锁紧部件5工作,进而对移动杆4和固定筒3进行夹紧,进而使移动杆4和固定筒3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2的形状保持固定,进而使灯带2保持倒锥形的螺旋状态,进而增加灯带2的美观性,进而灯带2的视觉效果,进而提高筒灯的视觉效果;通过锁紧部件5对移动杆4的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对转动套6的移动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灯带2的螺旋形态和伸出程度进行调整,进而改变灯带2的视觉效果,进而使灯带2满足不同使用者或者不同使用场所的要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同时不同的视觉效果能够降低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的几率,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当灯具安装位置较低(或者其他空间狭小的场所时),或者使用者身高较高等情况下,灯带2伸出后使灯带2距离使用者的距离较近,影响使用者的正常行走,同时灯带2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较近,进而增加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增加使用者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
验,此时通过锁紧部件5工作,进而使移动杆4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2向上移动,进而使灯带2抵触在挡板7的下表面上,进而增加灯带2使用者的距离,进而增加灯带2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进而降低灯光直射眼睛的几率,进而降低眼睛产生不适的几率,进而满足不用使用者的需求,进而提高筒灯的适用性。
6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